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1(三)
2016年考试公开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考点整理及真题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 )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C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6.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B )A.教馆与学馆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D.书学馆与算学馆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B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8.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D )A.教育规模的限制B.学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D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1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D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5.教育是一种( C )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16.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17.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B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18.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19.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B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尔》20.《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21.《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22.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 C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23.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B )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24.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A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职业教育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B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学校的出现3.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来存在分歧,前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 D )A.生物起源说B.模仿起源说C.游戏起源说D.教育起源于劳动4.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C )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5.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便出现了( A ) A.学校 B.家庭 C.集体劳动 D.职业教育6.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 C )A.家庭的出现B.部落的形成C.学校的出现D.专职教师的出现7.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各种服务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B )A.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B.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C.为社会稳定服务D.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8.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这是一种( A )A.非形式化教育B.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大众教育9.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B )A.学校的出现B.学制的建立C.教师的出现D.教育机构的建立10.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在( A )A.二战以后B.二战以前C.中世纪开始D.16世纪以后1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B )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12.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占世界国家总数的近( C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三分之一D.四分之一13.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 D )A.就业为主B.人的发展为主C.技能训练为主D.升学为主14.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是( A ) A.职业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教育 D.双轨制教育15.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A )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16.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是在( D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17.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 C )A.夏朝以后B.商朝以后C.西周以后D.春秋战国以后18.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A.六艺教育B.儒家经典教育C.程朱理学教育D.四书五经教育19.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是( C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20.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是由于隋唐以后盛行( B )A.选士制度B.科举制度C.铨选制度D.荐举制度21.宋代以后,成为国学的是( D )A.黄老思想B.儒家思想C.杨朱思想D.程朱理学22.明代以后,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是( B )A.四书五经 B.八股文 C.神学 D.六艺23.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是在( C )A.1902年B.1895年C.1905年D.1860年2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其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是( D )A.僧侣祭司B.刹帝利C.吠舍种姓D.首陀罗种姓25.“以僧为师”,“以(书)史为师”成为教育的一大特征出现在古代( D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26.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 )A.文士学校B.学士学校C.私立学校D.公立学校2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这种教育方式出现在( B )A.古代斯巴达B.古代雅典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28.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发生在( C ) A.20世纪上半叶 B.20世纪下半叶 C.19世纪以后 D.19世纪以前29.提出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出现于( D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末D.20世纪60年代30.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 A )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C.教育活动民主化D.教育内容民主化31.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C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32.孔子学说的核心和他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C ) A.忠 B.孝 C.仁 D.义3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 C )。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一、单选题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
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读书法C。
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
心理起源论D。
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
十五大B.十四大C。
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
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
教育体制D。
学校领导制度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
1986年C。
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
六三制B.双轨制C。
分支型D。
五四制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
开展网络教育D。
高等学校扩招11。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
教师教的活动C。
学生学的活动D。
课堂活动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6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3.()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4.完形一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6.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闯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问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1.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1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1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 D .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 D .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 .2岁B .4岁C .5岁以前D . 1—3 岁[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 . 2-3岁B . 4岁C . 5岁以前 D . 1 — 3 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 .行为系统B .意识特点 C .综合心理特征 D .品德与修养[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 .控制B .基本看法C .改造D .意识[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 .地升华 B .发挥 C .表现 D .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 .能力B .技能C.兴趣 D .刺激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 .苏联心理学家B .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 .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 .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 .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 .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 .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 D .直接性动机[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A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 .社会性动间接性动机 D .志向性动机 [A ]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 .外部学习动机B .需要学习动 内部学习动机 D .隐蔽性学习动机[C]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 .外部学习动机B .诱因性学习动强化性动机 D .激励性学习动机[A]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5.1)A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 .对活动的影 对记忆的促进 D .对智力的影响[A]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A .举一反三B .聪明过人C .思D .物以类聚[A]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1—6章选择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1—6章选择题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 19世纪中叶B 19世纪初C 20世纪初D18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 学习心理规律B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 教学心理规律D 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A 布鲁纳B 桑代克C 维果斯基D 马斯洛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C》A 观察法B 调查法C 行动研究法D 实验法5.在研究试验过程中应该对实验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D》研究原则A 客观性B 系统性C 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一、选择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A)提出的A.皮亚杰B。
布鲁纳C。
桑代克D。
斯金纳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在(D)阶段。
A.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形式运算。
D 具体运算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B)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B)阶段。
A.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5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C)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B)A 场依存性B 场独立性C 冲动性D 沉思性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 最新获得的能力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6(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与答案共六份试卷)

.2016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 因素主义教育思想C. 适用主义教育思想D. 永久主义教育思想2.在 17 世纪,对班级讲课制赐予了系统的理论描绘和归纳,进而确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b) 。
A. 北欧的尼德兰B. 捷克的夸美纽斯C. 法国的斯图谟D. 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顺序渐进,这是因为 ( c)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相同的C.教育活动中要依照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 教育活动完好遇到人的遗传素质的限制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特意训练的科学研究者亲密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己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 (d ) 。
A.察看法B. 念书法C. 文件法D. 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发源问题上坚持 (a ) 。
A. 劳动发源论B. 生物发源论C. 心剪发源论D. 生物进化论6.一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
A.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7.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系统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构造、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固的运转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
A. 教育制度B. 学校教育制度C. 教育系统D. 学校领导制度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b ) 。
A.1985 年 B.1986 年C.1987 年D.1988 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隶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d ) 。
A. 六三制B. 双轨制C. 分支型D. 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以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门路和方法是 (a )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B. 增强现代科学教育C. 睁开网络教育D. 高等学校扩招11.教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
(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教师网特为考生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多做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1、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讲师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奥苏贝尔
2、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用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3、( )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4、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思想接近
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page]
6、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7、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
B、9
C、12
D、18
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出现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越习俗阶段
10、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水平。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超越习俗
[page]
11、(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青年中期
12、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标准
D、个性心理特征
1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意志
E、道德行为
14、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E、理智成分
15、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是( )。
A、依从
B、顺应
C、认同
D、同化
E、内化
[page]
16、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形成的
E、一种内部准备的状态
17、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
18、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归属感
D、责任感
E、事业感
19、下列属于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的是( )。
A、家庭教育失误
B、遗传的影响
C、学校教育不当
D、性格上的缺陷
E、道德意志薄弱
2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page]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6、D 6
7、A
8、B
9、B 10、A
11、B 12、D 13、ABDE 14、ABD 15、ACE
16、DE 17、ACD 18、ABCDE 19、ACDE 20、C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