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1.《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五十步笑百步。
4.《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提到对百姓进行教育,可实现敬老目的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运用比喻指出统治者面对百姓饿殍遍地却责怪年成的荒谬之处的句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醒统治者不怨天尤人,就会“寡人之民”“加多”的句子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而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提到使别国人民归顺本国的做法的句子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7.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数罟不入洿池和斧斤以时入山林。
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翻译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翻译: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相交撞击,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不能这样,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水产就不会吃完。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让百姓能够供养生者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3理解性默写(新)

3、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4、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他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打印版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1(有答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一、《寡人之于国也》: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孟子则强调:_______________ 。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渔业方面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纺织方面的);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牧业方面的);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兴办教育)。
前面的 1 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劝学》: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说苑》节选解析《说苑》是中华古代的一部寓言集,记录了众多历史人物的言行和故事。
其中,《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是一篇关于政治治理的论述,讨论了君主如何在国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将针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解析。
文章概述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太极图》中的“万物之始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道理,强调了治国之道与宇宙大道的联系。
它提出了“君主必须具备聪明智慧的理性和怜悯、宽容、慈爱的情感”、“君主必须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国家和民众”的思想。
接着,文章提出了“任贤任能”的观点,认为君主要重用和信任能力过人的大臣。
只需在任命和使用人才时加以精心的统筹和训练,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贡献。
文章还谆谆告诫君主不要过分信任自己的亲信之人,要慎重对待并进行必要的政治处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合则生,不合则死”为结尾,提出了“合作共赢、化解矛盾”的思想。
文章解析1. 君主必须具备聪明智慧,并以大公无私的态度治理国家文章的开头就强调了君主的聪明和智慧,这是一位优秀的君主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同时,君主必须还要具备怜悯、宽容、慈爱等情感,以大公无私的态度来对待国家和民众。
这样才能深入民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2. 任贤任能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必须有人才来支持,因此君主必须重视人才,并且善于发现和重用能力过人的大臣。
不过任命和使用人才时必须谨慎,要对部下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潜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3. 不可偏信亲信君主不能过分信任亲信之人,应该正确处理亲友关系与执政治理之间的关系。
过分信任亲信会造成政治利益的混淆,导致国家治理极其困难。
因此,君主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确保一切决定和行为都是基于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原则。
4. 合则生,不合则死文章以这句话为结尾。
表示君主应该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尽力消除内部的矛盾,使国家和民众共同前行。
如果不能化解矛盾,则国家可能会走向崩溃,民众生活陷入困难之中。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打印版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默写

;
《劝学》
• 5、积水成渊,
• 6.积善成德, •
;
,
。
7.故不积跬步,
;
8.
,功在不舍,
• 9.
,金石可镂
• 10. •
,用心躁也。
•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 4.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鸡豚狗彘之畜 • 5、
以食肉矣。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
•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 6.
,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
• 7.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 1、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 2.
,不复挺者,
。
• 3.故木受绳则直,
,
•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蛟龙生焉 • 积水成渊,
而神明自得 • 积善成德, •
;
圣心备焉
,
。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 金石可镂。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 3、
,鱼鳖不可胜食也。
• 4.
,王道之始也。
• 5、
• 肉矣。
• 6. 负戴于道路矣 。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
,颁白者不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 喻,含蓄地说明了梁 惠王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 , 寡人之民不加多 的疑问。 5.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 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 王无罪岁 , 斯天下之民至焉 ”的看法。
6. 《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___________________
10、《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 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 谐社会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
,
”的看法。
6. 《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
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
子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
民”措施后 ,用“
,
”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
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
喻,含蓄地说明了梁 惠王的
,
的疑问。
5.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
”
两句,用否定句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
仁政在渔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效果 。
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
”两句,
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王无罪岁 , 斯天下之民至焉 ”的看法。
6. 《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 活的句子是: __狗__彘_食__人__食__而__不_知__检__,_, ___涂__有__饿__莩_而__不__知__发___。
7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
子是:养生丧死无憾, , 王道之始也。。
两句,用否定句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 仁政在渔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效果 。
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五亩之宅 , 树之以桑 ”两句,
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3、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 民”措施后 用“ 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 的具体方法。
8、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
”
设喻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 两种情
况。
9、孟子从农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
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数罟不入洿池 , 鱼鳖不可胜食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或百步而后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 设喻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 两种情 况。 9、孟子从农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
续发展观的两Βιβλιοθήκη 是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
喻,含蓄地说明了梁 惠王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的疑问。
5.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 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