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古筝的种类

古筝的种类

古筝的种类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被誉为“东方钢琴”。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不同的古筝种类在音色、构造和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七弦古筝七弦古筝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古筝,也是最基础的一种。

它由21个弦和13个品组成,音域宽广,音色饱满,适合演奏各种曲目。

演奏时一般采用指甲弹奏技巧,音响效果独特。

二、十二弦古筝十二弦古筝是一种音域更广的古筝,它由39个弦和25个品组成。

相比于七弦古筝,它的音色更加丰富,演奏技巧也更加复杂。

演奏时需要采用多指弹奏技巧,演奏曲目也更加高级。

三、琵琶古筝琵琶古筝是一种以琵琶为主音,以古筝为伴奏的古乐器。

它由四根弦和21个品组成,音色婉转悠扬,适合演奏古典曲目。

演奏时采用指甲弹奏技巧,需要注意琵琶和古筝的配合。

四、梆子古筝梆子古筝是一种北方地区传统乐器,它由12个弦和10个品组成。

音色清脆响亮,演奏时采用拨奏和弹奏技巧,适合演奏快节奏的曲目。

五、大字琴古筝大字琴古筝是一种音域更广的古筝,它由44个弦和25个品组成。

相比于十二弦古筝,它的音色更加浑厚,演奏技巧也更加复杂。

演奏时需要采用多指弹奏技巧,适合演奏高难度曲目。

六、月琴古筝月琴古筝是一种以月琴为主音,以古筝为伴奏的古乐器。

它由四根弦和21个品组成,音色优美动听,适合演奏古典曲目。

演奏时采用指甲弹奏技巧,需要注意月琴和古筝的配合。

七、南音古筝南音古筝是一种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它由23个弦和14个品组成。

音色柔和细腻,演奏时采用指甲弹奏技巧,适合演奏南方民歌和传统曲目。

以上七种古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特点。

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曲目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古筝种类,才能将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筝知识简介

古筝知识简介

古筝知识简介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现在简称南北派,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山东筝;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

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洲一带,音乐结构特殊,奏法别具一格,它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间的独有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

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

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色。

浙江筝:即武林筝,流行在杭州一带。

与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

对我而言,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

我认为要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应该把古筝分为“学筝、练筝、弹筝、说筝”的形式来完善它。

“学筝”不是要说如何去学习弹奏古筝,而是在谈谈学习中古筝在全面提升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为音乐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里控制的能力,如果学习乐器,还可以因为手指动作的反复训练,而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由于古筝的弦长、形状、木结构,大共鸣箱等器制决定了它发音典雅柔和,悦耳动听。

所以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手指勾、踢、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揉、按、滑音间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同样可达到学习其它乐器所能产生的智力开发效果。

古筝的知识点介绍

古筝的知识点介绍

四.古筝的日常使用和保养知识
筝的使用场合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湿度环境对古筝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相对温度在 50-70% 之间 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筝的振动和发音都比较有利。 低于 50% 的湿度会引发筝体表面及筝的底版开裂,大于 70% 的湿度则易使面板吸潮,导致声音发闷,余饮减 短,音色发暗。 建议大家在书房配备湿度计,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声音上来看,古筝存放环境除了对湿度有要求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空气混响时间。空气混响时间过长,会美化古筝的音色,而过短则易使古筝声音 发 “ 干 ” 。一般的空间混响时间应在 1.2 秒 -1.7 秒之间。 总之一句话,琴靠人养。经常使用并合理保养,使古筝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会有利于古筝各结构之间的进 一步调合。
五.古筝考级的常识问答
1、为什么要考级? 答: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伴随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文 化生活的多元性选择空间,人们在衣食饱暖之余,更加注意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和文化艺术修养。业余学习某种乐器, 既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是一种高尚的娱乐,娱己娱人,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掀起古筝热潮的 原因。另外,在子女升学、就业等人生重大抉择中,往往对于具有某种特长的考生采取“特招”或优先录取的优惠 政策,从而大大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古筝的热情。古筝考级就是为了对众多学筝者的学习程度和艺术水平,有一个权 威部门认可的评价,以作为自己业余学习古筝的等级鉴定和在社会招生、招工竞争中的合法有效凭证。
二.筝的渊流和形制的沿革
关于筝的渊流,史料记载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
1、分瑟为筝说
在古代文献中确实有分瑟为筝的说法。唐赵磷《因话录》中记述:“筝,秦 乐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 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宋代的 丁度在他的《集韵》中也载有类似的说法:“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 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 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 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

古筝基础知识大全

古筝基础知识大全
历史发展
古筝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五弦到现代常见的二十一弦的演变。在东汉、三国时期, 古筝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并逐渐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到了唐代,古筝的制作工艺和演奏 技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宫廷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古筝的构造与特点
构造
古筝由面板、底板、边框、弦轴、琴弦等部分组成。面板一 般采用梧桐木制作,底板则多用梓木或楠木。边框采用硬质 木材,如红木、紫檀等。弦轴用于调节音高,琴弦一般采用 尼龙钢丝弦。
双手协调性训练
01
通过双手同时弹奏不同的音符和节奏,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独
立性。
音乐表现力培养
02
深入理解乐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双手的弹奏技巧表现出音乐
的层次和韵味。
演奏技巧综合运用
03
将右手和左手的技巧结合起来,根据乐曲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
演奏技巧,提升整体演奏水平。
06
古筝维护与保养
古筝的选购建议
特点
古筝的音色悠扬宛转,表现力丰富。其音域宽广,可以演奏 出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弹 、挑、按、滑等。此外,古筝的外观典雅大方,具有浓厚的 民族特色。
古筝的种类与流派
种类
根据地域和风格的不同,古筝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 客家筝等。每种类型的古筝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右手手型
手心向下,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 状。
右手基本指法
01
02
03
04
大指拨弦法
大指向外拨弦,用于弹奏低音 区。
食指拨弦法
食指向内拨弦,用于弹奏中音 区。
中指拨弦法
中指向内拨弦,用于弹奏高音 区。
勾指拨弦法

古筝自学基础知识讲解教程

古筝自学基础知识讲解教程

古筝自学基础知识讲解教程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学习古筝不仅可以培养音乐素养,还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本篇教程将为大家介绍古筝的基础知识,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古筝的结构和种类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由筝体、弦轴、弦簧、弦索和琴码等组成。

古筝的筝体为矩形或梯形,一般由桐木制作而成,筝面覆盖着羊皮或牛皮。

根据不同的地域和音色需求,古筝还分为北派古筝、南派古筝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类型。

二、古筝的音域和音名古筝一般有21到25根弦,每根弦都对应一个音名。

从左到右,弦的音名分别为钢1、钢2、竹1、竹2、竹3……以此类推,音域从低到高。

初学者可以先熟悉古筝的音名,方便后续的练习和曲谱理解。

三、正确的坐姿和握筝方式学古筝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以确保演奏的舒适度和手指的灵活性。

坐在凳子上,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地面。

将古筝放在腿上,与身体保持适当距离。

握筝时要保持手指的自然弯曲,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一起固定住筝柄。

四、古筝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1. 弹奏技巧:古筝的弹奏技巧包括托弦、尤弦、抹弦、揉弦、击弦等。

初学者可以从托弦和尤弦开始练习,这些技巧较为简单,能够帮助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的掌握。

2. 视奏和曲谱:古筝的曲谱以琴谱的形式表现,由一个个音符、音符上的符号和线条组成。

学会阅读曲谱是学习古筝的重要一环。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曲谱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3. 基础练习:练习是提高古筝技巧的关键。

初学者可以通过按弦、弹奏音阶、练习曲目等方式进行基础练习。

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练习,可以让手指更加熟悉古筝的音位和音色。

五、古筝学习的注意事项1. 坚持初级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

2. 注意保护古筝,避免碰撞和湿度过高的环境。

3. 学习时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

4. 多与其他古筝爱好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六、古筝欣赏和演奏名曲推荐最后,给大家推荐几首古筝的经典名曲,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广陵散》、《阳关三叠》、《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

学习古筝基础知识

学习古筝基础知识

古筝学习的基本知识1.古筝结构筝的结构由筝首、筝尾、面板、底板、侧板、雁柱、琴弦构成,其中筝首包含调音盒、前岳山、弦钉、弦枕、穿线孔;筝尾包括后岳山、穿弦孔;底板有2-3个出音孔;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2、3、5、6,无4、7两音,4、7需左手按弦变化而得)排列定弦。

2.戴义甲①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②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3. 演奏姿势(1)座椅标准: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摆放: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半身姿势: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只坐凳子的前半部分。

第一个弦码对准身体正中间位置,身体离琴一拳距离。

(4)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4.琴弦介绍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D调古筝的21弦对应的音名、唱名如图所示:(从下往上1-21弦)(倍高音1)简单乐理知识:全音符:1 - - -(4拍)二分音符:1 -(2拍)四分音符:1 (1拍)八分音符:1 (半拍)5.基本指法◇勾中指往掌心方向的弹奏叫做“勾”,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中指搭在弦上,指小关节往掌心发力,动作要小,音色要集中。

◇抹食指往掌心方向的弹奏叫做“抹”,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食指搭在弦上,发力、动作与中指相同。

◇托大拇指往食指方向的弹奏叫做“托”,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大拇指搭在弦上,掌关节保持不动,指关节往食指方向发力,动作要小,不要带动虎口,手腕不要下垂。

◇连托◇大撮大拇指与食指同时往掌心方向弹奏叫“大撮”,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大拇指与中指略张,两指之间呈“”形状放在弦上,其它手指自然下垂,然后两指同时向掌心发力,动作要小,大撮多用在八度音的演奏上。

基本功练习:(每小节重复两边)(一)勾托练习(二)大撮练习(三)抹指(捻指)练习◇颤音又称“吟”弦。

古筝介绍知识分享

古筝介绍知识分享
3.1、古筝指甲
戴假甲时应注意:戴大拇指假甲的尖头须朝指尖左前方偏出,不要反了方向。胶布要缠的稍紧些,但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流通。
选择合适的椅子(比筝首架低10cm 最佳),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 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5弦
12弦
13弦
14和15弦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
到了战国末期,为了加宽音域,增加到了十二弦。
隋代就已出现十三弦筝,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
16弦
21弦
到了元、明、清三代,又出现了十四弦和十五弦筝。
十六弦筝的出现,大概在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前后,
从建国后到现在,筝弦的增加很快,现在通常用的为二十一弦.
娄树华、王巽之、罗九香、曹正、李杨、赵玉斋、王省吾、林玲等
4.1、各时期的筝演奏家
01
西汉时期
邯郸女子秦罗敷
4.2、古筝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古筝的介绍

古筝的介绍

古筝的介绍古筝,又称古键或古钢筝,是中国非常受欢迎的音乐乐器,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已有约2500多年的历史。

古筝又分为京音筝和汉音筝,是一种三弦七品的古典乐器。

一、古筝概述古筝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古代“素志”和“高山流水”乐派演变而来,在中国音乐中具有卓越的地位。

它被尊称为“国乐之魂”,而它的木制件,经常覆盖着蓝色的色漆,使古筝更显典雅。

古筝的身体有一个椭圆形,可以拉过三个钢弦,尾部还有一个尖尾,除此之外,还有木键七品和水晶储物等。

二、古筝的特点1、漂亮的声音:古筝具有飘渺动听的旋律声、高亢洒脱的音色,可以细腻、穆而又节奏。

2、技巧多样:弹奏古筝有着多种技巧,如“分解”“抢弹”“搓弦”“抛穗子”“跋延”“萦返”等,还有拉弹、吟唱、吟唱拉弹等多种表演形式。

3、乐曲优美:古筝古典乐曲常见乐曲有《高山流水》《醉花阴》《凤求凰》等,这些作品具有抒情优美、绚丽多彩的音乐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三、古筝的修炼古筝的技艺非常复杂,它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能,学习需要耐心和勤奋。

1、乐理:学古筝时必须要学习乐理,包括和弦、旋律、节奏、乐曲和乐理概念等。

2、技巧:学习古筝,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包括抢弹、搓弦、抛穗子、跋延、萦返等。

3、坚持练习:修炼古筝要认真听、思考、唱、演、练习,它要求演奏者把每一件古典作品都演绎得流利熟练。

4、关注表演:学习古筝时,要多听听高手的演奏,熟悉他们特定的表演方式,如拿键位、吟唱等,学习新技巧和新乐曲。

总之,古筝有着历史悠久和优美的音乐特点,是一种被中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古典乐器,由于它艺术性强,民族性强,能使人们在音乐中绽放灿烂的人生色彩,因此,古筝已成为中国民间乐趣的经典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山东筝:据《战国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

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
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
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

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
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

聊城地区的古筝传
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
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

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
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
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
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
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
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
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

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
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

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
有力。

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眼下“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
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
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

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筝的余绪”。

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
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
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

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
人都无资料可寻。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学会会长、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
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
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筝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
了筝。

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
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

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筝曲的肯定,都对秦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后来涌现了象
《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筝曲。

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
关于筝的记载,给陕西筝人以启示,又有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
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筝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
陕西已渐渐地恢复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

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

所谓偏,当然不
是半个音。

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

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
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

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
然使用的技术。

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
有抒情。

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
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

在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
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
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河南筝在演奏上
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

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