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练题总结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练题总结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D.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答案:DA、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A错误;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B错误;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族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C错误;D、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正确。

故选D。

2、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2/9答案:D分析: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因此种群中只存在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A、根据题意,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匍匐型个体Aa占80%,野生型个体aa占20%,则A基因频率=80%×1/2=40%,a=60%,子一代中AA=40%×40%=16%,Aa=2×40%×60%=48%,aa=60%×60%=36%,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子一代中Aa占(48%)÷(48%+36%)=4/7,A错误;B、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每一代都会使A的基因频率减小,故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C、子一代Aa占4/7,aa占3/7,产生的配子为A=4/7×1/2=2/7,a=5/7,子二代中aa=5/7×5/7=25/49,由于AA=2/7×2/7=4/49致死,因此子二代aa占25/49÷(1-4/49)=5/9,C错误;D、子二代aa占5/9,Aa占4/9,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9×1/2=2/9,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 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 单元练习

第六章 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分别是(A )A 、DNA 和蛋白质B 、RNA 和ATPC 、DNA 和RNAD 、RNA 和蛋白质3、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A 、蛋白质的多种多样B 、DNA 分子的复杂多样C 、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D 、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多样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B 、环境的污染使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C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 、遗传病都有家族史5、下列哪种变异不能传递到后代( )A 、安康羊的短腿性状B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C 、通过杂交重组合在一起的优良性状组合D 、由于水肥充足而造成的小麦粒大粒多性状6、人类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性隐性遗传病,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患血友病)与一个正常男性(其母患白化病)婚配,预期他们的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A 、1/8B 、1/4C 、7B 和b 的基因型是( ) A 、BB B 、Bb C 、X B X BD 、X B X b 8、下面各项是表示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肯定是单倍体的一项是()A 、AaBb B、Aaaa C 、ABCD D 、Bbb9、1000个基因型为Aa 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 和A 分开发生在( )A 、精原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B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C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10、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新品种B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C 、用X 射线处理青霉菌种D 、用花药离体培养玉米植株11、以基因型为Aa 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aa 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的水蜜桃果肉基因型是杂合体的几率为( )A 、0B 、25%C 、50%D 、100%12、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胞的培养液,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A 、染色体变异B 、自然突变C 、人工诱变D 、基因重组Ⅰ ⅡⅢ Ⅳ棕眼男子 蓝眼男子棕眼女子 蓝眼女子13、I A , I B 和i 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 血型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 b 位于X 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

2.B 。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手册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答案:D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可以根据化石研究生物的相关信息,但化石不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A错误;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但不是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B错误;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的祖先,C错误;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根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D正确。

故选D。

2、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国多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抗药性。

若被细菌感染,则会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变异对细菌都是有害的B.抗生素诱发细菌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抗药性基因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产生了新的物种答案:C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B.生殖隔离一定是不同种群的生物不能交配C.野生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答案:C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A、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B、不同种群的生物有些可以交配,但产生的后代不育也属于生殖隔离,B错误;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说明发生了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阐明了遗传变异的本质和进化的实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D 错误。

故选C。

2、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极低。

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答案:B分析: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

正常人的基因型为:MM或Mm,患者的基因型为mm。

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A错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型为mm)母亲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透试卷 第6章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透试卷 第6章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题组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某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粪便的研究发现,某地区曾经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海洋世界。

这一发现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世界提供了() A.比较解剖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C.化石证据D.生物化学证据2.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3.(2023·宁夏银川高一期末)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证明()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性同时出现的②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③生物的进化呈现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④化石不能记录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⑤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⑥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③④⑤⑥题组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4.(2023·江苏无锡高一统考)蟒蛇没有四肢但其体内留有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

这属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化石证据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5.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学证据是()A.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B.胚胎早期出现鳃裂C.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又回到水中生活D.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生脊椎动物的化石6.为了研究流感病毒的进化史,科学家分析了病毒的基因组,比较它们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变化,试图探索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这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化石证据7.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比较。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鸡果蝇酵母菌与人的细胞色素c0 1 13 27 44有差异的氨基酸数A.以上数据支持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B.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C.以上数据揭示了生物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D.氨基酸的比较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8.(2023·江西九江高一月考)下列有关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胚胎学证据看,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相似的结构B.从分子水平证据看,当今生物的细胞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C.从比较解剖学证据看,对比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推断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D.从化石证据看,通过较早形成的化石研究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9.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层,鉴定出一个物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若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B.0 .5%、5%C.10%、10%D.5%、0 .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雌果蝇中X b X b的比例为10%×10%=1%,雄果蝇中X b Y的比例为10%,在果蝇种群中,X b X b的比例为1%×1/2=0 .5%,X b Y的比例为10%×1/2=5%。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

3、过度繁殖是生物的一种能力,即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

如果条件适宜,产生的大量后代会占满整个地球。

下列关于过度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繁殖能力强的生物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C.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D.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答案: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D、达尔文认为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错误,D正确;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繁殖能力强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并产生后代,B正确;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C正确。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典型例题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典型例题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典型例题单选题1、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A、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B、浅色岩P区中,D的基因频率=DD%+1/2Dd%=0 .1,根据深色表现型频率可知,DD%+Dd%=0 .18,计算可知,Dd%=0 .16;深色熔岩床区中,D的基因频率=DD%+1/2Dd%=0 .7,DD%+Dd%=0 .95,计算可知,Dd%=0 .5,所以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C、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D、浅色岩Q区中,隐性纯合体的频率=1-0 .5=0 .5;浅色岩P区中,隐性纯合体频率=1-0 .18=0 .82,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

故选B。

2、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4%,Bb的个体占32%,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0%、40%B.80%、20%C.64%、36%D.32%、68%答案:B分析: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选择题1.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染色体畸变C.发生基因重组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D.培育抗虫棉高产植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3.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

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4.由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叫A.单倍体B.四倍体C.二倍体D.八倍体5.调查发现热闹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C.如果夫妇双方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6.将重组DNA导入细菌生产激素或蛋白质的过程一般称为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微生物工程根据下面所述,回答第7~8题。

已知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为: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谷氨酸:CAA、CAG缬氨酸:GUU、GUC、GUA、GUG 组氨酸:CAU、CAC7.对某一蛋白质分子分析表明,在编码氨基酸的位点上发生的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

突变的起源如下: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A.GGUB.GGCC.GCAD.GGG8.当基因片段转录链中转录成GUC的CAG突变为C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缬氨酸变成谷氨酰胺B.缬氨酸变成组氨酸C.缬氨酸变成甲硫氨酸D.没有影响9.下列对基因突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B.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C.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D.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10.根据下列细胞中物质的吸收峰值,可知紫外线(λ=2700A)在诱导突变工程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A.核酸B.水C.脂肪D.蛋白质11.下列变异的细胞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A.皮肤细胞B.肌肉细胞C.精子细胞D.神经细胞12.无籽西瓜比一般西瓜吃起来甜,这是因为A.由于无籽西瓜培育时卵细胞未受精B.由于无籽西瓜是多倍体,有机物含量高C.由于无籽西瓜是二倍体D.由于无籽西瓜有机物储存在西瓜里13.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C.单倍体个体一般是不育D.单倍体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1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哪项肯定不存在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A.精子细胞B.卵细胞C.单倍体D.染色体组15.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在四倍染色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A.7条B.56条C.28条D.14条16.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蛋白质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⑥⑦D.②③⑥⑦17.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细胞的结合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123A+X○222A+X○321A+Y○422A+YA.○1和○3B.○2和○3C.○1和○4D.○2和○418.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切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经常晒太阳的人皮肤变黑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19.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20.秋水仙素既可以用于人工诱变也可以诱导多倍体,它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的A.间期和前期B.间期和中期C.间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B.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C.理论上讲,基因工程食品即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绝对安全的D.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22.下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二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23.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赶比那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的变化D.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4.纳密技术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内,可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病彻底根治。

对DNA的修复属于A.基因转换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二非选择题31、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示三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三种方法中都出现了矮杆抗锈病的品种,请回答:(1)方法一在育种方法上属于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法一F2中出现的ddTT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法二在育种方法上属于________ ,原理是______________.方法二在育种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中最常用的化学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三中出现矮杆抗绣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的,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32.197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关系合格内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然后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了人类胰岛素,请回答:(1)上述人类胰岛素的合成是在_____处进行的,提供翻译信息的mRNA 是由______基因转录而来的.(2)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由二条肽链组成,那么决定它合成的基因至少应含有碱基___个,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90,该胰岛素的分子量约为_____.(3)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有一套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个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我国科学家鲍文奎等农业科技人员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小黑麦,创造了自然界的新生物类型。

右图(图6-7)是他们培育的大概过程。

请回答:(1)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_______________种间杂交。

(2)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黑麦配子中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_____条染色休。

(4)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的杂种一代是_____________倍体,它本身不能形成_____________,因为它体内没有_____________。

(5)给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0.3%-0.5%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小黑麦体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共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该小黑麦称为_____________。

34.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

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

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 .A 2.B 3.D 4.A 5.D 6.A 7.D 8.D 9.A 10.A 11.C 12.B13.A 14.D 15.B 16.C 17.C 18.D 19.D 20.A 21.C 22.D 23.A 24.C二、非选择题31.(l)杂交育种基因重组1/16(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后代都是纯合体秋水仙素(3)基因突变诱变育种32.(l)大肠杆菌核糖体人类胰岛素(2)3063708(3)遗传密码共同的原始祖先(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33(1)属(2)3 21 (3)1 7 (4)四配子同源染色体(5) 8 56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34 (1)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其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2)分别种植这批紫色种皮种子,连续自交两代,若其中一些植株所结的种子均具有紫色种皮,这些种子就是怕需要的新品种(纯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