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分析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分析题)来源:河南文都考研教学研究院王顺利、徐娟老师3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所决定。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人类的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主要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35(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文化,外交等各领域也都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019年考研《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八)

2019年考研《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八)一、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这是()A.有神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2.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的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这一事实说明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A.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C.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D.经济增长的规律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指()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B.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C.以生产资料私人占用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经济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武装斗争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关注社会发展,忽视个人发展
B. 关注个人发展,忽视社会发展
C. 关注个人发展,同时关注社会发展
D. 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关注个人发展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强调个人发展,也强调
社会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价值观念。
2.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表述,正确
的是()
A.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
B. 法治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法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D. 法治是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础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法治机制为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制度。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2019年西藏自治区《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Ⅱ

2019年西藏自治区《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Ⅱ2019年西藏自治区《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Ⅱ单选题-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土地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时期C.《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放战争时期D.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答案】A【解析】【解析】A项《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发表于1925年,对应国民革命时期,而不是土地革命时期。
B项《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对应抗日战争时期,C项《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对应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BCD都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选择A项。
单选题-2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辩证法依据是(____)。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性中思考。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能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单选题-3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思想的著作是(____)。
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矛盾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A【解析】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这一著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A项正确。
单选题-4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解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6208

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单选题1、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_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______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武装开导塑造感染B.指导武装造就鼓舞C.武装引导塑造鼓舞D.引导武装造就感染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侧重常识范畴。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单选题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答案:A[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可见,A项是正确的答案。
发展科教事业、营造文化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关,但不是根本任务。
[必背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应试对策]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问题、基本内容、基本原则,要认真掌握。
同时,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也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思考。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分析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分析题)来源:河南文都考研教学研究院王顺利、徐娟老师3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所决定。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人类的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主要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35(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文化,外交等各领域也都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分析题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分析题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分析题)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78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时间定格在这一刻。
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尘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
这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
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
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料2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时间是理论之源。
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分)(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9.戊戌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是因为变法政令(A)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B.采纳了维新派开办国会的主张 C.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解析: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
本考点为史纲大纲解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第三个知识点: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其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中第二点: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政治上,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开议院、兴民权,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所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C、D为基本史实错误。
10.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完全取胜的斗争是(C )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香港海员罢工C.安源路矿工人罢工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解析:2018年是刘少奇诞辰120周年。
此题考查史纲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中第三个知识点“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的工人运动。
但是题干的问法超纲,大纲中并没有这一知识点。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9月,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A选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在1923年,B选项香港海员罢工由海员工会领导,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10月,非中共领导。
11.中共中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有(B) A.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工作重心已向城市转移 D. 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解析:此题考查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解决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