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低碳经济80分.
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

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1.世界文明史上首先大规模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什么?答案是石炭。
2.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包括哪五个领域?不包括交通物流活动。
3.2007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吨?答案是4.58吨。
4.2010年10月19日,《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参照国际规则自主研发的首个完整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
5.火力发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
6.XXX的学者在其发表的《21世纪议程》[1972]中就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数学模型,第一次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等纳入同一个模型中加以探讨,具有划时代意义。
7.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规定。
8.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是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9.农业温室气体清单不包括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10.太阳能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11.培育节能减排市场服务机构,引导节能服务产业规范发展的机制是市场服务机制。
12.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工业、交通和建筑。
1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自然。
15.关于低碳模式,以下哪个论述不正确?答案是:低碳模式只关注碳减排,而不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
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按一定的系统规则和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
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
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
在低碳模式内部,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16.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发展低碳经济。
17.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85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A.低能耗B.低排放C.低污染D.低收益2. 美国专家建议的国际合作优先领域不包括下列哪项?A.采用低排放的煤炭技术B.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C.开发先进的智能电网D.大力开展火力发电3. 中国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居住着近()人口。
亿亿亿亿4. 低碳经济3个起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扩大影响力B.气候变化C.能源安全D.国际竞争5. 日本的《美丽星球50》,目标是在哪一年进入低碳社会?年年年年6. 从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大约后退了多少米?米米米米7.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探明量为世界人均量的多少?%%%%8. 英国和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存量达1100吨,而中国人均存量为()吨吨吨吨9. 下列不属于有效的政策工具的是哪项?A.命令控制手段B.引进外资,刺激发展C.财政手段与激励D.支持、信息和自愿行动10. 中国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方案叫什么?A.《中国21世纪议程》B.《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D.《中国能源白皮书》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 胡锦涛指出,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继续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A.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B.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C.大力增加森林碳汇D.大力发展绿色经济2. 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哪三步?A.科学探索B.政治愿景C.真抓实干D.资金引进3. 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包括下列哪些方面?A.实行总量控制和碳交易B.增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监管标准D.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4. 关于低碳发展的建议有哪些?A.摸清底数:本地区碳足迹,部门行业排放情况B.科学定位:本地区、部门、企业在全国的位置C.制定规划: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碳排放预测D.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5. 低碳发展融资安排包括下列哪些?A.全球清洁能源基金B.全球强制上网定价C.改革清洁发展机制D.与森林有关的融资机制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中国的能耗在90年代还比较平稳,但是到新世纪后增长的非常快,几乎到了和GDP增长的1:1的程度。
低碳经济试题答案80分

低碳经济培训教程在线考试(2015年):35:55 倒计时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研究发现,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 )的曲线关系。
【之间存在近似(1【单选题】第()题分】V”型A. 倒“”型B. “V ”型C. 倒“U ”型D. “Ufalsefalse154701本题答案:ABCD)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
【分】2)【单选题】第(2 题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于(A. 2007 年 B. 2009年年C. 2010D. 2011年falsefalse154281本题答案:ABCD分】【《巴厘行动计划》是在()【单选题】第(3 题)会议上通过的。
2 A. 多伦多B. 坎昆哥本哈根C.D. 巴厘岛false15446false1本题答案:ABCD分】2 )3.4。
【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单选题】第(4)题大于A.等于C.大于等于D.falsefalse156111本题答案:ABCD)是最清洁、高效的煤电技术之一。
【2分】)【单选题】第(5 题(A. CFB技术B. BFBC技术C. IGCC技术D. CFBC技术falsefalse154971本题答案:ABCD【单选题】第(6)题中国人均碳足迹约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分】A. 3.8吨B. 3.9吨C. 4.0吨D. 4.3吨15609falsefalse1本题答案:ABCD)年能源效,它提出到(题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7【单选题】第()分】。
【2率提高30% A. 2050B. 2040D. 2020false15558false1本题答案:ABCD)的能源,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0% ,城市消耗着()【单选题】第(8 题预计到【2分】排放出大致相同比例的二氧化碳。
A. 50%~60%B. 60%~80%C. 70%~80%D. 50%~80%false15575false1本题答案:ABCD【单选题】第(9)题“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部长会议”在()召开。
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

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为缓解这一问题,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逐渐被提出并推广。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低碳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和制度安排。
其核心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使经济发展更加环保、可持续。
低碳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核心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利用,达到经济增长和降低碳排放之间的平衡。
2. 推进能源革命。
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低碳经济的核心。
推动能源革命,改变能源的组成和使用方式,将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
3. 加速绿色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建设,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充分利用绿色技术和创新手段,将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保持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实践低碳经济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减少碳排放量。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如煤、油等,可以实现减排目标。
同时,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也是低碳经济实践的重要方面。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物质流和能源流的管理,降低废物排放,有利于减少环境负担。
3. 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支持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发展低碳技术、鼓励创新,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保。
4.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体现了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节约能源、减少碳足迹等方式,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环境保护目标。
2015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80分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B、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2.()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九五”B、“十五”C、“十一五”D、“十二五”3.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A、生态责任不明确B、发展观不正确C、生态伦理缺失D、追究制度不严格4.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A、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B、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C、多立法D、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5.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石油B、太阳能C、风力能D、水力能6.(),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7.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A、50%B、60%C、70%D、80%8.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A、替代技术B、减量化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9.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太阳能D、汽油10.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11.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A、1~2℃B、3~4℃C、5~6℃D、7~8℃1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清洁B、无污染C、可再生D、有污染1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4.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5.()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B、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能源利用指标分析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16.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A、目标层B、要素层C、指标层D、进度层17.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18.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D、能源技术创新19.()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20.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21.(),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22.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A、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23.()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A、西班牙B、德国C、中国D、日本24.()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常州低碳经济80分考试2013.03.10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1. 排污权交易对市场机制的利用最充分,它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条件不包括(d)(A) PPP原则(B) 良好的信用体系(C) 完善的市场条件(D) 政府对污染者排污的有效管理[分值:1.0]2. 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c)(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分值:1.0]3. 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c)(A) 经济性(B) 技术性(C) 可行性(D) 目标性[分值:1.0]4.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A) 10%-20%(B) 20%-30%(C) 40%-50%(D) 70%-80%[分值:1.0] 5. 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 b)毫升水(A) 2100(B) 2200(C) 2300(D) 2400[分值:1.0] 6. 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属于(c)(A) 降碳技术(B) 零碳技术(C) 消碳技术(D) 高碳技术[分值:1.0] 7. (c )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A) 1974年(B) 1975年(C) 1976年(D) 1977年[分值:.0] 8. 低碳经济的实质(a)(A)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 能源技术创新(C) 制度创新(D) 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分值:1.0] 9.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b)(A) 恒温消费(B) 经济消费(C) 新领域消费(D) 可持续消费[分值:10] 10. (a)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 “九五”(B) “十五”(C) “十一五”(D) “十二五”[分值:1.0]11. (c)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A) 认知性(B) 可行性(C) 可操作性(D) 可承受性[分值:1.0] 12.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b)(A) 二氧化氯(B) 二氧化硫(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氮[分值:1.0] 13.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b)(A) 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分值:1.0] 14.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下列哪些选项不包括(B)(A) 产业技术落后(B) 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明显(C)低水平竞争(D)“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分值:1.0]15.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D )(A)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B)能源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分值:1.0]16. 关于科斯定理论述正确的是 (A)(A) 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与产权的初始配置状态有关 (B) 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不能通过交易使供需双方都获得利益 (C) 排污权交易不是科斯定理在环境问题上的最典型应用 (D)只要产权明确,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交易开始时将产权赋予哪一方,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低碳经济概论

低碳经济概论摘要: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点1.低碳经济定义2.低碳经济特点二、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2.我国环境与能源现状3.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三、低碳经济的主要领域1.清洁能源2.节能减排3.循环经济4.绿色交通5.低碳城市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1.政策体系2.激励机制3.国际合作五、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环境质量改善3.能源安全4.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六、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展望1.技术瓶颈2.投资与成本问题3.区域发展不平衡4.国际竞争与合作正文:低碳经济概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与能源问题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共同挑战。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背景、主要领域、我国政策与措施以及低碳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点低碳经济是指在生产、消费和投资过程中,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高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等现象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我国环境与能源现状: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多重压力,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
3.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许多国家已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绿色创新等方面的实践。
三、低碳经济的主要领域1.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再生和再加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减少废物排放。
扬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 考试80分

低碳经济考试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方式根本转变(A) 环境保护(B) 资源利用(C) 工业发展(D) 农业经济[分值:2. ()年制定了巴厘路线图。
(A) 1992(B) 1997(C) 2008(D) 2009[分值:3. 2012年()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A) 上海(B) 天津(C) 成都(D) 深圳4. 下面哪些不属于新能源产业(A) 风电(B) 核电(C) 火电(D) 太阳能光伏发电5. 碳隔离技术目前最典型的是()(A) 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B) 核能(C) 生物质能(D) 风能6. 下面那个国家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A) 挪威(B) 荷兰(C) 丹麦(D) 瑞典7.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位。
(A) 2(B) 3(C) 1(D) 48. 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象大会举行前,向国际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多少?(A) 40-45%(B) 30%(C) 25%(D) 5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A) “五位一体”(B) 三位一体(C) 六位一体(D) 八位一体10. 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A) 荷兰(B) 中国(C) 法国(D) 比利时11.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 CCX)的启动时间是()(A) 2005年1 月1 日(B) 2008年1 月1 日(C) 2012年(D) 2003 年1 月1 日12. 下列那个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 煤(B) 天然气(C) 石油(D) 太阳能13. “中国梦”是()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A) 胡锦涛(B) 江泽民(C) 习近平(D) 邓小平[分值:(A) 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足(B) 法律法规完善(C)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机制完善(D) 较完备的碳金融体系15. ()提出的控制论理论使自动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 1995年(B) 1996年(C) 1997年(D) 1998年[分值:2.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A) 节能减排(B) 开发新能源(C) 政策引导(D) 减少消费[分值:3. 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A) 5%(B) 10% (C) 15% (D) 20%[分值: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B) 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分值:5.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A) 一 (B) 二(C) 三(D) 四6. 全世界大约有()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A) 1/3(B) 1/4(C) 1/5(D) 1/67. ()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A) 1974年(B) 1975年(C) 1976年(D) 1977年8.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A) 1981年(B) 1982年(C) 1983年(D) 1984年9. 2004年7月28一3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召开了“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A) “1+3”模式(B) “2+5”模式(C) “2+3”模式(D) “2+4”模式10.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A) 低(B) 高(C) 无关(D) 无法确定11.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A) 替代技术(B) 减量化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1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包括()(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B) 财政购买政策(C) 财政补贴政策(D) 财政税收政策13.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A) 恒温消费(B) 经济消费(C) 新领域消费(D) 可持续消费14.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A) 10%-20%(B) 20%-30%(C) 40%-50%(D) 70%-80%15. ()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A) 1993年(B) 1994年(C) 1995年(D) 1996年16. 增物质化模式是指()(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17. 低碳经济的实质()(A)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 能源技术创新(C) 制度创新(D) 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8. 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指的是()(A) 恒温消费(B) 经济消费(C) 新领域消费(D) 可持续消费19.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的影响两大类(A) 自然选择(B) 人类活动(C) 环境变化(D) 生物迁移20.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属于()(A) 降碳技术(B) 零碳技术(C) 消碳技术(D) 高碳技术21. 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A) 经济性(B) 技术性(C) 可行性(D) 目标性22.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未知23.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A) 区域产业(B) 城市基础设施(C) 人居环境(D) 社会生产2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 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与悖逆(B) 过度开发(C) 人口太多(D) 污染严重25. 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A) “1+3”模式(B) “1+5”模式(C) “2+3”模式(D) “2+4”模式26. ()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A) 消费者(B) 企业(C) 政府(D) 社会27. ()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A) 认知性(B) 可行性(C) 可操作性(D) 可承受性28. 减物质化模式是指()(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29. 循环经济发展是以()为先导的(A) 先进的发展观念(B) 先进的科学技术(C) 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D) 完善的市场机制30. 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A) 世界性的计划生育(B) 控制人口规模(C) 只顾发展经济(D) 提高人口质素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1. 人口增长对下列哪些资源具有巨大压力()(A) 土地(B) 森林(C) 水资源(D) 能源和物种资源2. 企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A) 培养低碳责任(B) 技术创新(C) 构建文化向度(D) 社会监督3. 冯之浚提出的社会子系统的指标包括()(A) 就业(B) 平等(C) 福利(D) 安全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有()(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 调整能源结构(C) 遏制奢侈浪费(D)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5. 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A) 欧洲(B) 北美洲(C) 亚洲(D) 南极洲6. 臭氧在遇到()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O2(A) OH(B) NO(C) Cl(D) Br7.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 减量化指标(B) 无害化指标(C) 福利(D) 安全8. “5+l”模式的5包括()(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再生资源产业9.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 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B) 引导社会能源需求(C)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D)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10. 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A) 海平面上升(B)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C)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D) 影响人类健康11.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 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 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 产业模式极不合理(D)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12. 低碳经济要求正确看待人的消费行为所包含的“三重关系”,包括()(A) 人与自然(B)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C) 消费与生产(D)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13.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A) 立法(B) 引导(C) 执行(D) 参与14.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 人(B) 政策(C) 市场机制(D) 自然1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A)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B)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C) 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D) 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16.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 水电(B) 生物质能(C) 太阳能(D) 风能[分值:17.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A) 我国人口众多(B) 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C) 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煤炭企业能耗节节攀升(D) 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18. 富营养化是由于()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 氢(B) 氧(C) 氮(D) 磷19.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3+l”模式指()(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再生资源产业20. 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A) 政府(B) 企业(C) 高等院校(D) 科研院所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B1. 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因而是最受关注的温室气体。
(A)(B)2.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
(A)(B)3. 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约生产塑料袋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A)(B)4. “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A)(B)5.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A)(B)6.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A)(B)7.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A)(B)8.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A)(B)[分值:(A)(B)10.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低碳责任(A)(B)11. 环境问题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
(A)(B)12. 低碳产业集群是指低碳产业及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全世界的聚集(A)(B)13. 企业营销向“低碳营销模式”转换都是必然选择。
(A)(B)14.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
(A)(B)15. 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
(A)(B)16. “市场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A)(B)17.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A)(B)18.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A)(B)19. 发展太阳能行业与低碳经济无关(A)(B)20.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A)(B)2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使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A)(B)22.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应尽量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可以忽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A)(B)23.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