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则
【干货】针灸知识点

【干货】针灸知识点一.针灸治疗原则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4.三因制宜因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治宜二.处方选穴原则1.近部选穴:如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远部选穴: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1)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①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这时我们采用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
②对于病变部位明显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2)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落枕穴;崩漏选断红穴等;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三.常用配穴方法1.按部配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2.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四.特定穴①《灵枢》:“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②《灵枢》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③《难经》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④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清泻胃火。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72学时)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剌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针灸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知识,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临床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临床病历书写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针灸治疗学》这门专业临床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治疗知识,指导临床正确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
同时,针灸治疗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技能并重,学生通过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加深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针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辩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在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执业医师针灸部分的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注意涵盖考试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病例讨论为辅、并适当应用图表、模型、多媒体、实验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目的要求】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为学习治疗学各论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一节疏通经络【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明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概述人体的内外上下皆有经络系统网络;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调;应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近代观察研究所总结的镇痛作用相近似。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遵循一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针灸治疗的原则。
一、辨证施治原则中医针灸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症状和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存在着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疾病就会发生。
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辨别病人的病因和病机,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二、针刺得法原则针刺得法是指针灸师在进行治疗时,要准确的把握刺激的力度、深度和角度。
过浅或过深的刺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需要掌握插针的速度和手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穴位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来确定刺激的位置。
三、因证施治原则针灸治疗不同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针灸穴位和疗法。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寒证,可以选择温阳的穴位和疗法;对于热证,可以选择清热的穴位和疗法。
因证施治原则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
四、治未病原则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是中医的基本原则之一。
针灸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
例如,在冬季使用温阳的穴位进行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可以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调气活血原则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以调气活血为目标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血瘀证,可以选择具有活血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
六、个体化原则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对于体质健壮的人,可以选择疏散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个体化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第一章、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
总论
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处方
针 灸 治 疗 学
各论
特定穴的临床运用
头面躯体痛症 内科病症 妇儿科病症 皮外伤科病症 五官科病症 急症 其他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第一章 针灸治疗原则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二、清热与温寒
清 温
以寒治热
以热治寒
正 治
《灵枢· 经脉》:“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温 寒的治疗原则。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一)热则疾之
《灵枢· 经脉》:“热则疾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进一步解释说:“刺诸热者, 如以手汤。” 例如:
本虚而 标实, 正气已 衰退
例如:
臌胀病
一味泻实或 单纯补虚
先行 补虚, 而后 泻实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虚实同 治、攻 补兼施
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针灸方法的选择:一般多针少灸,或不灸, 除毫针外,三棱针、皮肤针也较为常用。 二是针刺补泻手法的选择:实证当用泻法。 《灵枢·寿夭刚柔》说:“有刺营者,有刺卫 者……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所以对病在卫 分的实证多用毫针浅刺出气,对病在营血的实证则 必须刺后出血,以泻血分之邪。 三是选用偏泻的穴位:多选用四肢末端和头颈 部的穴位,如十二井穴、十宣、水沟、耳尖、太阳 等。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简述针灸的治疗原则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身体以调整气血流动和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其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和效应,针灸师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诊断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2. 刺激方法:针灸的刺激方法可以包括旋转、插刺、拔罐等,甚至有的会配合灸法(燃烧艾叶或其他物质产生热量)。
刺激的强度和深度也会根据病情而定。
3. 病因辨析:针对不同的疾病,针灸会根据中医的病因辨析来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风寒感冒和湿热感冒,针灸的穴位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治疗周期:针灸通常需要连续多次的治疗,形成治疗周期。
疾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会影响治疗的持续时间。
5. 个体化治疗:针灸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来制定针灸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6. 整体观念:针灸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通过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一些病症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谨慎选择,特别是对于严重疾病应当结合现代医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 1。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一、填空题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
3.针灸清热温寒的原则包括和。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如。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泄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
”。
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治疗原则。
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或的虚实表现、。
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
”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不中他邪也。
当,故言以经取之。
”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二、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 )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 )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 )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 )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留针时间长E.都不是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 )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 )A.实则泻之B.宛陈则除之C.陷下则灸之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都不对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 )A.扭伤B.毒虫咬伤C.癃闭D.小儿疳证E.腱鞘囊肿(二)B型题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1.虚则补之为( )的治法2.陷下则灸之为( )的治法3.寒则留之为( )的治法4.宛陈则除之为( )的治法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5.出自《灵枢·经脉》的是( )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是( )(三)D型题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治疗( )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 )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四)X型题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下则灸之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 )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3.用于“宛陈则除之”治法的穴位有( )A.血海B.气海C.曲泽D.委中E.十宜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 ( )A.扭挫伤B.癃闭C.丹毒D.便秘E.腱鞘囊肿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 )A.久泄B.脉沉伏无力C. 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血络空虚E.内脏下垂三、改错题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针灸对侧法则

针灸对侧法则
针灸对侧法则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在治疗一个部位时,可以选取相对应的对侧穴位进行刺激。
这个原则源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即“相互对应”的概念,即左右相对的部位具有相互联系和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患者的右臂发生了疼痛,针灸师可以选择在左臂上对应位置的穴位进行刺激,以帮助缓解右臂的疼痛。
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左右相对的身体部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反应关系,并且可以相互作用。
通过采用针灸对侧法则,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减少治疗的时间,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针灸对侧治疗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式。
针灸治疗学教案

重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难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运用耳针治疗眩晕?
2.痰浊上蒙眩晕的饮食注意事项?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2.治疗中风时应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教师
吴清明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复习思考题
1.对于头痛临床如何辨证?
2.试述针灸治疗头痛为什么以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为主穴处方。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三叉神经痛 面瘫
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了解头痛发病情况;熟悉头痛概念及病因病机。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二节 眩 晕
四、其它疗法及现代研究:
1.灸法: 2.电针疗法: 3.头针疗法:
4.耳针疗法 5.穴位注射疗法: 6.三棱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
导。
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施治的方法,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疾病的表现,灵活施治。
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
《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临床疾病表现症状只是疾
病反映于外表的现象,通过辨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机制,然后归纳为某一证型,从这一证型大体上概括出疾病的本质,再针对这一具体证型立法处方,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例如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感、血虚、血瘀、痰阻、气郁、肝阳上亢等等,仅用止痛的方法选取局部腧穴治疗,虽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因此必须针对引起头痛的原因,分别采取解表、养血、活血化瘀、化痰、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等方法,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予以治疗,才能收到根治的效果。
(二)急则治标在特殊情况下,标与本在病机上往往相互夹杂,其证候表现为标病急
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会转为危重病证。
论治时则应随机应变,先治标病,后治本病。
例如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则当先通其便,然后治其本病,即张景岳所说:“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
(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病情稳定,或虽可引起其他病变,但无危急证候
出现,或标本同病,标病经治疗缓解后,均可按“缓则治本”的原则予以处理。
如前所述,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若已通其便,标病缓解者,则应治疗本病。
(四)标本兼治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间者并行。
”指病情稳定,无危急证候者,可用标本兼治的方法。
例如:由肝失疏泄而引起的脾胃不和,出现胁肋胀痛、嗳腐吞酸、食少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兼调脾胃。
本病标病俱急的情况亦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
例如:热病中症见高热、神昏,又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时,则应表里同治,既泻热开窍,又通利小便。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
治病求本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则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
运用
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子母补泻等方法。
补虚针灸补虚主要通过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和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刺手法之“补法”施用,达到“补”的目的。
如果某脏腑的虚证,尚未涉及其他脏腑者,均可选用本经腧穴,施用补法治疗。
例如:肺虚可取肺经腧穴,大肠虚可选用大肠经腧穴等。
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均可选用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
生克理论,运用五输穴,采取虚则补其母的方法。
泻实针灸泻实主要通过采取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和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灸手法之“泻法”施用,达到“泻实”的目的。
某脏腑实证,如果尚未涉及其他脏腑
者,均可选取本经腧穴,施以泻法治疗。
例如:肝实者选取肝经腧穴以泻之,胆实者选取胆
经腧穴以泻之等。
泻其本经,一般多取本经合穴和本腑募穴;急症属实者,可取本经郄穴和
井穴。
如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可选取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并施以泻法治疗。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选取五输穴,采取实则泻其子的方法。
补泻兼施疾病在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有时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当运用补泻兼施。
例如:肝实脾虚证,临床常见胁肋胀痛、嗳腐吞酸等肝实症状,又同时兼见腹痛、食欲不振、便溏等脾虚症状,治疗时应泻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补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
补泻兼施
为临床所常用,除补虚与泻实并重外,还应根据虚实程度及轻重缓急决定补泻的多少先后。
三、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即根据季节、时辰、地理环境和治疗对象等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季节、时辰的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
表,病邪伤人亦多浅表;秋冬之季,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亦多在深部。
治疗上运用针灸,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
人体气血流注呈现出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针灸治疗注重取穴与时辰的关系,强调择时选穴,即根据不同的时辰选取不同的腧穴进行治
疗。
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是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
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此外,因时制宜还应把握针灸治疗的有效时机,例如,治疗疟疾多在
发作之前2-3小时针治,治疗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临前开始针治等。
’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有区别,治疗方法亦有差异。
《素问·异法
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
治宜灸炳。
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
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说明治疗方法的选用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疾病性质有
密切关系。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为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是对于妇女患者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时均须
加以考虑。
年龄不同,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亦不同,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灵枢·逆顺肥瘦》
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又载:“婴儿者,
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