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与礼仪题库
西方礼仪文化unit 1 The Etiquette of Daily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at do you think may be included into etiquette?
Brief Introduction to Etiquette
1. What is etiquette?
foreign countries.
About the assessment
• 10% for attendance • 10% for assigned work in the class • 80% for written paper at the end of the term
Brainstorming
➢ the name "etiquette" was given to a ticket for court functions that included rules regarding where to stand and what to do.
Brief Introduction to Etiquette
—Emily Post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If you do not learn the rules of Propriety, your character cannot be established.
—— Confucius
What is etiquette for?
Brief Introduction to Etiquette
Could you 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different cultures greatly influence the etiquette of a country?
《西方礼仪文化》习题 (1)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正确)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正确)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正确)4、男士与女士相识,男士应该让女士先做自我介绍。
(错误)5、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
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认识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做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的名字。
对方若不做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正确)练习21、男士要等女士先伸出手后才握手。
如果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向对方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致意。
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和男士握手,只是点头致意即可。
(正确)2、涉及主宾关系时,要考虑上下级关系,客人应先伸手。
(错误)3、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
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应该的。
(正确)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错误)5、不要戴着手套、墨镜、帽子握手,因此在社交场合女士的晚礼服手套也要脱下再握手。
(错误)练习31、手机是私人物品,因此可以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使用手机。
(错误)2、不要长时间占座,在空座位放包或其它东西。
(正确)3、乘坐轿车应遵循客人为尊、长者为尊、女士为尊的礼仪行为。
在正式场合,乘坐轿车应分清座位的主次,找准自己的位置;非正式场合,不必过分拘礼,乘车时注意座次。
(正确)4、当主人亲自开车时,副驾驶座要空着,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空着,而坐后排。
(错误)5、在行走时,应体现“女士优先”原则,男士应礼让女士进出大门和走廊等;上下车时,男士不应抢在女士前面。
(正确)1、书刊资料属于公共财产,阅览时应注意爱护;不要在图书上随意圆点、涂抹、折面,或是把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撕挖下来。
(正确)2、图书馆可以吃东西、喝饮料,但必须注意卫生。
(错误)3、正式场合观看演出时的鼓掌,不要随便乱拍手或大声喝彩。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
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
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
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
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
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作为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题

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题一、选一选,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横线上。
1、下列不属于中国汉族四大节日的是 D 。
(春节、端午、清明、中秋)A.清明节B.中秋节C.端午节D.元宵节2、在中国被人们认为是Lucky number(幸运数字)是 B 。
A.5和6B.6和8C.7和9D.2和33、在西方国家被认为Unlucky number(不吉利数字)的是 C 。
A.11B.12C.13D.14这一忌讳源于以下传说: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
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太。
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
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来苦难和不幸。
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
“13”4、在下列餐具中,哪一项在吃西餐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 。
A.chopsticks(筷子)B.spoon(勺子)C.knife(刀)D.fork(叉子)5、在欧美国家就餐时,餐巾纸只能用来擦 C 。
A.餐具和汗B.餐具和嘴巴C.嘴巴和鼻涕D.鼻涕和餐具6、You are a lucky dog 是什么意思?(你是个幸运儿)7、下列不属于xx的货币B 。
A.美元B.xxC.美分美国的货币单位为美元(Dollar),1美元等于100美分。
纸币面额最小为1美元,1美元以下用硬币,硬币有25美分(Quarter)、10美分(Dime,一角)、5美分(Nickel)、1美分(Cent)8、欧元的符号是 D 。
A.$B.¥C.£ D.?9、Halloween(万圣节)是哪一天? CA.10月1日B.12月25日C.10月30日D.1月20日10、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哪一天? DA.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B.11月的第二个星期四C.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D.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holiday)。
礼仪礼节试题及答案

礼仪礼节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正式场合,男士应如何着装?A. 休闲装B. 西装C. 运动装D. 民族服装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正确的餐桌礼仪?A. 不发出咀嚼声B. 用餐时不玩手机C. 用手抓食物D. 用餐巾擦拭嘴巴答案:C3. 在公共场所,以下哪个行为是不礼貌的?A. 保持安静B. 排队等候C. 随意丢弃垃圾D. 遵守交通规则答案:C4. 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电话礼仪?A. 接电话时先挂断B. 通话时大声喧哗C. 通话时注意倾听D. 通话时频繁打断对方答案:C5. 在职场中,以下哪种行为是不合适的?A. 按时完成工作B. 与同事友好相处C. 随意评论他人D. 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握手礼仪?A. 握手时保持目光接触B. 握手时力度适中C. 握手时时间过长D. 握手时微笑答案:ABD2. 在参加正式会议时,以下哪些行为是合适的?A. 准时到达B. 穿着得体C. 会议中玩手机D. 积极参与讨论答案:ABD3. 在图书馆中,以下哪些行为是礼貌的?A. 保持安静B. 将书籍放回原位C. 随意翻阅他人书籍D. 遵守图书馆规定答案:ABD4. 在公共场合,以下哪些行为是文明的?A. 排队等候B. 保持环境卫生C. 随意插队D. 遵守公共秩序答案:ABD5. 在职场中,以下哪些行为是专业的?A. 尊重上级B. 保持办公桌整洁C. 随意迟到早退D. 与同事分享信息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正式场合,男士可以穿拖鞋。
(错)2. 用餐时,应等待主人先动筷子。
(对)3.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可以接受的。
(错)4. 打电话时,应先自报家门。
(对)5. 在图书馆内大声讨论是合适的。
(错)6. 职场中,应避免在背后议论他人。
(对)7. 参加婚礼时,可以穿着随意。
(错)8.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
西方文化礼仪练习题

西方文化礼仪综合练习一、简要回答:1、个人形象礼仪中说所说的“首因三分钟”是什么意思?2、“个人形象五要素”指哪五个方面?3、着装的“TPO原则”具体指什么?4、仪态美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5、接待外宾时中餐点菜时的“三优原则”指的是什么?6、吃西餐时,中途暂时离席和用餐结束怎样用“刀叉语言”说明?7、西餐礼仪中座次的交叉排列原则具体指什么?8、社交礼仪中正确的握手顺序是怎样的?9、鞠躬礼有哪三项准则?10、交流式的自我介绍通常介绍哪些内容?11、沟通礼仪中的“3A原则”是什么意思?12、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四个为尊”、“三个为上”原则具体指什么?13、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数字“4”和“9”?14、韩国人在使用握手礼时有什么特点?15、东南亚国家的人在交际应酬时大多使用什么礼节?16、在泰国接受礼品时通常有哪两种礼节?17、对于龟和鹤这两种动物,印度人和日本人的态度怎样?18、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亚等穆斯林教徒在饮食方面有什么禁忌?19、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们在松花时不选择菊花?20、在法国正式的宴会上,用餐时只吃不谈为什么是不礼貌的?21、基督教、天主教等国家的人们大多讨厌哪几个数字?22、英国各个地区的人们为什么对于“英国人”这一笼统的称呼极为反感?23、在英国酒吧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24、美国人日常的见面礼非常简单,通常的做法是怎样的?25、美国人用餐时使用刀叉有什么特点?二、填空:(40个)1、东西方礼仪在表达形式的差异是东方人、,西方人、。
2、个人仪容的五个方面是指、、、、。
3、上班妆应体现、原则。
4、着装的基本规范是,。
5、着装的场合通常指场合、场合和场合。
6、女士西装套裙着装原则忌、忌、忌。
男士着装、、应为同色,黑色为佳。
整体色彩控制在种颜色以内。
7、给客人带路时,尽量走在宾客的侧前方,整个身体半转向宾客方向,左肩稍前,右肩稍后。
保持步的距离。
遇到上下楼梯、拐弯、进门时,要伸出示意,提示客人。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1、座位安排:女士优先。
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以右为尊。
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面门为上。
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2、入坐原则:一般是客人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3、刀叉使用方法:拿刀叉的手是固定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4、喝汤礼仪:西式料理用餐时,不能发出声音为一大原则。
如果在喝汤时发出声音就是违反礼仪。
食用装在有双耳的汤杯中时,为了测试汤的冷热程度,可以使用附带的小汤匙先试一口。
使用后的小汤匙可以放在靠近身体这一边的底盘上;不可置于汤杯中。
试过汤的温度后,可以用双手拿着汤杯耳,把汤杯端到口边直接饮用。
至于汤中的食物则可以用汤匙来舀食。
5、食用面包的礼仪: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西方文化的礼仪

西方文化的礼仪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
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相差很大。
例如,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afraidyoumusthaveatiring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youhaveagoodtrip?或"Didyouenjoyyour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
在西方工业国家,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彼此不相识,甚至在乡村之间很陌生,再加上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所以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
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morning/afternoon/day),或者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
如果比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以上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的英语。
因此,和西方人交谈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Jack","Professor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Judge","wy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0分,每题1分,答在横线上)1.“无边的东方”是指,世界主要文化体系中除了 D 与之外,近代以来几乎都被笼统地称为“东方”。
A.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拉丁美洲文化体系B. 非洲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C. 拉丁美洲文化体系,犹太文化体系D.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2.“原逻辑思维”是指___A______,其为__________A.东方逻辑,辩证逻辑B.西方逻辑,辩证逻辑C.东方逻辑,形式逻辑D.西方逻辑,形式逻辑3.欧洲有一个“中国”叫_____B__A.法国B.意大利C.布拉格D.卢森堡4.哪些国家步行者于过街天桥上的行走速度是悠闲的?CA.布拉格,罗马B.慕尼黑,希腊C.马德里,雅典D.罗马,斯德哥尔摩5.英国下午茶调制的内容及次序:____A_______A.冷牛奶—糖—茶B.茶—糖—冷牛奶C.冷牛奶—茶—糖D.茶—冷牛奶—糖6.西餐上餐次序:__C______A. 咖啡或茶—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B. 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C. 头盘—汤—副菜—蔬菜类菜肴—主菜—甜品—咖啡或茶D. 咖啡或茶—甜品—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7.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___B____A.9、10月份B.7、8月份C. 11、12月份D.3月、4月份8.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__D_____,萨特和波伏娃经常出现的咖啡馆为______A.巴黎,花神B.埃塞俄比亚,双偶C.威尼斯,双偶D.君士坦丁堡,花神9.最早把咖啡带回欧洲大陆的是__A____A.意大利人B.荷兰人C.爪哇人D.西班牙人10.以下哪些大学属于英国的古典大学?__C___A.伦敦大学,牛津大学B.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C.格拉斯哥大学,阿伯丁大学D.圣安德鲁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11.历史上咖啡与巧克力的关系包括:BA.巧克力站着喝,咖啡坐着喝 B.咖啡坐着喝,巧克力躺着喝C.咖啡是贵族饮品,巧克力为平民饮品D.咖啡和巧克力都是贵族饮品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答在白纸上)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从地中海向北与向西,包括了东欧、北欧、西欧直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其中东西欧洲、南北欧洲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类型是相同的。
绅士: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
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他代表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中上层阶层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
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
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出类拔萃,风度不凡”。
“泛智论”: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
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两个观点中的一个。
对人民来说,“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对政府而言,必须“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从“泛智论”出发,夸氏提出几个基本的教育观点:第一,国家既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
第二,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与生俱来的智慧、道德与信仰的种子和身体得到和谐的发展,使人能过好现世生活,并为永生生活作好准备。
第三,教育的对象应为全体国民。
第四,应设立包括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在内的前后衔接的统一学制系统,确保教育的普及。
第五,在各级学校内皆设立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
“绅士教育”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
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三.简答论述题(30分,每题6分,答在白纸上)1.从文化历史简述西方的四大文化系统。
(1)地中海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的起源;(2)西欧文化系统,所谓的“大西洋文化”的主体;(3)东欧文化系统,欧亚大陆的欧洲东部地区;(4)欧洲之外,北美与大洋洲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第四个组成部分。
2.什么是礼仪?简述礼仪的起源。
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古人讲“礼者敬人也”。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人们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台成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文化模式。
礼仪的起源:--礼仪起源于祭祀--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3.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确立对西方文化发展的意义。
(1)理性发展的价值。
--西方文化以理性指导下的社会进步为目标,理性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2)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有一种思想的规则来代表理性,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尺度。
(3)在基督教的发展中,亚里士多德逻辑逐渐得到了肯定,成为公认的西方文化逻辑。
4. 简述西方文化的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是一种有完整逻辑体系与观念系统的文化,根据其逻辑与观念,可以对这一文化特征作如下概括:以理性与信仰的结合为精神支柱;以民主、法制与政教分离为社会政治原则;以个性自由与社会平等博爱为社会道德与伦理的导向;以工业和科学技术为经济手段来创造社会财富。
5.欧洲社会里崇尚的“4F”是什么?摒弃的是“4P”又是指什么?崇尚的4F: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estival(节庆)Fun(欢乐);摒弃的4P:Profit(利润)Performance(表现)Pay(薪水)Productivity(生产力)6.依照对于距离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承受力,欧洲社会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地带?具体阐述地带的特征和相应地理国家。
(1)“肘带”,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近乎到可以随时胳膊肘碰胳膊肘的“零距离”。
“肘带”国家涵盖南欧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以及土耳其。
(2)是东欧的“腕带”,包括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腕带”的距离稍远于“肘带”,但仍保持伸出手腕即能触摸对方的亲热度。
(3)最冷漠的要算是“指带”,其范围包括英国、荷兰、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诸国。
“指带”国民,喜欢与人交谈时保持一臂远的“遥指”距离,避免身体接触才令他们感觉身心舒畅。
7.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包括哪些?(1)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
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2)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3)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4)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
8.简述构成人类道德基础的五种观念,及与其相对应的五种社会组织,教育目的发展的六种兴趣,以及教学的四个阶段。
人类道德的基础由五种观念构成: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权利和公平。
相对应的五种社会组织:宗教社会、教化组织、行政组织、法律社会、报酬组织。
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范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六种兴趣:经验兴趣、思辨兴趣、审美兴趣、同情兴趣、社会兴趣与宗教兴趣。
教学的四个阶段:明白、联想、系统、方法。
9.从东西方殡葬礼仪的不同,简述东西方生死观的异同。
礼仪:中国的“隆丧厚葬”与西方的“简丧薄葬”生死观:中国的“死亡文化”是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者看来生与死表面上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但从本质上考察,则是相通的。
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天人合一“论决定中国文化的“生死观“而儒家思想的另一焦点问题:形神关系,即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是否成鬼的问题则奠定了中国无神论的传统。
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灵魂学说的一部分,意在培养人们对上帝的宗教感情,净化其道德情操。
坚定基督教轻尘世,重后世的生死观。
与儒家看重肉身不同,基督教重视灵魂轻视躯体,认为躯体是灵魂寄居场所,死后灵魂得到解脱与升华灵魂可以脱离躯体单独存在西方的丧礼实质上是在安置死通教士者的灵魂通过堂教墓地等中介,使亡者的灵魂升入天国,接近上帝获得安宁。
四.应用与练习题(30分,每题15分,答在白纸上)1.如何评价“西方文化是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之一”这一文化自身的观念系统(从历史作用、文化特征、文化批判的角度);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同异。
2.制定一份与西北欧及南欧不同国家朋友约会的时刻表,阐述一下西北欧与南欧人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与德国人约会,我会警觉地提早5分钟抵达;与英国人约会,我会认真地按约定时间前3分或后3分现身;与法国人约会,我会马虎地过点10分钟露面,若幸运的话,坐定后再恭候10分钟,法国友才会“准时光临”;与意大利人约会,我会漫不经心地迟到15分钟,接着打坐修炼自己稳住、稳住千万别火冒三丈的涵养。
至于意大利友,正月十五之前是否能火速赶到,听天由命吧。
时间守则上,西北欧与南欧可谓分庭抗礼。
一边是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时间紧迫症”国家,与之打擂台的则是以地中海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为联盟的“时间散漫症”国家。
这两类针尖对麦芒、互为排斥的时间观念,使得南北欧不同地域的国民,于工作乃至人生大计上,显现出互不买账的炯然风貌。
“时间紧迫症”之国民,牢记“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紧箍咒,其人生座右铭是分分秒秒都在跃进着。
相反,“时间散漫症”之国民,彻底排斥以铜臭衡量时间的低俗人生观,坚拒将每天的生活框进僵硬的最后期限内。
对南欧人来说,时间意味着享受生活,时间就是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英国人眼中,时间被看成是线形的,即一条从过去穿越现在伸向未来的直线。
他们的观念是,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时间是衡量人们活动和成就的黄金尺度。
时间散漫症”的西班牙人看来,时间不过是一件不断自我更替、循环着的东西,因此,西班牙国民从不试图与时间拼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
结果,在南欧迟到者有可能被视为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比3.如何理解“英国人是高瞻远瞩式的墨守成规”这句话。
现今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自古至今以不变应万变者,大概只有英国。
英国人对于古老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习惯经验,多少世纪以来恪守不渝。
比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一部完整的宪法,但英国却没有一部治国的根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