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学生课前预习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学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1.会写“政、府、宾”等14个生字,理解“协商、汇集、预定、排山倒海”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的过程,初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望着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爱国情怀。

那么,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学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吧!2.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录像。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提示: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政府外宾八盏石栏汇集爆发宣布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射入(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开国大典、迎风招展、肃立、排山倒海”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1)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学生在有关描写大典进行时间的语句上标注记号。

预设:学生浏览、标注后汇报: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两个半钟头,傍晚,晚上九点半。

从这些有关时间的语句中可以发现作者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课件出示)3.初识“开国大典”。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7课《开国大典》(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7课《开国大典》(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倾听”的“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倾.斜B.倾.诉C.倾.向D.倾.盆大雨2.下面句子中,下划线词用得不当的一组是()A.科学家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

B.山上巨石挺立,摇摇欲坠,使人望而生畏。

C.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D.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3.下列与词语“排山倒海”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惊天动地聚精会神B.横七竖八眼族手快C.张冠李戴波涛汹涌D.笔走龙蛇谈古论今4.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A.依恋.(liàn)哺.育(bǔ)收敛.(liǎn)悄.然无声(qiǎo)B.诺.言(nuò)堤.(dī)岸凌.晨(línɡ)系.(jì)着绳子C.歼.灭(jiān) 明晃晃..(huǎnɡ)拘束.(shù)蒙.(ménɡ)骗5.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B.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二、填空题7.看拼音,写词语。

yuè(______)兵式开始了。

海军、步兵、炮兵穿着zhì(______)服分别出场。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tǎn(______)克车整整齐齐地前进,骑兵师也出场了。

部队全都以相等的jù(______)离、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lóng lóng(______)声。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课预习单》(预学案设计)+通用预习卡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课预习单》(预学案设计)+通用预习卡

学生预学案设计课题草原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____ǎn ____ǔx________è____ēi毯腐羞涩微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羞涩微笑衣裳彩虹拘束惊叹(1)一场大雨过后,天边挂起了一道()。

(2)小鸟属于天空,是不受()的。

内容感知《草原》这篇文章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____________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____________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以及____________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资料搜集老舍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中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等。

阅读质疑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预学案设计课题丁香结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1.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多音字,把它们在文中的读音用“√”选出来。

单薄.(bòbáo)参差.(chācī)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缀拙幽恍雅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面的词语,并选词填空。

恍然模糊单薄幽雅笨拙(1)那个小山村环境(),人民纯朴,简直像一个世外桃源。

第7课《开国大典》说课稿-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7课《开国大典》说课稿-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4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情。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上册第八单元的训练点就是学写一个场面。

写场面,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但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面的难点。

因此,我们想到∶如何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描写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中,可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典进行的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学生可通过读文、画句、议感受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一读一想一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有效地展开了与课文的对话。

六、说教学过程(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部编版)

《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部编版)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

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生预习卡设计(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生预习卡设计(全册)(完美版)

2020年最新
学生活动卡设计
3. 古诗词三首
活动内容 诗词题目
同样是写月夜的景色,《宿建德江》 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读读两首诗词,摘录关键词句,写一写。
摘抄关键诗(词)句
感受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
活动效果评价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活动建议 1. 默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思考: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 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 同桌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根据同学的意见补充自己填的内容。 3. 集体交流的时候要大声说出自己填写的内容。
2020年最新
1 草原
学生活动卡设计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序号
具体描述
概括总结
我的感受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第 2~ 5 自然段,理清课文层次,并画出相关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找到描写生动具体的语句。 3.集体交流,在完成活动卡的同时,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两族人民的深情厚 谊。
2020年最新
10 宇宙生命之谜
活动内容
先精读第 3自然段, 画出相关句子, 了解天体生命存在的条件, 再 精读 5~7自然段,对比地球和火星,分析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略
读第 4自然段,分析其他星求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生命存在条件
(填关键字词)
星球 太
星球特征
结论

火星
系 其他星球( )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制作指南
制作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听写默写(第二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听写默写(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1、联系下列加点词语。

五岭逶迤..走泥丸..腾细浪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三军过后尽开颜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诗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诗意:3、填一填。

本诗生动的描述了红军()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和()精神。

4、课后听写订正区域:6、《狼牙山五壮士》1、看拼音写词语。

rìkòu yìlìxuán yáfèi téng bīng báo()()()()()2、填空。

本科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并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可概括为()→()→()→()→()。

课题叫作“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是因为。

3、课后听写订正区域:7、《开国大典》1、看拼音写词语。

zhìdùbào fātǎn kèlóng zhòng jiǎn yuè()()()()()2、填空。

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课文按照的顺序叙述,着重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五个场面:①;②升国旗;③;④;⑤群众游行。

本文巧妙运用来表现人民、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

3、课后听写订正区域:8、《灯光》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围歼.战(qiān jiān)电钮.(niǔniù)黑魆.魆(xūqū)璀.璨(cuǐcuī)千钧.一发(jūn yún)豫皖.苏(wán wǎn)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2)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

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开国大典》课前预习单
课题开国大典
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根据要求把本课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下来。

盏栏爆射阅宣汇距
2.先认读本课的生字,再判断对错。

(1)“帜”的读音是zì。

()(2)“宣”的偏旁应该是“宀”。

()(3)“隆”共有10画。

()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汇集爆发宣告旗帜预定上面的词语中,有“聚集”的意思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
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开国大典是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

资料搜集搜集《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资料。

阅读质疑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