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木桶原理

合集下载

德育德育初中 木桶原理的启示—班级管理

德育德育初中 木桶原理的启示—班级管理

木桶原理的启示总所周知,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的班级管理以及教学也是很有启迪的。

2017级2班,是由41名学生组成的,男生18个,女生23个,来自于四面八方,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经济基础,就是这些学生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正如一只木桶是由不同的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这个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达到班级管理以及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启迪其思维,开发其潜能,查漏补缺,从而因材施教,进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尽可能的达到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及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

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有的同学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查到漏才能补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其次,要关注木桶中的“短板”。

在我所带的班级上,总有几个同学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不论你如何启发、鼓励,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在讲课时,我会事先找了两位上课从不发言的同学周万霞、向玉辛,让她俩回去查找有关加减混合运算方面的简便方法,然后在课堂上发言。

看见我充满期待的目光,她俩认真地答应了。

第二天,在课堂上,在我提出“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这道题的计算说出一些简便方法吗”时,很多同学举起了手,我看见她俩犹豫着,最终还是举手了,我很高兴,便先后点了她俩的名字虽然声音不大,但总归是一次大的进步。

班级管理木桶理论应用

班级管理木桶理论应用

班级管理木桶理论应用一、全面了解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发现并消除缺陷一个班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必会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既然木桶的盛水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要使木桶装更多的水,班主任就不能被缺点牵着鼻子走,而要主动出击,寻找弱点,采取措施将“短板”加高。

这就要求班主任务必头脑清醒,胸有成竹,有板有眼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制约本班发展的瓶颈。

一个班的不足之处可能很多,或骄傲自满,盲目自大;或风气不正、纪律散漫;或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或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不同学生的优势、缺陷也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同学语言智能具有优势,但数理智能的发展却很一般;有的运动智能具有优势,但人际关系智能可能较差。

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情况,不仅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家庭条件、个人表现、优势弱点等各种情况,还要对这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透彻研究,要透过表象洞察班级短板之所在。

有时很明显的弱点未必是“最短的那块”,有的木板表皮光亮却暗藏缝隙。

班主任必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关键因素,找到制约本班发展的瓶颈。

否则,对班级如何发展就会茫然,无从下手,甚至采取的工作措施南辕北辙,作用相反。

其次,班主任要注重反思。

事物是变化的,班级的“短板”不会一成不变。

班主任应时时反省自己,自身的缺陷往往是导致班级“短板”的主要因素。

反省才能纠正,给班级正确领引。

班主任还要不断反思学生的言行。

班级状况与学生的表现息息相关,学生身上的“短板”也是形成班级“短板”的重要因素。

除自我反思外,还要与学生多交谈。

为了避免教师主动找学生时会引起学生以为自己犯错的误解,我每期开学就与学生约定,每人每月主动约老师交谈一次,不限话题。

如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约我,我就要求其写1500字左右的文字交给我,这样学生一般都会来约我。

这能让学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会让学生思考,我找老师聊什么,促使学生把真实的一面告诉我,便于我全面了解学生,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学生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促使学生改正。

否定“木桶原理”的三个理由_利用短处模板

否定“木桶原理”的三个理由_利用短处模板

论文导读::“木桶原理”用于指导生产管理已久,但笔者认为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在管理学探索的道路上,尤其是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理论基础时,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既要看到短板给可持续发展留足的空间,又要善于经营长处,不要让自己的长处白白地浪费,以至上了木桶原理的当。

论文关键词:木桶原理,经营长处,利用短处,优势互补木桶原理是这样说的:“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获“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 我要说“木桶原理”着眼点过于偏颇,切莫上“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的当!否定“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理由之一。

短板效应信奉者认为:“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个人认为:木桶只能用作盛水,无疑有点片面利用短处,谁说木桶里面就不能装沙子,盛大米,我看装黄金白银都可以。

如果我把木桶先装满干净的金条,然后倒入水以利用金条之间的空隙,也可以用金条堵着短下来的木条,水不是照样能被盛满,并且我还装进了金条,原来的缺陷被闪闪发光的金条取代。

也正是短下来的木条给金条得以向外界展示自己发光的机会。

但也不能否认长出的部分就没有作用,他无法拦液体,但用他拦固体,并且一根木条就可以拦一堆固体,也不需要太多的木条中国论文网。

所以说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长处不是用来浪费的,只有不善于经营长处的人才让长处白白浪费。

否定“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理由之二。

既然短板效应信奉者认为:“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

“木桶效应”在管理学方面的思考

“木桶效应”在管理学方面的思考

“木桶效应”在管理学方面的思考作者:刘炎来源:《卷宗》2017年第19期摘要: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对“明星员工”的利用,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

如果企业将过多的精力关注于“明星员工”,而忽略了占公司多数的一般员工,会打击团队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

而且实践证明,超级明星很难服从团队的决定。

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的起点不同,他们需要的是不断提高标准,挑战自己。

所以,虽然“明星员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见,但占公司人数绝大多数的非明星员工也需要鼓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对“非明星员工”激励得好,效果可以大大胜过对“明星员工”的激励。

利用“木桶理论”进行企业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木桶效应;管理学;企业管理1 什么是管理学木桶效应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在相对一部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

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同样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木桶理论(团队管理)

木桶理论(团队管理)

木桶储水多少还 取决于木桶底面的面积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水桶的底
面面积不够宽。就等于没有了一个平台,那
么就会让员工束缚住了,失去了施展手脚的
天地。当桶底足够大时员工们就可以发挥自
己的特长,即使再短的板子也需要他必须的
空间。
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
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
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
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木桶的最终储水量, 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每个木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 短板的高度。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 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 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 比正立时的木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 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 提高储水量。
木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
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
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 的水。
一个木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
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这两块长
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木桶的重量。这就是板
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木桶的板都一样长,
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如何发挥潜力
及把它运用出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
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缩小相互配合
的缝隙,达到最佳储水量。
木桶储水多少还 取决于各块木板的厚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木板的厚度不 够。那么,水桶的直径越大,木板越长 就越危险。我们可以将企业员工的技能 看成是木板的长短,员工的品德看成是 木板的厚度。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于一个企业来 说,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看他拥有多少有能 力的员工,更要看他拥有多少品才都较优秀 的员工。如果没有品德,那么这个员工对于 企业的损害程度与他的技能将成正比。

论木桶效应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论木桶效应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论木桶效应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论木桶效应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人们的管理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有趣且运用广泛的管理命题,我们称之为效应或定律,其中,木桶效应是最为人所知的效应之一。

——引子木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短板理论或水桶短板管理理论,其英文名为Buckets effect 或Cannikin Law,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

木桶效应的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上看,管理者便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注意协调组织,不致于出现短板。

而当短板出现后,则应着力于补上这块短板,使整个组织处于均衡,才能使企业的发展不受限于此短板。

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巨人集团正是由于资金这块短板,最后陷入危机。

巨人企业最初在史玉柱的带领下,创造了年发展速度达500%的发展神话,其在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实现销售额3百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在此之后,巨人在寻找新市场时瞄准了房地产这块领域,决心建造宏伟的巨人科技大厦,这在房地产行业刚刚起步的当时,绝对是个创举,但可惜的是,在大厦建造过程中,由于资金这块短板,巨人大厦没能续写传奇,最终轰然倒塌,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可见再高再大再结实的木桶,一旦出现短板而没有好好解决短板的问题,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护理管理中木桶理论的运用分析

护理管理中木桶理论的运用分析

静 脉 留置 针在 神 经 内科 的应 用 及 护 理体 会
胡 爱 章
安徽 省巢湖市第二人 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 巢湖 2 80 30 0
【 摘
要 】 静脉 留置针用于神经 内科脑卒中的患者 ,由于患者 年龄老年化 ,多 为意识 不清 ,在 临床应用上确 有一定 的难 度 ,但是 如
度 ,继 续 进 针 1 2 m,松 开 止 血 带 ,右 手 固定 针 芯 ,左 手 ~ m
3 加强输液观察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专用敷贴常规 3~ 4
天更换一次,因躁动或谵妄的患者 ,通常不合作,除了进行必 要的约束 以外 ,还需要 随时观察输 液部位 固定情况 、液体滴 速 、血管外有无红肿及静脉条索状改变 、末梢血管循环情况。 留置针用于 以 昏迷 、昏睡 、谵 妄 、躁 动为 主要 症状 等 不合作 的脑卒 中患者 ,在护理 上确 有难度 ,但 是要 是 能掌 握好 留置针 的穿 刺及护 理 ,仔细 观察 ,加 强巡 视 ,能够 大 大减轻患者 因反 复进行 静脉 穿刺带 来 的痛苦 ,既 减轻 了护 士的工作量 ,又 提高 了护士 的工作 效率 ,也为抢 救患 者赢
短板的其它用途 ( 作用 ) 。最典型 的例子是人力三要 素 :体
力 、脑力 、心力。对有的人 才 来说 ,体 力 是短 板 ,可 脑 力 却是长板 ……该理论让 我们 懂得 了用人 时应 尽量发 挥人 的
差 的护士 ,进行技 术 强化 ,使 之技 术达 标 。否 则 ,在 该护 士单 独值 班时会 因技术 差 而延误 患者 的抢救 治疗 ,或者 因
长处 ,增 强每一位护士的 自信心 ,充分调 动护士 的积极性 ,
使人尽其才。
2 3 运 用 “ 桶 斜 放 ” 理 论 发 现 人 才 ,培 养 护 理 骨 干 人 . 木

“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

“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

“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作者:朱雪琴刘跃龙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年第06期摘要: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木桶原理与反木桶原理对学生辅导员在班级工作的启示。

学生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同时需要引导所有学生积极构建自身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意识,为优秀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木桶原理;反木桶原理;班级建设一、木桶原理与反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

对一个组织而言,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类似于组成木桶的若干木板,而组织的能力又如木桶的容量,取决于组织中最弱的要素。

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要继续保持优势就不能有致命的弱点。

随后,又有学者提出“新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容量既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底板、木板间的缝隙以及木桶的桶箍[1]。

“反木桶原理”则说,木桶上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

对一个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2]。

该原理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有重要启示。

以下笔者分述之。

二、木桶原理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可以从“木桶”原理中借鉴很多经验,受到一些启发。

(一)建设好木桶的“底板”木桶的底板决定了这只木桶还能不能盛水。

在一个班级中,“底板”就如班级的基础管理,即班级的各类制度。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既反映了班级的科学管理水平,又反映了学生辅导员的管理水准。

班级的各类规章制度,是班级团队运作中的灵魂,在好的班规和程序下,班级成员会共同思考,统一行动,坚持下来便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不断提升班级的团队精神。

(二)关注每一块木板尤其是“短木板”正是因为班级中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