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检查作业指导书

最终检查作业指导书
最终检查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注册号:

最终检查作业指导书

Q/WL QW 08-03-20

(第1版)

20 年月日发布 20 年月日实施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测绘产品交付前的检查规定。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成图产品的最终检查和内部验收。

2.执行标准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7930-87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5660-1995

《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3.作业要求

3.1最终检查的基本规定

3.1.1最终检查由生产与质量管理部质量检查员承担。

3.1.2最终检查必须在过程检查按规定要求完成后进行。

3.1.3最终检查应对提交成果进行100%室内检查和10%的室外抽查。

3.1.4最终检查不得省略或代替。

3.1.5最终检查员应对其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

3.1.6最终检查员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3.1.7最终检查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法规及有关技术规定。

3.2内部验收的基本规定

3.2.1内部验收由生产与质量管理部承担。

3.2.2内部验收必须在最终检查按规定要求完成后进行。

3.2.3内部验收应对提交各项成果进行不少于10%的全面质量检查。

3.2.4内部验收不得省略或代替。

3.2.5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产品质量负责;生产与质量管理部对其所验收的项目产品质量负责。

3.2.6内部验收应认真做好抽样和检查记录。

3.2.7内部验收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法规及有关技术规定。

3.3最终检查和内部验收要求

3.2.1准备工作

3.2.1.1按规定办理领取有关资料和设计书的手续,并认真清点。

3.2.1.2熟悉和学习测区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

3.2.2图面检查实施

3.2.2.1图面检查的项目

a)图廓与图外整饰检查

①图廓坐标要严格符合理论值,

②图名、图号、图外和图廓间注记是否符合技术设计书规定,

③图名结合表注记是否错漏;

b)图面内容检查

①公里网点、各级控制点符号和注记是否符合规定,

②高程点和等高线注记的位置、数量、密度是否符合标准,高程注记与曲

线高程是否相符,

③比高、深度注记有无遗漏,注记精度是否符合图式、规范、设计书要

求,位置是否恰当,与曲线高程是否相符,

④各种名称注记有无错漏,位置是否恰当,字体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⑤各种符号是否标准,有无错漏、移位,配置是否合理,

⑥综合取舍是否正确、合理,

⑦曲线是否真实反映地貌特征,有无丢漏或变形,

⑧境界等级是否正确,

⑨各种地物与地貌要素关系是否合理;

c)结尾工作检查

①图幅四周是否接边,接边处地物、地貌有无明显变形或强行接边现象,

②对重大问题处理是否有记录;

d)对过程检查工作的检查(包括检查工作的证据)。

3.2.2.2成图检查后的处理

a)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它有关技术规定的产品

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人员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

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产品退回生产部门负责人,重新检查和处理后

再进行检查,直到检查合格为止;

b)成图检查合格产品,作业单位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c)当检查员与作业单位(或人员)在质量问题上有分歧时,由生产与质量

管理部协调解决;

d)检查员根据图幅地理精度,图面质量分优、良、可、不合格四级评定成

图质量,凡成图质量不合格的必须返工或返修。

3.2.3错漏分类

3.2.3.1 Ⅰ类差错

a)漏注错注图名、图号、行政区域(包括图名下和境界两侧的行政区域名

称)、坐标系、高程系、等高距、比例尺、带号、图式版本、坐标网线

的公里数,经纬度(包括度分秒错漏);

b)漏绘错绘公里网线(图廓间距图廓线2毫米(含)以上的公里网线);

c)漏绘错绘三角点、小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控制点符号、高程

或等级;

d)漏绘错绘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两条(含)以上等高线、两条(含)以上

等高线的山包凹地、鞍部,陡坎和绝壁之间图上长1厘米以上曲线者,

漏绘错绘地形变化处图上长1厘米以上一组(含)以上曲线者;

e)漏注错注重要名称注记,包括:用作图名的村名、图内仅有的区(乡、

村)名、矿区名、有名称双线河、渠及名胜古迹;

f)漏绘(编)错绘(编)图幅中仅有的一、二类方位物,如:亭、晕线

房、城楼、庙宇、宝塔、烟囱、塔形建筑物、发电站、变电所、燃料

库、加油站、储粮库、独立树、井、泉等;

g)漏、错图上长5厘米以上的重要线状地物,如:标准铁路、窄轨铁路、

等级公路、等外公路,漏、错图上长5厘米以上境界线(自由图边不论

长短);

h)漏、错绘矿井符号,包括:平面位置错、矿井类别错、漏注错注矿产名

称、生产或报废性质;

i)全幅漏绘、错绘单项元素,如:林地符号比例全错(若图内仅有三处以

上不在此列),居民地密集的图幅有1/2以上晕线房的晕线绘反;

j)有专有名称的双线河流绘反;

k)一条边中1/2未接边或接边超限而强行接边;

l)电力线或通讯线的铁塔符号或铁塔位置错。

3.2.3.2Ⅱ类差错

a)点线矛盾(控制点为Ⅰ类错),标高列错(倒注除外);

b)漏绘错绘山包、凹地,鞍部少对称曲线,计、首曲线绘反,不同高度等

高线相连(喀斯特地貌、沙丘地、乱掘地破碎的黄土地貌可降一级),漏绘凹地最低示坡线,山包错绘成凹地;

c)漏绘错绘电力线、通讯线拐点,漏绘错绘图上10厘米以上电力线、通

讯线,不按电杆中心连线造成图边折点的;

d)漏注错注自然地理名称(包括水系名、道路名)、正规单位名;

e)漏注错注结合表的图名或图号(因邻幅改图名造成的算三类错漏)控

制、调绘、成图单位;

f)图边(一处)1-2根等高线不接边;

g)漏绘错绘图廓间距内图廓0.5-2毫米的公里网线;

h)双线道路阴阳线绘反长30厘米(含)以上(因接边无法变换者除

外);漏绘错绘5厘米(图上)以下的标准铁路、窄轨铁路、普通公路、简易公路;错注漏注整条道路的路面材料、路宽注记(或者公路等级);错漏图上5厘米以上轻便铁路、公路、大车路和依比例的乡村路;

i)漏绘错绘图根点的点号、符号或高程;

j)漏绘(编)错绘(编)地物稀少区的一般房、简单房,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一般房、漏绘(编)错绘(编)亭子、城楼、庙宇、宝塔、小煤窑、塔形建筑物、烟囱、气象站、变电所、钻孔、油料库、储粮库、井、泉、灯塔、码头、水闸、双线桥(桥、涵区

分不清时降一级)、滚水坝、依比例尺的输水槽和1平方厘米(图上)以上的打谷场、池塘、水库,100平方厘米(图上)以上的土壤、植被;

k)漏绘错绘三个(含)以上整列式窑洞(包括窑洞位移、地貌明显变形)、楼房层次注错;

l)漏绘(编)错绘(编)图上长5厘米以上的等高线、双线渠、双线河、城墙、围墙、堤、加固岸以及图上10厘米以上的管道、单线渠(平坦的多水区按Ⅲ类错误)、干沟、小路;

m)接边处封闭凹地的最低曲线漏绘示坡线,主要线状地物,如双线河、双线路、双线水渠拼接时变换、错位、水倒流;

n)坎下高程等于或大于坎上高程景观不符;

o)由坎子取舍不当或等高线交代不清造成的高曲矛盾;

p)坎子过于密集没有按要求取舍,面积超过1/2公里格网的;

q)水渠爬坡两根(包含两根)以上等高线(不论长短);

r)发现问题不处理,遗留给后工序处理的同样记错。

3.2.3.3Ⅲ类差错

a)漏注错注Ⅰ、Ⅱ类错漏以上的说明注记,目标点的高程尾数错漏若因高

程尾数错造成高曲矛盾列为Ⅱ类错漏;

b)喀斯特地形、乱掘地、沙丘地漏绘错绘山包、凹地、鞍部曲线,漏绘凹

地最高示坡线;

c)漏绘(编)简单房、记号房或房屋建筑结构注错,漏注错注技术设计书

上要求注明的比高;

d)漏绘错绘图内公里网线(压盖地物除外);

e)地物地貌变形移位和明显不套合;

f)漏绘(编)错绘(编)面积1平方厘米至10平方厘米以下的土壤、植

被;

g)漏注错注密级、控制调绘时间、摄影时间、成图时间;

h)漏绘(编)错绘(编)长5厘米(图上)以下的曲线、双线河、双线

渠、城墙、围墙、堤、加固岸,1厘米(图上)以下的管道、单线河、干沟(包括单、双线)、小路;

i)漏绘(编)错绘(编)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图上)的池塘、谷场;

j)接边漏绘(编)植被、土壤、接边普遍出现线段错开,与图廓线不实交,个别房、单线路性质不接等;

k)图内注记的字体、粗体、字级大小不符合设计要求;

l)局部符号、线型比例因子用错;

m)高程注记点局部过密、过稀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

n)图内线型数据多处不连续,影响图面质量者;

o)等高线明显打架或与其他地物明显不套合;

p)城区错漏各种检修井及其管道附属设施中的独立符号。

3.2.4错漏统计

3.2.

4.1错数的统计以出现的次数计算;调用程序造成错误降级统计。

3.2.

4.2因处理不当,以处理者签名为依据造成的差错不算。

3.2.

4.3介于两类之间的错漏按低一级统计,超过规定的按高一级计。

3.2.

4.4凡改图后出现的错改漏改,应重新计算错漏,累计计算。

3.2.

4.5按图幅分类统计差错漏,填写内业检查记录。

3.2.5质量评定

3.2.5.1图面质量

优:地形特征显示准确、逼真,地物、地貌各元素主次分明,相互关系正确。

良:地形特征显示准确,地物、地貌各元素配合合理,相互关系正确。

可:地形特征显示正确,局部地物、地貌套合较差、少量等高线打架或交代不明,地物、地貌综合取舍不当或者没有进行综合取舍不符合规定的。

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a)地貌显示失真;

b)地物、地貌元素套合不好,关系不合理,不能保证精度;

c)地物普遍移位变形;

d)重要地物移位、变形;地理精度或数字精度差。

3.2.5.2成图质量以图面质量和改正差错以后的图面表示质量综合评定。

3.2.6退图及返工

3.2.6.1地物、地貌元素有严重错漏变形或未接边者坐退图处理。

3.2.6.2作业精度和规格达不到可级标准者应作返工处理列为质量事故。

3.3数据检查要求

主要检查在图面上难以发现的数据成果的图形属性(层、色、线宽、线型、字体等)是否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对有建库要求的数据成果还要检查非图形属性(特征码等)和拓扑关系是否正确。

3.3.1数据检查内容

3.3.1.1检查全部原点(GO)、图廓坐标、控制点坐标。

3.3.1.2若有程序,先用程序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中层、色组合的元素。

3.3.1.3逐层、逐色检查元素是否错层、错色,并检查元素的线宽、线型、字体等其它图形属性是否正确。

3.3.1.4检查与相邻图幅的接边情况,应同时检查属性接边和几何接边。

3.3.1.5检查非图形属性的正确性。

3.3.1.6按设计要求对需要构面、构网的元素进行拓扑检查。

3.3.1.7由作业员修改的数据应复查其对标注的错误的修改是否正确。

3.3.1.8对三维数据成果还应用前视图或侧视图检查高程是否有异常。

3.3.2数据检查错漏分类

3.3.2.1Ⅰ类错漏

图廓坐标错;控制点坐标;控制数据精度。

3.3.2.2Ⅱ类错漏

要素的层次、颜色、线型、线粗、符号名错;要素拓扑关系;不接边;面元素不封闭。

被关闭的要素放错层或误放的被关闭层的要素,按个数计算或过多不便统计,每一种要素记一个Ⅰ类错。

3.3.2.3Ⅲ类错漏

除Ⅰ类错漏、Ⅱ类错漏以外的错漏。

说明:没有明确的要素可参照图面检查部分执行。

3.3.3质量评定规定

Q/WL QR 8.2.4-02 《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Q/WL QR 8.2.4-03 《测绘产品验收报告》

注:其他记录已形成时,可复印使用,不需另行记录。

附加说明:该作业指导书由编写人:审核:批准:。

加油机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加油机维护检修作业指导 书正式版

加油机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作业准备 1.1着装。按规定着统一工作服,配戴工号牌。员工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不得穿高跟鞋,不准戴老花镜。 1.2切断电源。切断准备保养的加油机电源 1.3悬挂警示牌。在电源开关处悬挂“正在维修”标志牌。 1.4关闭底阀。关闭准备保养的加油机底阀。 1.5备消防器材。在准备保养的加油机旁准备一只有效8kg干粉灭火器。

2开始保养 2.1打开盖板。打开加油机两面泵门的锁,取下盖板放置稳妥处,注意轻拿轻放。 2.2除尘。用毛刷轻轻除去加油机内部各部件上的灰尘及蜘蛛网。 2.3上润滑油。用油壶在加油机内部轴承、螺栓上润滑油。上油时注意橡胶垫圈处禁止上油。 2.4检查部件。检查加油机内部各螺丝,将松动的及时拧紧;检查各部件有无松动、损坏,及时上紧、报修更换;检查垫圈以及各部件有无滲漏油现象,及时更换垫圈或报修。 3保养结束

最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辅助文件编号:SDYD ZD03—15 (01)作业指导书机动车人工检验批准: 编制:第1版第1次修改共3页 一、机动车人工检验 (一)、检测目的 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关零件将不同程度地产生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或因意外事故而损伤,其结果不但使技术状况逐渐变坏、动力性下降、可靠性恶化、经济性变差,而且还会影响车容市容,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为了使车辆外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车辆的完好状况,外观、底盘检测员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外检项目进行认真检测。 (二)、判定标准 GB21861-2014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制 GB25990-2010 车辆尾部标识板 GB23254-2009 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三)、人工检验主要项目 1.车辆唯一性检查 (1) 号牌号码/车辆类型(2)车辆品牌/型号(3)车辆识别代码(或整车出厂编号) (4)发动机号码(或电动机号码)(5)车辆颜色和外形 2.车俩特征参数检查 (1)外廓尺寸(2)轴距(3)整备质量(4)核定载人数(5)栏板高度(6)后轴钢

板弹簧片数(7)客车应急出口(8)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9)货厢 3.车辆外观检查 (1)车身外观(2)外观标识、标注和标牌(3)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4)轮胎(5)号牌及号牌安装(6)加装/改装灯具 4.安全装置检查 (1)汽车安全带(2)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3)灭火器(4)行驶记录装置(5)车身反光标识(6)车辆尾部标志板(7)侧后防护装置(8)应急锤(9)急救箱(10)限速功能或限速装置(11)防抱死制动装置(12)辅助制动装置(13)盘式制动器(14)紧急切断装置(15)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16)手动机械断电开关(17)副制动踏板(18)校车标志灯和校车停车指示标志牌(19)危险货物运输车标志 5.联网查询车辆事故/违法信息 6.底盘动态检验 (1)转动系(2)传动系(3)制动系(4)仪表和指示器 7.车辆底盘部件检查 (1)转动系部件(2)传动系部件(3)行驶系部件(4)制动系部件(5)其他部件 (四).检验方法 1.车辆唯一性检查 目视比对检查,目视难以清晰辨别时使用内窥镜等工具;有条件时,可使用能自动识别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号码的仪器设备。 2.车俩特征参数检查 (1)外廓尺寸: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重中型货车、专项作业车、挂车应使用自动测量装置 (2)轴距: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有条件时,可使用自动测量装置。 (3)整备质量:用地磅或轴(轮)重仪等装置称量 (4)核定载人数:目视检查,目测座椅宽度、深度及驾驶室内部宽度等参数偏小时使用量具测量相关尺寸。

质检岗位作业指导书

质检岗位作业指导书

质检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质检人员现场工作执行统一标准;新上岗人员尽快了解、掌握工作范围;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北区域技术科质检办公室 三、指导书内容: 1.人员编制:质检主办1名,三个班组,每班质检人员4名(其中班长一名);负责当日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具体参考《质检员岗位职责》、《质检班长岗位职责》、《质检主办岗位职责》。 2.上班时间:质检主办上正常班,其他人员白班7:50—19:00;夜班:18:50—8:00;(二班倒); 3.上岗要求:个人着装必须符合规定,参看《北京乳品厂员工行为规范》;技能要求了解车间的工艺流程及各监控点的工艺参数、质量标准 4.交接班:首先查询《生产计划单》了解当天的生产量及生产品种,然后依照《质检办公室交接班规定》进行工作交接。 5.预处理监控范围(关键点),简述如下: 预处理工作人员:值班主任中控员配料人员收奶员卫生工跟班统计。

5.1原奶:(最大、最重要的原料) 原奶协调由原奶事业部负责,每日由奶站自己负责 运送;到厂后进行过磅,由专职采样员进行打耙采 样;化验室依据原奶检验规则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 (同时做发酵小样);合格的原奶装入TK1100— TK1400奶仓(计4个罐,TK11-13罐存储量60 吨,TK14罐存储量80吨)。不合格的原奶拒收或议 价接受。注:对感官异常(异味、异色、异物)的 原奶质检人员有权提出拒收。 5.1.1.原奶接收过程监控: a、监控采样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主要包括:取样点是否准确、打耙频率、次数;取样瓶洁净度;取样量,具体依照《取样规则》;不合格原奶接收后,记录不合格项并追踪其处理过程。结果记录于《质检日报》中; b、监督本厂内原奶接收流程,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通知前处理值班主任及质检主办; c、监督奶车罐体、车身卫生状况,收奶线路卫生、密封效果;结果记录于《每日卫生控制记录》中。 5.1.2.原奶入罐储存:(主要监控原奶储存温度、时间);要求储存温度2-5℃,储存时间≤48小时,监控频率要求每2小时一次;出现异常(如储存条件、酸度、酒精试验异常等)须及时通知直接领导,进行评估处理。注:同时对前处理《温度监控记录》的详实性进行监控;重

卷边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卷边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通 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卷边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1.0.目的: 1.1.制定本规程,确保卷边机的安全运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卷边机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安全操作内容: 3.1.操作前检查及操作规程: 3.1.1.开机前必须检查设备、传送系统、离合器部件和储气罐仪表等,必须保证在正常状态; 3.1.2.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大皮带轮必须配防护罩; 3.1.3.工作时精力要集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工艺程序作业,

相互配合协调,传送系统的企业必须在合适的状态之下,防止气压过大,避免产生猛烈撞击损坏设备. 3.1. 4.传送链条的瓦型底盖搁架的两端角度要相等,底盖摆放要对正。 3.1.5.设备在运转中禁止操作者跨越传动及刹车部位,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1.6.设备进行调整或排除故障时必须停车。 3.1.7.工作完毕注意关闭电源及进气阀,并放掉贮气罐的余气。 4.0.安全注意事项: 4.1.工作时精力必须集中,下班时应关闭设备. 4.2.应将各部件擦拭干净,避免灰尘堆积导致传送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1、总则 1.1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故障,降低动力消耗,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实现生产的安、稳、长、满、优; 1.2本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适用公司生产装置中的设备。 2、混料搅拌机 2.1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结构:主要由箱体、搅拌轴、搅拌桨、防结料装置、驱动装置、辅助管道 系统组成。 2.1.2工作原理:搅拌机水平安装,物料运动方向由进料搅笼来料经推动搅拌桨 将物料向后方向移动,同时同轴向运行的反向搅拌桨将还没有混合好的物料由后向进料方向推动,扬起的物料互相接触,达到物料混合目的,在一定的时间下反复运动,混合均匀。 2.2 岗位设备操作规程 2.2.1开车前进行有效盘车,各运动部件应无卡滞现象; 2.2.2设备转动灵活平稳,无异常震动和噪声; 2.2.3传动三角带按设备要求配置,松紧适宜; 2.2.4电动机、减速器和轴向轴承的温升不超过35℃,其最高温度低于70℃; 2.2.5减速机加注牌铭规定的润滑油到油标刻度线,保持润滑; 2.2.6停车前应停止加料,避免带负荷启动设备。 2.2.7料未放完尽量避免停车,如有紧急情况停车,料多时应先将大批的料清出, 严禁带负荷启动,特别是将物料在箱体中较长时间停留板结后再启动,极易造成搅拌奖、轴、减速机电机故障; 2.3 安装和调试要求 2.3.1保证设备本体水平; 2.3.2整体安装时轴向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2.3.3 减速机和电机传动三角带松紧合适、径向同心; 2.3.4 注意减速箱的油位和轴承座的油脂润滑。

2.4混料搅拌机的维护检查内容及周期 2.5常见故障及处理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实用版

YF-ED-J25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 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 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 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 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 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 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 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质检作业指导书

质检作业指导书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5页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则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 编号 版本/ 版次 A/1 页 次 2/5 生效 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 制定审 核 批 准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 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 号 版本/ 版次 A/1 页 次 3/5 生效日 期

精密数控综合加工中心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文件编号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2、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的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按此作业指导书执行。 3.职责和权限 3.1、品保部负责产品加工过程的各工序的首件确认和制程巡检; 3.2、车间技术员或操作员负责首件的自检和送检,负责处理品保部判定的不合格品;负责 生产现场的不良品标识。 4.程序 4.1首件检验 4.1.1、首件检验的时机: A )新产品投入生产时,必须做首检; B )停机超过4个小时以上时,必须做首检; C )机器设备修理后或夹具修理后,必须首检; D )正常生产时,换生产其它产品时,必须做首检; E )临时要求做首件的情况。 4.1.2、车间按订单要求进行安排生产时,如有4.1.1的情况时,由车间技术员或班组长 先自行调整好设备和夹具试生产3-5PCS 产品进行自行确认,经自行确认合格后,开出《首件检验报告》和产品传递给车间质检人员进行确认,经车间质检人员确定合格后,签样和签报告后,才可批量生产。并且把签样和报告置于设备的明显处,便于自检。如果车间质检确定为不合格时,车间技术员或班组长必须调机或找相关人员跟踪解 决,直至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 4.2制程巡检 4.2.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质检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图纸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制 定 审 核 批 准

消防设施检查维护作业指导书

消防设施检查维护作业指导书

XXXXXX管理体系文件 消防设施检查维护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D/XXXXX— 版本号:I/0 页次:P1-P24编写人:XXXXXX日期:XX年X月X日审核人:XXXXXX 日期:XX年X月X日批准人:XXXXXX 日期:XX年X月X日受控印章: 发文登记号:XXXXXX/WHCX-

XX年X月X日发布 XX年X月X 日实施 XXXXXX

目录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2) 2.消防供配电设施检测作业指导书 (5) 3.消防给水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6) 4.室内消火栓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12)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14) 6.水喷雾灭火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17) 7.细水雾灭火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21) 8.气体灭火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24) 9.干粉灭火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28) 10.泡沫灭火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32) 11.防火门防火窗维护作业指导书 (38) 12.防火卷帘门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40) 13.防烟、排烟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43) 14.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4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护作业指导书 一、系统运行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保持连续正常运行,不得随意中断。 2、正常工作状态下,报警联动控制设备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自动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措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其它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二、系统检查和试验: (一)系统检查 1、控制器报警自检功能:按下报警控制器自检键,控制器应完成系统自 检。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有本机自检功能,自检期间,如非自检回路有火灾报警信号输入,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消音、复位功能:当报警控制器接到报警信号后,按下消音键,观察能否消除声信号;光报警信号能否保持;按下复位键后,看能否手动复位。火灾报警控制器处于报警状态时,声报警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光报警信号在控制器复位前不能手动消除;同时应具有手动复位功能。 3、故障报警功能:卸下系统回路中的任一探测器或将连接线路断线,观察报警控制器能否在100s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报警信号。用秒表记录故障报警时间。当火灾报警控制器内部、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与传输火灾报警信号的部件间发生故障时,报警控制器应在100s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报警信号。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编号:SY-AQ-0506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Work instruction for safety inspection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5.1.1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现状状况,对有缺失的作好登记记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书

深圳市****** 家具有限公司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18页文件编号:MB-PZ-003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4/18 生效日期 制定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3/18 生效日期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4. 2. 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品管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客供样板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B)正常情况下,每1小时必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 定的产品需加大巡回检查频率,每30分钟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每个工序最少检 验5PCS产品,把相关巡查的情况记录在《制程检验报告》上,便于追踪。 4. 2. 2、制程巡检的异常处理 A )当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工序生产不合格品时,必须首先通知生产作业员停止生产,把不品隔离 开来并标识清楚,记录相关的数量及质量状况,与车间班组长协商处理,达成一致后须 上报品质主管。如不能达成一致,须通知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处理,车间品管按最终处理结对不 良品进行处理。 B)车间不良品的处理方法通常有:报废、返修/返工、让步接收、降级处理等。 C)针对连续出现多次的工序不合格情况,生产部在短时间又无法改善时,制程品管须发出《纠 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追踪生产部改善进度。 4. 2. 3制程巡检的要点 A)员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 B)员工是否按要求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自检,核对图纸与样板; C)车间的不良品是否有按要求进行标识; D)转序产品是否有进行确认; E)设备是否进行检点; F)其它相关事项。 4. 3自检与互检的控制 4. 3. 1员工在做首件时,必须对试样的产品进行自检,量产的产品必须每30分钟进行一次自 检,发现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向制程品管报告; 4. 3. 2生产过程的产品在转序时必须进行互检,当上一工序要转到下一工序加工和生产时,上一 工序作业员必须填写清楚《制程标识卡》,通知制程品管确认是否可以转序,只有经品管人 员确认和盖章的产品才可以转序。 5.记录保存:《制程检验报告》、《首件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品管保存,《制程标 识卡》由品质部保存。

送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送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1.1.制定本规程,确保送料机的安全运行处于受控状态。 2.0. 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送料机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 安全操作内容: 3.1.冲床工必须经过学习,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并取得操作许可方可独 立操作. 3.2.正确使用设备上安全保护和控制装置,不得任意拆动。 3.3.检查机床各传动、连接、润滑等部位及防护保险装置是否正常,装模具螺钉必须牢 固,不得移动。 3.4.机床送料机在工作前应作空运转2-3分钟,检查脚闸等控制装置的灵活性,确认正常 后方可使用,不得带病运转。 3.5.模具时要紧牢固,上、下模对正,保证位置正确,用手搬转机床试冲(空车),确保 在模具处于良好情况下工作。 3.6.开车前要注意润滑,取下床面上的一切浮放物品。 3.7.冲床取动时或运转冲制中,操作者站立要恰当,手和头部应与冲床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时刻注意冲头动作,严禁与他人闲谈。\ 3.8.冲制或猥制短小工件时,应用专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送料或取件。 3.9.冲制或猥制长体零件时,应设制安全托料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以免掘伤。 3.10.单冲时,手脚不准放在手、脚闸上,必须冲一次搬(踏)一下,严防事故。 3.11.两人以上共同操作时,负责搬(踏)闸者,必须注意送料人的动作,严禁一面取件, 一 面搬(踏)闸。 3.12.工作结束时及时停车,切断电源,擦拭机床,整理环境。

4.0. 滚轮送料机使用时注意事项: 4.1.滚轮送料机实际最大送料宽度是在晋志德现有滚轮规格上减去10mm因其具有挡料 轮避免偏料),不可超出这一范围,否则将导致:送料精度的不稳、送距不准,甚至 造成滚轮零部件的损坏。 4.2.滚轮送料机送料长度的调节应比寸动试冲略长。滚轮送料机连续冲压生产前都需进行 寸动试冲来确定送料长度,而寸动时因有刹车惯性,送料长度会偏长,当实际连续生 产时无刹车惯性,送料长度会变短,因此滚轮送料机长度的调节应比寸动试冲略长。 4.3.滚轮送料机送料长度变化大时,需重新调整滚轮摇臂位置。若送料长度变化大时, 摇臂与拉杆角度会发生变化,此时需旋转拉杆,使冲床停在上死点位置时,摇臂与拉 杆角度为90度,避免摇臂或传动轴的折断。4.4. 更换模具后,需重新调整 滚轮送料机的送料高度。冲压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多套冲压模具,而不同的模具的模具 线高度各不相同,只有确保送料机的送料高度和模具材料线高度同高,才能使送料精 确、顺畅。 4.5. 正确的调整方法: 4.5.1.模具线相差不大时的调整方法:将滚轮送料机固定在安装板上的两个M14螺丝转松, 旋 转调整此螺丝,调节至所需高度后把螺丝锁紧即可。 4.5.2.模具线相差很大时的调整方法:模具线相差很大则需对滚轮送料机连杆长度进行调 节,先依次卸下连杆、安装板,将滚轮重新固定合适的高度后,然后依方法1调整, 最 后调整滚轮连杆,依次装好滚轮即可。 4.5.3.冲压生产线停机时,必须先停止冲床,再停整平机,避免因整平机过早停机造成冲压 材料供给不足。 4.5.4.滚轮送料机工作时应时常检查送料长度、送料精度是否正确,尽早发现问题,快速解 决,避免影响冲压生产。 5.0. 滚轮送料机维护保养时的特别注意: 5.1. 定期检查滚轮送料机各连接部件螺栓(如偏心盘螺丝、摇臂螺丝)紧固情况,如发 现松动应立即锁紧。 52 齿轮啮合及齿轮清洁齿轮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磨损,造成齿轮间隙的变化,因此必须

运行维护中心作业指导书

运行维护中心作业指导书 (商业、住宅类) 汇编 编制:审核 会签:批准: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目录 运行维护人员岗位职责 ------------------------------------------------------------------------------------------------------ 2配电室管理操作规程-------------------------------------------------------------------------------------------------------- 14 弱电系统管理操作规程 ---------------------------------------------------------------------------------------------------- 16 柴油发电机管理操作规程 ------------------------------------------------------------------------------------------------- 19 二次供水管理操作规程 ---------------------------------------------------------------------------------------------------- 22 空调管理操作规程 ----------------------------------------------------------------------------------------------------------- 24 电梯管理操作规程 ----------------------------------------------------------------------------------------------------------- 28 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 33 给排水系统管理操作规程 ------------------------------------------------------------------------------------------------- 37 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办法 ---------------------------------------------------------------------------------------------------- 39 土建维修操作规程 ----------------------------------------------------------------------------------------------------------- 45 水电维修操作规程 ----------------------------------------------------------------------------------------------------------- 50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921-92 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为健全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令之规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等,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安全员、保安员及生产车间的兼职安全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之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现状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检查等。 3.权责 3.1管理处安全室 3.1.1负责本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修订。 3.1.2负责检查全厂所有地方的安全隐患,并及

时提出整改方案。 3.1.3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应积极的调查处理。 3.2 生产部(所管辖的作业场所) 3.2.1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负责安排人员对本部进行一次安全巡查。 3.2.2负责本部的安全隐患整改。 3.3工务部维修组 3.3.1负责全厂的安全机器设备的巡查与维修。 3.3.2全面配合各部门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4.定义 4.1安全检查: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失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内容 5.1消防安全检查

生产过程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产过程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适用本厂木工产品的品质检验。 检验内容: 一)备料: 1.材质:备料材质是否符合订单生产要求; 2.材料品质:依油漆颜色决定蓝斑/节疤/虫孔等材料的使用,油漆颜色越深或白色要求越松,反之加严; 3.弯曲:材料弯曲不超过3MM; 4.刮伤:深度不超过0.5MM; 5.毛料尺寸:宽度+3MM、长度+10MM,白色产品尺寸要求加严; 6.其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加工: 1.尺寸:组件经过处理后尺寸宽+.5MM,长+1MM(参图纸); 2.孔径:偏差不超过0.2MM; 3.孔距:偏差不超过0.5MM; 4.孔深:偏差不超过+2.5MM; 5.遗漏操作:不可有任何遗漏操作; 6.粗糙:组件表面须经过处理不可粗糙; 7.刮伤:深度不超过0.2MM 8.材料:材料不良或前工段备料不良一律另行处理; 9.其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三)砂光: 1.材料/配料:凡节疤太大/腐朽/开裂/大面积蓝斑/尺寸不符/拼缝过大/脱胶等砂光无法处理的组件,须另处理再定; 2.水渍/胶水/污渍:组件表面不可有水渍/胶水/污渍; 3.砂痕:所有组件砂光须顺木纹进行,不可逆木纹砂光且要光滑; 4.刮/压伤:组件表面的刮/压伤须砂光除掉或另处理; 5.刀具烧伤:组件表面不可有刀具烧伤; 6.砂穿/凹陷:不可有严重的砂穿/凹陷; 枪钉:所有组件表面不可有出钉情况; 7.锐点/锐角/锐边:所有组件不可有锐点/锐角/锐边; 8.遗漏操作:不可有任何遗漏操作; 10.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四)油漆: 1.污染:漆面不可有污染; 2.粘漆:组件不可有粘漆情况; 3.流油:组件正面不允许有流油,背面允许有轻微流油; 4.涂膜不均或不足:组件不允许有涂膜不均或不足情况; 5.粗糙:漆面光滑不可粗糙; 6.色差:组件不可有严重色差(参色板相差不超过15%); 7.起泡:组件不允许有起泡现象;

铣床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编号:AQ-JS-0215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铣床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Safety operation instruction for milling machine

铣床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0.目的: 1.1.制定工作规范,确保机械设备操作的安全性以及保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铣床作业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操作要求: 3.1.操作前要穿紧身防护服,袖口扣紧,上衣下摆不能敞开,严禁戴手套,不得在开动的机床旁穿、脱换衣服,或围布于身上,防止机器绞伤。必须戴好安全帽,长发应卷入工帽内,不得穿拖鞋。戴好防护镜:以防铁屑飞溅伤眼,并在机床周围安装挡板使之与操作区隔离。 3.2.工件装夹前,应拟定装夹方法。装夹毛坯件时,台面要垫好,以免损伤工作台。

3.3.工作台移动时要检查紧固螺丝应打开,工作台不移动时紧固螺丝应紧上。 3.4.刀具装卸时,应保持铣刀锥体部分和锥孔的清洁,并要装夹牢固。高速切削时必须戴好防护镜。工作台不准堆放工具,零件等物,注意刀具和工件的距离,防止发生撞击事故。 3.5.安装铣刀前应检查刀具是否对号、完好,铣刀尽可能靠近主轴安装,装好后要试车。安装工件应牢固。 3.6.工作时应先用手进给,然后逐步自动走刀。运转自动走刀时,拉开手轮,注意限位挡块是否牢固,不准放到头,不要走到两极端而撞坏丝杠;使用快速行程时,要事先检查是否会相撞等现象,以免碰坏机件、铣刀碎裂飞出伤人。经常检查手摇把内的保险弹簧是否有效可靠。 3.7.切削时禁止用手摸刀刃和加工部位。测量和检查工件必须停车进行,切削时不准调整工件。 3.8.主轴停止前,须先停止进刀。如若切削深度较大时,退刀应先停车,挂轮时须切断电源,挂轮间隙要适当,挂轮架背母要紧固,

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安全须知 1.工作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工作前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设备是否运行正常,若有毛病不得迁就使用,并及时报告、处理。 3.工作前不饮酒,工作中精神集中,态度严肃,不谈笑打闹,并关心他人的安全,自己感到身体不舒适时,应及时报告。 4.不做自己不熟悉和领导没有指派的工作。 5.进行生产时,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 6.工作地点要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洒有滑油或冷却液,对夹具、工具、半成品、材料、成品等要码放整齐、稳固,避免砸伤或绊倒。 7.如工作需要穿过机床之间的空间时,注意不要碰在机器设备的转动部分和电气部分。 8.使用机器设备和电动工具工作,下班后或因事离开工作地点,必须停车并关好电门。 9.正确使用一切防护保险装置,对机器设备上的保险装置不得随意拆卸。 10.操作旋转机械设备,不准戴手套。生产现场不准穿拖鞋,女工必须戴防护帽,发辫不允许露出,不准穿裙子,不准穿高跟鞋。 11.未经有关部门允许,车间内的一切电气设备不得任意拆卸和安装。 12.如电气发生故障时,则应立即通知电气维护人员抢修。 13.拆卸、安装及修理电气设备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确认无电后再进行工作,不得带电作业。 14.车间内不允许用抛掷方式来传递工具、零件,避免伤人和损坏设备。 15.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放置材料、毛坯半成品以及其他物品,更不能在通道上进行作业,以免影响运输和通行。 16.内贮有压力的容器上,不得进行修理工作,避免被喷出的蒸气、气体和其他的物质伤害。 17.厂内各种气瓶的运输,应有专用的小推车,并且用锁链或卡箍固定在推车上,禁止用手肩等扛送,避免倒下碰撞而发生事故。 18.使用吊车工作时,对吊挂的重物必须捆绑牢靠,必须注意运行范围内无故障,不得有阻碍物和人站立在吊车重物下。

仪表日常巡检及维护作业指导书

仪表日常巡检及维护作业指导书 1、危害辨识 1.1巡检及维护过程中可能摔倒造成人员伤害; 1.2在交叉作业时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2、准备阶段 2.1物资及工具:常用仪表检修工具,安全帽,手套等; 2.2票证:《仪表工巡检表》、《仪表检修验收表》; 3、巡检内容及重点 3.1巡检岗位或路线:焙烧岗位、锅炉岗位、电滤岗位、净化岗位、转化岗位、干吸岗位、污水处理站岗位、汽机岗位; 3.2巡检重点 3.2.1检查现场仪表有无漏点,特别是蒸汽管道和硫酸管道上的一次仪表和取样点,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 3.2.2检查一吸酸冷器阳极保护设备的各参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控参250mV,监参100-250mV),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检查和上报。 3.2.3检查各现场仪表如流量计、变送器、雷达液位计、调节阀、分析仪等防水、防尘、防腐措施是否完好。 3.2.4检查锅炉汽包现场液位指示与操作室数显仪指示是否一致,液位报警是否正常。 3.2.5检查干吸酸冷器循环水PH 计工作是否正常,指 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7~9),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相关岗位

及车间。 3.2.6检查电除雾及电除尘控制变压器的温度、油位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温度以用手摸不烫手为标准,油位以能看清油为标准)。 3.2.7检查电除尘及电除雾控制柜各工艺指示是否在 正常范围内(一次电流不能超过45A,二次电压不超过50KV), 绝缘箱加热及温度是否正常(电除雾绝缘箱温度控制在 120?140C,最低不能低于80C ;电除尘绝缘箱最低不能低于100 C)。 3.2.8 检查1.5MW 汽轮发电机联锁装置是否投入并完好。 4、日常维护内容及重点 4.1严格按照车间《定期校验制度》对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分析仪等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比对校验。 4.2定期对各控制设备及仪表柜进行吹灰清扫浮尘。 4.3每三个月要对焙烧热电偶芯进行更换。 4.4每半个月要对二氧化硫分析仪进行校验。 4.5每半个月要对干吸PH计进行标定一次。 4.6定期对各现场仪表的保护箱、盖等进行防腐、保养。 4.7定期对各现场仪表的接线盒螺丝、法兰连接螺丝等进行保养、防腐。 4.8定期对各仪表柜及现场仪表(电滤控制柜、电除雾、电除尘、变压器等)的接地进行检查、测试。 5、交接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作业指导书 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 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 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⑦、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⑧、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1.3.2、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包括:

质量检查标准及扣罚作业指导书

质量检查标准及扣罚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明确质检标准,以确保质检工作在清晰、高效、系统的制度下良性运行,真正达到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指导的作用。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项目管理处。 3.0职责 3.1公司品质管理部负责本部门质检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督导,并对各项目管理处进行服务质量检查监督,定期根据不合项的统计分析,对项目管理处各类工作提出预警或合理化建议。 3.2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本专业专项检查计划,负责实施及效果的跟进,对本专业检查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并跟进落实结果;负责将本专业检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共同形成案例。 3.3项目总物业经理(负责人)负责项目内部服务质量检查、整改和督导。 4.0过程与控制 4.1质量检查机构 4.1.1质量检查分类:质量检查分为三类质量检查,一类为公司质量检查,二类为项目质量检查,三类为第三方质量检查。 4.1.2质量检查人员:公司质量检查由各专业主管、总经理助理、总监、质量检查专员及其他指定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检查由项目总物业经理及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夜值经理(或主管)完成;第三方质量检查由公司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 4.2质量检查频率 4.2.1公司质量检查:每个项目每周接受不少于一次的日常检查、节假日检查和夜间检查;各专业主管总经理助理及总监每月不少于一次到项目进行专业质量检查,该质量检查可以与公司质量检查员共同进行。每季度一次的《专业作业指导》执行情况检查时,日常检查相应减少。 4.2.2项目质量检查: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每天利用走动式办公会、班前会(或班后

会)、巡视检查签到、部门内部岗位检查等形式完成质量检查工作。 4.2.3第三方质量检查:每个项目每月接受一次第三方机构检查。 4.3质量检查依据标准 依据2013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项目岗位说明书》、《标准作业规程》标准化要求,《员工手册》基础要求,《美学化管理操作指导书》过程控制及细节要求,《项目管理目标细化标准》的具体落实要求,公司例会、行政通知等阶段性重点工作要求等。 4.4 不合格项分类 质量检查所出现的不合格项可分为提示不合格项和必扣不合格项。 4.4.1提示不合格项为公司检查出现的问题,项目已自查到,并有整改计划(依据各级管理人员每天《质量检查记录表》所记录的不合格项)和第三方检查出的问题的合计,包括偶然产生的(如:业主走过后遗落的垃圾,物业人员无法及时捡拾,但项目应有具体方案),突发产生的(如:大风过后,成品的损坏正在修复中或产生的垃圾正在清理中等),成品损坏正在待料维修中(必须有记录并且确实需要购置维修材料),美学化管理建议等。 4.4.2必扣不合格项为公司检查出了问题,项目没有自查到或者第三方当月查到的但在整改期内末完成整改。包括仪容仪表错误、违纪行为、未按标准执行工作、未按规定巡视检查、成品损坏长期未处理、未按公司要求落实工作等。 4.5项目不合格项月度警戒指标的确定 通过公司品质管理部质量检查和第三方质量检查的历史记录,确定各项目不合格项月度警戒指标,具体为: 各项目不合格项月度警戒指标=公司品质管理部月度检查不合格项数量+第三方月度检查不合格项数量。 4.6质量预警分类 4.6.1黄色预警:当月不合格项整改完成率低于80%的;当月所查出的不合格项数量,超过项目管理处警戒指标10%--20%之内(不含20%); 4.6.2橙色预警:当月不合格项整改完成率低于75%的;当月所查出的不合格项数量,超过项目管理处警戒指标20%--30%之内(不含30%); 4.6.3红色预警:当月不合格项整改完成率低于70%的;当月所查出的不合格项数量,超过项目管理处警戒指标30%之上(含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