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质数和合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质数和合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质数和合数 |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质数和合数,掌握其定义;2.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能在小于100的数中找出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分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判断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如正整数、因数、倍数等,为本节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入新知教师讲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印象:•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它的正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的正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合数。

3. 实践练习3.1 根据定义判断教师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判断下列数的类型,并让学生自行找规律。

15、7、11、21、27、233.2 判断小于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师分别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判断小于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方法一:用除法判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个数除以小于等于其一半的自然数,如果这个数能整除其中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合数。

方法二:用素数判断使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素数。

素数,又称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自然数。

比如2、3、5、7等都是素数。

所以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可以用该数除以小于等于该数的平方根的素数来试除。

如果这个数不能被试除的素数整除,则这个数是质数。

3.3 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方法,提出一些正确率高或更快捷的方法。

4. 结束巩固教师通过小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加深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1.在实践练习环节,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自学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2.在教学结束之前应该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于一些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方式总结不太好的,可以尝试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3.小游戏和小竞赛等形式需要设计得既有趣又不失严谨,在设计方面需要注重平衡;五、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可以对教学进行反馈和总结。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方程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明确等式的性质二的原理。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形如ax=b形式的方程的解法。

利用等式的性质二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一)回顾概念。

1.前面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以及会解简单的方程,请举例说明方程的含义。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复习训练。

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x+24=73
2.4x<36+17
3.234÷a>12
4.x-16=72
5.x+85
6.5+y=10.6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出示:教材猴子与鹦鹉的情境图。

1.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问题:鹦鹉重多少千克?提问: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
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
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
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
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
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
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
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
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
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
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 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配套K12】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配套K12】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信息窗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教学步骤一、复习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约分是通常要约成什么分数?二、指导练习。

103页第9题。

指名读题。

根据下表中的的信息,指导表格补充完整。

103页第10题。

指名读题。

如何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104页第11题。

同桌互相讨论。

学习时间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能用最简分数表示每项活动年用时间各占全天的几分之几?104页第12题。

指名读题。

提问:日本企业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韩国企业的数量比德国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三、作业。

103页第9、10题;104页第11、12题。

信息窗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5——107页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今天,我们来解决剪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情况统计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索发现活动一提问: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学生列式为:++=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指名说算理。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活动二提问: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学生列式为:1――=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指名说算理。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感觉。

四、作业。

自主练习第1、2、3、4、5题。

信息窗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5——107页教学目标: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负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负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阶段目标)(一)数的认识目标(第3、9条)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综合与实践目标(第2条)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认识负数》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信息窗的知识点。

本单元只有一个信息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气温作为研究素材。

学生在用正、负数记录温度、海拔高度的过程中,感知正、负数可以记录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安排,(1)选取自然科学知识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正负数的意义。

(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体验感知神奇的数。

三、《认识负数》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目标定位为:【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知道并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初步理解负数与正数意义相反,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与其他知识的整合中逐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认识负数》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信息窗的知识点。

本单元只有一个信息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数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NO. 1 课题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主备人翟兆凤执教班级执教人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5、揭示方程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NO. 2 课题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主备人王学荣执教班级执教人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回顾整理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6+x=14 36-7=29 60+23>70 8+xx+4<14 y÷18=3 3x-12 5x+2x=63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共有学生近200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教材的编写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地、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四制)【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64页。

教学⽬标:1.在说⼀说、分⼀分、画⼀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描述⽣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悟“把⼀个整体平均分成若⼲份,这样的⼀份或⼏份可以⽤分数表⽰”这⼀过程,培养学⽣动⼿操作能⼒和抽象概括能⼒,培养学⽣有条理、有论据、有逻辑的表达和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苹果、⽶尺、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课:出⽰百宝箱师:同学们,我们常说,温故⽽知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谁结合这个苹果能给⼤家说出⼀个分数并说出他表⽰的意义吗?刚才他说了⼀个很关键的词,谁知道?(板书平均分),你还能想到哪个分数?师:结合这个⼀⽶长的⽶尺谁再来说⼀个分数?说说他的意义?(是谁的?)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过把⼀个物体,⼀个计量单位通过平均分得到了⼀些分数(贴⼀个物体、⼀个计量单位)!⼤家看⽼师这⼉还有⼀袋糖,⾥⾯有⼀些糖块,如果我们把这些糖块通过平均分,是不是也能得到⼀些分数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组合作,建⽴模型师:为了⽅便,下⾯我们借助圆形来进⾏研究,请看⼤屏幕,⽼师这⼉有4个圆形,如果平均分给4个⼈,你能提出⼀个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初步感知师:把4个圆形平均分给4⼈,每⼈分得这些圆形的⼏分之⼏呢?下⾯请⼤家以⼩组为单位,利⽤⼿中的研究报告单分⼀分,画⼀画,写⼀写,然后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下,咱们⽐⼀⽐哪个⼩组研究的⼜快⼜好?师:⼤家都有了⾃⼰的想法,我们看看这位同学怎么做的?⼤家还有补充吗?(他是怎么分的?)师:看来对于这四个圆形,我们要想得到分数,⾸先需要把这四个圆形看做⼀个整体(贴:⼀个整体)然后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板书4份),每⼈分得其中的⼀份就是1/4(板书1/4)师:借助课件我们再来看⼀下(课件显⽰过程)依次得出2/4,3/4,4/4师:4/4就是⼏?这个“1”是其中的⼀个圆形吗?表⽰4个圆形组成的⼀个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学生现状分析:共有学生近200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教材的编写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地、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一、珍惜动物——简易方程信息窗1——第一课时教学容:课本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

2、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

教学过程:师:大家喜欢动物吗?知道哪些国家保护动物?生:喜欢……大熊猫……师:老师这有几副国家保护动物的图片(大屏幕),本节课我们以国家动物为题材研究数学问题。

(生读资料)师:通过资料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说出1980年与2004年大熊猫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生: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X+300=400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400-300=X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400-X=300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式子。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甬道这样的等式,我们用天平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知道这包方便面是多少克吗?生:120克师:观看图片2看天平平衡吗?怎样做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图片3根据天平列等式师:现在我们知道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

生:练习巩固。

资料二:(生读)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人工养殖只数与野生只数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2、在天平上如何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3、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呈现资料2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资料3:东北虎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生总结出:2003年只数乘3+100=2010年只数。

生: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5个等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方程?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方程,我们来做练习。

课后自主练习1、2、3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信息窗1——第二课时教学容:课本第2—7页教学目标: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

教学过程:一、背诵方程的定义1、同桌互相背。

2、指名背。

二、练习6——7页第6到9题。

1、第6题(1)学生读题。

(2)小组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解法。

(3)指名说解法。

2、第7题(1)学生读题。

(2)小组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3)指名说解法。

3、第8题(1)填表。

(2)说数量关系4、第9题(1)指名说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2)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三、作业。

6——7页第6到9题。

信息窗2——第一课时教学容:课本第8~12页的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简易方程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小方木块。

教学过程: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说出图中信息。

学生:2004年金丝猴数量已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金丝猴?师: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怎样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用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

师:那么,增加的只数怎样表示?学生:用未知数х来表示。

师:方程怎么列?学生:600+х=860活动二:引导学生借助天平,解方程。

(1)引导学生观察: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放上同样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2)在天平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去掉同样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实验:左边是χ+50、右边是50+50+50,天平平衡,用等式表示是χ+50=50+50+50。

活动三:学习解数量关系为x±a=b的解方程。

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填空题。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的解方程。

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简易方程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位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容:课本第8~12页的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下面各题.30+()=50 ()×2=10(二)列式.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2.与4的和.二、新授教学(一)方程的意义1.介绍天平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2.引出方程(1)出示图片:天平1 。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2)出示图片:天平2 。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教师板书:20+?=100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3.方程的意义.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二)教学例11.方程的解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 80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教学例1例1.解方程 600+x=860(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2)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检验:左边=600+x=600+260=860=右边,所以:X=260 是600+x=860的解.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5、教学例2。

(1)学生讨论解法。

(2)学生合作写解法。

6、看书第10页。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巩固练习(一)填空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等式都是方程.()2.方程都是等式.()五、课后作业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X +8=13 2.5+ X=5.3 X -2.7=13 X-40=15 X-1.6=1.4 X+5信息窗2——第三课时教学容:课本第8—12页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背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定义1、同桌互相背。

2、指名背。

二、练习12页第4到7题。

5、第4题(1)学生读题。

(2)小组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解法。

(3)指名说解法。

6、第5题(1)学生读题。

(2)小组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3)指名说解法。

7、第6题(1)填表。

(2)说数量关系8、第7题(1)小组讨论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2)互相讨论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三、作业。

12页第6到9题。

信息窗3——第一课时教学容:课本第13—17页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ax±b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会ax±b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看图列方程,解答多步方程。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四幅图,让学生围绕黑鹳提出问题进行学习。

二、新课1.教学例题。

出示黑鹳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的第一个要求是“看图列方程”。

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呢?那么,要列方程就是要列出什么样的式子呢?教师:观察这副图,从图里看出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