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特殊情况的母乳喂养问题答案

母亲患传染病
1、甲肝 甲型肝炎的母亲,发病急,粪口传播。 母亲急性期隔离时,应暂停母乳喂养,但挤 奶保持泌乳。 婴儿可以接种免疫球蛋白,待隔离期过后 仍可继续母乳喂养,并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 体。
2.丙肝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垂直传播率无差异。 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中存在许多特异的和非特异性的抗菌物质(免 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抗菌物质),有较好的免疫功能;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人群,在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过敏性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等的感 染率和发生率均较低。 提示:母乳喂养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 不增加新生儿HCV感染的概率。 与婴儿HCV感染无关。
婴儿和幼儿时期感染乙型肝炎者,分别有
90%和25%—30%将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 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
哺乳期乙型肝炎的预防
母乳喂养过程中,乳汁中可以发现少量的表面抗原 (HBsAg),但是通过乳汁的传播风险远远低于分娩时的感 染风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婴儿的常规免疫,对 于HBsAg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 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国际 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分别 在出生后的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 苗,可显著增强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在双重免疫下,建议 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合理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母乳喂养 至儿童2岁。
以下情况不适宜或暂不适宜母乳喂养
1癌症 母亲患癌症需要进行化疗或放射治疗时,应暂停 母乳喂养。 2.严重疾病 母亲患严重的心脏病,心功能3-5级。严重肝肾 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严 重精神疾病,反复发作的癫痫或先天代谢性疾病等, 哺乳可能会增加母亲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者。
高危儿指导内容

高危儿指导内容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即有较高患病风险的婴儿,他们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指导。
下面将针对高危儿的指导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饮食指导1. 母乳喂养:对于高危儿来说,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来源。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能够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此,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2. 配方奶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高危儿,可以选择适合其年龄和体重的配方奶进行喂养。
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奶的选用应符合婴儿的特殊需求,并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3. 补充营养:高危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食或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D、铁剂等。
二、生活护理指导1. 保持室内环境卫生:高危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病菌。
因此,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婴儿用品和玩具,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2. 避免二手烟暴露:二手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高危儿的健康影响较大。
要确保高危儿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吸烟者,并避免带婴儿去吸烟环境下的场所。
3. 防止烫伤和烧伤:高危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烫伤和烧伤。
要注意家中热水温度的调节,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洗涤婴儿用品。
同时,要将热水壶、热饮料等放置在婴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4. 定期体检:高危儿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体检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头围测量、听力和视力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掌握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三、发育指导1. 早期发育刺激:高危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存在延迟,需要进行早期的发育刺激。
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和玩具,帮助婴儿锻炼肌肉、促进感觉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康复训练:对于出生时存在先天性疾病或发育障碍的高危儿,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语言疗法、社交技能培养等,旨在帮助婴儿尽快恢复和改善功能。
3. 注意力培养:高危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能较低,容易分散或疲劳。
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

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是新生儿早期成长发育所需的两种重要喂养方式。
对于从事月嫂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正确辨别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中的困惑和误区进行讲解。
一、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自然、健康的喂养方式。
对于婴儿的免疫系统、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月嫂来说,提供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帮助妈妈正确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1.1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母乳供应尚未建立,建议在婴儿醒来后每次喂养15-20分钟,约每2-3小时喂养一次。
待母乳供应建立后,婴儿可以控制自己的进食量和频率,一般建议按需喂养,让婴儿自行决定何时进食。
1.2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保证婴儿吃到充足的奶量和避免乳房疼痛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指导妈妈采用正确的姿势,如侧卧喂养、趴卧喂养或躺平喂养等。
同时,保持婴儿头、颈部和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确保婴儿能够正确吸吮。
1.3 母乳喂养的特殊情况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月嫂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对于早产儿、有唇腭裂的婴儿或生病的婴儿,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哺喂技巧来保障他们的营养摄入。
二、奶粉喂养指导奶粉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一种代替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必需的。
月嫂应当掌握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以保证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2.1 选择适合的奶粉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和特殊需求的奶粉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帮助父母了解奶粉产品的成分表和相关信息,以便能够正确选择适合婴儿的奶粉品牌和类型。
2.2 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与母乳喂养相似,但可能会有所不同。
月嫂应当根据婴儿的需求和品牌的建议进行喂养,并尽量保持稳定的喂养时间和频率。
2.3 准备奶粉的正确操作正确准备奶粉非常重要,以避免婴儿吞食过早或过热的奶粉。
月嫂应当指导父母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准备奶粉,并确保正确的温度和比例。
特殊情况要中断母乳喂养

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二:患有消耗性疾病
所谓消耗性疾病,即各种恶性肿瘤、肺结核、甲亢、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创伤、烧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化脓性感染、慢性失血等一类过度消耗身体能量物质,造成机体能量负平衡的疾病总称。有上述疾病的妈妈,最好咨询医生能否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
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三:患传染病
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有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宝宝。因此,当妈妈患有此类传染性疾病时,是不适宜进行母乳喂养的。
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的情况都不适宜进行母乳喂养,否则不利于妈妈病情的康复。妈妈应当暂停哺乳,并及时进行治疗。不过,在此期间,妈妈还是可以将乳汁挤出来喂哺宝宝的。
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五:甲亢治疗期间
如果妈妈患上甲亢,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在此期间,也需要停止母乳喂养。这是因为,碘元素也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的体内,对宝宝的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当妈妈的疗程结束后,还需检查乳汁中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需要中断母乳喂养及时清洗掉皮肤表面的残留,也有可能已经渗透到妈妈体内,这时候必须停止母乳喂养,否则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
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七:运动后
不少新妈妈可能不知道,在运动后也是不适宜立刻进行母乳喂养的,这是因为,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滞留于血液中会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现象。故肩负哺乳重任的妈妈,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母乳喂养,不要只是觉得麻烦,或者说意味哺乳只是对宝宝有好处。其实,母乳喂养对于妈妈们的产后恢复都有一定好处哦,但是在某些时候,母乳喂养就需要中断了。宝妈们,你们是否了解哪些情况需要中断母乳喂养呢?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一、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为了提供孕妇和新生儿的医疗护理服务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母婴的权益,产科病房应制定相应的母乳喂养规定,确保母亲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母乳喂养。
二、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产科病房的母乳喂养工作,促进母婴健康发展,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产科病房内的孕妇和新生儿,以及相关医护人员。
四、规定内容1. 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1) 产科病房应定期开展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等。
(2) 产科病房应提供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帮助产妇解决喂养中的问题和困扰。
2. 母乳喂养的支持和保障(1) 产科病房应提供舒适、安全的喂养环境,保障母亲和新生儿的隐私。
(2) 产科病房应提供充足的母乳喂养设施,如哺乳椅、哺乳室等,方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3) 产科病房应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用品,如乳头保护器、吸奶器等,以满足产妇的需要。
3.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1) 产科病房应鼓励母亲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初次喂养。
(2) 产科病房应推崇按需喂养的原则,即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喂养,不限制喂养时间和频率。
(3) 产科病房应提供24小时的母乳喂养支持,确保母亲可以随时喂养新生儿。
4. 母乳喂养的技巧和姿势(1) 产科病房应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保证母乳喂养的效果和安全性。
(2) 产科病房应教育产妇正确使用乳头保护器和吸奶器等辅助工具,以解决乳头疼痛和乳汁不畅的问题。
5. 母乳喂养的监测和评估(1) 产科病房应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以评估母乳喂养的效果。
(2) 产科病房应建立健全的母乳喂养评估体系,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6. 母乳喂养的记录和信息保密(1) 产科病房应建立母乳喂养记录,详细记录每次喂养的时间、频率、量和产妇的反应等信息。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引言概述: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之一,对婴儿的健康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产科病房,母乳喂养也有一些规定,以确保婴儿能够获得最好的营养和保健。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包括婴儿喂养的时间、频率和方式,以及相关的辅助措施。
一、婴儿喂养时间的规定1.1 出生后的第一次喂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喂养。
这一喂养被称为早产后喂养,其目的是刺激婴儿吮吸反射和肠道蠕动,促进乳汁分泌和消化功能的发展。
1.2 喂养的频率在产科病房,婴儿的喂养频率应根据其年龄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整。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天需要较频繁地喂养,每天约8-12次。
随着婴儿生长,喂养频率逐渐减少,到了一个月大摆布,每天约需要喂养6-8次。
1.3 喂养的时间间隔为了确保婴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产科病房普通要求母乳喂养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小时。
这样可以保证婴儿的胃肠道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乳汁,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婴儿的血糖水平和体温稳定。
二、婴儿喂养方式的规定2.1 母乳喂养产科病房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养分和免疫保护。
母乳喂养的方式包括直接哺乳和乳汁抽取喂养两种。
直接哺乳是指婴儿直接吮吸母亲的乳房,而乳汁抽取喂养则是将乳汁抽取出来后用奶瓶或者其他喂养器具喂给婴儿。
2.2 配方奶喂养在某些情况下,如母亲乳汁不足或者婴儿无法通过母乳喂养获得足够的营养,产科病房会允许使用配方奶喂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奶喂养应在医生或者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的配方和喂养量。
2.3 辅助喂养措施为了匡助婴儿更好地吮吸和吞咽乳汁,产科病房还提供一些辅助喂养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乳头刺激器来刺激婴儿吮吸反射;也可以使用吸管或者医用器具来辅助喂养,以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三、母乳喂养的禁忌症3.1 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果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HIV感染等,产科病房会禁止母乳喂养,以避免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
母乳喂养指导流程规定

母乳喂养指导流程规定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有利于婴儿心理发育。
4.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如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
二、母乳喂养的指导原则1. 尽早开奶:分娩后30分钟内,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
2. 按需哺乳:根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一般每2-3小时喂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3. 正确含接:确保婴儿的口唇紧密含住乳头和乳晕,面部肌肉放松。
4. 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婴儿的饥饱信号,避免强迫喂食。
5. 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和乳头。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1. 乳房按摩:哺乳前,用手掌按摩乳房,从边缘向乳头中心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分泌。
2. 正确挤奶:用手挤奶或使用挤奶器,注意挤奶时的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乳腺。
3. 储存母乳:将挤出的母乳储存于标有日期和时间的容器中,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 代乳品的选择:如母乳不足,可选择合适的代乳品,遵循医生建议。
四、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1. 母婴分离:确保定期哺乳,可通过吸奶器将母乳储存,以便婴儿按时喂养。
2. 母亲疾病:母亲如有特殊情况,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采取适当措施。
3. 婴儿疾病:婴儿如有特殊情况,如先天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母乳喂养方式。
五、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 避免烟酒等有害物质,避免食用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食物。
4.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六、母乳喂养的推广与支持1.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为哺乳母亲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新生儿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1.经口喂养
适用于胎龄>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较 好、病情稳定、呼吸<60次/分的早产/低 出生体重儿。
27
2.管饲喂养
﹡适应症:适用于<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 或由于疾病因素不能直接喂养,或经口喂养量不 足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时限性:包括间歇管饲法和持续管饲法 多采用前者,后者用于严重胃食道反流。
■应用指征 出生体重≤1800~2000g 耐受非强化母乳喂养达80-100ml/kg.d ■添加时间
当早产儿能够耐受100 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将 HMF加入母乳中进行喂哺
22
3.早产儿配方奶
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点,使蛋白质、 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适当提 高热量,强化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母乳 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但早产儿配方奶缺乏 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和IgA等。
强化的母乳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不够的。 早产母乳中缺乏诸多的必需营养素,特别是
蛋白质和矿物质。 强化的母乳是必需营养素的适宜来源。
20
2.母乳强化剂(HMF)
目前国际上推荐,纯母乳喂养的极低出 生体重儿,需要同时使用含蛋白质、矿 物质和维生素的HMF,以确保其快速生 长的营养需求。
21
2.母乳强化剂(HMF)
喂养。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建议应在母
乳喂养同时,将母乳强化剂加入挤出的母乳中进行喂养。
7【需要添加其ຫໍສະໝຸດ 食物的婴儿】(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能够母乳喂养、但无母乳强化剂的情况下,可给予母乳和
早产儿配方奶各50%混合喂养。 ◆不能母乳喂养的低体重儿,应给予早产儿配方奶。 1.婴儿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 2.胎龄≤32周的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