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概况-2001年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简介

中药行业情况简介
一、中药行业的特质
(一)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造福中华民 族,并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药产业结合了三种产业的特性,是集农业、工业、商业一体的综合产业; 1、中药材生产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产业的上游环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和动 物药又分为家种(家养)、野生两种。在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中药 材初级市场并不规范;随着市场对中药材质量稳定、标准一致要求的提出,符合 国家规定的基地生产将成为今后的主流趋势。 2、中药饮片加工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 进行加工炮制后的成品。其加工炮制技术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新制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药材生产相似,饮片初级市场也存在着进一 步规范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将制定统一的饮片标准,而先期进入品 质稳定、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片市场的企业将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作为唯一的全国性中药专业公司,在国内外传统医药领域中,享有崇高的 声誉和巨大的影响;
(三)与全国中药工商企业及科研、教育单位,有着天然、密切的血缘关系;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原领导在展览会上向国家领导人介绍公司产品
(四)公司拥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以及中药材栽培、中药饮片炮制、中药新药包括 人工牛黄、人工麝香等一大批科研成果;
主营范围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及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中药机械和 包装材料的生产、销售及科研开发;
现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四十余家,包括一批科、工、贸对外合资企业。
二、公司在中药行业的独特优势
(一)作为国家大型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中药材生产、工业、销售及研发体系; 市场覆盖全国,并扩展至亚、美、欧等国际市场;
河南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介绍

河南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介绍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成为悠久中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蜚声中外的历史名医在河南长期生活行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河南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河南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介绍四大怀药种植基地产地:焦作(武陟、温县、孟州)四大怀药指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
史料表明,焦作地区种植怀药已有近3000年历史。
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作为贡品进献历代王朝。
焦作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四大怀药的基地建设和产业开发。
自2002年起,率先在河南18个省辖市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并成立了专门机构——焦作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实施四大怀药的基地建设和产业开发,先后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专项资金,围绕怀药规模化种植、实施规范化管理、增强怀药品质、增加药农收入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提高怀药的科技含量,不断拉长怀药产业链条,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全市建设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基地24.2万亩,怀药鲜货产量达44.1万吨,怀药种植总收入达到10亿元。
目前,焦作市的温县、武陟县、孟州市、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60个乡镇、590个行政村、40多万人围绕怀药产业搞种植、加工、经销,有2000多人长年住在广州经销怀药,依靠怀药走上了致富道路。
四大怀药产业已成为焦作市特色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峡山茱萸种植基地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上百年,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
近年来,山茱萸基地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总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量1800吨,占全国山茱萸年总产量的1/2,河南山茱萸年总产量的2/3,山茱萸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西峡山茱萸药材生产基地是全省最早唯一获得GAP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的药材基地。
中药材GAP现状及思考

中药材GAP现状及思考摘要:我国从2001年正式实施中药材GAP制度,至今中药材GAP的现状已往较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对我国现中药GAP的状况进行论述,最后对我国中药材GAP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发展现状;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问题及建议O 引言在中药产业体系中,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是原料药,又是成品药,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基础和源头,它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和规模,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及质量标准化是中药产业的基础和关键。
为保证中药材(或天然药物)的优质安全无公害并且具有可控性,必须对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实现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即实施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 中药材GAP的概念中药材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Materials)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的各种因子,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它是从对药材生产的环境生态、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饲养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各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和原则的一个法规性文件,具有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制执行性。
2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原因“要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就必须抓住中药材生产这个源头。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中药材生产存在着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等诸多问题。
因此,通过规范化的药材生产提升整个中药材、中药饮片乃至中成药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工作。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的可行性3.1 农业结构调整及西部开发给中药材种植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当前全世界对天然药物重视的程度,预示着我国中医药的广阔前景。
中国药材-行业数据

海问咨询
18
医药工业生产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亿元)
2000
1761.3 1430.5
1273
销售额年增长率:
75.4%
1000 960.5
75.5%
1299.6
73.8%
中药饮片 44.5% 中成药 21.2% 医药工业 17.6%
1079.1
0
308.6 3.9 1998
24.2%
0.3%
346.3 5.1 1999 Ö Ð ³ É Ò ©
人工栽培
资料来源:北京证券研究 海问咨询 7
中药材专业市场呈现分散的局面
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
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 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 江西省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 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安徽省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 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
重庆市解放路中药材专业市场
31.9%
28.6% 25.4% 28.8% 26.9% 29.6% (整体)
³ Ü ³ Ê ² ú Ê Õ Ò æ Â Ê
¾ » ³ Ê ² ú Ê Õ Ò æ Â Ê
海问咨询
24
2000年度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比较
亏损率
7.27% ´ ó Ð Í 3.77%
0
10.19% Ö Ð Ð Í 6.54%
确的共识 • 需要系统分析已有资源,并明确能力的缺失 • 没有可信的业务组合和资源配置的优先排序 • 需要规划资源整合的方法及阶段 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影响
• 难以实现高速、
稳定的增长 • 经济效益不令 人满意 • 出现管理漏洞 • 员工士气不高 • 国有资产难以 升值
中国四大药都

中国四大药都介绍安徽——亳州(药都之首)河北——安国河南——禹州江西——樟树1.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全名为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创建于1995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该“中心”占地387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1000家中药材经营店面。
3.2万平米的交易大厅有6000多个摊位;办公主楼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内设中华药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机构、大屏幕报价系统、交易大厅电视监控系统、中华药都信息中心、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销售部、中药材种苗检测中心、中药材饮片精品超市等。
目前,交易中心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中药材年成交额达100多亿元。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药材分布为:一楼是普通的中药材,二楼是名贵精细的中药材,一楼东厅是中药材初加工产区(即饮片区)。
周围概况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市场管理者为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中央为中心广场,上面有三个建筑物,第一个是江泽民题词纪念碑: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第二个是:财源滚滚球;第三个是:神医华佗像。
在神医华佗的左手拿的就是亳州的市花—芍药,华佗像上“华佗”两字为郭沫若所提。
在中心广场的前方是交易大厅,交易大厅入口左侧为康美(亳州)世纪国药信息服务中心,内设市场日常服务及康美中药网药材信息服务点[2]。
交易大厅门头牌匾刻字为“货真价实”,为赵丽蓉老师所题。
交易大厅他的建筑面积是3.2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东西两厅,里面有固定摊位号3500个,每天上市的药品种类有2600多种,每天的客流量是3~5万人。
在中心广场和交易大厅周围是700多套集商住为一体的复面式楼层。
该市场自2010年4月由康美药业收购以后,经过重组,整合市场,规模已得到较大的提升,客商云集,品种丰富,交易额日渐攀升。
现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为实现中药产业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努力向中药物流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迈进,把中国亳州中药材市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药材集散地。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中药资源的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对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中药资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人参、黄芪、阿魏、细辛等。
其中,吉林省的长白山和云南省的辽东半岛是人参的重要产地,被公认为人参的“金三角”。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生长一些喜冷耐旱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黄连、苦参、地黄、牛膝等。
其中,山西省贡山县以产地优良著称,它的中药材质量极高,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许多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当归、党参、茯苓、生地等。
其中,江苏省泰州市被誉为“中药之乡”,以其丰富的中药资源、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中药市场上享有盛誉。
4.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重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多种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罂粟、南星、陈皮、草珊瑚等。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和天然草场,为中药种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5.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适合生长多样化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川芎、藏红花、木香、紫草等。
其中,四川省是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先进的中药加工技术。
总的来说,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表明中药资源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
各个地区都应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土壤资源,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保护中药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禁止乱采滥挖,加强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药材种植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因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中药材植物的生长,因此成为中药材种植的重要产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中草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万亩以上,其中云南省是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中药产地初加工产业是指在中药材采摘后的初步加工环节。
产地初加工包括对中药材进行晾晒、清洗、剪裁等处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保持中药材的质量和活性成分,并为后续的加工提供良好的原料。
当前,产地初加工主要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如晾晒、曝晒等。
虽然传统加工方式经济简单、易于操作,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工艺不规范、加工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等。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细化加工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由于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有必要引进精细化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其次,绿色生产将成为重点。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应注重绿色生产,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生产方式,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再次,产地初加工的科技化水平将提高。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产业链的延伸将成为趋势。
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与中药制药、中药饮片等产业链环节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的中药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增值。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在中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发展精细化加工、绿色生产、科技化水平提高和产业链的延伸,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初加工产业将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SectionA_1

企业近年获得的荣誉:
1、199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被国家科委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
2、199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部级)一等奖。
成都华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12月18日
959万
1691万元
1158万元
51%
66万元
中西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保健品的批发及零售。
靳祖林
成都市下东大街197号。
华桂国药联营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1988年
115万元
480万元
215万元
57.17%
4万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唐国俊
黑龙江省药材公司
16万
16万
国经贸企改(01)805号,财企(01)829号
注:无偿划转
承德药材采购供应站
608万
458万
承财评(01)11号
注:承债式兼并承德药材站后,职工入股150万
厦门中药厂
566.88万
国家计委、财政部计投资(2001)1115号
注:中央级基本建设经营基金转为国家资本金
武汉中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1995.5
100万
333万
131万
100%
中药制药工艺流程,中药、保健食品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培训。
任玉珍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路3号3层305—308
010—671549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时,不断加强中药生产科研工作,争取多创优质出口产品,为农民增加收益,为国家多创外汇[2]。
513 开发中草药资源时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目前三峡地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酸雨污染、农业污染均比较严重,对环境构成较大威胁。
沿江城镇工矿企业较多,“三废”排放量大,处理处置能力较弱。
在三斗坪坝址以上的库区,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达12亿吨,生活废水年排入量3亿吨,污染物达50种。
大肠菌群、挥发性酚、COD、硫化物、氨氮、COD5、总汞等污染物在一些城市河段严重超标[4]。
这会给药材的生产,特别是出口国外增加困难;同时,也应注意在办药厂等方面,不能加剧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1] 肖小河,方清茂,李江陵,等.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系统开发模式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432645.[2] 肖志航,乔正直.巫山中药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的探讨.中药通报,1986,11(12):14216.[3] 谢宗强,陈伟烈,梁松筠,等.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4:61265.[4] 杜政清.三峡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治理保护规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1:33237.原载:《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9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概况商敏凤,朱 彦一、我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概况1997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P)研讨会”。
随之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全国各省市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生产优势,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优中药材的发源地进行考察论证。
重点抓了60个重点品种的产业化生产经营,建立了一批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产销渠道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经济优势的药材生产基地。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生产专业场113万个,中药材专业户达34万个,中药材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35万吨,年生产总值约160亿元。
二、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及生产开发模式1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工厂+基地)(1)江苏南京金陵制药厂在贵州建立了股份制药材生产基地,专门负责“脉络宁”原料石斛的生产技术指导与收购。
()哈尔滨中药二厂与黑龙江省药材公司在河北建立了“双黄连”黄芩生产基地。
2(3)湖北省津奉药业集团与湖北省药材公司、罗田县药材公司建立了“四味肾炎片”原料细梗胡枝子生产基地,目前已达2500多亩,年产量约300万kg。
(4)北京同仁堂药厂在山东平邑县建成国内最大的金银花基地。
该县拥有培植面积为6万多亩的优质“蒙花1号”金银花基地。
该县流峪镇对金银花实行的土、肥、水综合管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北京同仁堂药厂免检收购该镇的金银花,免检出口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家。
(5)天津天士力天然植物实业开发公司在陕西商洛、古城等三个地区建立了2000亩优势丹参基地,为生产“复方丹参滴丸”提供了优质原料。
(6)青海晶珠藏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现代藏药研究中心联合,成为中科院重要的中试基地,试生产期间的产值达3300万元。
该基地是青海省第一个人工种植藏药材基地,占地40公顷,采用科学种植技术规模种植藏药材。
(7)贵州中天集团股份公司于1996年与独山县合作开发经济林,签订了分别出资900万元和600万元建设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和组建中山银杏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实施10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开发项目。
(8)贵州省关岭自治县采取“商业公司+农户”的办法发展杜仲生产,1999年仅杜仲叶一项即收入10万余元,目前已种植杜仲13000余亩。
(9)安徽省淮北矿务局林业利用本企业的土地资源优势,与药材之乡———亳州市十九里镇张庄联手,开辟了200亩牡丹园。
(10)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生物工程园正在投资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螺旋藻饮品及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曼旋藻科学研究所,着重开发高附加值的螺旋藻深加工产品。
(11)福建省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引进推广螺旋藻养殖技术,致力于螺旋藻产业化的一家公司,现已在省内外建成15个养殖基地,总面积达100万m2,年产量400多吨,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12)云南省螺旋藻产业集团在云南省永胜县程海湖畔建立了螺旋藻生产企业。
现已建成44万m2的螺旋藻养殖基地,年产螺旋藻干粉达800吨,为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
(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制药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血蝎生产基地,从而结束了血竭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年生产能力可达200吨。
(14)海南爱迪生微藻有限公司与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社投资700多万美元在海南省琼山市斯民乡建立了螺旋藻养殖基地,占地20多公顷。
(15)西藏拥有丰富的红景天资源,品种多达30种,总量约200万吨,年再生量也超过10万吨。
西藏共有红景天开发企业十几家,生产红景天系列产品数十种。
目前,西藏红景天开发总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红景天浸膏生产线。
21技术服务组织体系型(科研+公司+基地)技术服务组织就是提供技术、良种、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1)上海市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西红花球茎和种植技术,通过试种、试产到广种、多产,摸索出一套适合上海土壤、气候和环境特点的栽培经验,填补了国内种植空白,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该药材公司加强资金投入,扩大了种植面积,使西红花质量和产量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减少了进口数量。
(2)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射阳洋马乡联合,发挥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建立了菊花生产基地,发展菊花规模生产。
(3)中国国际商会河北(安国)药业商会于1999年聘请环境质量监测科研人员对张家口等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测定结果为:其土壤、水质、空气无污染,适宜发展绿色药材种植。
1999年该中心生产的100多吨甘草、板蓝根等绿色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中心主要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与良种培育研究,应用常规选育方法和细胞融合、组织培养、诱变基因等新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该中心目前已建成占地1万亩的生产基地,建成包括根茎类、果实类等4个类别400多种药材种子药用植物基因库。
被国内医药界誉为“中国名药”的安国市新八大祁药(祁药花、祁紫花、祁白芷、祁山药、祁薏米、祁芥穗、祁沙参、祁花粉)以其种植地道、质量纯正、疗效确切、加工炮制技术精湛著称。
(4)四川联合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四川泰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郫县生态区引种藏红花,并首次大规模试种成功。
今后将继续加强育种、栽种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5)四川省中药学校与四川仲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鉴订了共建四川中江丹参G A P生产基地科技的合作协议,首批已建成3000亩丹参基地。
该校又与中药研究所及宝兴县科技局合作,共同开发种植川牛膝400公顷、云木香200公顷。
(6)甘肃省定西地区家科研推广中心与岷县、渭源、漳县农技部门协作完成的“10万亩优质当归栽培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当归生产期规律、高效栽培种子模型、科学施肥、微肥及生长调节剂化控技术,研究成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年累计完成栽培面积28万亩,新产干品1181万kg,新增总产值14442万元,新增纯收入13188万元。
(7)由甘肃省科委下达平凉地区林业局承担的“西洋参”、“高丽参”等珍贵中药材引种和推广试验,在关山林区获成功。
该课题1995年开始实施,到1998年,共完成引种推广面积约12102公顷,每公顷年均纯收入约3223元。
(8)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兰州试种半夏获得成功,并取得高产。
种植的01023公顷半夏,折合亩产785kg,其中地膜覆盖小拱棚栽培亩产1000kg。
(9)浙江省天皇野生植物实业公司在天台山区建立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是国内独家首创的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基地。
该基地采用生物工程组织培养,在原产区将试管苗移植大田获成功。
200亩栽培铁皮石斛已引起国际药用植物界的关注。
(10)江苏省新干县新建了占地400亩的大型种子苗实验基地。
基地与江苏省药物研究所等部门合作,共同承担了江西枳壳、红山栀、风眼前胡等一批江西道地药材的选种、育苗工作,并建立了优良品种示范区,经选育的栀子新种红山栀,从育苗、栽培到成果,已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单产也由原来的50kg/亩上升到100kg/亩。
(11)贵州是五倍子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30%以上。
省科委将提高五倍子产量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目前全省五倍子生产面积已逾50万亩,五倍子生产已成为贵州又一支柱产业。
31龙头基地企业型(基地+生产)组建一批基础好、水平高、效益好的“产加销”一体的内外型。
其形式为政府拨款集中解决大宗地道药材、紧缺药材及出口药材定点基地、种子种药基地、饮片加工等。
(1)经国家科技部及省部委有关领导经过考察、验收,将焦作市列入国家5个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项目之一,并建立了国家级“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开始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及内在质量标准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2)张家界制药厂正式启动杜仲叶提取杜仲纯粉工程,年产50吨,张家界市的杜仲资源为40万亩,是全国较大的杜仲基地。
台湾、四川、江苏、广西等地及日本的客商已来人来函寻找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合作。
(3)湖南省慈利县投入1亿多元,营造杜仲林40多万亩,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杜种种植基地。
生产出的以杜仲为原料的系列生物保健制品,已行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慈利县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提供援助1000万美元,用于开发杜仲经济。
陕西汉中药材公司和汉中市医院联手种植杜仲3亿多株,都已郁密成材,列全国榜首,并开发出系列产品,如杜仲茶、杜仲醋、杜仲可乐等,行销国内外。
(4)1999年6月国家批准在四川建立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同时准备与香港合作,将在郫县犀浦四川省高科技园区建立一个集科研、生产开发、检测、贸易一体化的大型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该基地建成后将达到年产针剂3亿支、口服液5亿支、片剂30亿片、胶囊5亿粒的生产能力。
(5)我国南肉桂年需要量约15万kg(广东省约需215kg),现依靠进口。
桂油、桂皮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经济价值很高,桂油市场价20万元/t左右。
广东信宜县筹建南肉桂生产基地,已用自己生产的种子繁育多代。
该省把发展南肉桂列为“八五”计划重点扶持的南药品种之一。
现已发展5万多亩,2000年可达到10万亩,为我国最大的南药生产基地。
(6)贵州省遵义县乐山镇野生天麻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这里已建成了该省北部最大的天麻商品生产基地。
该省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野生天麻寄生繁殖,“鹦歌嘴野生天麻”个头肥大肉质饱满,干品表面呈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历来被我国外贸部门列为出口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