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贸易行为和相关规则。

国际贸易理论通过研究贸易的原因、影响和规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比较优势是指在相对成本方面的优势,即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主张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绝对优势是指在绝对成本方面的优势,即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提出的,主张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较低机会成本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补性生产的产品交换。

比较成本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所需放弃的其他产品数量的较低成本。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国家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机会成本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国际企业理论、产品寡头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更多关于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强调了技术水平、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国际企业竞争等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新贸易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转移,提高产品差异化和创新能力,推动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金融关系协调(17、18)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19) 国际劳动力流动(20)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准备 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二、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三、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论 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7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章 绪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花费的代价比在家里 生产时花费的小,人们就永远不会在家里生产,这是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 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 而雇裁缝裁制…….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 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购买他们所 需的任何其他物品。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 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外 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 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基本特征
具体载体
研究稀缺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的 最优配置
研究国际间的商品 和生产要素流动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 货财奖 币富出 是来限 财自入 富流 的通 唯领 一域 形 式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引入国际 贸易
需求 (社会无差异曲线)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各国内部相对 价格相等
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
1、成本递增 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一的均 衡解。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产品的生产数 量是不断增加的,即随着X产品产量的扩大,X的机会成本是 不断增加的。
3.5C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所得: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 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C
C
U.S
120 70 60 A E B 90 110 180 W
120
B1
U.K
50 40
A1
E1
40 60 70 120
W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3.4 孤立均衡
什么是孤立均衡?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 两条切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3.4A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 改变,相对价格趋同。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A国X与Y产品的 相对价格是1:2,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4,通过国 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3,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 的中间地带,通过贸易,两国均获得好处。 但如果A国是大国,B国是小国,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 价格等于A国封闭状况下的国内价格,B国也即小国得到全部 的贸易好处。无论是李嘉图模型,还是标准贸易模型,都是 如此。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汇率理论

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汇率理论

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汇率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汇率理论变得愈发重要。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汇率则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值。

这两个领域都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深入研究它们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际贸易和财务分析至关重要。

一、国际贸易理论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中首先就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即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这个理论是由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发展而来的。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较低,那么它在这种商品上就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势。

国际贸易的推进核心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分工,各自专注于其优势产业,然后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优势之外的商品。

David Ricardo在他的比较成本理论中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领域都具有绝对优势,对该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同样有益。

事实上,无论是怎样的紧密与发达的经济体系,都不能无时无刻地为其民众提供各种物品和服务。

因此,各国通过贸易得到了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各国的专业化与重点发掘自身的核心优势产业,以此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而比较成本理论则是把社会的经济价值归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增值,让各国共同分担经济的利益。

二、汇率理论国际贸易与汇率密不可分。

汇率是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经常受到影响因素的影响。

自由浮动汇率是当前国际市场汇率机制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

主要的汇率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模型等等。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相同汇率下,两个国家的商品价格应该相等。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则该国的货币汇率将下降,因为该国商品的竞争力会下降。

利率平价理论则是认为在不同国家的贷款市场上,利率的差异会推动汇率的变化。

以美元汇率为例,如果美国的利率提高,则外国投资者会买美元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导致美元升值。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85 1020 123 1546 1767 1384 208 1157 258
2009年,中国货物 进出口总额22072亿 美元,其中出口12017 亿美元,进口10056 亿美元 台湾09年的GDP约 3700亿美元 美国09年的GDP约 14万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比较(100个外币单位=?人民币)
1.8 加拿大
10
中国
1473
1.8 巴 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单位:亿美元
2007年
国内生产 总值
(GDP)
占世界 比重(%)
543470100ຫໍສະໝຸດ 13811225.4
43767
8.1
32972
6.1
32801
6
27278
5
25623
4.7
21075
3.9
14292
2.6
13264
2.4
13142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 论
国际金 融市场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国际金融(汇率、货币危机、内外均衡等)
国际 收 支
国际服 务贸易
国际货物贸易
国际直 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图:国际资本(经济)运动全景
3、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 (1)消费者均衡(MRS=Px/Py) (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
3
日本
1781
6.7 中国
21738
7.7
4
法国
1612
6
日本
13338
4.7
5
英国
1437
5.4 法国
11654
4.1
6
荷兰
1189
4.5 英国
10528
3.7
7
意大利
1126
4.2 荷兰
10412
3.7
8
前苏联
1028
3.9 意大利
9961
3.5
9
加拿大
947
10
比利时-卢 森堡
936
3.6 比利时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叫边际转换率(MR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一国想增加1单 位某种商品的产量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叫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用来表示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前提下,增 加消费1单位的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的Y.
二、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均衡\一般均衡\局部均衡 均衡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种方向各异,强弱不同的变动力量相
互消长,最后达到一点,在这一点上没有进一步变动的内在趋势 的均势状态.与此相关的如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消费者均衡\生 产者均衡\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等
P
Y
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有3个:生产达到均衡;消 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用字母表达为:
世界货物贸易量 世界服务贸易量
64540
14940
92100
22130
120830
27560
139000
32600
152376
36638
中国1978-2010
15779 13948
2010
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1978年
位次 国家和 国内生产 占世界 国家和
1978-200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1978年
2007年
位次
国家和地 区
世界总计
贸易额 26650
占世界
比重(% )
国家和 地区 世界总计
贸易额 281090
占世界
比重(% )
1
美国
3319
12.5 美国
31802
11.3
2
德国
2642
9.9 德国
23860
8.5
66 8820
2
B、金融项目
2214
11032
8818
续上表
差额
1、直接投资
1249
2、证券投资
240
3、其他投资
724
三、储备资产 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
-4717 0
-1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21
外汇
-4696
四、净误差与遗漏
-597
贷方+ 2144
636 8253
0 0
0
0 0
0
借方894 395 7528 4717
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
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五位的公司或品牌
汽车
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本田
手机
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
体育用品
耐克、阿迪达斯
化妆品、
宝洁(汰渍、潘婷、飘柔、佳洁士、海飞丝、沙宣、碧浪、吉列、
洗涤用品等日化 舒肤佳、卡玫尔、兰诺)、联合利华(奥妙、夏士莲、清扬、中华)
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3)生产者均衡(MRTS=PL/PK=w/r) (4)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及由来、类型 (5)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商品
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或价值。 (6)边际转换率MRT=MCX/MCY=PX/PY
2008/11/24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英镑 1014.55 港币 87.91 美元 681.49 瑞士法郎 557.28 新加坡元 443.9 日元 7.1296 澳大利亚元428.04 欧元 858.02
2009/8/28
现汇买入价 1107.01 87.96 681.76 643.04 471.84 7.2611 570.82
项目
差额
一、经常项目 A、货物和服务
3054 2321
货物 服务 B、收入 C、经常转移
2542 - 221 304 429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2260
A、资本项目
46
贷方(+) 19468 17526 15814 1712 1446 495 11080 48
借方(-) 16414 15206
13272 1933 1142
地区
总值 (GDP)
比重(%)
地区
世界总计 84315
100 世界总计
1
美国
22769
27
美国
2
日本
9676
11.5 日 本
3
德国
7166
8.5 德 国
4
法国
5018
6
中国
5
英国
3220
3.8 英 国
6
意大利
3036
3.6 法 国
7
加拿大
2147
2.5 意大利
8
巴西
2008
2.4 西班牙
9
西班牙
1559
0 1
21
4696 597
欧元/美元周K线
28473 2010
1盎司=31.1035克
1945
1980
35美元/盎司
石油价格走势图:1970-2006
1桶原油=1/7.33吨
144
07 08 10
纽约
从有国家或城邦存在的时候起,就有商品和劳务的跨国界行为。如古巴比伦 时期,它向埃及输出羊毛、毛纺品、谷物、枣和油类,输入铜和银;从北 部亚述人居住地区输入木材、铅和其它金属;和腓尼基其它城市都有贸易 往来。在14、15世纪,在欧洲形成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两大地区性市 场,或者说两大贸易区。地中海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北部的内陆城市, 以生产优质呢绒而著称。它将从西班牙和英国输入的羊毛进行加工织造; 或从国外购进廉价呢绒,重新加工改制后再外销,获取厚利。波罗的海的 海上贸易沿大西洋经直布罗陀通往意大利沿海城市,与地中海贸易区相连. 当时的一个城市布鲁日,它从英国购入羊毛原料,加工织造,由于其技艺 高超,所产呢绒畅销欧洲各地。 早在远古时代,国际贸易对埃及、希腊、 古罗马、腓尼基以及以后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经济都产生了重 要影响。也就引起学者的关注.过去曾经作为世界主导的所有大国,同时也 是重要的世界贸易国家。
餐饮
麦当劳、肯德基、联合利华(立顿、家乐调味、和路雪)
系统软件
相机与 复印机
微软 惠普、夏普、佳能、索尼、三星
只有家电、网站较好
约1730美元/盎司 约353元/克
世界经济与贸易 (单位:亿美元)
2000 2004 2006 2007 2010
世界经济总量
318232 415462 484360 543116 619634
《国际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国际经济关系的成因、 形式及其福利效应与影响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西经的基本假设:经济 人假设,完全信息,市场出清假设
例:假定一国有1000单位劳动力,用来生产自行车和滑板,该国生产 自行车(X)的单位劳动投入为5,生产滑板(Y)的单位劳动投入为 2,则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三种情况):
企业性质
出口
总值
15779
国有企业
2344
外资企业
8623
其他企业
4813
进口 13948 3876 7380 2693
2010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亿美元)
国家、地区
出口额
进口额
欧盟 美国 中国香港 东盟 日本 韩国 印度 中国台湾 俄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