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学好奇理性思维培养方法

心理学好奇理性思维培养方法

心理学好奇理性思维培养方法
一、培养好奇心,拓展思维
在心理学中,好奇心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培养好奇心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我们保持好奇心时,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促进我们的思维发展。

因此,要想培养理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好奇心。

二、多角度思考,拓宽视野
除了培养好奇心外,多角度思考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我们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往往会陷入思维定势,难以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因此,要培养理性思维,我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我们的视野,避免片面性的看待事物。

三、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
在培养理性思维过程中,批判性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不轻信一切,善于质疑和辨别信息的真伪。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避免被主观情绪左右,从而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实践与反思,不断提升
最后,要想真正培养理性思维,实践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不断提升自
己的思维水平。

同时,通过反思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找出不足
之处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好奇心、多角度思考、批判
性思维以及实践与反思等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有不断努力,我们才能在思维上更加敏锐,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愿我们都能成为具有理性思维
的人,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笛卡尔概览

笛卡尔概览

笛卡尔概览(代序)博弈勒内·笛卡尔(Ren¨DesCartes,1596~1650),这一名字在哲学的殿堂中回响了300多年。

人们一直把他供奉为近代欧洲哲学的始祖,理性主义的先驱。

他的哲学不仅展现了一个新的观点和结论,而且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笛卡尔哲学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复杂性,它是如此地丰富,以致人们能够从中发现全部近代哲学的源泉。

17世纪形而上学的大家们(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是通过反思笛卡尔的哲学来建立他们的体系的。

……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人的哲学分析中有其笛卡尔主义的来源。

康德著名的‘哥白尼式革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对笛卡尔给予的那个正在思维着一切被思对象的主体的至上性的一种复活。

黑格尔把笛卡尔看作英雄。

而更近一些的胡塞尔,把他的一本著作命名为《笛卡尔沉思集》。

”笛卡尔哲学是一个多种精神的统一体,作为方法论上的笛卡尔主义,它强调我们唯一能够信赖的是理性的证明;作为科学上的笛卡尔主义,它把我们思想的存在看作是最为确实的东西。

笛卡尔单哲学上的成就就足以惊世骇俗,然而他的研究领域远远超出了哲学的范围。

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反射和反射弧理论”,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表述了物质不灭、运动量守恒以及宇宙的星云演化等光辉思想。

这些成就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使他成为名垂史册的巨人。

笛卡尔作为近代欧洲理性主义的肇始者,他开创了哲学的新时代,他所运用的“盘古开天”之斧就是他的崭新的科学方法论和“我思”概念。

哲学必须从“我思”开始,即从“自我意识”开始,因而崇尚的是“理性”而不是权威。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不过是笛卡尔“我思”的至上性思想的一种更成熟的再现。

笛卡尔哲学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我们经常讲笛卡尔哲学,但却很少能够讲清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的新方法论到底是什么?“我思故我在”在哲学界有口皆碑,然而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在欧洲近代哲学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天赋观念论”我们也人云亦云,然而到底它包括几层含义?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不是对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简单重复?心身(或称灵魂和肉体)关系问题是笛卡尔哲学的中心问题,然而这种心身区别的认识论意义是什么?笛卡尔怎样将它们分开,又怎样将它们统一起来的?在目前,我国哲学界对这一工作的探讨仍然较为薄弱。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发展概况
1、发源地:60年代,意大利 2、理论背景:

政治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二、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1926年,意大利米兰“理性主义” 七人集团的成立标志了理性主义的开 端,他们追求真诚和理性、普遍规律 及与传统的结合。理性主义建筑往往 采用简洁单纯的几何形状,倡导将 “有机”的观点引入建筑,将环境作 为现代与历史、建筑与传统之间联系 的纽带、桥梁。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意】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1、设计理念:建筑类型学 类型学(typology)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罗西 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的类型学,实质是要建筑师在设计中 回到建筑的原型去,提出了“相似性”的概念,由此扩 大到城市范围,提出了“相似性城市” 的主张。
在使用建筑符号上不主张模仿古典的装饰细节 ,而强调使用古典主义的几何形式的应用,特 别是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方形等等,这些 形式是古典建筑的根本。 这个流派与其他后现代主义派的区别在于它强 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的总体考虑来选 择风格,同时排斥通俗文化,建筑形象大多严 肃、庄重。
三、相关术语: 坦丹萨学派(Tendenza)、塔夫里
学派、威尼斯学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四、理论著作
《城市建筑》 1966年,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该书的理论基石是主张建筑应该成为城市肌 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入侵或者突变,强调已经确 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 所起的作用。 《建筑的逻辑结构》1969 年,格拉西 (Giorgio Grassi)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心理学思想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心理学思想
主张不要讲生理也不要实验一切心理活劢都是观念的活劢一个新观念进入意识时必先进过意识阈乊后进入众多观念的组合体统觉团成为其中一部分统觉团指由很多已理解的观念组成的综合性意识亦即是个人当时的经验对教育学的贡献重视道德教育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义务五者为基础教学的功能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灵而心灵功能的収挥系二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及意志五段教学法
Baruch de Spinoza
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 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 茨齐名
(1632~1677)
心身一元论
心身合一的双边论
世界只有一个实体
心灵和身体是统一实体的两个属性
接受环境中物理刺激而生感觉反应是身体属性的功能,由感觉而生 知觉、而形成记忆,则是心灵属性的功能。
“我思故我在”(怀疑)
相信灵魂存在
理由:无论我看什么,或想什么,我可以怀疑我看错了,想 错了,看见蜡,其实不是蜡,想外界的东西,其实没有东西;
可是,无论如何,看错也好,想错也好,总有个在看,在想
的主体。所以这个主体必定是存在的。这个主体就是灵魂。 因此他的公式就是:“我思,故我在”(他所谓思,是广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I.
真理来自理性,人的理性是神赋予的先天本质
II. 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使心具有主动功能
III. 理性助人合理思维,从而明了真理,获得知识
René Descartes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的先驱 近代哲学之父 (1596~1650)
认识论与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 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 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 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 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 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 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 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

西方经济学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西方经济学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西方经济学基本定义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研究内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经济学是15世纪经济学产生,18世纪经济学建立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其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等。

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经典著作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本书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其是瓦尔拉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费雪(美国)《利息理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这一理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引起的争议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2、先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的建筑。

3、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为中心、以小资产阶级意识兴起的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建筑形式。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叶~20世纪初,欧美盛极一时的建筑形式,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也称“集仿主义”。

5、分离派:1897年,一部分人从维也纳学派中分离出来,成立“分离派”,声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

主张造型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6、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以比利时布鲁塞尔为中心,以在绘画、装饰及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特点为目的的运动。

特点:①极力反对历史样式②主张采用新的简化建筑装饰题材并大量使用易于制作曲线的生铁构件③主要特征表现在室内。

6、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特点:高层建筑、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立面。

7、草原式住宅:20世纪初,赖特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特点:①在造型上力求新颖②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③平面常作成十字形④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又大,室内光线往往比较暗淡⑤惯用水平线条⑥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⑦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8、德意志制造联盟:为了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建筑观: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使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在建筑形式当中体现出来9、表现主义: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戏剧。

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10、未来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发源于意大利的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

世界观: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

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

本体论:即哲学中关于存在问题研究的理论。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坚持物质决定精神。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精神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根本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感觉、自我意识是真实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先于物质世界独立存在,物质世界是其产物与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都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一元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或精神第一性,精神决定物质。

二元论:哲学史上所谓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与物质两个平行的本原,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认识论:即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可知论/不可知论:根据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生产方式、人口与地理环境。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更广泛的社会意识还包括科学与社会心理等。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又称为人文主义,其含义有四:一是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与文学运动,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三是指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重心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 四是指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与位移主义,宣扬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与超人哲学。

德国理性主义设计讲解

德国理性主义设计讲解
• 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 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 态,从而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 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 布劳恩公司1996年生产的电动剃须刀 • 布劳恩公司生产的打火机
• 布劳恩公司生产 的台扇1961年 1970年获前联邦 德国的出色造型 奖。
• 其特点:均衡、精炼无装饰。色彩多用黑、 白、灰等非色调,造型直截了当反映初产品 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特征。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乌尔姆与德国电器制造厂商布劳恩公司的设计关系这个发展造成战后德国心理性主义的基础影响到许多其他的德国设计范畴设计方法得到了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前联邦德国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真实地反映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并且影响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比如低地国家特别是荷兰比利时日本的电器设计也深受这个模式的影响
•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及乌尔姆 与德国电器制造厂商布劳恩公司的设计关系, 这个发展造成战后德国心理性主义的基础, 影响到许多其他的德国设计范畴,设计方法 得到了普及与实施,其成果就是前联邦德国 的设计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表现,真实地反 映了德国发达的技术文化并且影响到世界上 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比如低地国家,特别 是荷兰、比利时、日本的电器设计也深受这 个模式的影响。
• 系统设计在乌尔姆十分流行,它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和功能 主义,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混合。而从形式上看,则 采用基本单元为中心,形成高度系统化、简单化的形式, 整体感非常强,但是也同时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征。
•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在设计上被称 为减少风格。但与米斯的少就是多实质上不同,减少主义 特征不是风格探索的结果,而是系统设计、理性设计的自 然结果。认为单纯的风格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 供最大的效应。认为最好的设计师最少的设计,被称为新 功能主义。色彩上强调黑、白、灰,反复强调设计的 目 的是清除社会的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了庞朴先生的文章,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他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辨证思维,“并非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什么朴素的,也就是说幼稚的、粗糙的;而是相当深刻的且深藏着的”,是一种“深邃智慧”的“伟大体系”[1]。

笔者在思考新理性主义思维方法的过程中,与庞朴先生见解可谓不谋而合。

其实,我们要寻找和建构的新理性主义思维方法,早已蕴含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思维框架里,藏在他们伟大而深邃的智慧里。

只要我们善于将古代思维作现代性转换,将人类的思维方法进行融汇与沟通,一个完全的方法论体系,就可以满足新理性主义的呼唤和要求了。

一、道家的思维方法华夏民族哲学智慧的最高成就,一般体现在道家哲学思想里。

在思想方法方面贡献最大的要数老子和庄子。

老子对宇宙的生成论有一个最高的概括,其《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以为,这不仅是宇宙生成论,而且也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思维方法,它的伟大和深邃,足可以让西方一切先贤折服,亦可以让中国现代学人油然而生自豪自信,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老子之后的庄子,更是一位有大建树于人类的哲学家,仅就其方法论而言,也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建树。

首先,庄子发现层次和境界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方式。

请看《秋水》中的描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所以,庄子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无数个相对来说大小不同的层次和境界构成的时空整体,它的特征是无限的,不但宏观上是无限的,微观上也是无限的。

被《齐物论》概括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因此层次和境界论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整个宇宙便是由无数个层次和境界有序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种层次境界论即是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又是人认识事物、描写事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因而也应当是人的思维方式。

庄子创立层次境界论的目的,并不是像西方系统论那样仅仅是为了弄清事物的结构,而是寻找一种精神的终极性追求,通过对较低层次和凡俗境界的超越,而达到对最高的审美境界的道——一种大美的体悟,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所以庄子不断地嘲笑小境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热情地赞美大境界的自由性和无限性,因此它的层次论又是一种超越论。

然而,这种超越,却不同于世界上各种宗教的超越论。

许多宗教都有关于宇宙结构的层次论的预设,比如佛教将宇宙分为三个层次,除人间之外,下有十八层地狱,上有九十九重天。

这种主观的臆说显然在于欺骗,是以迷信的形式鼓励人进行一种宗教修行和超越。

而庄子的超越论是想让人用一种超越世俗的更为开阔的眼光观察世界,体悟到道的存在,从而认识了宇宙的整体性、统一性和无限性,这是建立在直觉体验基础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因此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与西方绝对的相对主义不同,庄子主张一种总体上的可知论和局部上的相对论。

特别是他认为在某些较低层次上,“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2]的。

《则阳篇》讲了一则历史故事和一个寓言,是想说明这个问题的:说的是魏惠王虽与齐威王订立了一个盟约,想不到齐威王单方面毁约,引起魏国君臣的愤怒。

这时主战派公孙衍主张带二十万大军攻打齐国,为魏王解恨;而主和派季子说魏齐之盟,来得不容易,已经争取到齐国和魏国七年无战事了,这是魏王立国的根基,不能破坏;还有一位名为华子的魏臣既不主张战,亦不主张和,而主张求之于道。

搞得魏惠王正没有主意时,惠施求见,并向魏惠王推荐了梁国的贤人戴晋人。

戴晋人就向魏惠王讲了一个触蛮两国之战的故事: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魏)君曰:“噫!其虚言欤?”(戴)曰:“臣请为君实之。

”戴晋人继续说:“您留意一下四方上下,看看有穷尽吗?”,魏王回答说:“无穷尽!”。

戴进又问:“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人应常游心于无穷的极境,却反被四海之内的大国梦所限制,并陷于将信将疑的地步呢?”魏王说:“是这样的。

”戴晋人继续追问道:“您看四海之内的大国中有魏国,相当于魏国的还有梁国,梁国之中有梁王,那么梁王不正相当于蛮氏之国的国王吗?”他的意思是说,您魏王不就相当于争战之中的触蛮两国之君吗?而这样的争战,对于触蛮之上的境界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触蛮之间的是非是没有意义的,是可以超越的。

因此说得魏王哑口无言。

在庄子看来,在较低的层次上分是非是毫无意义的,因之应持“亦此亦彼论”。

然而这种“齐是非”的做法,并非是为了制造认识的障碍,宣扬不可知性;相反,庄子这种拒绝区分小是小非的做法,恰恰是为了扫清认识的障碍,去求得对更高级的理,即对大道的体悟和认识。

庄子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庄子在终极本源论上,又是坚定的一元论者,《天地篇》中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他引用据说是老子的著作说:“《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

庄子境界论最终导致人对宇宙的总体性认识,一元论认识,这是大有深意的。

庄子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构成,还有一种十分独特的见解。

《应帝王》中讲了一个郑巫季咸给壶子看相的故事,十分有趣。

据说郑国有一个巫师名叫季咸,他神通广大,一看便能知人的生死祸福,搞得壶子的学生列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自己的老师壶子的本事不如季咸。

壶子便叫列子请季咸为他看相。

第一天,壶子仅把生命的“地文”显示给他看,故意杜绝了生命的活气,犹如用水浸湿了的死灰。

季咸看后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快死了,活不了几天了。

列子听后大哭,以为老师真的快要死了。

壶子笑着告诉他缘由,叫列子明日再找季咸来看相。

第二天季咸看后说,你的老师有救了,有了活气了,他幸亏遇上了我。

列子将信将疑,壶子告诉他,今天是将生命的“天壤”给他看的,让他明天再来。

第三天当壶子把生命的“太冲莫胜”显示给季咸看时,季咸已无法从相貌上得出结论,埋怨说壶子心意不诚,没斋戒,说要等壶子斋戒后再来看;其实壶子是将其生命的阴阳二气调整到平衡静止状态,生命的深度如九重深渊,壶子仅将其“鲵桓之審”、“止水之審”和“流水之審”[3]三种状态显示出来,而季咸已莫名其妙,无以为解了,而只好以没有斋戒相搪塞,说明他已黔驴技穷了。

第四天,壶子以“未始出吾宗”示之,而郑巫季咸看到这种相象,站而未稳,便吓得拔腿而逃。

壶子忙命列子去追,而季咸已跑得没有踪影了。

这个故事说明,庄子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它首先表现为生命三昧(samadhi)的多侧面,其次表现为渊然层深的多层次。

这种结论虽然靠壶子的描述无法证实,但作为一种哲学预设应当说有其道理的,当我们在研究精神现象如文学艺术时,这种观点也是可以借鉴的。

而且,我们如果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综而用之,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它所展示的现代意义的确可以让人叹为观止。

例如,在老子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命题里就显示这样几个重大特征:第一,在这个命题里,已有将一元论与多元论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三生万物”就是多元论的合乎规律的概括,而“道生一”,正是一元论的终极性和本源性的恰当描述。

由于一元论与多元论处于不同的层次上,所以他们才有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第二,“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在这个命题里亦有统一起来的可能。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指事物构成要素中两个矛盾着的侧面;而“一分为三”,或者说“二生三”,实际上指事物的存在的外部状态;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因此也不必矛盾地看待它们,为什么一定要将它们看得一正一错,水火难容呢?道家的思维方法论已提供了将其统一的可能性。

第三,既然层次是万事万物基本的存在形式,那么这一命题实际上包含着思想方法本身的层次系统性。

也就是说,当人类对事物的不同层次进行概括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观念系统。

过去,人们总是企图从某一固定的层次、固定的角度去概括事物的本质,于是产生了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多元论。

每一种观点出现时,总想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确定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否定或颠覆前人观念的合理性,实际上,哪怕是后现代主义者,也没有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不懂事物存在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因此,道家提供的思维方式,具有超越已往的绝对性思维,将人类的各种本质观念,综合为一个观念系统的可能性,包含有作出现代阐释的丰富内涵,可以为我们开发利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人类理性主义阶段的最高成果。

它的许多结论集中体现了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必然要成为新理性主义建构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从思想方法角度看,唯物辩证法坚持的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再强调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能动反映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理论等等,都是不应轻易否定的,不承认这些原理,只能意味着人类思维的混乱和倒退。

因此,根据中国人的体会,新理想主义不应拒绝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

而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中,还有许多没有来得及深入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建构新理性思维方法的重要参考,其启示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列宁在其《哲学笔记》里,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思想,长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的按语中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4]。

这段话的意义从现在看来,至少可以表现为如下要点:(一)事物的本质不能只理解为一个;(二)人类对本质的认识过程可以表现为由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而不断深入的过程;(三)因此事物的本质有可能表现为由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三级本质这样的一个观念系统;(四)这个系统性看法,将预示着人类的本质观必将作出重大调整。

但是,列宁的这个天才思想只是在哲学的夜空中一闪而过,既没有在列宁本人的思想中得到深化,也没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引起应有的重视,只是在中国道家思维方法的映射下,它才再一次显现出夺目的光辉。

显然,新理性方法论的建构,不能再忽视这样天才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