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知识疑难解析
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

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曾鹏光(广东省空港经济区登岗中学广东揭阳515558)摘要本文对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形成专题复习,使教师和学生对红细胞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红细胞专题复习知识整合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材料,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在高中教材和其他高考辅导资料中涉及红细胞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比较零碎。
现将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专题复习,使师生对红细胞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红细胞的进化1.1无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如螠虫、光裸星虫、绿纽虫、海豆芽、扫帚虫、魁蛤、海棒槌等。
涉及到各门约有100种,但也有的和白细胞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则有明显的差异。
1.2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在脊椎动物中,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人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
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可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哺乳类的直径为4~8微米(人的为6~9微米),厚度以1.5~2.5微米者为多见。
鸟类的长径为12~15微米,短径为7~9微米,在爬行类的长径为17~20微米,短径为10~14微米,两栖类的更大,长径为23~60微米,短径以13~35微米者较多。
鱼类的红细胞的大小有明显变异。
红细胞数由于物种的不同而异,但具有大形红细胞的,一般在单位体积中红细胞减少。
处于冬眠期的动物,比活动期显着减少。
2红细胞的研究、科学史1658年,荷兰生物学家简·施旺麦丹(Jan Swammerdam)应用早期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红细胞,并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
红细胞知识点总结

红细胞知识点总结红细胞,又称为血球,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血液成分。
它们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承担着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关于红细胞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1.红细胞的形状:红细胞呈现出饼状、凹陷的形态,中间厚边缘薄,外形类似于一个圆片。
这种形状使得红细胞能够更好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是一种铁蛋白复合物,能够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
血红蛋白的存在使得红细胞能够进行氧气的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泛红蛋白:除了血红蛋白以外,红细胞内还含有小量的泛红蛋白。
它的存在使得红细胞呈现出红色。
4.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寿命约为120天左右,之后会被脾脏和肝脏等器官分解。
5.红细胞的产生:红细胞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骨髓中。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和其他类型的血细胞。
6.红细胞的形成过程:红细胞的形成经历幼稚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和老年红细胞等不同阶段。
幼稚红细胞经过分裂和成熟过程逐渐转变为成熟的红细胞,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7.红细胞数量: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着体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酸碱平衡。
8.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收集出来,并将其排出体外。
9.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能够通过血管壁的狭窄处。
这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通过血液循环,维持着正常的血流速度。
10.红细胞的相关疾病:一些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例如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总之,红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血液成分,它通过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了解红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增加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及时发现并预防相应的疾病。
红细胞知识疑难解析

红细胞重点知识疑难解析1.成熟的红细胞缺核糖体,怎么含有血红蛋白质?【解析】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
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依次成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循环。
红细胞在红骨髓中生长和成熟时,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上的变化。
正常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一般细胞不同,除细胞膜外,缺乏全部细胞器,故其代谢比较简单,但又很特殊。
成熟的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质,但此时不会产生蛋白质(无合成场所),是在形成成熟红细胞之前就产生了。
2.人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它的异化作用方式是有氧型呼吸型吗?【解析】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代谢类型是针对“红细胞”来说的,异化作用方式无氧呼吸型。
针对“个体”来说的,人的异化作用方式需氧型(无氧条件下不能生存)。
3.血红蛋白运送二氧化碳,需不需要消耗能量?【解析】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
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血红蛋白分子是由珠蛋白、原卟啉和二价铁离子(Fe2+)所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有4条肽链各结合一个辅基即血红素,O2即结合于Fe2+上,血红蛋白与氧疏松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在氧分压高时容易进行,于氧分压低时易于解离。
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也即是说不使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无带O2能力,只见于异常的高铁血红蛋白。
Hb结合和携带O2、CO2,并不耗能,而红细胞保持双凹圆形和膜的完整性以及保持低铁Hb则需耗能,其能量来自葡萄糖酵解,并以ATP形式提供膜上“Na+-K+泵”活动来完成。
4.人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寿命很短?【解析】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生物红细胞知识点总结

生物红细胞知识点总结一、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是一种没有细胞器的细胞,其直径约为7.2-7.5微米。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呈现出双凸形,并且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
这使得红细胞能够穿过微小的血管和狭窄的毛细血管,以完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红细胞的膜表面富含一种叫做血型抗原的蛋白质,它们决定了红细胞的血型。
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从而实现氧气的输送。
此外,红细胞还含有丰富的酶类,以维持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二、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称为红细胞生成。
在正常的情况下,红细胞由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过一系列成熟过程而生成。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
EPO主要由肾脏分泌,当机体遇到低氧压的环境时,肾脏会产生更多的EPO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生成的失调会导致贫血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对红细胞生成的研究也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三、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液中的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负责携带,当血液通过肺部时,血红蛋白与肺泡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随着血液流动到组织器官,氧合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氧气,以满足组织对氧气的需求。
同时,红细胞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携带至肺部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称为气体交换,是维持机体内气体平衡的重要过程。
除此之外,红细胞还通过其表面的相关蛋白质参与到免疫反应和凝血过程中。
四、红细胞相关疾病红细胞的相关疾病包括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其中,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表现为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不良、疾病、遗传因素等。
红细胞增多症则是由于机体内红细胞生成增加所致,导致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过多。
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则是两种遗传性贫血症,其中地中海贫血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人群中,而镰状细胞性贫血则主要发生在非洲裔人群中,它们都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突变有关。
高考常考红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考常考红细胞知识点总结红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血细胞类型之一,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
红细胞在人体内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高考常考的红细胞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物学概念。
1. 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红细胞是一种无核、呈鞍状的圆盘状细胞,直径约为7.5微米。
它们富含血红蛋白,这是一种红色的铁质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
红细胞的形态和弹性使其能够在循环系统中顺利地通过微小的血管。
2. 红细胞的生成和分解红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红细胞生物合成。
在骨髓中,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增殖和成熟的过程,幼稚的红细胞逐渐转化为成熟的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具有较长的寿命,通常可以在体内存活约120天后被脾脏和肝脏分解。
3. 红细胞和氧气运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当红细胞沿着血管运行时,血红蛋白会与氧气分子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这一过程发生在肺部,而在身体其他部位,氧气会释放出来,以满足细胞的需求。
4. 红细胞和二氧化碳的运输红细胞不仅携带氧气,还在身体内运输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它需要从细胞中运出并排出体外。
红细胞通过与细胞内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酸,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在那里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出来并排出体外。
5. 红细胞与血型红细胞表面有一种叫做红细胞抗原的分子。
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抗原种类,人们将红细胞分为A、B、AB和O型。
AB型红细胞上同时存在A型和B型抗原,O型红细胞上不存在任何抗原。
而人们在血液输血时,需要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抗原之间没有不兼容,以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6. 红细胞的疾病与检测红细胞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一起,反映了人体健康状况。
各种红细胞相关的疾病,如贫血、溶血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都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来检测和诊断。
七年级上册生物红细胞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红细胞知识点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细胞之一,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我们的循环系统中,红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来向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传递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中有关红细胞的主要知识点。
1. 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是圆形的平面凸面体,直径在6-8微米之间。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强烈的红色。
红细胞的直径和厚度都比较小,在微观领域内移动时可以自由通过微小的血管。
2. 红细胞的形成红细胞的形成是通过骨髓中的干细胞进入血液系统中完成的。
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步骤,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的生成通常是由生长因子和其他化合物控制的。
3.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而血液中的红细胞正是可以将氧气从肺部吸入到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
同样,红细胞也可以将二氧化碳从身体部位回收并运送回肺部排出。
4. 红细胞数量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红细胞的数量和健康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例如,海拔高度越高,氧气的压力就越低。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生活的人群中,红细胞数量通常较多,以便更好的运输氧气并维持正常的身体代谢。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例如贫血、失血等,人体中的红细胞数量会下降,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代谢活动受到影响。
总结:红细胞作为人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主要通过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来维持我们的身体代谢。
红细胞在数量和健康状态上受到各种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维护自身健康状态,以确保红细胞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良好的运输功能。
红细胞的重要知识点

红细胞的重要知识点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其高效的运输系统,人体才能够完成呼吸和细胞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红细胞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红细胞的结构红细胞是一种无核细胞,其直径约为7.5微米,由一个薄膜包裹着。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是一种含有铁的蛋白质,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红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做附着蛋白的物质,可以帮助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
二、红细胞的生产红细胞的生产主要在骨髓中进行,这个过程被称为造血。
在骨髓中,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类型。
红细胞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氧含量、运动、压力等。
如果身体缺氧,会刺激肾脏释放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促进红细胞的产生。
三、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随着寿命的延长,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不能够正常工作。
当红细胞寿命结束,它们会被肝脾细胞吞噬,然后分解为铁和其他废物。
四、红细胞的数量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在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7-165g/L。
在这个范围内,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过低,会导致贫血等多种疾病,并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五、红细胞与疾病红细胞跟多种疾病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以导致身体缺氧,出现疲劳、头晕、心慌等症状。
除此之外,红细胞还与血液病、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总之,红细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和数量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红细胞的知识及其相关疾病,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合理的营养平衡,以及及时治疗红细胞相关的疾病等措施,以保证身体健康。
高一生物红细胞知识点

高一生物红细胞知识点红细胞是人类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们在人体内承担着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任务。
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 红细胞的结构红细胞是一种没有核心的细胞,通常呈鞍状,中间凹陷。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这种蛋白质可以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
红细胞表面覆盖有特殊的膜,可以帮助细胞保持形状,并与其他细胞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2. 红细胞的生产红细胞的生产主要发生在骨髓内,被称为红髓。
在红髓中,原始的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化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这个过程被称为红细胞生成的细胞系列。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经历细胞核和细胞器的退化,最后形成具有红细胞特征的细胞。
3. 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通常为120天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它们会不断地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逐渐老化和死亡。
当红细胞寿命结束时,它们会被脾脏和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和分解。
血液中的铁元素会被回收并用于生产新的红细胞,其他废物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4. 红细胞相关的疾病由于红细胞的重要性,与之相关的疾病也相当常见。
世界上最常见的红细胞相关疾病之一是贫血,它指的是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的状态。
贫血会导致疲劳、气短和身体虚弱等症状。
另一个重要的红细胞疾病是溶血性贫血,它是由于红细胞遭受某些条件刺激后破裂而引起的。
这种疾病常见于遗传性血液病。
5. 红细胞的运输功能红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在肺部接受氧气后,红细胞将氧气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
在组织中,氧气会释放出来,同时红细胞会收集起二氧化碳,并将其运输回肺部,然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被称为气体交换,它确保我们的身体维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总结起来,红细胞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生命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重点知识疑难解析
1.成熟的红细胞缺核糖体,怎么含有血红蛋白质?
【解析】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
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依次成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循环。
红细胞在红骨髓中生长和成熟时,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上的变化。
正常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一般细胞不同,除细胞膜外,缺乏全部细胞器,故其代谢比较简单,但又很特殊。
成熟的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质,但此时不会产生蛋白质(无合成场所),是在形成成熟红细胞之前就产生了。
2.人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它的异化作用方式是有氧型呼吸型吗?
【解析】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代谢类型是针对“红细胞”来说的,异化作用方式无氧呼吸型。
针对“个体”来说的,人的异化作用方式需氧型(无氧条件下不能生存)。
3.血红蛋白运送二氧化碳,需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
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血红蛋白分子是由珠蛋白、原卟啉和二价铁离子(Fe2+)所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有4条肽链各结合一个辅基即血红素,O2即结合于Fe2+上,血红蛋白与氧疏松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在氧分压高时容易进行,于氧分压低时易于解离。
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也即是说不使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无带O2能力,只见于异常的高铁血红蛋白。
Hb结合和携带O2、CO2,并不耗能,而红细胞保持双凹圆形和膜的完整性以及保持低铁Hb则需耗能,其能量来自葡萄糖酵解,并以ATP形式提供膜上“Na+-K+泵”活动来完成。
4.人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寿命很短?
【解析】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所以核质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5.衰老的人体红细胞具有细胞衰老的所有特征吗?
【解析】衰老的过程是细胞内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因而具有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的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减慢。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例如,由于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就会导致头发变白。
(3)细胞内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由于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影响到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最后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衰老的红细胞没有核体积变化这个特征。
6.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红细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解析】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
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