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性思维的方式

合集下载

什么是理性思维和理性讨论

什么是理性思维和理性讨论

什么是理性思维和理性讨论理性思维是与感性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排除个人感情与喜好的干扰,基于事实和逻辑,有利于增进共识、做出正确判断和明智决定的思维模式。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什么是理性思维和理性讨论,希望能帮到你。

理性思维应遵循下列几条基本原则:1. 对信息的收集要尽可能客观全面,不能受个人情绪和喜好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

考虑到每个人都难免受情绪和喜好的影响,好的理性思维者会对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更加重视;2. 对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要进行验证,尽量剔除不可靠不真实的信息,以真实可靠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推理;3. 如果无法完全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可以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做概率评估,评估的过程也必须排除个人情绪和喜好的影响,结合其他可供佐证的材料进行分析,同时对结论持相应程度的怀疑和审慎态度;4. 在确定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基础上,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与推理,推理的过程一定要非常严谨,一环紧扣一环,不能带有主观色彩。

考虑到推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被察觉的错误,好的理性思考者会对自己的结论保持适度的怀疑;5.将得出的结论拿到现实和实践中进行检验,如果发现结论与实际不符,应重新检验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和全面,以及推理的过程是否严谨无差错,找出其中的原因。

6.对结论采取开放性态度,根据新的信息和证据随时修改原有的结论,以使其能充分解释和回答现实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理性思考者坚持实事求是和包容性思维,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第一(但不是唯一)标准。

鉴于以上理性思考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提出理性讨论(或辩论)的几条标准:1. 讨论(或辩论)应以追求真知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输赢为目的;2.讨论(或辩论)应遵循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所有参加讨论的人一律平等,不能以身份地位权力等获取话语的优势;3. 讨论(或辩论)应遵循理性思维原则,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以说理为主要方式,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使用污言秽语;4. 讨论(或辩论)应该就事论事,只就发言和事实本身进行讨论,不要追究他人的动机和目的;5. 讨论(或辩论)在提出观点和主张时,应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论证,并就论据是否充实可靠、论证是否严谨可信进行讨论;6. 讨论(或辩论)可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如发言机会均等、主持人中立和多数裁决原则等;但不必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因为该议事规则是为了做出集体决策而制定的,讨论则不一定非得做出什么决策;7. 如果暂时无法达成共识,每个人只须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即可,不应强求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8. 一旦发生激烈的冲突,应以幽默或转移话题的方式化解;如果冲突已经失控,应立即终止讨论。

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的差异与联系

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的差异与联系

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的差异与联系思维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用到两种思维方式——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理性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客观分析。

它基于事实和证据,倾向于通过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决策时,我们会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理性思维注重细节和准确性,它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理。

在实践中,理性思维常常与科学方法相结合,利用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等手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直觉思维则强调直观和主观的感知。

它不需要经过推理和分析,而是通过直接感受和直觉来做出判断。

直觉思维是一种快速、直接、直观的方式,它依赖我们对于某些情境或问题的"直觉感受"。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通过看到某种迹象或感受到某种氛围来做出判断。

直觉思维强调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能力,它常常是在瞬间产生,并无法被准确地解释或描述。

尽管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在方法、过程和性质上存在差异,但实际上它们并非完全相互独立。

它们之间存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常常互为补充。

理性思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提供了逻辑的框架和分析的工具,而直觉思维则能够迅速地提供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直觉判断。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在实践中共同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其次,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有时候,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可能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

理性思维强调逻辑和客观分析,往往更为谨慎和慎重;而直觉思维则强调感知和主观判断,可能更具冲动和直观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采取适当的行动。

最后,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都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升。

理性思维可以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技巧来提升。

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而直觉思维则可以通过培养我们的感知觉察力和直觉敏锐度来提升。

什么是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意义在哪里?

什么是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意义在哪里?

什么是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意义在哪里?理性思考是指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基于逻辑和客观性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或决策的思维方式。

它是一种优秀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性思考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考能够使人更加清晰地看问题,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任何领域,理性思考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它克服了个人主观意识偏颇、盲目从众、没有逻辑性等问题,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事情。

二、理性思考能够提高决策水平大多数决策都是需要理性思考的,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商业决策和政治决策都需要理性思考。

通过对问题进行剖析,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从而减少决策的偏差。

三、理性思考能够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创新方面,理性思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性思考能够帮助我们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理性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四、理性思考能够提高情商在社交场合中,理性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遇到矛盾和争执时,理性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冷静地应对,避免激化矛盾。

同时,理性思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情商。

五、总结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中的挑战,提高情商。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锤炼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

关于思维训练方式之理性思维的七个原则理性思维是一种基于逻辑和证据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怀疑和质疑:理性思维的第一个原则是怀疑和质疑一切观点和主张。

不要盲从,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要采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和评估它们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这个观点的论据和证据是什么?是否存在其他解释?是否有任何隐藏的偏见或假设?2.逻辑推理:逻辑思维是理性思维的核心。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我们可以从前提出发,得出合乎逻辑和合理的结论。

逻辑推理涉及到识别和应用各种逻辑规则,例如排中律(要么A,要么非A)、爆雷原则(如果A为真,则A与非A不可能同时为真)等。

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逻辑违规和谬误。

3.证据导向:理性思维重视证据和数据,而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感受。

我们需要寻找并评估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些观点。

这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阅读学术论文和权威资料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伪科学和虚假信息,以免被误导。

4.争论和辩论: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应该主动参与争论和辩论。

通过与他人互相挑战和交流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发现问题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学习。

在辩论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观点,还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知。

5.审慎决策:理性思维鼓励我们进行审慎决策。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收集和评估所有相关的信息和证据,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决策。

我们不应该被情绪、外界压力或他人的意见左右,而是坚持依靠逻辑和证据做出决策。

6.反思和修正:理性思维强调反思和修正。

我们应该不断回顾和评估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偏见、推理错误或其他不合理之处。

反思是一个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我们以前的做法,并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7.持续学习:理性思维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理性思维与直觉判断的差异

理性思维与直觉判断的差异

理性思维与直觉判断的差异人类的思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理性思维,一种是直觉判断。

这两种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影响着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与判断。

本文将探讨理性思维与直觉判断的差异,并分析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首先,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注重逻辑和推理的思考方式。

它依赖于观察、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获取信息,并通过演绎或归纳推理来得出结论。

理性思维注重理性思考的过程,追求证据和逻辑的支持,不轻易受情绪和主观因素的左右。

在科学研究、数学推理、法律论证等领域,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直觉判断是基于个人经验、直觉感知和潜意识的思考方式。

它依赖于个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体验,以及潜意识中的模式识别和情感反应。

直觉判断常常是一种即刻的、感性的反应,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它在面对复杂情境或信息不足时,常常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快速决策。

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或厨师,可能凭直觉就能判断病情或食材的质量。

然而,理性思维和直觉判断并非是完全独立、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理性思维需要直觉判断的引导和启发,而直觉判断也需要理性思维的修正和验证。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常结合直觉的灵感和理性推理来发现和研究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借直觉判断做出决策,然后用理性思维来分析和确认自己的选择。

理性思维和直觉判断的差异也存在于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

理性思维注重分析和细节,依赖于证据和逻辑的支持,通常能够做出全面和客观的判断。

然而,在信息过载或复杂情境下,理性思维常常会陷入困境,难以做出快速有效的决策。

相比之下,直觉判断更加注重整体和直觉感知,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

但是,直觉判断也容易受到主观情绪和偏见的影响,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思维和直觉判断的差异体现在各种情境下的决策和判断中。

例如,当人们购买商品时,理性思维会注重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价值,而直觉判断则更加关注外观、口碑或自身感受。

理性与非理性的哲学思考

理性与非理性的哲学思考

理性与非理性的哲学思考在我们生活中,理性和非理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过程中,并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理性和非理性的哲学思考,并提供一些对于如何平衡它们的思考。

理性思维是一种以逻辑、证据和推理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对事实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估,以作出理性决策。

理性思维通常考虑各种选项,并依据事实和逻辑来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科学、数学和工程等领域,理性思维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创新和取得进步。

然而,人类的思考并不完全由理性决定。

非理性思维是基于情感、直觉和信仰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经验,对于情感和情绪的影响更为敏感。

非理性思维经常出现在艺术、文学和宗教等领域。

它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理性和非理性思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但有时也会导致冷漠和无动于衷。

相反,非理性思维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满足,但有时也会导致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理性和非理性并非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互补的两种思考方式。

如何平衡理性和非理性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一种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兼顾理性和情感。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加入非理性因素,例如考虑个人感受和情感反应。

这样,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问题,并做出更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理性和非理性思维。

在一些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下,非理性思维可能更为适用,因为它能够迅速激发直觉和想象力。

而在一些需要深思熟虑的情况下,理性思维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有逻辑性和证据支持的决策。

总之,理性和非理性思维是我们思考和决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平衡理性和非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问题,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也提升我们的情感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并整合这两种思维方式,以实现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目标。

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与联系-V1

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与联系-V1

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与联系-V1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与联系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类思维中常用的两种表现形式。

理性通常包含有逻辑性、分析性、科学性等特点,而非理性则包括情感、想象、幻想等方面。

本文将重新整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与联系,以加深读者对这两种思维形式的认识。

一、区别1.思维方式不同:理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推理、证明和演绎的思维方式,而非理性思维则是直觉、感性、主观和情感的思维方式。

2.依据不同:理性思维依据的是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而非理性思维则依据的是感性经验、情感和直觉。

3.表现形式不同:理性思维表现为科学、严谨和规范的形式,而非理性思维则表现为个人化、多样化和不可预测的形式。

二、联系1.相互依存: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是相互依存的。

理性思维需要非理性思维提供灵感、创意和想象力,而非理性思维则需要理性思维的辅助来让想象得到实现。

2.互补共存: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是互补共存的。

理性思维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象和事实,而非理性思维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主观和感受,在实际生活中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3.角度不同: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在处理问题时角度不同。

理性思维主要从事实和证据出发,由结果推导原因,而非理性思维则从情感和想象出发,由主观经验推导结果。

三、重要性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在人类思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性思维在科学研究、决策制定、问题解决等方面非常重要,能够提供客观、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而非理性思维则可以加强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个性和创新。

综上所述,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都是人类思维的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来获得最佳的效果。

理性与直觉的思维方式

理性与直觉的思维方式

理性与直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理性和直觉。

理性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而直觉思维则侧重于感知和感觉。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然而,对于人类来说,更加理想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理性思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理性思维,人们能够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理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证据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决策,避免主观情感的影响。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常采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此外,在法律和经济领域,理性思维也是决策和判断的基础。

这种思维方式更加客观、深入,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冷静和客观。

然而,只依靠理性思维也存在局限性。

理性思维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时间来进行分析和推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时间紧迫的情况,需要快速做出决策。

这时,直觉思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觉思维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感知的非理性思维方式,能够迅速地生成判断和决策。

它是人类智慧的深层次反映,是我们无意识汇总各种信息和感受的结果。

直觉思维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我们的第一感觉。

比如,我们在面对危险和威胁时,往往能够即刻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结合是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收集证据和进行逻辑推理,而直觉思维则能够提供直观和感性的洞察力。

当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就可以运用理性思维进行深入分析,获得客观的结论;而在迫于时间压力时,可以依靠直觉思维做出快速决策。

这种综合运用理性和直觉的思维方式,既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保留人类的感性洞察力,又可以在直觉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逻辑性和客观性。

然而,理性和直觉的思维方式也存在互补不足之处。

理性思维可能过于追求证据和事实,忽视了直觉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理性思维的方式理性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有关于理性思维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为你整理理性思维的方式,希望能帮到你。

理性思维的方式不得不说如今很多人都太缺乏理性思维,凡事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者只看见事物的表面、冰山一角,甚至为了迎合自己主观的愿望和感情而凭空捏造一些东西。

而全然不会顾及这样做的可行性和后果。

自由作家林思云的话说的很不好听,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当然我也有不赞同的地方,那就是思维的缺陷其实全世界都存在并非只有中国人。

俄罗斯女孩认为中国男人都非常勤劳有责任感,沙特男孩觉得中国女孩都是能干而又温柔同样也不得不说是片面的看法。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著名演讲《智慧是什么》中说:“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

”我认为没有经过哲学训练的人们,造成的精神缺陷就是:对既成思想不思考,甚至主动拒绝思考。

而我们周围许多人就是无知,当然就更不可能懂得思考是什么。

比如很多人多西餐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牛奶面包的基础上,当然就更不可能进一步思考中西餐的差异与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了。

我一向认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与环境非常重要,但至于说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能否达到共识则可以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也应该包容不同的观点,允许多元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并存。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是整个的一元价值观。

比如说,小学生学奥数,家长们几乎是所有人都持肯定态度一窝蜂而去,很少有人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更不会提出不同的意见。

理性思维的定义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理性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刻苦的学习和训练,其中自然科学的学习对理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意义重大,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有的人学了一些科学理论,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并没有深刻的领会,也未能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理性思维并不等同于冷静思维,虽然冷静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前提。

有的人发表言论时是很冷静的,也尽其所能进行了各方面的思考,然后就认为自己的言论是理性的,这是对理性思维的误解。

理性思维是有一些原则的,在不掌握这些原则的情况下的冷静思维,其实很可能就是不理性的。

理性思维的原则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休谟公理。

1、理性思维的总原则—休谟公理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休谟(David Hume)提出了理性思维的总原则—休谟公理,内容为“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

”这段话比较绕口,但含义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非同寻常的声明,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

例如我上班迟到了,我给领导的解释是“路上堵车”,因为堵车是一个非常寻常的事件,我不需要给出太多的证据,领导选择相信这个理由也是合理的。

但若我给出的理由是“路上被火星人劫去做了人身实验”,那这种理由非同寻常,除非我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的确发生了这件离奇的事,否则领导不应该相信,除非他有意装傻。

遇到离奇的说法,很多人的选择是“半信半疑”,因为他无法确定该说法一定是假的,于是以为“半信半疑”是理性的选择。

其实这很不理性,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该说法的离奇度来确定相信度,该说法越离奇,则越不应该相信,相信度与离奇度成反比。

对于火星我们都了解甚少,但如果有媒体称“火星上发现了动物”,你半信半疑了,即你的相信度是1/2,并自以为很理性。

但如果换个问法“火星了发现了水”,你相信度还是1/2,有水->有单细胞生物->有多细胞生物->....->有动物,一步步问下去,你每步的相信度都是1/2,中间众多的1/2可能性相乘,就会得出一个非常微小的相信值,这就与“火星上发现了动物”的1/2相信度严重矛盾。

同样一件事,由于问法的不同,你按“半信半疑”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就自相矛盾了,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到离奇度,火星上有动物的离奇度比有水的离奇度要大得多。

判断离奇度的大小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例如我上篇博客中分析的旧SIM卡耗电量大10倍的流言,就是因为通信专业人士了解SIM 卡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能体会到比一般公众更强烈的离奇度。

但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在面对这类说法时,就没有办法鉴别真伪了吗?当然不是,公众可以从统计的角度来判断事件的离奇度,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新发现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众所周知的,旧SIM卡耗电量大10倍这件事应对全世界的所有手机用户都有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都没有发现,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和三大运营商的研发部也都没有发现,却让一个修电脑的人发现了,这还不够离奇吗?我母亲是个只上过小学的纺织工,早已退休在家,她在判断国内科技事件的离奇度时有个方法,那就是问一句“美国人用这个吗?”在遇到推销离子水净化器、经络理疗床、磁疗枕时,她就会想“美国人聪明又有钱,这么好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不用呢?这事也太离奇了吧。

”我母亲就靠这一招,识破了所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2、无法证明不存在不等于存在考察一个事件是否存在,需要的是证明该事件的确存在的可靠证据,而不是不能证明该事件不存在就反证其存在。

例如宇宙里有外星人吗?,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愣说一定没有外星人,我本人是不愿意相信的,但不能因为宇宙的浩瀚就认定外星人一定存在,确定外星人是否存在需要能证明其存在的可靠证据,而“不存在”本身是无法证明也是不必证明的。

有人拿数学中的可以证明“不存在”来反驳“不存在无法证明”这个观点,这是无效的,因为数学是逻辑的延伸,其边界非常明确,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如此明确的边界。

很多怪力乱神说法所描述的东西,我们都无法证明其不存在,但不能因此而认定其存在。

理性思维的方法是首先不相信其存在,直至能证明其存在的可靠证据被找到为止。

3、非此未必即彼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互斥”关系,即使证明了“非此”,那也未必“即彼”。

例如用一个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一个物体,并做如下分析:它不是一个石碑,不是一个植物,不是......,那它一定是个人。

这种分析就非常不靠谱,因为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有几乎无穷的可能性,贸然使用排除法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在讨论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时,有中医粉丝反问“西药的毒副作用更大,你为什么不说?”,西药的毒副作用是与原问题无关的问题,即使你论证出“西药其实都是毒药”这个结论,也不能反证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

不要以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在这个问题上犯错的科学人士都不少,有个执迷于飞碟研究的某天文馆研究员,在一个UFO事件研讨会上,他的观点是“该UFO可以确定不是飞机,不是火箭,不是气球,不是....,所以它是飞碟。

”虽然我们至今也法确认那个UFO到底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研究员的论证过程是错误的。

4、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一位美国专家于1979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即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孩子,由于辐射的原因,患白血病的机率会增加到平均值的3倍,此说法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在随后的20年里美国因此耗损了上百亿美元的社会成本。

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发表了历经3年的研究结果,认为高压线环境与白血病发病率无关。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过历经7年涉及1200人的研究,于1997年发布了同样的结论。

在一场引起全美关注的高压线与白血病的诉讼中,法院聘请了16位顶级专家,包括分别获得物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的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给出的结论也同样是高压线环境与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

其实,那位声称高压线下更易患白血病的专家,其统计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他却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家庭通常比较贫困,导致白血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更可能是其较差的生活和卫生条件,而与高压线本身无关。

也就是说,孩子在高压线下生活与易患白血病是相关事件,但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那位美国专家仅仅核实了相关性,这只能说明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没有做进一步的筛查就贸然得出两者是因果关系的结论,这就不是理性的思维方式。

假如古巴雪茄爱好者协会做一个统计,非常有可能得出“爱好抽古巴雪茄的人,平均寿命比普通人更高”的结论,这当然不能得出抽雪茄有利于健康的结论,很可能是抽得起古巴雪茄的人,其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更高,这才是真正的长寿原因。

不懂得这个原则的人,很容易被统计数据误导,甚至被玩弄统计数据的骗子所欺骗。

5、不要相信无法证伪的学说科学理论与其它学说如何划界?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提出了“可证伪”的标准,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可证伪”是指一个理论或学说存在着可以证明它是错了的可能性。

具有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无法证伪的理论不可能是科学理论。

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在真空条件下让两个质量不等的铁球同时下落,如果多次可靠的试验结果表明,下落速度与质量大小成正比,那就把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

这个试验如此容易做,但这么多年来楞是没有一个人做成功,这就反证了自由落体定律是如此地可靠。

再比如,如果有人在三叠纪岩层发现了人类化石,就可以把进化论彻底推翻,但地球这么大,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挖,但从没有在三叠纪岩层发现过人类化石,这就反证了进化论的可靠性。

可以说,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越强,则可靠性就越强。

李大娘建立了一个“黄大仙理论”,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包括你我的思想都是由一只超级黄鼠狼完全控制着,甚至我写这段话讽刺黄大仙,她都可以解释成黄大仙有意控制我在开玩笑,虽然她可以解释一切,但这个理论却无法证伪,因为她给不出如何证明这个理论不成立的方法。

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易经、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与“黄大仙理论”一样,都不具有可证伪性,也都是不能相信的。

6、不要相信所谓的真理对于复杂的世界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洞悉世界上所有的奥秘。

科学是人类最可靠的知识,但它也只是人类现阶段最可靠的认识,现在看来最可靠的科学理论,在将来也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如果有人宣称找到了自然界的真理,那你一定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真理”本来是个宗教词汇,是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的工具,后来被借用到政治领域,在政权斗争中发扬光大。

但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科学词汇,科学家并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真理”这个东西,贸然相信甚至崇拜所谓的真理,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大脑。

7、不要被哲学说法蒙蔽中国人打小就生活在五行相克、阴阳平衡等中医语言之中,这种笼统模糊的古代朴素哲学深入人心,拿这种哲学忽悠人就成为了中医骗子、保健品骗子们的不二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