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古筝乐理知识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初级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初级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初级这档子事儿。
你知道吗,古筝就像一位优雅的仙子,而乐理知识就是她身上那闪耀的光芒。
要想和这位仙子共舞,就得先摸清这些光芒的秘密。
咱先来说说音符。
音符就像是小精灵,在琴弦上蹦跶着。
全音符,那可是个慢性子,慢悠悠地占足四拍,就像一只蜗牛慢慢爬。
二分音符呢,速度快了些,两拍搞定。
四分音符,那是个急性子,一拍就跑完啦。
这像不像咱们跑步,有慢慢跑的,有快点跑的,还有冲刺跑的?再讲讲节拍。
节拍就好像是音乐的心跳,稳定又有规律。
常见的节拍有四二拍、四三拍和四四拍。
四二拍呢,就像你走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
四三拍呢,感觉像是在跳华尔兹,轻盈又优美。
四四拍呢,就像大步向前走,特别有气势。
音高也是个重要的家伙。
高音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让人心情愉悦;低音则像大象的脚步声,沉稳又有力。
想象一下,如果一首曲子全是高音,那不得把人的耳朵吵炸啦;要是全是低音,估计能把人给闷坏喽。
还有调式,这可是个有趣的玩意儿。
不同的调式能给人不同的感觉。
比如,D 调就像是春天里的微风,温暖又舒适;G 调呢,像是夏天的阳光,热情又活泼。
古筝的指法也得好好说道说道。
托、劈、勾、抹,这就像是武林高手的招式,各有各的厉害之处。
托指法,轻轻一托,声音圆润;劈指法,用力一劈,气势十足。
学习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就像盖房子打地基。
地基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高又稳。
别觉得这些知识枯燥,它们可是能让你的古筝演奏变得精彩绝伦的法宝!朋友,加油吧!只要用心去学,去感受,你一定能在古筝的世界里畅游,弹出美妙动听的曲子!。
古筝相关乐理知识点总结

古筝相关乐理知识点总结一、古筝的来源和演奏方式古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古筝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古筝的琴弦数目通常为21根,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各有10根琴弦。
演奏时一手用琴柄弹拨琴弦,一手用另一根竹筒敲击琴弦,通过不同的指法和琴弦的振动来发出不同的音调。
二、古筝的音域和音色古筝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
它不仅可以演奏高亢明亮的音乐,还可以演奏低沉悠扬的音乐。
因此,古筝可以演奏各种不同曲调,表现力非常丰富。
三、古筝的基本乐理知识1. 音符:古筝乐谱采用五线谱来表示音符,每个音符代表一个特定的音高和节奏。
音符的位置决定了音的高低,音符的形状和附带符号决定了音的持续时间和演奏方式。
2. 节奏:古筝音乐采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演奏,节奏的把握是音乐演奏的关键。
在乐谱中,通过不同的音符形状和附带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节奏。
3. 音阶:古筝乐曲中常用的音阶包括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不同的音阶决定了不同曲调的音色和情感。
4. 调性:古筝乐曲一般采用不同的调性来演奏,包括大调、小调、和声小调等。
5. 和弦:和弦是由多个音符组成的和声音韵,通过和弦的演奏可以产生丰富的音乐效果。
四、古筝演奏技巧1. 左手技法:古筝演奏中左手负责按弦演奏,需要掌握好准确的按弦力度和位置,以产生清晰的音准和连贯的音符。
2. 右手技法:右手负责弹拨琴弦,需要灵活掌握不同的弹拨方式和速度,以产生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
3. 跨越:古筝表演中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手指跨越,需要精细的手指协调和力度掌控。
4. 滚动:滚动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快速的滚动弹奏可以产生连贯的音韵效果。
五、古筝乐曲类型和特点古筝乐曲包括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两大类。
古典乐曲通常是古代文人雅士创作的音乐作品,内容丰富、表现力强,常常描绘自然风景和抒发情感。
民间乐曲则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曲调优美、易于传唱。
六、古筝的演奏和表演古筝表演常常通过独奏、合奏等形式进行,演奏者需要掌握好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以展现古筝音乐的魅力。
古筝知识点笔记总结

古筝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古筝的起源及历史1. 古筝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代。
2. 古筝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就有了高度发展和应用,后来传入朝鲜、日本,也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 古筝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为古筝、琴筝和春秋筝三大体系。
二、古筝的基本构造及演奏方式1. 古筝的基本构造:共有21根弦,是双排的音箱,共有9根音桥用于发出乐声。
2. 古筝的调音方式:分为内调音和外调音两种方式,内调音是指用琴柱调音,外调音是指用通条调音。
3. 古筝的演奏方式:主要有指弹和用指甲拨弦两种演奏方法。
三、古筝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1. 古筝的音乐特点:音色优美、表现力强,适合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
2. 古筝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拨弦、滑音、连音、跳音、击板等各种技巧。
四、古筝的应用及发展1. 古筝的应用:在中国的古代音乐中,古筝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广陵散》、《高山流水》等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古筝曲目。
2. 古筝的发展:古筝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依然有很高的关系,但在现代时期,古筝音乐更多的开始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中。
五、古筝的流派及代表性作品1. 古筝的流派:古筝音乐有很多不同的流派,有北京派、上海派、广东派、四川派等。
2. 代表性作品:《广陵散》、《十面埋伏》、《浏阳河》、《高山流水》等都是古筝音乐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六、古筝的学习方法及入门技巧1. 学习方法:古筝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有系统学习、模仿演奏和练习基本功。
2. 入门技巧:古筝的入门技巧主要是学会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积极参与演奏活动。
七、古筝的保养和调试1. 古筝的保养:包括擦拭、调音、保持干燥等,可以延长古筝的寿命。
2. 古筝的调试:需要经常调试古筝音准,保持音色的稳定和优美。
八、古筝的发展趋势1. 古筝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音乐在现代音乐中越来越受欢迎,古筝也开始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中。
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

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古筝的乐理知识介绍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的乐理知识也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下面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希望对您有帮助!古筝的乐理知识(一)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面板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琴弦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筝码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古筝的乐理知识(二)古筝(Chinese 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基础乐理知识

古筝基础乐理知识1:音的产生: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2:音的主要性质: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1)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
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
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
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的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
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
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
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3)什么是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
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3:音的分类乐音噪音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古筝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一、音名1.音名的基本概念在古筝乐理中,音名是指乐谱上用来代表音高的文字符号,它用来表示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古筝的音名由七个基本音名组成,分别是:1、2、3、4、5、6、7。
其中1代表音阶中的第一个音,2代表第二个音,以此类推。
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一般用中文数字来表示:一、二、三、四、五、六、七。
2.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在古筝乐谱中,音名与音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音名对应一个音符。
例如,音名“一”对应的音符是“”,音名“二”对应的音符是“”以此类推。
通过学习音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筝乐谱。
3.音名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在古筝演奏中,音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地把握音符的位置和音高,从而实现精准地演奏。
此外,通过理解音名,演奏者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音符的转调和变化,从而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演奏效果。
二、音程1.音程的定义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它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音程主要有两种: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没有半音的距离,包括纯八度、纯四度、纯五度等。
变化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有半音的距离,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等。
2.音程的演奏技巧在古筝演奏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习音程时,演奏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指位置和技巧,以确保音程的准确演奏和清晰表达。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力度和音色的把握,以实现音程的丰富和生动表现。
三、调式1.调式的基本概念调式是古筝乐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组音的组合,用来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古筝乐理中,调式主要有两种: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调式是指以第一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组合构成。
小调式是指以第六音作为主音的音阶,由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组合构成。
2.调式在古筝演奏中的应用在古筝演奏中,调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曲调和旋律的特点。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1. 介绍•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了解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演奏古筝至关重要。
2. 乐理基础概述•乐理是音乐艺术的理论基础,包括音高、音符、音程、和弦等内容。
•掌握乐理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筝音乐。
3. 音高与音符•音高是指音的高低程度,一般用音符来表示。
•常见的音符有C、D、E、F、G、A、B,用数字0~9来表示不同八度的音高。
4. 音程与和弦•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如八度、五度、四度等。
•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符组成的音群,可以用来丰富古筝乐曲的和声效果。
5.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古筝的音域通常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
•高音区的音域较高,音符在乐谱上用高音谱号标记。
•中音区的音域居中,音符在乐谱上用中音谱号标记。
•低音区的音域较低,音符在乐谱上用低音谱号标记。
6. 古筝音符表示方法•古筝乐谱以五线谱为基础,每个音符都有特定的位置标记。
•音符的时值由音符的形状来表示,常见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7. 古筝常见的和弦•古筝常见的和弦有C大和弦、F大和弦、G大和弦等。
•每个和弦由特定的音符组成,演奏时需要按照和弦指法来进行。
8. 古筝练习方法•学习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或乐段,注重准确的音程和和弦转换。
9. 结语•古筝乐理基础知识是学习和演奏古筝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教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筝音乐。
•如果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古筝乐理,建议寻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以上为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的大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顺利!。
基础知识古筝篇

基础知识古筝篇一、基础知识1.古筝基本构造调音盒,前岳山,琴弦,琴码,面板,后岳山,琴架等。
2.古筝的摆放1)古筝一般放在琴架上,琴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另一种是分体式琴架。
其中分体式琴架最为常用。
2)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只放在前岳山的下方,低的一只放在后岳山的下方。
3.手的部位名称1)手腕,手背,手心。
2)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虎口。
3)第一关节(又称小关节),第二关节,掌关节。
4.义甲的佩戴1.右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法是:预先剪好八截胶布,长度大约能缠绕手指两圈半到三圈,放在一边备用。
1)将剪好的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长度以能缠绕大指半圈为宜。
)2)用右手捏住义甲,尖的一端位于左下方,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松紧要适宜,不能太松,也不要过紧。
2.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义甲的佩戴方法:1)贴胶布的方法和大指一样;将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2)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义甲顺着手指的方向佩戴。
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左手义甲的佩戴方法与右手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左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向。
5.演奏姿势1)首先选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自己的腰部与筝面要平行。
2)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3)第一个琴码对准自己的身体的中心,身体离古筝约一到两拳距离。
4)两只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也可以用右脚踩在琴架下部的横架上。
5)小孩子脚够不着地时,可用一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双脚一定要踩实。
6.分辨琴弦如今我们常用的古筝共有21根琴弦,一般以D调定弦。
它的弦序是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也就是简谱上的1.2.3.5.6)循环排列的。
那么这21个音可分为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倍高音区。
建议大家在辨认各音区琴弦时,可先找出有代表性的绿弦,再推及其他琴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乐理知识(1)乐音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
这些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
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
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音乐就是一门音的艺术’。
根据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音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乐音,另一类叫做噪音。
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又和谐、又好听。
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奏出的音,人们在唱歌时发出的音都属于乐音。
音乐世界主要是由乐音组成的。
音名唱名为了称呼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人们采用了七个英文字母。
这七个字母的排列是从C开始,依次为C、D、E、F、G、A、B,这就叫音名。
而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用do、re、mi、fa、sol、la,si来唱出乐谱上的音,这就叫唱名。
音名与唱名既有联系,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各自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在中国民乐中有特定的调式,即五声调式,五声即:宫、商、角、徵、羽。
基本音级循环使用C、D、E、F、G、A、B七个音名,这些以七个音名为名称的音就是基本音级。
半音全音音与音之间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
在简谱中,7、1之间及3、4之间是半音。
音符乐谱中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2、3、4、5、6、7表示。
平时在乐谱中常见到的音符有:全音符(如5 - - - );二分音符(如5 - );四分音符(如5);八分音符(如5 )。
音符相互之间的长短关系,就跟它们的名称一样:全音符=2个二分音符=4个四分音符=8个八分音符=16个十六分音符。
休止符乐曲中的音响并不是一直不停的,有时中间会有间断,出现无声的时间,这时,就用另一类符号——休止符来表示。
休止符的名称与音符名称相似,简谱中用0表示。
常用的有:全休止符0000。
二分休止符00,四分休止符0 八分休止符0 十六分休止符 0。
全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全音符。
二分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二分音符,等等。
附点音符有的音需要延长一定的时间,记谱时就在这个音符的右边点上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就叫附点。
这个音符也就被称作附点音符。
附点增加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
常用的附点音符有: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等。
附点休止符知道了什么是附点音符,你也就知道什么是附点休止符了,附点休止符同样也是增加原来休止符时值的一半:延音线延长号要延长某个音的时间,除了用附点之外,还常用另外的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是用延音线把几个音高相同的音连在一起,演奏的时候,这几个音加起来奏成一个音。
如:5---∣5--- 。
另一个方法是在音符的上方加一个延长号。
延长号的样子像一个眼睛,它表示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延长这个音的时间。
延长号也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古筝乐理知识-2-音程\和弦(1)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或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些音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最为重大的意义。
试以《大中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用大声唱,也不管你用什么调演唱或演奏,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但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可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时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一段旋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音高和时值。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便为一种噪音,只不过它是一种有规律的噪音。
(2)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详见本书第七页图表。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 ”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 ”来表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x”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 ”来标明;还原用“”表示。
(3)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之分以及人声和乐器音域之分。
音区是整个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各种人声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
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4)在音乐中,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是无法塑造音乐形象的,但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同样也难于表现音乐思想。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
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
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
不稳定音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而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则可能是不稳定的。
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由于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5)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
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第Ⅰ级最稳定,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
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有稳定性。
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显露出二度关系进行稳定音的倾向。
(6)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
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
旋律音程书写时要错开,和声音程书写时要上下对齐。
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
旋律音程依照它进行的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
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
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音程转位时有下列规律:1、所有音程分为两组,它们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2、可以颠倒的音程总和是9。
因此我们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转位后成几度音程,便可以从9中减去原来音程的级数,例如:七度(7)转位后(9-7=2)成二度,其他依此类推。
除了纯音程外,其他音程转为后都成为相反的音程:纯音程转位后成为纯音程,大音程转位后成为小音程。
小音程转位后成为大音程,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减音程,但增八度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
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增音程,倍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倍增音程。
(7)按照和声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分为协和的及不协和的两类。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又可分为三种:1.极完全协和音程即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即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和纯四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即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极完全协和音程和完全协和音程的特性是声音有点空,而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则较为丰满。
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属于这一类。
(8)和弦的构成A、三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
三和弦的主要类型有:(1)大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是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五音......51小三度三音......3 6 根音......14大三度(2)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是小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五音......6 7 3 或或大三度三音 (451)小三度根音......23 6 较少使用的类型有: (3)增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增五度。
五音......#5#1大三度三音......3 6 根音......14大三度(4)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减五度。
五音......4小三度三音......2 根音......7小三度大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其中所包含的音程都是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
纯五度)。
增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的减五度和增五度是不协和音程。
增三和弦具有向外扩张的特征,减三和弦具有向内紧缩的特征。
在三和弦中,下面的音叫做根音,或一度音,用数字1来代表;中间的音叫做三度音,用数字3来代表;上面的音叫做五度音,用数字5来代表。
B、七和弦:由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
叫做七和弦。
七和弦下面的三个音和三和弦中的音一样,叫做根音、三度音、五度音。
第四个音因为与根音相距七度,故叫做七度音,用数字7来代表。
七和弦的名称也是因为这个七度而得来的。
所有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
七和弦可分为性质不同的多种和弦形式:a、大三和弦加大七度──称“大七和弦”,如:C大七、F大七。
七音......73大三度五音......5 1 三音......36小三度根音......14大三度b、小三和弦加小七度一称“小七和弦”,如:Dm7、Em7。
七音......12 5 五音......673小三度或或>大三度三音......45 1 根音......236小三度c、大三和弦加小七度一称“大三小七和弦”,(也称“大小七和弦”或属七和弦“)如:C7、D7、G7。
七音......4 2 五音......27小三度或>大三度三音......7 5 根音......53小三度d、减三和弦加小七度一称“减三小七和弦”,(也称“半减七和弦”)七音......6>三大度五音......4 三音......2小三度e、减三和弦加减七度一称“减七和弦”:七音......4>小三度五音......2 三音......7小三度根音......5>小三度除了上述常用的五种七和弦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七和弦,例如增大七和弦、大大七和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