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与标志气体关系.
应用气体分析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

应用气体分析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摘要:通过煤的升温氧化实验,分析煤氧化释放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主要指标气体进行了可信度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煤自然发火的预报系统。
关键词: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气体自燃火灾是煤矿的重大灾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着煤矿的正常生产。
做好煤炭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工作是预防自燃火灾的关键,目前普遍采用的预报方法是气体分析法。
应用气体分析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首先要找出能反映煤自然发火特征的指标气体。
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各指标气体给出不同甚至相反的预报结果,因此必须对各指标气体的可信度进行分析,避免漏报或误报。
1煤的升温氧化实验1.1实验系统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所放出的一系列反映煤自燃特征气体的含量,并根据气体生成量随煤温升高的变化规律,找出可以灵敏、准确地反映煤早期自燃特征的气体,作为指标气体进行煤炭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预报。
实验系统是由煤加热升温氧化系统、气体进样和分析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2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分别从开滦赵各庄矿9煤层和12煤层采集了9个煤样进行升温氧化实验。
对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适合于赵各庄矿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CO)、乙烷(C2H6)、乙烯(C2H4)和乙烯比乙烷(C2H4/C2H6)。
煤的自燃氧化过程分为3个氧化阶段:缓慢氧化阶段、加速氧化阶段和激烈氧化阶段。
3个阶段的温度范围:300℃。
图1实验系统示意图2指标气体可信度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煤在氧化过程中各指标气体与煤温的关联度,来评判各指标气体的可信度。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缓慢氧化阶段(<180℃)的指标气体主要是CO和C2H6,此阶段各煤样CO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比C2H6表现出了更强的规律性,而且出现较早,作为预测指标气体明显优于C2H6,在这里对二者不再进行关联分析。
浅谈煤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

的趋 势 , 以便及 时 采取 有效 的 防灭火 措 施 , 免 造成 避 资源 、 备甚 至生 命损 失 , 证 煤矿 安全 生产 。 设 保
相 当程 度 的可信 度 , 其 难 以对 不 同 发 火类 型 的煤 但 自燃 进 行预 测 , 且在 时 间统计 上存 在着 较 大偏差 , 仅
采 用对 与煤 自然 发 火 相 关 的 各 种 内 、 影 响 因素 进 外
行 综合 评分 的方 法 , 主要 是 先 对 煤 的 自燃 倾 向性 进 行 鉴定 , 出分 值 ; 后 在 大 量 统 计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评 然 对 影 响煤 自然发 火危 险程 度 的外 在 因素 进行 主 观评
有机 气体 增 加 , 当人 们 接 近 火 源 时 , 有 头 痛 、 故 会 闷
热 、 神 疲乏 等不 适感 。 精
判 , 出分 值 ; 两 者 综 合 相 加 , 出相 应 条 件 下 煤 给 将 得
自然发 火 的总分 值及 其分 类 。 () 3 经验 统计 预 测 法 。经 验 统计 是 通 过 对 已有
收 稿 日期 : 0 8~0 20 6—2 9
( ) 用气 体 成分 分 析 预 报 自燃 。利用 仪 器 分 2利
析 和检测 煤 在 自燃 和可燃 物在 燃烧 过 程 中释放 出 的 烟气 或其 他气 体 , 可预 报火 灾 。为此 , 须指 定具 备 必 灵敏 性 、 规律性 和 可测 性 的指标 气体 , 标气 体分 析 指
() 1 自燃 倾 向性 预 测法 。煤 自燃 倾 向性 是 指 煤 层 开采 之前 , 自然 发火 的可 能 程 度 。所 有 煤 种 均 其 具有 自燃倾 向性 , 只是 不 同煤 种 、 同环境 条件 下 的 不
煤层的火灾预测与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730 评论:1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1日2、气体成分分析法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煤在自燃和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烟气或其它气体产物,预报火灾。
1)指标气体及其临界指标能反映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初期阶段特征的、并可用来作为火灾早期预报的气体叫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灵敏性,即正常大气中不含有,或虽含有但数量很少且比较稳定,一旦发生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则该种气体浓度就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②规律性,即生成量或变化趋势与自热温度之间呈现一定的规律和对应关系。
③可测性,可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检测。
目前,如表10—4-3所示。
2)常用的指标气体(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生成温度低,生成量大,其生成量随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增加,是预报煤炭自燃火灾的较灵敏的指标之一。
在正常时若大气中含有CO,则采用CO作为指标气体时,要确定预报的临界值。
确定临界值时一般要考虑下列因素:①各采样地点在正常时风流中CO的本底浓度;②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煤温适当,即留有充分的时间寻找和处理自热源。
应该指出的是,应用CO作为指标气体预报自然发火时,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①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大于临界值;②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有稳定增加的趋势。
(3)乙烯,实验发现,煤温升高到80℃~120℃后,会解析出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的生成量与煤温成指数关系。
一般矿井的大气中是不含有乙烯的,因此,只要井下空气中检测出乙烯,则说明已有煤炭在自燃了。
同时根据乙烯和丙烯出现的时间还可推测出煤的自热温度。
(4)其它指标气体,国外有的煤矿采用烯炔比(乙烯和乙炔(C2H2)之比)和链烷比(C2H6/CH4)来预测煤的自热与自燃。
五、采样点设置测点设置的总要求是,既要保证一切火灾隐患都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有利于准确地判断火源的位置,同时要求安装传感器少。
测点布置一般原则是:1)在已封闭火区的出风侧密闭墙内设置测点,取样管伸入墙内1m以上;2)有发火危险的工作面的回风巷内设测点;3)潜在火源的下风侧,距火源的距离应适当;4)温度测点设置要保证在传感器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5)测点应随采场变化和火情的变化而调整。
煤层自然发火期及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研究

O矿业论坛 。
科技信息
煤层自 然发火期及自 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研究
马炳辉 赵红 星 魏 玉 良 ( 山西 煤炭 运销 集 团有 限公 司 长治 有 限公 司一 通 三防 部 , 山西 长治 0 4 6 0 0 0 )
2 自然发 火标 志性气体指标研究
煤炭 自 燃 的早期预报是矿井防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预测 指标 的优选及其指标值的确定是预测准确与否的关键 为了确定适 合于唐 口矿煤矿 的 自 燃标 志性气体 , 煤 炭科学总 院抚顺分 院受 唐 口煤业 委 托. 进行 了该矿煤炭 自燃标志性气体的试验
2 . 1 测 试 目的
图 2 煤 氧 化 试 验 装 置 图
气体流量控制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 . 流量范围为 1 0 - , , 4 0 0 0 m L / m i n 煤炭氧化和热解过程 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气体 . 气体 的成分和浓度 . 4 实验步骤 与煤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因而可用作预报煤炭 自燃 的标 志性气体 。 2 此次 实验具体步骤 如下 : 其中 C O和烷烃 、 烯烃等气体 , 具有较好 的灵敏性和可测性 . 是 最常用 1 ) 用 天平称 取煤样 5 0 g 放人煤样罐 中, 加盖 . 用螺丝拧 紧。 的标志气体 本试验将研究 唐 口矿煤矿标志气体的出现温度以及其浓 2 ) 把煤样罐 放入 炉膛 内 . 接 好供气 、 出气及其 温度探头 关上炉膛 度与温度的关系 . 为煤炭 自燃 的早期预测预报打好基础 因此通过应 用煤 自然发火模 拟装置进行 在不 同氧 含量的空气 中进行 自然 发火规 门。 3 ) 接好 实验 仪器各 电源开关 律 的模拟试验 . 测试 和掌握煤 矿井下 自 然 发火 的相应 规律 . 为 煤矿安 4 ) 打开空气 钢瓶 . 调 节减压 阀 , 使其空气流量为 1 0 0 m L / m i n 。 全生产提供可信 的测试数据 5 ) 按 试验装 置操 作步骤依次开启 试验装置 2 - 2 试 样 制 备 6 ) 启 动测试 仪 . 调至恒温 3 0 ℃运行约 3 0分钟。 此次实验煤样取 自新暴露煤壁 , 并现场封装 . 运至实验室 。 按一定 7 ) 按 程序升温操 作步骤 . 设 置好装置各参数 。 比例 . 合理选 择一定量各试 点煤块在常 温下进行破 碎 . 用分子 筛选取 8 ) 待各参数稳定 , 启 动程序升温 , 开 始实验 , 每隔 I O  ̄ C 采集气 样 , 其中4 O ~ 8 O目的煤样颗粒 5 0 g . 作为实验用煤样 分 析气 体成分 2 . 3 实 验 装 置 2 . 5 实验结 果 程序 控温 炉 研究表 明 . 烯 烃和炔烃 以及 C O是 煤 自然发火过程 中碳 氧化反应 的产物 . 这几 种气体组分在煤 吸附气体 中不存在 的( 亦有 吸附气体 中 有C O的报道 , 但极 为少见 ) , 因此 , 这几 种气体 组分也 是标志 煤炭 自 然氧化进程的特征气体组分 般来说 . 煤 自燃吸 附气 体产物 生成规律 主要 表现为 : 开始烷烃 气体有较 高解 吸浓度 . 并 随着 煤温 的升高逐渐 降低 . 到最低 点后又 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但增大 的速率较小 这种变化规 律主要受煤 的物 理、 化学性质 , 特别是煤 的表面性能所影 响。开始 时. 解析气体组分 主 要来 自 大孔赋 存和表面物理 吸附 的烷烃 . 随着煤 体温度 的升高 . 中孔 图 1 煤 氧化试验 系统 和微孔 内吸附 的烷烃气体也相继解析 出来 从生成 量值 上看 . 与煤 的 煤 的粒度 、 空 隙结 构特性 、 煤 岩煤化组 成极为相关 , 不 同的 图1 表示煤氧化试验验系统 的组成 图 2为试验装置图 该 试验 变质程度 、 煤种有较大 的差异 由此可 以推断 . 该矿煤样瓦斯 吸附量较低 . 随着煤 系统 主要 由程序控温炉 、 煤 样罐 、 测温 元件 、 温 度测量 和控 制系统 、 气 温 的升高 . 其吸附气体 的释放量 的变化不 明显 有下 表 1中数据可 以 体质量流量控制器 、 除湿和 降温装置 、 氧气分 析仪和计 算机 等构成。 看 出: 常温~ 1 0 9  ̄ C 前, 烷烃气体 中 c 、 c 、 c 烷烃 ( 即乙烷 、 丙烷和丁烷 ) 其 中, 程序控温炉其炉膛 为不锈钢 内胆 . 外 加石棉保 温层 炉 中装 均检测不 到 ,甲烷释放量微乎其微 ,持续在 2 5 p p m 以下 .直到接 近 有 1 2 0 0 W 的加热器 , 其加热功 率 由计算机程 序控制 内装 1 4 0 0 r / m i n 5 4 ℃后才略有上升 的电扇 , 以保证 炉中空 气温度 的均 匀。 炉 温保持在计算 机设 定的温度 . 1 唐E l 煤业 煤样 自 燃 氧化气体 总的生产规 律是随着煤 温的上升 而 控温精度为± 0 . 1 ℃。煤样罐采用铸铜结构 . 密封材料 为聚四氟乙烯 . 能 逐渐增大 , 但不 同的氧化气体组分所表 现出来 的生成规律在量值 和生 耐3 5 0 ℃以上 的高温 , 并在其 内部安装精 密铂 电阻感 温元 件
煤自燃火灾指标气体预测预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煤自燃火灾指标气体猜测预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会释放出CO、CO2、烷烃、烯烃以及炔烃等指性气体。
这些气体的产生率随煤温上升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能猜测和反映煤自然发火状态。
CO贯穿于整个煤自然发火过程中,一般在50℃以上就可测定出来,出现时浓度较高;烷烃〔乙烷、丙烷〕出现的时间几乎与CO同步,贯穿于全过程,但其浓度低于CO,而且在不同煤种中有不同的显现规律;烯烃较CO和烷烃出现得晚,乙烯在110℃左右能被测出,是煤自然发火进程加速氧化阶段的标志气体,在开始产生时,浓度略高于炔烃气体;炔烃出现的时间最晚,只有在较高温度段才出现,与前两者之间有一个显然的温度差和时间差,是煤自然发火步入激烈氧化阶段〔也即燃烧阶段〕的产物。
因此,在这一系列气体中,选择一些气体作为指标气体,以及准确检测,就能可靠判断自然发火的征兆和状态。
C2H6浓度C3H8浓度预报结果处理措施<50×10-6无无正常〔50~500〕×10-6无无采空自燃隐患查明原因,注胶防火〔500~1 000〕×10-6 无有有无有采空区已自燃采空区已自燃采空区已自燃马上注胶灭火马上注胶灭火停止生产,马上注胶灭火〔1 000~3 000〕×10-6 有有采空区有明火停止生产,马上注胶灭火 C2H6浓度C3H8浓度预报结果处理措施〔0~24〕×10-6〔24~100〕×10-6>100×10-6无无无无无无正常有自燃隐患有明火查明原因,尽快采用注胶防灭火马上停止生产,查明原因,迅速采用有效防灭火措施5 结论指标气体在煤自然发火状态的猜测预报和该类火灾的早期预防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早就被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采纳。
但由于指标选择及现有的检测技术问题,往往不能正常发挥指标气体的作用。
结合现场使用状况系统地总结了“七·五〞及其以后我国关于指标气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指标气体的选择有指导性意义。
煤层自然发火期及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矿业论坛○
科技信息
煤层自然发火期及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研究
马炳辉 赵红星 魏玉良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长治有限公司一通三防部,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为了明确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种类及在煤层自燃整个进程中所起的标志性作用,更好的把握煤层自然发火的进程,进而 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灭火,对唐口煤业的煤样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CO 可以作为预测预报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该在 72℃~188℃之间。 但是 CO 的出现临界温度很低,仅为 66℃左右,并在整个自然发火过程中都有 CO 产生,仅靠 CO 浓度来确定煤自然发火的 进程有一定难度,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并 总 结 CO 派 生 指 标 的 规 律 ,并 借 助 这 些 指 标 综 合 判 断 自 然 发 火 初 期 (2℃~188℃)的 火 灾 状 态。 烯烃气体 C2H4 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其预测的温度范围应在 180℃~230℃之间。 其代表 C2H4 可以视为煤氧 化已确实进入自热加速阶段的标志气体。 C2H4/C2H6 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标志气体指标,其第一峰值是煤的氧化已进入激烈氧化阶 段的标志。
【关键词】
1 煤的自然发火期
煤的自然发火期就是煤体温度达到自然发火点的时间值,对于煤 的自然发火期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间接模拟采空区或 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通过煤体在一定的外在条件的影响下,煤体达 到发火的时间统计。 针对唐口煤业自然发火期的研究,唐口煤业有限 公司委托抚顺分院对其自然发火期进行了实验。 实验的结论如下: 1.1 最短自然发火期: 通过煤样绝热氧化实验确定 3 上煤 样 的 最 短 发火期为 54 天。 1.2 自然发火期范围: 考虑煤矿井下现场环境影响及仪器在 测 定 过 程中添加系数、仪器常数的因素,自然发火期的范围为 54~118 天。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煤矿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事故,它不仅会导致矿井的煤矸石自燃,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有效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一、煤矿自然发火的成因分析煤矿自然发火是由于煤炭中的挥发分在氧气的存在下,自身产生热量进一步加热,引发煤堆的自燃反应。
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以及煤的结构等物理性质都会影响煤的自燃性能。
灰分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大,煤的自燃性越强。
2. 煤堆的堆积方式:煤堆的紧密程度、通风情况等都会影响煤的自燃性。
煤堆越紧密,通风情况越差,容易发生自燃。
3. 天气条件:气温、湿度等天气条件也会影响煤矿的自燃性。
高温和干燥的天气容易促进煤的自燃。
4. 其他因素:如采矿工艺、煤矿的管理水平等也会影响煤矿的自燃情况。
二、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必要性和意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自燃迹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障人员安全:煤矿自然发火往往会发展成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威胁着工人们的生命安全。
及时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能够让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
2. 减少经济损失:煤矿自然发火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对矿井设备和工程造成严重损坏,给煤矿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通过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可以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3. 优化矿井治理:通过预测和预报自然发火,可以了解火灾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矿井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指导煤矿进行煤堆的调整、通风设备的改进等工作,提升矿井的安全性能。
三、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法和技术1. 传统方法:传统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试验法和统计学方法。
观察法是通过巡查煤矿,检查煤堆的温度、气味等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自然发火的危险。
试验法是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煤堆的情况,确定自燃的条件和规律。
红柳林煤矿4-2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

红柳林煤矿4-2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神木 719300摘要:为了提升红柳林煤矿防灭火技术管理,建立健全煤层自燃预测预报制度,预防矿井煤层自然发火事故发生,针对红柳林煤矿4-2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确定展开专项技术研究分析,以期对同类条件下的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4-2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临界值;确定及分析;1引言《煤矿安全规程》(2022 年版)第二百六十一条的执行说明:标志气体,是指由于自然发火而产生或因自然发火而变化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自然发火状态和发展趋势的火灾气体,主要包括 CO、烷烃气体、烯烃气体和炔烃气体等[1]。
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O的指标临界值应当根据煤层自燃具体情况通过实验研究、现场测试和统计分析进行确定;《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风流中CO浓度限值不超过0.0024%是职业健康指标,不是自然发火临界值,因此通过确定指标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参数能够对煤层自然发火进行早期预测预报。
2 4-2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实验室分析煤在氧化过程时要产生多种气体,且各种气体产生的最低温度,以及气体生成量和煤温之间的关系因煤氧化难易程度不同而异,其中能用来预报煤炭自然发火程度的气体称为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
煤炭开采过程中通过测试优选适用的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指标可为煤炭自燃火灾早期预报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使得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煤炭自燃防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1实验方法通过实验仪器对煤自然发火过程进行模拟,即一定量的煤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程序升温,分析各温度段气体产物的种类、浓度及煤样温度变化特性,据此优选适用的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指标。
2.2实验设备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实验模拟系统所需装置主要有程序升温氧化实验装置、气相色谱仪组成。
程序升温氧化实验装主要由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程序控温箱、预热气路、铜质煤样罐、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预测即CO、C
2H
2、C
2H
4的绝对值和外部预兆的烟气、明火特征。
从形式上来讲,定性与定量的预测是人们对煤层火灾机理掌握后直觉上和理论判断上的预测,但其测试方法上大同小异。
我国目前对煤层火灾的预测预报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从50年代的现场比长式CO检测,60年代的气样色谱化验,80年代的束管红外分析,90年代的气相色谱分析,以及红外测温、同位素氡测试、地质窥探(包括地质雷达和埋测技术),以及仿生嗅味测试技术,应有尽有,其测试技术越来越高,定量测试数据越来越准。
沿空送巷、大采长回采工作面布置、放顶煤开采等),煤层火灾发生频率还在逐年增高,已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本文针对煤层自燃各个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标志气体,经过预测标志气体组份,判断煤层自燃程度,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破坏其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达到消除隐患,减少损失,防患于未然,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与标志气体关系
十一矿xxxx
内容提要文章主要阐述煤层从氧化自热到发生明火各阶段所产生的标志气体,早期预测预报所测得的不同标志气体,根据标志气体之间的关系,判别煤层火灾的发展程度,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煤层火灾标志气体关系预测预报
煤层火灾(亦称内因火灾)是煤矿井下煤层因自身引起非控制的燃烧,造成资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的一种火灾,也是煤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九五”期间统计,全国大约有67%的煤矿发生过煤层自燃火灾,每年冻结煤量近亿吨,直接或间接损失无法用数字表示。目前,随着煤矿生产工艺的不断改革创新(如:
1煤层自燃程度与标志气体的关系
煤是以碳氢为主体并含有其他矿物元素的矿物体。由于碳氢与氧的亲和力较强,人们普遍认为煤自燃是煤氧复合放出热量导致的结果,但由于煤体表面分子的复杂性和其结构的多样性,长期以来,人们无法弄清煤体表面活性基因与氧的复合机理、过程及其伴随的热效应。因此,只能根据煤氧复合的煤体表面分子对氧的物理吸附,煤体表面分子的活性结构对氧的化学吸附,在产生化学吸附的部分活性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等三个主要过程来推断煤自燃的机理,通过对国内外无数个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和煤矿生产现场煤自燃现象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推断的正确性,可应用性。
戊组已组区间温度291~358℃278~399℃319~400℃309~408℃218~424℃
1.4不同的煤种,在自燃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与煤的氧化升温的相关性
不同煤种吸附空气流中的氧在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产物(如CO
2、O
2、C
3H
8)与煤的氧化升温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但规律性、变化关系复杂不一,只能作为派生或辅助参考指标,只有CO、C
目前我国煤矿对煤层火灾的预测预报大部份采用CO作为自燃的标志性气体,仅从CO浓度上判别煤的自燃程度,指标单一,很难准确预测煤自燃(或熄灭)的程度。特别是采用正压通风的矿井,以CO作为预测预报的单一指标,准确性就更差一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煤层自燃内在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煤在自然氧化和激烈氧化阶段中,还产生乙烯(C
表1不同煤种CO产生的温度比较表
地点xx
台矿
温度38℃56.4℃
xx矿平煤集团十一矿丁组
60℃戊组
68℃已组49℃
1.2乙烯(C
2H
4)
乙烯仅产生于煤的氧化自热过程中,在一定区间内,随煤温的升高而发生量增大,到达极限温度后,发生量逐渐下降,变化关系单一、明显,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煤种产生乙烯的温度比较表
主要检查有无煤层自燃现象和隐患。
(2)中期预测预报:
主要检查煤层火灾隐患发展趋势和处理后的效果。
(3)晚期预测预报:
主要检查煤层火灾处理后的熄灭趋势和有无复燃的可能。2.2煤层火灾的预测预报方法
煤层火灾的预测预报方法一般分两种,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1)定性预测:
气体预测即检查CO、O
2、CO
2和水温,以及气体温度和煤层火灾的外部预兆特征。
3.3以乙炔(C
2H
2)作为突防性标志气体预测预报
乙炔气体是唯有煤在进入激烈氧化趋向产生明火阶段才产生的标志气体,检测出C
2H
2气体组份时,标志着煤本体已完成从氧化聚热到着火的全部准备,这时煤已被干馏,然后CO大量产生,烟雾较浓,可以把C
2H
2作为灾防性标志气体进行预测预报。综上所述,煤在氧化自燃阶段所产生的CO、C
2H
4)和乙炔(C
2H
2),而且这两种气体只在特定的氧化阶段和温度区间产生,因此完全可以作为煤自燃的标志气体(国内外已有很多煤矿在应用),如果把CO、C
2H
2、C
2H
4及派生指标综合起来进行预测预报,就可以准确的判别煤自燃的程度,有助于采取针对性地措施。
1.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随着煤的氧化升温而开始产生,其产生量随着煤温的升高而增大,伴随煤层火灾的全过程。而煤种不同,一氧化碳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如表1所示。
3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
3.1以一氧化碳(CO)为标志气体预测预报
由于一氧化碳是产生于煤自燃全过程中的气体组份,产生的始温度低,应作为煤层火灾早期预测预报的主要标志气体进行测试,其方法是:
有条件的可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根据所测CO量值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性预测预报。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比长管在现场定人、定时、定量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线性分析进行预测预报。
地点xx
台矿
初始温度
极限温度118℃
311℃108℃
278℃
xx矿平煤集团十一矿丁组
152℃
310℃戊组
120℃
309℃已组110℃191℃
1.3乙炔(C
2H
2)
乙炔仅产生于煤的激烈氧化阶段,具有较强的温度区间特征,变化关系单一、明显,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煤种产生乙炔的温度比较表
地点xx
台矿xx矿
xx组平煤集团十一矿
3.2以乙烯(C
2H
4)作为敏感性气体预测预报
乙烯是表征煤体氧化进入加速阶段所生成的气体,随煤温变化关系单一,当测出C
2H
4气体组份时,煤体水份已干馏,可燃气体产生量增大,CO成倍增加,出现煤焦油味,有的煤种这时还产生烟雾,此刻煤体氧化能力增强,迅速加快,可以把C
2H
4作为敏感标志气体进行预测预报。
2H
2、C
2H
4三种气体基本上标志了煤层火灾各个阶段的氧化状态。及时预测出这三种气体的产生,基本上能判别煤层自燃处在什么阶段,相应发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展成灾。
4结束语
在德意志联邦没有统一之前,西德有一学者将煤元素结构列成这样一组化学式—C
100H
120O
5N
3S,虽然此化学式未包罗其它矿物元素,但此式基本表明了碳、氢在煤体氧化自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当掌握了煤氧化自燃的内在规律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有意识的去破坏煤氧化自燃各个阶段所需的外部条件,就能有效地防止煤层火灾的发生。退一步讲,即使产生了煤层火灾隐患,若煤层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工作扎实,手段齐备,装备齐全(任何一种均可),就能及时发现隐患,准确判断煤自燃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可以将隐患消除在灾害之前,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煤体自燃一般要经过潜伏期(即吸附氧化)、自热期(即氧化聚热)、发展期(即着火临界阶段)和发生明火等阶段(个别煤种并不一定经过这4个阶段),由于煤自燃的各个阶段温度不同,所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气体也不同,如CO、C
2H
4、C
2H
2等,如果我们利用这些气体作为煤层自燃的标志气体,对其进行预测预报,那么对判别煤的自燃程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其发展成灾的工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2H
2、C2H
4与煤自燃关系密切,稳定、单一,作为代表性标志气体表征了煤自燃的过程特性,具有与煤温上升(或下降)进程同步的性质,所以根据其量值可综合判断煤自燃程度,也可作为逆指标用来判别煤层火灾熄灭程度,防止复燃。
2煤层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
2.1煤层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
一般分3个阶段,即:
(1)早期预测预报:
为提高CO量值,煤层火灾预报的准确程度,可用下式加以验证:
H=CO×Q(m3
/min)
式中CO—为测点风/min;
H—为测点单位时间内CO绝对涌出量,m3
/min。
利用上式来验证预报的准确程度,最大的优点是排除了风量的干扰,把所测的CO绝对值与本矿的发火临界指标值相对比,就可达到准确的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