对于给小学生戴绿领巾的评价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是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戴红领巾是为了表示对少先队员的尊敬和爱戴,并不是佩戴红领巾就代表你是共青团员或者共产党员。
因此,不能把是否戴红领巾与小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相提并论。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
它是用无数先烈的英血染成的,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
戴上绿领巾,心中就萌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也使自己感到肩负重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每个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
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长大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而在我们家,爸妈总喜欢给我讲许多关于红军战士浴血奋斗、保家卫国的故事,还经常带我去参观纪念馆,听老红军讲那段难忘的岁月……在耳濡目染下,我早已将“红领巾”视作骄傲和自豪!如果没有红军叔叔浴血奋战,哪里会有新中国?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日子呢?!“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首《红领巾之歌》唱出了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心声。
只有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属于我们。
我们更加应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绿领巾

3、教学目标有偏向,部分学生需要无法满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这种不公平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坐在前排的学生”和“五道杠”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
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
西安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则戴着绿领巾。一名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尽管校方以“激励教育”为由进行开脱,但人们对于这种“区别对待”的教育方式的愤怒有增无减。实际上,红领巾变成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那么简单。
也是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少工部获悉一些学校要求已经入学却还没到入队年龄的小学生戴绿领巾、粉领巾后表示,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并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将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共青团中央少工部相关人士指出,队章上写得很清楚,“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怎么能变颜色?部分学校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相关章程。同时,团中央也肯定到,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br>
绿领巾代表什么

绿领巾代表什么
1、绿领巾代表:
绿领巾是共产儿童团员的标志(也可以称为小红星儿童团)。
2、含义:
绿领巾像春天的苗,它表示儿童团员是祖国的小苗苗,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
它要求儿童团员“勤劳、勇敢、向上、为大家”。
3、象征:
绿色还象征和平与友谊,绿领巾要求中国的孩子同世界的孩子“友好、团结、心连心”。
红领巾
象征着国旗的一角。
红领巾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象征着革命的胜利。
红领巾不仅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生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少先队员家长评价简短

少先队员家长评价简短1. 我家孩子自从加入少先队员后,那变化可老大了!就像小树苗突然拔高了一大截!以前做事还拖拖拉拉的,现在干啥都特别积极,主动承担家务,还会照顾弟弟妹妹了,这少先队员当得可真棒啊!2. 咱孩子成为少先队员后,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呀!就好比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学习上更努力了,也更有礼貌了,我真为他骄傲!3. 哎呀,我家宝贝当少先队员后,真跟以前不一样了呢!就像开启了新的成长大门。
变得更有责任感了,对自己要求也更高了,这少先队员的身份可真有魔力呀!4. 你看我家娃,成为少先队员后,那进步可不是一星半点啊!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懂得关心他人了,也知道为集体争光了,这得多亏了少先队员这个身份呀!5. 我家孩子加入少先队员后,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如同毛毛虫破茧成蝶了。
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可太让我开心啦!6. 咱孩子当少先队员后的表现,真的太让我惊喜了!好像突然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对各种活动都积极参与,这种精神头可真足呀!7. 哎呀呀,我家宝贝自从是少先队员后,变化太大啦!宛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做事更认真了,也更有毅力了,这少先队员当得太值了!8. 你瞧我家娃成为少先队员后,真的好不一样啊!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
更加活泼可爱了,也更有上进心了,这得多棒呀!9. 我家孩子加入少先队员后,那真的是焕然一新呀!好比一艘扬起风帆的小船。
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这少先队员的影响可真大啊!10. 咱孩子当少先队员后,那表现可太出色了!好像被注入了神奇的力量。
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我真为他自豪!我的观点结论:少先队员这个身份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浅谈“绿领巾”事件

浅谈“绿领巾”事件外语系初英0902班张明佳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该学校老师声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还没有加入少先队,没有佩戴红领巾,为了激励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小的伤害。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
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绿领巾“事件的发生,评论众说纷纭,那么到底对孩子们造成了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伤害呢?1.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
显然,校方的想法和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规更不合理。
2.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
校方将原本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这不仅让差生感到自卑和受伤,而且连学生家长都“连带”有自卑和受伤。
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失教育全面普及。
这不仅侵犯了学生价值取向,无形中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3.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
从某个意义上说,“绿领巾”阻碍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改正错误的通道。
按校方说法其举动是为了“激励上进”。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现在已无法考证了。
绿领巾的思考

‚绿领巾‛是谁的耻辱教书育人理应有教无类近日,据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目前,这种做法被陕西省少工委叫停。
西安这所学校的做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红‛‚绿‛领巾成了判别孩子‚好‛‚坏‛的标签,名为‚借鉴‛实为该校‚创新‛之举。
只是这种‚创新‛弄巧成拙,不仅羞辱了学生,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无能,给老师‚教书育人‛这个神圣职责泼了一盆污水。
戴‚绿领巾‛的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虽然让所谓的‚差生‛戴‚绿领巾‛说到底也不过是教育方法的失当,不过却体现了对个人尊严的戕害和人格的羞辱。
当孩子被强迫带上‚绿领巾‛,已经在向其他同学传递一个信号:他是个差生。
戴着这种醒目的标签,走在校园,不难想象背后异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
他究竟会‚知耻后勇‛还是会心灵受伤,自暴自弃?面对这种集体性羞辱,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可能会成为孩子难以抹平的伤痛,不敢回首的噩梦。
想出这个馊主意的老师们也难逃耻辱,‚绿领巾‛是他们教育无能的最好例证。
都说‚有教无类‛,教育者对待差生难道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吗?只能想到给孩子施加软暴力!旧的教育理念喜欢用简单、单一的标准给学生划分‚等级‛。
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越来越排斥给学生划分好中差和排名次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正是符合和尊重教育规律的理念。
然而,有的教育者并没有与时俱进,不会或者没有耐心因人施教,只会用‚绿领巾‛之类给孩子贴上有色标签,希望借此制造乖乖听话的‚顺民‛,如此一来学生好管,老师省心,校园井然有序。
这不是教育者‚管理有方‛,却只能说明他们的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
其实,‚绿领巾‛事件不仅体现了有些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无能,‚师德‛的缺失更加令人忧心。
对小学生戴“绿领巾”引发的思考

对小学生戴“绿领巾”引发的思考
最近有媒体报到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对一些小学一年级的差生发给“绿领巾”让他们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我来说触动很大,我所在的学校一般数学和语文两课都是从学前班带到六年级。
学前班的学生刚上学时,不懂事,也不知道什么是上课,什么是下课,上课时尿急了,马上就跑出去,对这样的现象,只有慢慢引导,在他们的同学里选出比较懂事,比较听话的学生做班干部,让班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其他同学。
刚开学时,响了上课铃后,学生依然在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讲话,经过半个多月的教育,上课铃响了后,有些同学就会偷偷的小声说:快坐好来,徐老师来啦。
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都希望把自己班上的学生教好,给差生戴“绿领巾”,这样不好,虽然其目的是想激励孩子们把学习赶上去,须知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是一种信仰,红领巾的反义词不是绿领巾。
激励孩子们上进,有很多种方法。
网上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这种说法本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在一个群体,或
一班学生中,不可能大家都一样好,肯定有好、中、差三类,不要过分要求大家都一样,其实有些在小学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到了中学后,成绩自然上去了。
孩子年龄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
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教师要知道,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学好自然科学,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
江西省吉安市螺川小学招娣。
绿领巾热爱劳动

绿领巾热爱劳动
简介
绿领巾是一种象征劳动和热爱工作的标志,它代表着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者的赞扬。
本文将介绍绿领巾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展现对劳动的热爱。
绿领巾的象征意义
1. 尊重劳动:绿领巾象征着对劳动的尊重。
它提醒人们要尊重一切形式的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2. 热爱工作:绿领巾也代表着对工作的热爱。
它鼓励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完成工作。
3. 团结合作:绿领巾还象征着团结合作。
它提醒人们要团结在一起,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展现对劳动的热爱
1. 不断研究进步:刻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展现出高超的业务能力。
2. 积极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3. 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实现工作目标。
4. 创新思维:在工作中具备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解
决方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论
绿领巾是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在工作中
始终保持热情和敬业精神。
通过不断学习进步、积极参与、团队合
作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展现对劳动的热爱,为实现个人和团队的
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给小学生戴绿领巾的评价
佩戴“绿领巾”是对学生服饰的一种强迫,而服饰是个人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迫要求某种特定的服饰只能被认定是对宪法第35条赋予的表达自由的粗暴干涉。
近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
此举被认为对这些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已被主管部门叫停。
其实,要求孩子佩戴“绿领巾”的做法除了伤害他们的自尊,在学生当中造成“好生”、“差生”、“红领巾”、“绿领巾”的差别对待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侵犯了所有孩子的表达自由。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学校和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显然是不可以不做的。
因此,佩戴“绿领巾”是对学生服饰的一种强迫,而服饰是个人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迫要求某种特定的服饰只能被认定是对宪法第35条赋予的表达自由的粗暴干涉。
服饰属于一种表达方式,殆无疑义。
记得在遥远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什么都计划,连公民穿什么衣服都属于计划范围。
在计划体制下,人民的服饰本来就十分单调,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山装”,即便女性也很少穿红戴绿,喇叭裤、超短裙等“奇装异服”更属于禁忌之列。
20世纪70年代,我曾在上海长风公园亲眼看到一名青年因穿喇叭裤,而被公园保卫人员当众脱掉裤子用竹条抽打,当时引来大量“围观”。
在社会高度多元化的今天,这种现象当然是匪夷所思的。
随便到哪个城市看看,不难发现当代中国人的服装几乎和西方人一样多元,也很少再有人会对平民百姓的穿戴指指点点。
只有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市政府为了维护“市容”而禁止市民穿睡衣上街,而此举当时也引来颇多争议。
不夸张地说,今天中国人早已形成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老百姓穿什么不是政府该管的事。
用法律话语来表达,穿戴是个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受宪法第35条规定的言论自由保护;除非是为了实现重要的公共利益,政府无权干涉这种表达自由。
当然,表达自由不是没有底线的,譬如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脱光衣服在大街上“裸奔”。
毕竟,社会有一个基本道德底线;一旦公民超越了基本底线,宪法并不能保护我们不受法律制裁。
然而,这个底线不能太高,政府规定的禁忌不能太多,否则就必然构成对表达自由的任意干涉。
即便社会大多数人对某种特定式样的服装不感冒,也完全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反感,而没有必要通过公权力的强制手段迫使其消失。
作为成熟的公民,平民百姓对自己的穿戴自然有自己的判断,凭什么说少数领导对服饰的判断就比多数百姓更高明呢?哪种服饰更好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什么标准说一种服饰比另一种更“正确”呢?
和成年公民一样,未成年人的表达自由也受宪法第35条规定的保护。
虽然未成年人因为心智尚未成熟而不享有选举权,但是作为人,他们同样享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其他基本权利。
当然,在人格形成阶段,未成年人的言行可以受到更多的管束,学校也可以对学生的外在形象有所要求,譬如禁止过于裸露或剃“阴阳头”等怪异表现。
事实上,学校完全不必管得太多,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穿戴一般由家长负责;即便有个别学生穿戴怪异,他们一般也是其他学生嘲讽而非追捧的对象。
最后,即便学校可以禁止“奇装异服”,也不等于可以要求任
何一种特定服装。
只要不属于极少数过分“出格”的方式,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学校无权干预,更无权将某种特定的服饰强加在任何学生身上。
当然,如今中国中小学更明显的强迫表达是千篇一律的校服。
如果说红领巾或许多少还有点激发“革命斗志”的作用,校服则除了让一个学校的学生看上去单一整齐得可怕之外别无他用。
说实话,我见过的绝大多数校服都设计得相当粗糙难看,各校的校服设计也大都雷同;让学生们皮皮遢遢套着这样的制服走来走去,是对自己学校所有学生的一种侮辱。
青少年本来朝气蓬勃、个性各异,穿上如此清一色的制服,又怎么可能好看?全国数亿中小学生,校服制作必定已形成巨大的利益链,学校和制造商都少不了好处;商业牟利必然尽量压缩材料、工艺等成本,如此制作的校服又能好到哪里?不信?那就取消硬性要求,把校服按照实际收取家长的费用明码标价放在商场橱窗里,让学生自愿去买,看看一年究竟能卖出几件。
现在强迫每个学生买校服、穿校服,实际上已回到计划指令经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每周按要求穿个次把之外,平时是不会有人去穿校服的,因而“校服经济”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即便在计划经济的高峰,也没校服一说;那时的学生服装式样单调,但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单一。
在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目睹清一色的校服奇观,反差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中小学对学生服饰的种种规定都是对学生表达自由的不当干涉,“绿领巾”只是其中一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