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整理提纲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整理提纲

1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

电网互联的优点及带来的问题,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运行状态带来的好处。电力系统分析概述。

第二章

电力网络的基本概念

结点电压方程,关联矩阵,

用关联矩阵与支路参数确定结点电压方程,变压器和移向器的等值电路,

节点导纳矩阵,

第三章

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应用、,

对潮流计算的基本要求,

潮流计算的方法,

电力系统数学表述,

潮流计算问题的最基本方程式

潮流计算的借点类型,

节点功率方程及其表示形式,

潮流计算高斯赛德尔发。

牛顿拉弗逊法,

潮流计算的PQ分解法,

保留非线性潮流算法,

最小化潮流算法(潮流计算和非线性规划潮),

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

PV节点无功功率越界的处理,PQ节点电压越界的处理,带负荷调压变压器抽头的调整,负荷特性的考虑,互联系统区域间交换功率控制

最优潮流计算

最优潮流和基本潮流的比较,最优潮流计算的算法,最优潮流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最优潮流计算的简化梯度算法,(迭代求解算法的基本要点),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

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直流输电的应用

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特点

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的分解

交流系统部分的模型

直流系统部分的模型

直流电力系统模型

直流系统标幺值,直流电力系统方程式,(换流站,及其控制方式)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

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

直流潮流数学模型

第四章故障类型及分析

双轴变换-派克变换及正交派克变换

两相变换-克拉克变换

顺势对称分量变换(120 +-0)对称分量变换

坐标变换的运用

网络方程网络中的电源模型

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

短路故障通用复合序网

断线故障通用负荷序网

两端口网络方程

阻抗行参数方程(有源无源)导纳型参数方程(有源无源)混合型参数方程

复杂故障分析

第五章

状态的确定(状态估计

量测误差随机干扰测量装置在数量上或种类上的限制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功能流程

对量测量的数量要求

状态估计与常规潮流计算比较

条件不同模型和方程数的不同求解的数学方法不同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表征与可观察性

量测方程五种基本测量方式状态估计误差的原因高斯白噪声型的随机误差噪声响亮

电力系统状态的可观察性

最小二乘估计最小方差估计的概念

h(x)为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h(x)为非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及步骤

快速解耦状态估计算法

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

递推状态估计

追踪估计、估计的目标函数递推估计公式第六章

电力系统安全性

实时安全监控功能结构

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分析练习题及其答案(何仰赞)上册

1-2,电力系统的部分接线如图1-2,各电压级的额定电压及功率输送方向表于图中。 试求:(1)发电机及各变压器高低绕组的额定电压; (2)各变压器的额定变比; (3)设变压器T -1工作于+5%抽头,T -2,T -4工作于主抽头,T -3工作于-2.5%抽头时,各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解:(1)总的原则: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同电压级网络的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同电压级网络的额定电压高,二次侧额定电压比同电压级网络的额定电压高10%。其中,变压器受功率侧为一次侧,输功率侧为二次侧。 发电机:kV V GN 5.10= 变压器T —1:.242,5.1021kV V kV V N N == 变压器T —2:.5.38,121,220321kV V kV V kV V N N N === 变压器T —3:.11,3521kV V kV V N N == 变压器T —4:.121,22021kV V kV V N N == (2)各变压器的额定变比 变压器T —1:.0434.02425.102 11===N N N T V V k 变压器T —2:818.11212202 1)21(2===-N N N T V V k

变压器T —3:.182.311 35213===N N N T V V k 变压器T —4:.818.11212202 14===N N N T V V k (3)各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变压器T —1:.0431.0%)51(2425.102 11=+?==V V k T 变压器T —2:818.1121220 21)21(2===-V V k T 变压器T —3:.102.311%) 5.21(352 13=-?==V V k T 变压器T —4:.818.11212202 14===V V k T 1-3,电力系统的部分接线如图 1-3,网络的额定电压已经标 明图中。试求: (1)发电机,电动机及变压器高, 中,低压绕组的额定电压; (2)设变压器T -1高压侧工作 于+2.5%抽头,中压侧工作于 +5%抽头;T -2工作于额定

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编号:021B02 适用专业:历史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基本的历史知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揭示现代史发展的规律,用全部中国现代史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的结论、伟大的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内容: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纷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考核要求: (1)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准备;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4)了解北洋军阀和政府的更迭; (5)掌握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未路 1、内容: 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代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 2、考核要求: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2)掌握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3)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思想的内容; (4)了解北代战争的胜利原因; (5)了解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影响。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内容: 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中国革命的低潮,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国民党军阀的混战,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民党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和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2)掌握中国革命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掌握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5)了解中间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内容: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国民党法西统治的加强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抗日民主运动的继续发展、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共产党各项政策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形势基本形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进程及其具体政策的变化; (2)了解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及其破产; (3)了解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4)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5)了角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策略方针的形成; (6)了解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事变后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原因; (7)掌握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8)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五章抗日战争 1、内容: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后军民艰苦奋战、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2、考核要求 (1)掌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及罪行; (2)掌握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条件;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 (4)了解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两面性表现及其统治日趋腐败; (5)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方向) (共80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为高低压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分析方法有全面的了解;熟悉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点、数学模型和相互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分析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工程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稳态、暂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掌握“电路”、“电机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电力系统电磁和机电暂态过程、电力系统控制的各种分析和计算方法。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简单应用。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

质疑和期末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述和基本概念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系统及其发展情况;掌握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和负荷曲线。 【重点和难点】:电力系统的概念和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系统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负荷 第三节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线路结构;掌握线路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掌握有名制和标幺制的计算。 【重点和难点】:以有名制和标幺制表示的等值网络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二节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三节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第四节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目的和要求】:掌握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了解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掌握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了解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重点和难点】: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电力系统分析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D、供电负荷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线电压 3)以下(A)不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A、中性点通过电容接地 4)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C、50Hz 5)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占最大比例的发电厂为(B)B、火力发电厂 6)以下(D)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D、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7)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B、水力发电成本比较大 8)当传输的功率(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一定时,(A) A、输电的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小 9)对(A)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A、一级负荷 10)一般用电设备满足(C)C、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增加 第二章 1)电力系统采用有名制计算时,三相对称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表达式为(A)A.S=3UI 2)下列参数中与电抗单位相同的是(B)B、电阻 3)三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装在(B)B、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

4)双绕组变压器,Γ型等效电路中的导纳为(A)A.G T-jB T 5)电力系统分析常用的五个量的基准值可以先任意选取两个,其余三个量可以由其求出,一般选取的这两个基准值是(D)D.线电压、三相功率 6)额定电压等级为500KV的电力线路的平均额定电压为(C) C. 525kV 7)已知某段10kV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电抗X=50Ω,若取S B=100MVA,UB=10kV,则这段电力线路的电抗标幺值为(B)A、X*=50ΩB、X*=50 C、X*=0.5 D、X*=5 8)若已知变压器的容量为S N,两端的电压比为110/11kV。则归算到高端压,变压器的电抗为(C)C.X T=U K%/100 X 1102/S N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D.电阻标幺值的单位是Ω 10)对于架空电力线路的电抗,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B.与电力网的频率有关第三章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主要求取的物流量是(A)A.U*,S~ B.U*;I* C.I*;S~ D Z ,I* 2)电力线路等效参数中消耗有功功率的是(C)A.电纳B.电感C.电阻D .电容3)电力线路首末端点电压的向量差称为(C)C.电压降落 4)电力线路主要是用来传输(C)C.有功功率 5)电力系统某点传输的复功率定义为(D)A.UI B.U。I。 C.U*I。D.U。I*(点米) 6)设流过复阻抗Z=R+jX的线路电流为I,线路两端的电压为U,则线路消耗的有功功率为(A)A.P=I2R B.P=I2|Z | C.U2/|Z| D.P=UI 7)当有功分点和无功分点为同一节点时,该节点电压是网络中的 B.最低电压8)变压器的励磁损耗(铁损)一般由等效电路中(C)确定C.接地支路的导纳9)电力线路等效电路的电纳是()的,变压器的电纳是(B)的。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注:不能写成北京)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临时:从1949年-1954年]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天安门广场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54门礼炮28响(54门: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1921—1949)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除港澳台外)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考博必看--电力系统分析上册(诸骏伟)-课程总结

第一章能量管理系统 1.EMS的含义和作用 1).EMS 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预测、计划、控制和 培训的工具。 2).EMS 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级电网的调度中心。 3).EMS 涉及计算机硬软件的各个方面。它最终是通过EMS 应用软件来实现对电力系统 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2.EMS的主要内容 数据收集级(SCADA) ,能量管理级(GMS&OPS) 包括实时发电控制,系统负荷预测,发 电计划(火电调度计划),机组经济组合,水电计划(水火电协调计划),交换功率计划,燃料调度计划,机组检修计划. 网络分析级(NAS)包括实时网络状态分析,网络 结线分析,母线负荷预测,潮流,网络等值,网络状态监视,预想故障分析,安全约束调度,无功优化,最优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电压稳定分析,暂态分析.培训模拟级。 3.现有EMS存在的问题 1).EMS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只停留在分布式独立计算分析阶段,多数高级应用 软件都需要人工调用,然后由调度员进行综合决策。2).在电网事故状态下,没有良好的事故分析、定位和恢复手段.3)电力改革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4.EMS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有的EMS存在的问题,需加入决策系统,增强、扩充了网络分析功能,未来向着调度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1.潮流计算的定义 2.各种潮流计算的模型和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该算法具有存储量小,程序设计简单的优点。 但收敛速度慢,阶梯式逼近时台阶的高度越来越小,以至于迭代次数过多。 算法特点: 1)在系统病态的情况下(重负荷节点负电抗支路较长辐射型线路长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且长短线路的比值很大),收敛困难。计算速度缓慢每次迭代速度很快,但由于结构松散耦合,节点间相互影响太小,造成迭代次数增加,收敛缓慢。 2)程序编制简便灵活 (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N_L)算法特点 1)平方收敛,开始时收敛比较慢,在几次迭代后,收敛得非常快,其迭代次数和系统的规模关系不大,如果程序设计良好,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仅与节点数成正比。 2)对初值很敏感,有时需要其他算法为其提供初值。 3)对函数的平滑性敏感,所处理的函数越接近线性,收敛性越好,为改善功率方程的非线性,实用中可以通过限制修正量的幅度来达到目的。但幅度不能太小。 4)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G_S法呈病态的系统,N_L法一般都能可靠收敛。牛顿迭代法有明显的几何解释:收敛速度:平方收敛收敛性:局部收敛 (三)、PQ分解法潮流 N_L法的J阵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都要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形成和求解,这占据了N_L法的大部分计算时间,这也是N_L法速度不能提高的原因。 可能性:N_L法可以简化成为定雅可比矩阵法,如果固定的迭代矩阵构造得当,定雅可比矩阵法可以收敛,但只有线性收敛速度。 算法特点 1)用两个阶数几乎减半的方程组代替原方程组,显著减少了内存量和计算量 2)迭代矩阵为常数阵,只需形成求解一次,大大缩短每次迭代所需时间 3)迭代矩阵对称,可上(下)三角存储,减少内存量和计算量 4)基于以上原因,该算法内存需要量为N_L法的60%,每次迭代所需时间为N_L 法的1/5。5)线性收敛,收敛次数多于N_L法,但总的计算速度任能大幅度提高。 6)对R/X过大的病态条件以及线路特别重载的情况下,可能不收敛,一般适用于110kv及以上的电网。 7)由于算法的精确程度取决于 ,P-Q分解法的近似处理只影响计算过程,并不影响结果的精度。 3.影响潮流收敛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潮流计算的收敛性。 (如果计算潮流不收敛,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改进) 云杰的答案:主要是看潮流方程组本身是否有解,当方程组有解或者无实数解,或者方程组

现代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作业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小作业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年级:2014级研究生 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罗慧 学号:20140208080008 指导老师:罗杰

1. 为什么要进行派克变换?简述派克变换的物理含义? 答:派克变换的原因有:(1) 转子的旋转使定、转子绕组间产生相对运动,致使定、转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2) 转子在磁路上只是分别对于d轴和q轴对称而不是任意对称的,转子的旋转也导致定子各绕组的自感和互感的周期性变化。 ①变换后的电感系数都变为常数,可以假想dd绕组,qq绕组是固定在转子上的,相对转子静止。 ②派克变换阵对定子自感矩阵起到了对角化的作用,并消去了其中的角度变量。Ld,Lq,L0 为其特征根。 ③变换后定子和转子间的互感系数不对称,这是由于派克变换的矩阵不是正交矩阵。 ④Ld为直轴同步电感系数,其值相当于当励磁绕组开路,定子合成磁势产生单纯直轴磁场时,任意一相定子绕组的自感系数。物理意义上理解,它将观察者的角度从静止的定子绕组转移到随转子一同旋转的转子上,从而使得定子绕组自、互感,定、转子绕组间互感变成常数,大大简化了同步电机的原始方程。 派克变换的物理意义:将a、b、c三相静止的绕组通过坐标变换等效为d轴dd绕组、q轴qq绕组,与转子一同旋转 2.派克方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派克方程它具有的特点是,派克方程是将三相电流 i、b i、c i a 变换成了等效的两相电流 i和q i,0dq i=P abc i。如果定子绕组内存在三 d 相不对称的电流,只要是一个平衡的三相系统,即满足

a i + b i + c i =0 当定子三相电流中存在不平衡系统时,即a i +b i +c i ≠0,此时三相电流时三个独立的变量,仅用两个新变量不足以代表原来的三个变量。 这时可以找出a i ='a i +0i ,b i =0'i i b +,0'i i i c c +=的关系,使0'''=++c b a i i i 。0i 为 零轴分量,其值为)(3/10c b a i i i i ++=。三相系统中的对称倍频交流和直流经过派克变换后,所得的d 轴和q 轴分量是基频电流,三相系统的对称基频交流则转化为dq 轴分量中的直流。 3. 为什么要引入暂态电势q E '和暂态电抗d X ',它们具有怎样的物理含义? 答:我们引入暂态电动势'q E 和暂态电抗' d x 是为了暂态分析方便。暂态电动势' q E 在发电机运行状态突变瞬间数值保持不变,可以把突变前后的状态联系起来。 其的物理意义为:暂态电动势' q E 可看成无阻尼绕组发电机暂态过程中虚构的气隙电动势,暂态电抗' d x 是无阻尼绕组发电机在暂态开始瞬间的定子纵轴漏抗。 4. 试比较同步发电机各电动势(Q q q q d E E E E E '''''、、、、)、各电抗 (d q d d q X X X X X '''''、、、、)的大小? 答: ' "" '"" d q d q d q Q q q d x x x x x E E E E E > >>>>>>> 5. 无阻尼绕组同步发电机端突然三相短路时定子、转子、等效绕组(d-d 、q-q )中会出现哪些自由分量的电流?分别以什么时间常数衰减? 答:他们会出现的自由分量电流有:基频交流分量(含强制分量和自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1)

长沙学院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电力系统运行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发电质量、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电力线路按结构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大类。 3、在电磁环网中,由于变压器变比不匹配而产生的功率称为循环功率。 4、电力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是针对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行的,频率的二次调整是针对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 5、系统备用容量一般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国民经济备用。 6、在潮流计算时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均为给定,而节点电压是待求量的节点称之为节点。 7、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按照等耗量微增率准则来进行分配的。 8、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分为逆调压顺调压恒调压。 9、连接额定电压分别为220和35两个电力网的一台降压变压器,变压器的两侧均接线路,则此变压器的变比为220/38.5。10、电压调整的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改变功率分布和改变电力网络的参数。 二、选择题 1、电力用户只能从一个电源获得电能的地理接线方式为

( )。 A 、双回路的放射式 B 、两端供电式 C 、有备用接线 D 、无备用接线 2、手算潮流时,将变电所母线上所联线路对地电纳中无功功率的一半也并入到等值负荷功率中,这一功率称为( )。 A 、运算负荷功率 B 、运算电源功率 C 、等值负荷功率 D 、等值电源功率 3、在电力系统的标么值计算中,基准功率和基准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 )。 A 、3 B B B I U S = B 、B B B I U S = C 、B B B I U S 3= D 、B B B I U S 3= 4、利用P —Q 分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二者的收敛速度是( )。 A 、P —Q 分解法高于牛顿—拉夫逊法 B 、牛顿拉夫逊法高于P —Q 分解法 C 、两者一样 D 、无法比较 5、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配的目的是( )。 A 、使电力系统总的能源消耗最少 B 、使电力网的有功损耗最小 C 、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最好 D 、使电力网的无功损耗最小 6、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可以表示为( ) A 、L L f K P ?=- ? B 、L L f K P ?= ? C 、L L P K f ?=- ? D 、L L P K f ?= ?

中国现代史_陈廷湘_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中国现代史课程用 上编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1·1——1928·12·29) 第一章中华民国成立 一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一) 辛亥革命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 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动 (三) 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 (四)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及其政体 (五) 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二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北京 (一) 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二) 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与民国政权的财政危机 (三) 袁世凯执政中华民国迁都北京 三袁世凯巩固统治和民初政争 (一) 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二) 二次革命和白朗起义 (三) 《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二章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一洪宪帝制的建立 (一) 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 (二) 洪宪帝制的成立 二护国战争 (一) 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 (二) 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 (三) 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洪宪帝制覆灭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三) 民初的文化教育 (四) 《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 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二)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三)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四)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 二、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一)护法军政府成立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二)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三)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第四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一)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 (四)《学衡》派的主张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六)白话文运动 二、五四运动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二)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思潮之间的论战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四)工农运动的第一次高涨 第五章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直皖战争瀑爆发皖系的衰败 (一)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 (二)直皖争夺的加剧 (三)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 二、第一次直奉战争 (一)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 (二)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三、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一)南方军阀的内争孙中山重建军政府 (二)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三)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期末考试习题总结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1、能量管理系统:EMS主要包括SCADA系统和高级应用软件。高级应用软件从发电和输配电的角度来分,发电部分包括AGC等,输配电部分包括潮流计算、状态估计、安全分析及无功优化。其功能是根据电力系统的各种两侧信息,估计出电力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 2、支路潮流状态估计:进行状态估计所需的原始信息只取支路潮流量测量,而不用节点量。在计算推导过程中,将支路功率转变成支路两端电压差的量,最后得到与基本加权最小二乘法类似的迭代修正公式。 3、不良数据:误差特别大的数据。由于种种原因(如系统维护不及时等),电力系统的遥测结果可能远离其真值,其遥信结果也可能有错误,这些量测称为坏数据或不良数据; 4、状态估计:利用实时量测系统的冗余度提高系统的运行能力,自动排除随机干扰引起的错误信息,估计或预报系统的运行状态。 5、冗余度:全系统独立量测量与状态量数目之比,一般为1.5-3.0 6、最小二乘法:以量测值z和测量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准则的估计方法。 7、静态等值:在一定稳态条件下,内部系统保持不变,而把外部系统用简化网络来代替,这种与潮流计算,静态安全分析有关的简化等值方法就是电力系统的静态等值; 8、静态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只考虑事故后系统重新进入新稳定运行情况的安全性,而不考虑从当前运行状态向事故后新稳定运行状态转变的暂态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想事故评定、自动事故选择以及预防控制。 9、预想事故自动筛选:静态安全分析中,先用简化潮流计算方法对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个事故进行近似计算,剔除明显不会引起安全问题的预想事故,且按事故的严重性进行排序,组成预想事故一览表,然后用更精确的潮流算法对表中的事故依次进行分析 10、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目的:实现正常运行情况和偶然事故情况下都能保证电网各运行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安全、可靠的向用户供给质量合格的电能。也就是说,电力系统运行是必须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 11、小扰动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如果对于某个静态运行条件,系统是静态稳定的,那么当受到任何扰动后,系统达到一个与发生扰动前相同或接近的运行状态。这种稳定性即称为小扰动稳定性。也可以称为静态稳定性。 12、暂态稳定性/大扰动稳定性:如果对于某个静态运行条件及某种干扰,系统是暂态稳定的,那么当经历这个扰动后系统可以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正常的稳态运行状态。 13、动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在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长过程的运行稳定性的能力。 14、极限切除角:保持暂态稳定前提下最大运行切除角,即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与加速面积大小相等的稳定极限情况下的切除角。 15 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络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电压,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 16 静态特性:在潮流计算时计及电压变化对各节点负荷的影响。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 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 影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 统各序网络的建立。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 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 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 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四、学识分配的建议 总学时为64,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期末复习大纲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方式2?闭卷考试。3.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30分);二、判断题(10分);三、选择题(10 分);四、简答题(20分);五、作图题(9分);六、计算题(21分)。 3.考试时请带计算器以及三角板,铅笔等必备工具。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力网的概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的指标。 2.电力系统中性点概念;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及其各自适用范围。 3.电力系统负荷、负荷类型、负荷曲线的概念; 4.掌握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掌握电力系统平均额定电压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掌握变压器实际变比、额定变比、平均额定电压比的概念。 5.架空电力线路电阻、电抗、电导、电纳分别用来反映什么?

6.短短线路和中等长度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7.掌握双绕组、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计算这些参数所依据的变压器名牌参数的意义和变压器等值电路;掌握负荷用功率和阻抗表示方法。 8.掌握标么值的概念、电气量的基准值选取法和标么值计算;不同基准值间标幺值的换算。 第二章简单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1.电力系统的潮流值得是什么? 2.掌握电力线路及变压器的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功率损耗。 3.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分别指什么? 4.简单闭式网主要有几种类型?简述期潮流计算的主要步骤。 5.什么叫功率分点?如何分类? 6.初步功率分布,自然功率分布,经济功率分布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7.电力系统中如何实现潮流控制? 第四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负荷变动有哪三种形式?其对应的调频措施分别为什么? 2.KLD KG KS 3的含义?KG和3两者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无差调节?如何实现? 4.掌握一次、二次调频及互联电力系统的计算。 第五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有哪些? 2.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各自电压的变动范围是什么?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国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共提出) (1)范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2)实行:全国已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4.发展成果: (1)重要牧区——西藏 (2)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3)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1)提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 想 (2)根本出发点: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 (3)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 本主义制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5)实施成果: 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归 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归 * 港澳回归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 港澳回归的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台湾问题 (1)形成原因: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守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侵入 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2)大陆对台政策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后,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的指导思想(其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3)两岸交往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报告 学院(部):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4年 6 月 28 日

目录 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 1.1电力系统概述 (1) 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3) 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5 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5 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 6 3.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 6 3.2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 .................................................................... 7 3.3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 7 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 7 4.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 8 4.2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 (8) 4.3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8) 4.4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 (9) 4.5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9) 4.6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9) 4.7P-Q 分解法潮流计算 (9) 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10)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0) 5.2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1)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11) 6.1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2) 6.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12) 6.3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 (13) 6.4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 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4) ???????????????????????????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方式(需要断路器遮断单 相接地故障电 流(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熄灭的)

19春北交《现代电路分析》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1: 根据元件约束及拓扑约束建立一组方程,并求满足该组方程的变量解的分析方法称为:()。 A: 解析法 B: 图解法 C: 网络法 D: 变量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高斯消元法是()直接解决法中最优秀的解法之一。 A: 线性方程 B: 非线性方程 C: 微分方程 D: 积分方程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反射系数越小,输入阻抗与电源内阻相差越()。 A: 大 B: 小 C: 先小后大 D: 先大后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节点导纳矩阵行和列中元素之和为()。 A: 0 B: 1 C: 2 D: 3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任意响应的变换式都是各激励变换式的()。 A: 线性组合 B: 非线性组合 C: 正弦函数 D: 余弦函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对一般大规模的电路来讲,元件的数目是节点数目的()。 A: 1~2倍 B: 2~4倍 C: 4~6倍 D: 6~8倍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PSpice交流分析中所有参量和变量均为:()。

A: 正数 B: 负数 C: 实数 D: 复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基尔霍夫定律使电路受到()约束。 A: 时域 B: 频域 C: 拓扑 D: 电流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当终端开路时,终端反射系数为:()。 A: 0 B: 1 C: 2 D: 3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频带范围是:()。 A: 0~∞ B: 0~100 C: 0~1000 D: 0~10000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开关电容滤波器包含:()。 A: MOS开关 B: MOS运放 C: 电容 D: 电阻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所采用的归一化方法主要是对()同时归一化。A: 电压 B: 电流 C: 频率 D: 阻抗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时域解的全过程是:()。 A: 将一给定的时域方程对应到复变量域的代数方程 B: 求s域解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