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学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324页PPT

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324页PPT
1 、传统方法: 野外调查; 土壤定位观测; 室内研究(包括 土样的分析测定、图表的编制和调查研究报告的编写等) 2 、新技术、新方法: 土样分析测试的自动化; 土壤制图的电 子计算机化; 土壤动态的遥感监测; 土壤分析的数据化等.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3.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总而言之,土壤母质与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 机械组成有着先天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土壤成土作用。
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形成原始土壤 形成成熟土壤 高等植物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3)高等植物生长过程 微生物、低等植物 风化作用 岩石 成土母质
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 盐化层的盐渍土。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 渍土中可溶性盐在 降水、人为因素等 作用下降低或排出 土体或迁移到下层 的过程。
碱化、脱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 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 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大于9.0。 脱碱化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从土壤吸收性复合 体上除去钠离子的过程。 盐化与碱化相伴随进行。先盐化,发生脱盐化过程,土壤 胶体发生交换性钠吸附,从而产生碱化,即碱化土是盐化、脱 盐化相互交替的结果。
“岩漆”阶段:自养型微生

“地衣”阶段:异养型微 生物-原始微生物群落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 与成土过程速度升高
有机质聚积过程 是指在各种植物和水、 热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在土体中特别是土层上部大 量积累有机物的过程。
黏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 程。可分为残积黏化过程和淀积 黏化过程。 残积黏化:原生矿物进行土内风 化形成黏粒,未经迁移。 淀积黏化:风化作用形成的黏粒 受水份的机械淋洗,迁移到一定 深度的土层聚集,是该层黏粒含 量增加,质地变黏。
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淀积的 物质可以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来自下部地下水 的上升,可以是粘粒也可以是钙铁锰铝等,淀积 的部位可以是土体的中部也可以是土体的下部。 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重要的 土层。

土壤的形成(共76张ppt).ppt

土壤的形成(共76张ppt).ppt
海拔、坡向影响的水热状况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
要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B
空气和水分 两者随外界气候条件此 消彼长,并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 况。
空气 20﹪30﹪ 列1, 空气, 25, 25%
矿物质 45﹪
列1, 矿物质, 45, 45%
水分 列1, 水, 25, 25% 20﹪30﹪
有机质 5﹪
列1, 有机质, 5, 5%
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度 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 坡 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 向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
相对较小,水分较好。
判断A、B两种土壤的

位置,并说出依据。
A

B
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的
5.图示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
化特征是
B
A.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6.蔬菜大棚种植的前期,图示深度范围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明显快于深
层的原因是
C
①高温高湿环境 ②雨水淋洗很少 ③复种指数较高 ④有机肥施用量大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三节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一、定义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二、来源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落叶、死亡茎杆、根系、动物的排泄物、代谢产物等)人工施入土中的有机肥料三、含量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而含有机质20%以下的土壤—矿质土壤但耕作土壤中表层有机质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一般在1%——3%之间。

四、组成1、元素组成C——52%-58%O——34%-39%H——3.3%-4.8%N——3.7%-4.1%其次为P、S等,C/N比大约在10左右2、化合物组成类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分解和转化过程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一)矿质化过程1、定义:指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各种化合物矿质化过程1)碳水化合物好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快,中间产物有机酸不易积累,最终产物是CO2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嫌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很慢,并有大量中间产物——有机酸积累,最终产物中除有CO2外,还有大量还原性物质CH4、H2等出现,同时释放的热能也低些。

2) 脂肪、树脂、蜡质、单宁等在好气条件下—除生成CO2和水,并放出能量外,还常产生有机酸在嫌气条件下—则可产生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可转化为酮类化合物,也可通过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土壤沥青。

3) 木质素类不同植物的木质素,都含芳香核,是一类成分和结构都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是最不易分解的有机成分。

在好气条件下—主要通过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先进行氧化和脱水,再缓慢分解,其芳香核变为醌型化合物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极漫,在沼泽泥炭地木质素大量累积。

大学土壤学课件 风化与土壤形成

大学土壤学课件 风化与土壤形成

土壤形成的因素
自然成土因素:
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人为作用:
有益(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灌溉排水等提高肥力);破坏
S = f (P, C, B, G, T, H) 1.母质(内因)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土壤 的物理(质地)和化学性质(养分组成、酸碱性)影响明显。
2.生物
养分积累,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增加有机质,改善结 构。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 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 溶解 水化-矿物与水化合 水解-由于水的H+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取 代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 生成可溶性盐类 氧化-湿润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实质 为强酸化过程。
生物风化: 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 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 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结构--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①单粒,②复粒:团聚体(粒间相连,利于根 系发展;体间相连,多孔、沟通,通气、水, 供肥)和微团聚体,③核状、片状、棱角状, ④柱状、棱柱状,⑤块状 质地 机械分析准确测定; 野外指测法,分砂土、砂壤土、轻壤土、 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松紧和孔隙状况 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和保水性,也影响土壤 的温度状况。
藏土壤剖面,是山区的主要成土母质。在山麓的坡积 物常形成宽阔的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
淤积物/冲积物/沉积物: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
搬运和堆积而成。具明显的分层性,淤积沙、石的磨 圆度很好,淤积物的分选性很好。多属近代的河流沉 积物。如我国三大冲积平原。
洪积物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由于骤融的雪
2)静水沉积母质:如湖积物。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土壤矿物质2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土壤矿物质2

结晶态氧化物 胶膜态
氧化铁 氧化铝
粘粒矿物 粘土矿物
非结晶态
Clay mineral
凝胶态 amorphous 其它 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others
(一)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s
1.原生矿物概念:在风化合成土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2.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
正长石 斜长石
土壤矿物元素组成主要是:氧、 硅、铝、铁,其它元素的量相对较 比较少。
一.土壤矿物基本组成 composition of soil minerals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s 高岭石
土壤矿物
Soil minerals
层状铝硅酸盐
蒙脱石
伊利石
结晶态 Crystalline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s
(二)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s
1.次生矿物的概念 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一般比较小,属于 粘粒范围,因此,也有人叫它粘土矿物或者粘粒矿物(clay minerals). 粘土矿物(粘粒矿物)clay mineral ;粒径大小在粘粒范围内的 次生矿物称之。 2.粘土矿物意义:粘土矿物的类型和特征综合地反映土壤的风化和成 土条件。研究和鉴定它的类型、数量和特征具有以下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土壤在发生学上的地位,在土壤分类 学中,次生矿物成为鉴别土类的主要依据。 (2)有助于了解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吸湿性、可塑性、胀缩 性、离子吸附性),判断土壤肥力特征。 (必须更加关注粘土矿物)
(二)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s
3.次生矿物主要类型
(三) 土壤矿物质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律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PPT教案可编辑全文

土壤学课件第二章PPT教案可编辑全文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氨NH3
硝酸根NO3-
蛋白酶
肽酶
氨化细菌
硝化细菌
水解作用(hydrolyzation)
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任何条件下
好气条件下
思考题:旱地和水地含氮化合物的转化结果会有何差异?
第13页/共65页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成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腊质、单宁等
第7页/共65页
(三)元素组成 C(52~58%)、O(34~39%)、H(3.3~4.8%)、N(3.7~4.1)、P、K、Ca、Mg、Fe、Si、Zn、Cu、B、Mo、Mn等.其中: C、H、O、N的和占有机质90~95%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种类 羧基 酚羟基 醇羟基 醌基 酮基 甲氧基 总酸度
HA 15-57 21-57 2-49 1-26 1-5 3-8 67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第36页/共65页
HA的3D优化结构模型
第37页/共65页
三.土壤腐殖质性质
(二)腐殖酸的理化性质1、颜色:腐殖酸不分组时,整体呈现黑色,但不同组分其颜色不同,胡敏酸颜色较深,呈棕褐色,富里酸颜色较浅,称淡黄色。腐殖质颜色主要由缩合度的大小和发色团的比例不同而引起。A4/A6比值( A4/A6 ratio of humic acids) (E4/E6): 腐殖质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或400nm和600nm)处的吸光值的比。是腐殖化程度的指标。 2、溶解性:腐殖质是一种弱酸,可溶于碱溶液而生成腐殖酸盐。 富里酸溶于水、酸、碱; 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富里酸的一价、二价盐溶于水,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胡敏酸的一价盐溶于水,但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3、吸水性 是一种亲水胶体,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土壤学课件_图文

土壤学课件_图文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醒目数字: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学课件_图文.ppt
总学时:36 其中课堂讲授:26 实验课:10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裸岩的破坏、分解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风化特点和风化因素的不同可分为: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020/10/22
(1)物理风化:
指岩石在物理因素(温度、水、风)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分解过程。
a、温度的作用:
地球表面存在
昼夜温差

季节温差。
可达20~30C,
可达40~50C,
可影响15cm厚的岩层。 可影响30cm厚的岩层。
地壳的组成,主要是以O、 Si为主,其中,O就几乎占 了一半;而植物生长所需 的大量元素N、P、K,除 K有较高含量外,N只有 0.04%, P只有 0.12% 。
2020/10/22
元素的存在方式:
地壳中的元素,多以含氧酸的盐类存在 ,如硅酸盐、铝硅酸盐、碳酸盐等 。
2020/10/22
普通角闪石 Ca(Mg,Fe)3Si4O12 斜长石 Na(AlSi3O8)·Ca(Al2Si2O8) 白云石 CaCO3·MgCO3
2020/10/22
土壤是由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地表岩石 农业土壤
风化作用
人类耕种熟化作用
土壤母质
成 土 作 用
自然土壤
2020/10/22
岩石 土壤母质 自然土壤 农业土壤
2020/10/22
2、土壤母质的来源: 土壤母质 → 地表岩石 → 矿物 → 元素
一个是按冷凝的深度来分类,按冷凝深度的不同 ,分为喷出岩、浅层侵入岩、和深层侵入岩三类。
2020/10/22
第二个是按岩石中SiO2的含量来分类的:
SiO2%>65% :酸性岩,如花岗岩、流纹岩。 成土特点:粘沙适中,K素丰富。
SiO2%50~65%:中性岩,如安山岩、闪长岩。 成土特点:粉沙质多,盐基丰富。
脱水固化而成。
石灰岩
形成的土壤粘性重,富含盐基Ca Mg离子,土壤 的pH值较高。
2020/10/22
3)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的各类岩石,在后来的地壳运
动或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受到高温、高压、 或化学反应剂的作用(H2O、CO2、 F、 Cl、 S),使原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于化 学成分都发生剧烈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1)地壳的元素构成: 地壳重量的98% 是由8种元素构成的:
既:O:49%; Si:26%;Al:8%;Fe:5%;
Ca:3.2%; Na:3%;K;2.6%;Mg:2.3%。
其余的2%就由各种微量元素所构成,个体数量少,但 种类多,几乎包含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
2020/10/22
组成特点:
(带羟基的铝硅酸Ca, Na, Mg, Fe盐类)
角闪石
黑色或棕色,不透明,玻璃光泽,解理性良好 ,比重3~3.5,硬度5.5~6。 成土特点:易风化,风化后,在土壤呈粘粒,土 壤粘性重,富含Ca, Mg, Fe等养分。
2020/10/22
方 解 石: 化学组成:CaCO3, 白色可染成其他颜色,不透明 ,玻璃光泽,解理性良好,比重2.8,硬度3。
2020/10/22
直径0.5~0.01mm,粉砂岩:粉沙粒+胶结物,脱 水而成。 成土特点:土壤粉沙粒含量高,矿质养分较为缺乏。
粘土岩
页岩
直径 <0.01mm,粘土岩:各种泥质粘粒相互粘结后, 脱水而成。 成土特点:形成的土壤粘性重,富含各种矿质养分。
2020/10/22
特殊的沉积岩: 石灰岩:直径0.01~0.001mm,由水中的CaCO3
风化、搬运、沉积
老成岩石 新岩石
沉积物
固结、来分类:
直径>2mm,砾岩:由岩石碎屑、砾石+胶结物(Ca,Fe,Si), 脱水而成。
成土特点:形成的土壤含砾石、沙粒多,缺P,K养分。
砾岩
砂岩
直径0.5~2mm, 砂岩:岩石颗粒+胶结物,脱水而成。 成土特点:土壤沙性重,缺乏各种矿质养分,尤其缺乏 P,K养分。
方解石
成土特点:易风化,形成的土壤粘性重,富含碳 酸盐,土壤pH值高。
2020/10/22
(3)成土岩石: 含义: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 一定的 规律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类型:
按形成原因的不同,岩石主要 有: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020/10/22
1) 岩浆岩: 含义: 由岩浆冷凝所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岩浆岩。 分类: 分类标准:
2020/10/22
2020/10/22
正 长 石:
化学成分:K(AlSi3O8)外 观呈肉红色,不透明,
玻璃光泽,解理性良好,
比重2.5~2.7,硬度为6。
正长 石
成土特点:易风化分解,风化后形成土壤粘粒,土 壤粘性重,富含K素。
2020/10/22
角 闪 石: 化学组成: CaNa(Mg.Fe)(Al.Fe){(Si.Al)8O22}(OH)2
地表温差,产生两种破坏现象:
1是层状剥落,球状风化;
2是岩 石颗粒颜色不一,吸热不一,体积膨 胀不一,最后使岩石碎 裂。
元素的分布特点:
地壳中的元素呈非均匀分布形态,某种元 素在某地可能富积成矿,在其他地方则可能 缺乏。
露天钾矿
2020/10/22
缺钾土壤
液相色谱仪 元素分析
(2)成土矿物:
概念:指自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 和物理特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正长石
矿物:石英
种类:3000多种,常见的只有50~60种。
变质岩
2020/10/22
变质岩的分类: 分类标准:原岩石的类型或新岩石的形 态: 片岩:各种岩石挤压成片状而成。 片麻岩:特指花岗岩挤压成片状而成。 千枚岩:粘土岩挤压而成。 石英岩:砂岩挤压而成。 大理岩:石灰岩经高温、高压,CaCO3 重新结晶而成。
片麻岩
2020/10/22
千枚岩
大理岩
3、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岩石的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指地表裸露的、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 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SiO2%45~50%:基性岩,如辉长岩、玄武岩。 成土特点:粘粒多,盐基丰富。
SiO2%<45%: 超基性岩,如橄榄岩、苦橄榄岩。 成土特点:粘性重,土壤Fe、Mg含量高。
花岗岩
2020/10/22
辉长岩
2)沉积岩:
地壳中各种老成岩石(地壳中原有的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剥蚀的破坏,通过各种 搬运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沉积起来(海洋、湖 盆),形成沉积物,该沉积物经过各种地质作用 又出露地表,再经固结、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