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作业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作业设计方案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蛋白质相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1)知识梳理:要求学生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总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层次和主要功能。
(2)概念辨析:给出一些关于蛋白质的易混淆概念,如氨基酸的种类、肽键的形成等,让学生进行判断和解释。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蛋白质相关的疾病案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让学生分析疾病的成因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实践作业(1)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蛋白质的沉淀和溶解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模型制作:要求学生用材料(如彩泥、卡纸等)制作蛋白质的结构模型,加深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理解。
3、拓展作业(1)文献调研:让学生查阅相关的科学文献,了解蛋白质在最新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综述。
(2)科普宣传:鼓励学生以蛋白质为主题,制作一份科普手抄报或科普小视频,向家人或同学普及蛋白质的知识。
三、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主要涵盖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等,适合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2、提高层次:包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分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影响,适合大多数学生。
3、拓展层次:涉及蛋白质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探讨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前景,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作业时间安排1、书面作业:安排在课堂学习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完成,预计花费1 2 小时。
2、实践作业:可以在周末或假期进行,实验探究约 2 3 小时,模型制作约 3 4 小时。
3、拓展作业:给学生 1 2 周的时间完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蛋白质作业设计方案》

《蛋白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3. 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部分:(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组成和功能分类;(2)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阐述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探讨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相关钻研进展。
2. 实验设计:(1)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探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实验材料:蛋白质提取试剂盒、细胞培养基、细胞系等;(3)实验步骤:包括蛋白质提取、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等步骤;(4)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作业要求: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及结论等内容;2. 提交实验数据:包括实验记录、图片、图表等;3. 参与讨论:参与教室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4. 准时提交作业: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和数据。
四、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包括格式、内容完备性、语言表达等方面;2. 实验数据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讨论的能力;4. 参与讨论情况: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五、参考资料:1.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王明昊著,科学出版社)2. 《蛋白质生物化学》(张三、李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作业安排:1. 作业安置时间:第一周;2. 实验进行时间:第二周至第四周;3. 作业提交时间:第五周。
七、备注: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实验,并按时提交作业。
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与老师联系。
祝学生们在本次作业中取得好成绩!。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一章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作业 (1)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B.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C.蛋白质在人体中发生了水解反应,水解最终产物是尿素D.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都会变成黄色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C.浓硝酸D.稀CuSO4溶液3.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蛋白质和糖类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②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运输氧气,缺铁会患坏血病;③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④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⑤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都含有较多的纤维素.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④⑤D.只有②③⑤4.某洗衣粉不仅能除去汗渍,而且有较强的除去血渍、奶渍等污物的能力,这是因为该洗衣粉中加入了()A.食盐B.淀粉酶C.蛋白酶D.酒精5.下列关于甘氨酸(H2N﹣CH2﹣COOH)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酸性,没有碱性B.只有碱性,没有酸性C.既有酸性,又有碱性D.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6.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H4)2SO4浓溶液,会使其变性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D.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只能和碱反应的酸性物质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大的蛋白质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D.酶只有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8.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的结构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B.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尿素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相互转化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9.酶是蛋白质,因而具有蛋白质的特性,酶又是生物制造出来的催化剂,能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发挥作用,如图表示温度t与反应速度v的关系曲线中,有酶参加的是()A.B.C.D.10.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能溶解于水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颜色变黄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将变性二、填空题(共4题;共17分)11.蛋白质缺乏是可以致命的.人体内蛋白质约占体重的16%.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体内含有10~11kg 的蛋白质.如果人体丢失体内20%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活动有可能会被迫停止.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表现为代谢下降,生命变得脆弱易病.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它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一部分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糖或脂类物质,以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①蛋白质分子中主要含有________四种元素.②蛋白质水解最终得到________.③蛋白质溶液遇到浓的硫酸铵等无机盐溶液,会析出沉淀;再加适量水后,蛋白质重新溶解,仍然具有原来的活性.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④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几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获得,称为________氨基酸.12.(1)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H4)2SO4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继续加水时,沉淀会________,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2)在盛有鸡蛋白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蛋白质会发生性质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继续加水时,________恢复为原蛋白质.13.(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氮基酸分子中的氨基(﹣NH2)显碱性.氢基酸往往形成一种两性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方框内所表示的离子(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谷氨酸的一钠盐()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当前我国生产味精主要采用淀粉发酵法,其中第一步是使淀粉水解为单糖.①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②实验室中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a.NaOH溶液、氨水、AgNO3溶液b.H2SO4溶液、氨水、AgNO3溶液c.NaOH溶液、CuSO4溶液d.H2SO4溶液、CuSO4溶液(3)“沙伦逊甲醛酶定法”用于测定味精中谷氨酸一钠盐的含量.将一定质量味精样品溶于水,再向溶液中加入36%甲醛溶液,反应为﹣NH2+HCHO→﹣N=CH2+H2O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进行滴定.上述测定过程中加入甲醛的目的是________.(4)味精中常含食盐,两同学分别设计甲、乙两种方案测定味精中NaCl的含量.①甲方案:取一定质量味精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________(填缺少的步骤),称量沉淀质量,重复实验3次.②乙方案:已知AgSCN是难溶于水的沉淀a取m g味精溶于水,加入过量浓度为c1mol•L﹣1的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________(填可能的化学式)溶液作指示剂,用浓度为c2mol•L﹣1的NH4SCN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变为红色时,达到滴定终点.设测定过程中所消耗的AgNO3溶液和NH4SCN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mL 和V2mL,则该味精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14.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在鸡蛋、蔬菜、花生油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对某些有色物质具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KMnO4”或“NaClO”).三、综合题(共2题;共8分)15.下列是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1)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水解产物中不属于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2)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水解后的氨基酸中,某氨基酸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①该氨基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该氨基酸两分子缩合形成环状结构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③该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硝基化合物且苯环上只有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3)已知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化学式量为364,则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________16.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通常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
蛋白质作业

蛋白质作业一、选择题1.人体消化蛋白质的酶主要由哪种器官分泌?( B )•A.胃B.小肠C.胰腺D.肝脏•2.蛋白质消化从开始:( B )•A.食道B.胃C.小肠D.大肠•3.下列哪一项不宜作为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 B )•A.促进生长发育B.调节酸碱平衡•C.提供热能D.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4.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D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5.•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C )•A.大豆蛋白质B.牛奶蛋白质•C.鸡蛋蛋白质D.鱼肉蛋白质6.下列人群中,哪类人群处于负氮平衡中?( D )•A.婴幼儿B.孕妇C.成年男性D.疾病状态中7.赖氨酸是哪种食物的限制氨基酸?( C )•A.大豆B.蔬菜C.大米D.水果8.下列食物中,哪种食物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 A )A.大豆B.猪肉C.鸡蛋D.牛奶9.下列食物中,哪种食物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 ( A )•A.大豆B.豆腐C.豆浆D.豆腐干10.下列食物中,哪种食物蛋白质消化率最高?( D )•A.大豆B.猪肉C.牛奶D.鸡蛋11.色氨酸是哪种食物的限制氨基酸? ( A )•A.大米B.大豆C.猪皮D.鱼翅二、名词解释• 1. 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要,不但能维持人的健康,并能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 2. 氮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的氨量和排出的氨量的关系。
• 3. 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与生长发育• 4. 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低时,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被充分利用使蛋白质营养降低。
• 5. 正氮平衡:是指摄入氮多于排出氮• 6. 标准蛋白质:•7. 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在消化道内能够被肠道中消化酶分解、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8. 必需氨基酸: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不能合成且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蛋白质化学作业-答案

蛋⽩质化学作业-答案蛋⽩质化学作业⼀:名词解释:等电点:在某⼀种特定PH的溶液中,某物质以两性离⼦形式存在,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静电荷数为零,在电场中它即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的PH值为该物质的等电点。
盐析和盐溶:蛋⽩质溶液中加⼊中性盐后,因盐的浓度不同可产⽣不同的反应。
低盐浓度时,随盐浓度的增加,蛋⽩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盐溶。
⽽⾼浓度中性盐可使蛋⽩质分⼦脱⽔并中和其电荷,从⽽使蛋⽩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称为盐析。
蛋⽩质变性:天然蛋⽩质分⼦由于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使次级键断裂,引起天然构象的改变,导致其⽣物活性的丧失及⼀些理化性质的改变,但未引起肽键的断裂,这种现象称为蛋⽩质的变性。
结合蛋⽩:由简单蛋⽩质即只有氨基酸成分的蛋⽩质与⾮蛋⽩质组分结合⽽成,其⾮蛋⽩质组分通常称为辅基。
蛋⽩质亚基:是组成蛋⽩质四级结构最⼩的共价单位。
在具有四级机构的蛋⽩质中有三级机构的球蛋⽩称为亚基。
它可由⼀条肽链组成,也可由⼏条肽链通过⼆硫键和次级键连接在⼀起组成。
酰胺平⾯:肽键中C-N具有双键的性质,因⽽C-N不能⾃由旋转,这样使得与它相连的原⼦都固定在⼀个平⾯,这个平⾯就称为酰胺平⾯。
诱导契合:酶分⼦活性中⼼的结构原来并⾮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中⼼是亲性的⽽⾮刚性的,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活性中⼼的构象发⽣相应的变化,其上有关的各个集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使酶和底物契合⽽结合成中间络合物,并引起底物发⽣反应。
反应结束当产物从原酶上脱落下来后,酶的活性中⼼有恢复了原来的构象。
⼆:判断题:2题对,其余错三:填空题:1. ⾊氨酸、酪氨酸2. ①⼆硫键②疏⽔键③范得华⼒3. ①协同②变构4. ①α--氨基②α-羧基③侧链可解离基团四:选择题:(1):1;(2):3;(3):2五:问答题:1,什么叫蛋⽩质的⼀级、⼆级、三级、四级结构?维持以上各层次结构的作⽤⼒有哪些?蛋⽩质⼀级结构:由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数⽬、类型和顺序所描述的多肽链的基本结构。
2.2蛋白质作业1(普通)

一、单项选择题1.(原创Lf)活细胞内最多的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化学元素依次是A.蛋白质、水氧碳 B.蛋白质、无机盐氧碳C.核酸、水碳氧 D.脂质、水、碳、氧2.不法商家将含“伪蛋白氮”较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提高检测时蛋白质数值,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
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A.R基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D.—CO—NH—3.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取决于A. 酪氨酸的氨基多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C.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D.精氨酸的羧基多4.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组合是()①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②必需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成人共8种③生物体内的氨基酸约有20种④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故自身不能合成⑤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5.下列化合物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6.(改编lf)赖氨酸的分子式为 C6 H14O2N2 ,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赖氨酸的R 基、甲硫氨酸的分子式分别为()A.-C4H10 N C5H11O2NS B.-C4H10 O C5H11O2NSC.-C4H10 ON C4H11O2S D.-C5H11 N C5H10O2N7.R基为—C3 H 5 O2的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C、H、O、N的原子数分别为()A.5、9、4、1 B.4、8、5、2 C.5、8、4、1 D.4、9、4、1 8.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二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氨基 B.氨基和羧基 C.R基 D.羧基9.有两种氨基酸,它们在形成二肽时可能缩合的基团是(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10.(10广东)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B.—NH—CO—C.—NH2—COOH—D.NH2—COOH11.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蛋白质工程 作业答案

第三章蛋白质工程习题1、名词解释:蛋白质工程:是基于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的认识,进行分子设计,通过基因工程途径定向地改造蛋白质或创造合乎人类需要的新的突变蛋白质的理论及实践,是基因工程基础上的延伸,是第二代基因工程。
蛋白质分子设计:是为有目的的蛋白质工程改造提供设计方案,即在知道了需要改造的蛋白质的性能及其相应的结构基础之后,通过理论的方法,提出蛋白质改造的设计方案。
嵌合抗体:用DNA重组技术将鼠源单抗的可变区(V区)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Ig)的恒定区(C 区 )基因相连接,构建成嵌合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进行表达,制成嵌合抗体。
目前国内外已制备了数十种嵌合抗体。
PDB:蛋白质结构数据库。
2、请列表总结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同点、不同之处(从结果、实质、流程等方面)及其联系。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目标、基本途径是什么?答:基本目标: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基本途径: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定点诱变和重组DNA技术4、目前有哪些蛋白质工程分子改造的常用方法?答:⒈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小改):即通过在DNA水平上进行碱基的取代、插入或缺失,达到改变基因,从而改变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的技术,包括核苷酸引物诱变,盒式诱变,PCR诱变,随机诱变。
⒉基因剪切和融合(中改):原理:将编码某蛋白的部分基因移植到另种蛋白基因上,经克隆、表达,产生新的融合蛋白。
可达到使蛋白易于表达、纯化、细胞定位等,或使蛋白性质改变。
⒊基因全合成(大改):合成DNA,然后表达出相应蛋白。
可以全部由人工控制,便于设计和改造,还适用于同时实现多处突变。
5、蛋白质工程中增加蛋白质稳定性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表明,上述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因素是由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某一个或某一段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人工改变或修饰这些氨基酸残基,有可能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又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和纯化作业

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和纯化一、蛋白质体外合成方法概述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The cell-free protein synthesis system)是一种以外源mRNA或DNA为模板,在细胞抽提物的酶系中补充底物和能量来合成蛋白质的体外系统。
与传统的体内重组表达系统相比,体外无细胞合成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如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的特殊蛋白质,能够直接以PCR产物作为模板同时平行合成多种蛋白质,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基因克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
其中,“分”是指分离制备合格的待进一步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的DNA;“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或者切出的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 同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个体。
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相应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导入寄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的目的基因被大量的复制。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
二、基因克隆方法操作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将要克隆或表达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是分子克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基因工程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获得目的DNA片段。
所需目的基因的来源,不外乎是分离自然存在的基因或人工合成基因。
常用的方法有PCR法、化学合成法、cDNA法及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来筛选。
2、重组质粒的构建DNA体外重组是将目的基因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 上,以便下一步转化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摘要: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和营养价值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对食品的品质、安全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食品加工对蛋白质的影响,指导食品加工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利提高对蛋白质的认识,加大其利用率。
本文主要就食品加工中的一些处理方式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食品加工;蛋白质;营养价值;变化Change of Nutritional Value of Protein in Food ProcessingAbstract:In the food processing, the protein functionality and the nutritional value will have certain changes. It will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food quality and security. It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earning and improve availability of protein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that generated by the food processing. It also could instruct the food production and the people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nutrition of protein in different food processing.Key words: food processing;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change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蛋自质的功能性质和营养价值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对食品的品质、安全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食品加工对蛋自质的影响,指导食品加工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蛋自质的认识,提高蛋自质的利用率。
蛋自质是食品的重要成分,它不但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对食品的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低脂肪”成为现代消费新观念。
然而食品经过加工,其中蛋白质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较大影响,其中有此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有此影响则是消极的。
因此,清楚不同处理方法对蛋自质的影响,不仅可以避免蛋自质的结构和功能性质遭到损伤,还能够有目的地改变蛋自质的现有性质或产生一些新的性质。
食品加工主要包括热处理,冷冻加工,超高压处理,酶处理等,以下就以这些处理方式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作简单的介绍。
1.热处理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绝大多数蛋白质加热后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
经过温和热处理的蛋白质所产生的变化一般是有利的。
因为在适宜的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形后,可破坏酶的活性,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破坏食品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肽和酶抑制剂等,从而使营养素免遭水解,并提高了消化吸收率[1]。
如大豆球蛋白、胶原蛋白和卵清蛋白经适度热处理后更加易消化,其原因是蛋白质伸展,被掩蔽的氨基酸残基暴露,因而使专一性蛋白酶能更迅速地与蛋白质底物发生作用。
通过加热使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大多数蛋白质毒素或抗营养因子变性或钝化[2]。
例如微生物污染所产生的大多数蛋白质毒素,其中肉毒杆菌毒素在100℃钝化。
大豆、花生、菜豆、蚕豆、豌豆和苜蓿等豆科植物的种子或叶中均含有能抑制或结合人体蛋白质水解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降低膳食蛋白质的消化力和营养价值[3]。
例如大豆种子中存在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能使几种动物胰脏过度分泌和增生,并伴随出现生长缓慢,它们可以通过加热使之钝化。
但加热也会损失部分营养成分,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所降低,如对蛋白质或蛋白质食品进行高强度热处理时,会引起氨基酸的脱硫、脱二氧化碳、脱氨等反应,从而降低干重、氮及含硫量;此外剧烈热处理的蛋白质可反应生成环状衍生物,其中有些具有致突变作用。
如色氨酸在300℃以上环化转变成α、β和γ咔啉[4,5]。
最容易受加热影响的氨基酸是赖氨酸,粮食经膨化或烘烤能使蛋白质中赖氨酸形成新的酰氨而受到损失,变得难以消化,肉类煮制时约有1.7%的可溶性蛋白质转移到肉汤中,受热凝固而呈泡沫状浮于汤面,这是肉汤中惟一的全价蛋白质。
实践证明,加热对蛋白质的影响程度与加热时间、温度、湿度以及有无还原性物质等因素有关。
2.冷冻处理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食品的低温储藏能够延缓或阻止微生物的生长,抑制酶的活性及化学反应。
低温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冷却,即将温度控制在稍高于冻结温度之上,在这种情况下,蛋自质较稳定,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二是冷冻,这对食品的气味多少有些损害,若控制得好,蛋自质的营养价值就不会降低[6]。
但是若控制不好,冷冻和冻藏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关于冷冻使蛋白质变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质点分散密度的变化而引起的。
由于温度下降,冰晶逐渐形成,使蛋白质分子中的水化膜减弱甚至消失,蛋白质侧链暴露出来;同时加上冰晶的挤压,使蛋白质质点相互靠近而结合,致使蛋白质质点凝集沉淀。
这种作用主要与冻结速率有关,冻结速率越快,冰晶越小,挤压作用也越小,变性程度就越小。
食品工业根据这原理常采用快速冷冻法以避免蛋白质变性,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
所以冷冻肉、鱼时多采用“急冻”,从而降低蛋白质变性程度,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品质[1]。
3.脱水干燥处理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食品脱水的目的在于保藏、减轻重量及增加稳定性,同时也有许多不利的变化发生。
当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被全部除去时,由于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大量聚集,特别是在高温下除去水分时可导致蛋白质溶解度和表面活性急剧降低。
干燥通常是制备蛋白质配料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应该注意干燥处理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干燥条件对粉末颗粒的大小以及内部和表面孔率的影响,将会改变蛋白质的可湿润性、吸水性、分散性和溶解度[7]。
食品经脱水干燥后,便于贮存和运输。
但干燥时,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蛋白质中的结合水受到破坏,则引起蛋白质变性,因而食品的复水性降低,硬度增加,风味变劣。
较好的干燥方法是冷冻真空干燥。
它能使蛋白质的外层水化膜和蛋白质颗粒间的自由水,在低温下结冰,然后在真空下升华除去水分而达到干燥保存的目的。
真空干燥不仅蛋白质变性少,还能保持食品原来的色、香、味。
4.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超高压技术(High pressure processing)即指将食品物料放入液体介质(如水、甘油等)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压(一般在100~1000MPa范围内)处理适宜时间,其所含的蛋白质、酶、淀粉等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分别出现失活、变性及糊化等现象,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杀菌功效,而食品物料的风味及营养基本不受影响,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质构特点,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无毒素产生等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食品加工方法[8]。
超高压处理会破坏食品体系中维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的立体构型的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非共价键,促使蛋白变性胶凝、淀粉糊化,酶活丧失等,也可用来改变食品质构或生成新型食品。
超高压处理主要破坏蛋白结构的三级、四级结构非共价键,而对共价键影响很小。
研究发现,不同压力处理对蛋白质结构影响不同,150MPa以下压力处理能促进低聚蛋白质结构解离,而150MPa以上压力会使蛋白质解链和分离后低聚体亚单位重新结合。
超高压对蛋白质作用主要是压力所产生物质体积变化,物质组分在结构上差异,导致在超高压下压缩变形不同。
当这一变形足够大时,可能会影响物质分子间结合形式,导致键的破坏和重组,从而使大分子功能特性发生变化。
超高压处理能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凝胶性以及乳化活性等[9]。
邱春江[10]以鲢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表面疏水性、紫外吸收光谱及其二价导图谱、内源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超高压加工对其构象影响。
DSC分析表明,当处理压力超过200MPa后,肌原纤维蛋白构象稳定性随压力不断增加而不断变差。
内源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其二价导图谱分析表明,当处理压力超过300MPa时,更多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这种变化对表面疏水性影响明显。
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鲢鱼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的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发现400MPa处理10min,α-螺旋破坏比较严重,同时这种变化进一步验证了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和α-螺旋结构呈现负相关。
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鲢鱼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均有改变。
5.挤压蒸煮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挤压技术是指含有一定水分的食品物料在挤压机内受到螺杆的推力作用、套筒内壁、反向螺旋、成型模具的阻滞作用以及套筒外壁的加热作用,使物料与螺杆、套筒的内部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和传导热。
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使机筒内的物料处于高达3-8MPa的高压和120℃以上的高温状态。
如此高压超过了挤压蒸煮温度下的水的饱和蒸汽压,这就使挤压机套筒内物料中的水分不会沸腾蒸发,物料呈现出熔融状态。
一旦物料从模头挤出,压力骤降为常压,物料中游离水分便发生急骤的汽化,产品随着物料中水分瞬间散发而膨胀。
挤压蒸煮是一个连续混合、融炼以及成型的加工过程,作为高温瞬时生化反应器,它具有高效、多能以及低成本和低能耗等突出优势,因此挤压蒸煮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领域中[11]。
天然蛋白质在挤压机内受到热和剪切挤压的综合作用,使蛋白质三级和四级结构的结合力变弱。
在向模具移动的过程中,蛋白分子由折叠状变为直线状(即发生变性作用)。
由于蛋白质种类、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的不同,使得这种变化非常复杂。
蛋白质变性后,原封闭的分子内的氨基酸残基暴露在外,可与还原糖及其他成分发生反应,而暴露在分子外的疏水基因,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会降低挤压蛋白在水合体系中的溶解性。
蛋白质分子间化学键在离开挤压模具已形成,它们主要是分子间二硫键和其它疏水键。
通过改变挤压温度、螺杆转速、水分含量等工艺参数,可以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挤压蒸煮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同时降低蛋白中酶酚、蛋白酶抑制素、过敏素、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含量。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消化率和有效必需氨基酸。
植物蛋白经过挤压蒸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
这主要归功于对植物中所含有的各种抗营养因子的破坏作用因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升高。
生大豆中所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如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红血球凝集素等一直困扰大豆或者豆饼的利用安全性问题,挤压蒸煮全脂大豆或者脱脂大豆使得上述抗营养因子失活,已经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