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过零丁洋》训练试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译文、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以下是我整理的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如果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解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受。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斗。
寥(liáo)落:荒芜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这首诗载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正月。
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服冰片自杀未遂,被解至潮阳。
元军元帅张弘范将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挟文天祥围崖山。
当时,宋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在海中的崖山上,崖山成为南宋最终坚守的一个据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过零丁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过零丁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遭逢:遭受、蒙受2、起一经:因为晓通一种经书而做官,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3、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4、四周星:四周年。
5、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6、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7、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8、汗青:史册。
9、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译文】自幼刻苦研究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我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创作背景】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
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作品鉴赏】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
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过零丁洋》选择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习题】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过零丁洋》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过零丁洋》中考真题含答案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案】1.比喻对偶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解析】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将自身的坎坷经历比作雨中浮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为主谓短语与“身世浮沉(主谓短语)”相对应;“风飘絮”与“雨打萍”都符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颔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与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甘愿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
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通用10篇)

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通用10篇)拓展内容:《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19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
遭逢:遭遇。
起一经:指通过某一部经书的考试而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
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
寥落稀少。
四周星:四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0、《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2分)赏析篇二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
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这首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鉴赏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完整版过零丁洋练习含答案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到起一经,兵戈零散周围星。
河山破碎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慌乱滩头说慌乱,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宦途和国家紧急存亡关头,起兵勤
王抗元
2、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亲近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出身波折如雨中浮萍流浪无
依 , 时起时沉(意思周边即可计1分,不够正确酌情扣分)(1 分)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怀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剖析(3
分)
答:这一句采纳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示了自己以死明志的信心(1分),充分表现了他的民族季节(1分)
4 、“辛苦遭到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河山破碎风飘絮,出身浮沉雨的打萍”所反响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
遇(2分)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世时起时沉,忧如水中雨打的浮
萍(2分)
6 频频朗读诗中拥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怀?( 2 分)
答:视死如归的尊贵情操( 2 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沉痛;借
慌乱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示了形势的邪恶和作者情况的危苦(2 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过零丁洋》训练试题及答案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
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人。
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注释]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⑤萍:浮萍。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
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
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
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最后,作者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从容就义。
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3儒家经典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6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分)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分,意近即可。
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⑴儒家经典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⑶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⑷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⑴比喻。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⑵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瓢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情感线索:-------------------------------------------------------------------------2、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主旨句:末尾的两句。
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2、比喻、虚实结合3、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2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默写重点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人生自古谁无死?。
-----2010年湖南岳阳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