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完整版

合集下载

剪力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设计,本设计以底一层为例1、 强肢截面尺寸及材料截面尺寸示意图如示:第一层:h w =5125mm ; b w =200mm ; a s =a s ′=250mm ; h w0=h w -250=4875mm ;b f ′=500mm ;h f ′=500mm 。

第六层:h w =4850mm ; b w =200mm ; a s =a s ′=225mm ; h w0=h w -225=4625mm ;b f ′=450mm ;h f ′=m450m 。

材料:混凝土C30(钢筋:水平、竖向钢筋采用HPB235级,剪力墙边柱、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 配筋计算:第一层:采用对称配筋,由内力组合表取Mmax 最大的一组(M=7701.76KN*m,N=7301.27KN )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选用双排Φ8@150双向,分布筋配筋率:满足 %25.0%355.01502004814.32min 2=>=⨯⨯⨯⨯=w w ρρ 假定y f f h x =<s 'σ 则由《高规》得 =⨯⨯⨯+⨯⨯⨯⨯⨯+⨯=++=00355.02102005.15003.140.100355.021048752001076.77015.13'10w yw w f c wyw w w f b b f f h b N x ραρ1143.07mm >h ′f =500mmmm h wo b 2681487555.0=⨯<ξ 故每层为大偏心受压m KN h f A x h M wo y sw wo sw ⋅=⨯⨯⨯⨯-=-=61.74400355.0210200)07.11435.14875(21/)5.1(2/122由《高规》得 [][]m KN h h h b b x h bx f M f wo f f wo c c ⋅=-⨯⨯-+-⨯⨯⨯⨯=--+-=4.23989)2/5004875(500)200500()2/07.11434875(07.11432003.140.1)2/()()2/('''1α[]26'''0.967)2504875(300104.2398961.744)2/125.5875.4(27.730176.7701 )()2/(mm a h f M M h h N M A A s wo y csw w wo s s =-⨯⨯-+-⨯+=--+-+==查表采用416+214 A s =308+804=1112mm 2约束边缘构件设置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由前比较可知道在第一、二层及其上1层(第三层)的墙肢端部。

剪力墙配筋 操作

剪力墙配筋 操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三 剪力墙配筋 操作(一)
• (3)为保证水平筋的横向间距和保护层的厚度,沿墙高设置三道撑 铁,分别在墙体上下各200mm ,中间部位均分,撑铁长度等于 墙厚减2mm,撑铁两端刷防锈漆,既能够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同时又能起到控制模板位置的作用。
• (4)竖向墙体筋的间距和排距用水平梯子筋确保,在每层墙体的上 口每300mm 设置一道水平向梯子筋。水平梯子筋用!12钢筋制 作,待墙体混凝土浇筑有强度后,拆下可重复使用。
两根水平筋→画竖向钢筋分档线→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绑扎暗 梁→质量验收。施工要点: • (1)弹完边线后,校正墙钢筋,使墙体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并调 直理顺,调整宽高比例为1∶6。墙体受力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接 头位置在结构板顶标高处。 • (2)绑扎4根立筋,再绑2根横筋,在横筋上画好立筋分档线,再 绑其余的竖向筋及水平筋。楼面第一根水平筋和墙体两端两根竖向筋 距离楼面或暗柱为50mm。墙体纵横向筋绑扎扣呈八字形分布,墙 内纵筋及水平设置拉筋!6@400呈梅花式布置,交错放置的拉筋 钩住水平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三 剪力墙配筋 操作(一)
• 2. 知识准备: • (1)剪力墙是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
(特指钢筋混凝土墙)。剪力墙的抗侧移刚度很大(沿墙体平面)。 它主要用来抵抗水平作用和承担竖向作用;墙体同时也作为围护及房 屋分隔构件。 • (2)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 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宜小于20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墙厚不宜小 于层高的1/12。对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140mm,且 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 (3)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柱截面尺寸宜与同层 框架柱相同,且应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 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2倍墙厚。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2013.12.11|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墙身边缘构件配筋说明

剪力墙墙身边缘构件配筋说明

剪力墙配筋计算结果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那么单侧就是0.8/2=0.4cm^2,而一根8为0.503,已远大于0.4,所以Φ8@200足够,不必加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计算过程是:1000X200X0.3%=600mm^2,但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300mm^2.3. 剪力墙墙身水平筋的计算:假定在总信息中输入的水平筋间距为200,satwe算的的水平筋配筋面积为H3.0,假定墙厚为400mm,两排筋,那么水平筋单边配筋面积是不是这样计算:(300/2)*1000/200=750mm2单边配筋面筋为300/2@200,即150mm2@200。

我一般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50 mm 计算结果是H0.8 那就用0.8*100*1000/250=320mm2 再除以2 就是16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160 满足要求了!阴影区就是λv区域的钢筋构造都是箍筋(大箍套小箍),λv/2区域的钢筋构造是箍筋与拉筋。

阴影部分是剪力墙的加强部位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纵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阴影范围以外的地方按照墙体配筋即可并且墙体的配筋率一般是0.25%对于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抗震规范图6.4.7)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约束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最大为300 具体参考箍筋无知的间距要求,高规要求箍筋间距最大不宜大于300 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而构件内一般都是有纵筋的地方都需要箍筋或者拉筋链接起来。

规范没规定纵筋的最大间距,可规定了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拉筋)的肢距不能大于300mm,一般来说,搁一纵筋布一箍筋(拉筋)算下来(用PKPM)的配箍率刚刚够(配合直径),这也应该是3楼说你应该布150mm间距的原因。

剪力墙钢筋详解

剪力墙钢筋详解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图19)(图20)(图21)(图22)(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图27)三、墙身拉筋计算(图28) (图29) (图30)四、暗柱钢筋计算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 、约束边缘端柱YDZ 、约束边缘翼墙柱YYZ 、约束边缘转角柱YJZ 、构造边缘暗柱GAZ 、构造边缘端柱GDZ 、构造边缘翼墙柱GYZ 、构造边缘转角柱GJZ (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 和扶壁柱FBZ 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图31)五、端柱钢筋计算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图32)(图33)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图36)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受地震力和风荷载等剪力作用。

在剪力墙的边缘部分,由于受到较大的剪力作用,需要进行适当的配筋设计,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配筋布置要求和实例分析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一、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主要遵循以下步骤:1.首先确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几何形状,包括宽度、高度、厚度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配筋计算的基础。

2.计算边缘构件的最大受力区域的受力状态,确定主要受力方向和主要受力面积。

一般来说,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受力主要包括弯矩和剪力。

3.根据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确定截面的受力结果,包括弯矩和剪力的大小和分布。

根据截面受力状态和受力结果,可以确定所需的受力钢筋数量和尺寸。

4.进行受力钢筋的布置和计算。

根据受力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并进行钢筋的计算。

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布置要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布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钢筋的最小配箍率。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箍率一般不小于0.2%。

2.钢筋的最小层间距和间距。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层间距一般不大于600mm。

3.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mm。

4.钢筋的锚固长度。

根据规范的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三、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实例分析以某剪力墙边缘构件为例进行配筋计算。

该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要求能够承受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500kN和200kNm。

根据计算,该边缘构件所需的受力钢筋数量为4根,直径为16mm。

钢筋的布置采用两排对称布置,间距为150mm,层间距为450mm。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范本一:1.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1.1 引言1.1.1 目的和背景1.1.2 文档范围1.1.3 术语和定义2. 构件概述2.1 构件名称2.2 构件功能2.3 构件形状和尺寸3. 配筋要求3.1 强度要求3.2 稳定性要求3.3 耐久性要求3.4 构件布置要求4. 配筋详细分析4.1 构件受力分析4.2 剪力墙采用的钢筋型号和强度等级 4.3 主筋布置4.4 剪力筋布置4.5 箍筋布置4.6 构件间连接筋布置5. 抗震性能分析5.1 设计地震动参数5.2 反应谱分析5.3 构件抗震性能评估6.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 构件配筋示意图- 剪力墙设计计算表格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强度要求: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在规定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要求。

- 稳定性要求: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在不发生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的条件下的设计规定要求。

- 耐久性要求: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在规定使用寿命内能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 构件布置要求: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在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上的设计要求。

- 反应谱分析:是一种用来描述地震作用时间历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地震动记录进行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范本二:1.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1.1 简介1.1.1 目的和背景1.1.2 文档范围1.1.3 术语和定义2. 构件概述2.1 构件名称2.2 构件功能2.3 构件形状和尺寸3. 配筋要求3.1 强度要求3.2 稳定性要求3.3 耐久性要求3.4 构件布置要求4. 配筋详细分析4.1 构件受力分析4.2 剪力墙采用的钢筋型号和强度等级 4.3 主筋布置4.4 剪力筋布置4.5 箍筋布置4.6 构件间连接筋布置5. 抗震性能分析5.1 设计地震动参数5.2 反应谱分析5.3 构件抗震性能评估6.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构件配筋示意图- 剪力墙设计计算表格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强度要求:指剪力墙边缘构件在规定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要求。

地下室剪力墙配筋怎么设置(二)2024

地下室剪力墙配筋怎么设置(二)2024

地下室剪力墙配筋怎么设置(二)引言概述:地下室剪力墙在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合理的配筋设置是地下室剪力墙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地下室剪力墙配筋的设置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地下室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正文:1. 确定剪力墙的设计标准和参数a. 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结构类型,确定剪力墙的设计标准。

b. 确定剪力墙的尺寸,包括高度、厚度等。

c. 根据工程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确定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参数。

2.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主筋和箍筋的布置a. 根据剪力墙的计算结果,确定主筋的布置形式,包括水平和垂直的主筋。

b. 根据主筋的布置形式,确定箍筋的布置方式,保证箍筋能够有效地约束剪力墙的破坏。

3. 制定配筋的规格和间距a. 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荷载和材料性能,确定主筋的直径和间距。

b. 根据箍筋的约束要求和剪力墙的尺寸,确定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c.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定配筋的最小间距和最大间距。

4. 考虑施工因素确定配筋的设置方式a. 考虑剪力墙施工中的钢筋安装方法和难度,确定配筋的设置方式,包括主筋和箍筋的连接方式。

b. 根据剪力墙的构造形式和施工步骤,确定主筋和箍筋的设定位置和起止点。

5. 进行剪力墙配筋的详细计算和验算a. 将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尺寸和配筋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验算,确保剪力墙的设计满足相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b.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剪力墙配筋的优化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地震力和荷载。

总结:地下室剪力墙配筋的设置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确定设计标准和参数,确定主筋和箍筋的布置方式,制定配筋规格和间距,考虑施工因素,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验算等步骤,能够提高地下室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
|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
*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
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或者%)。

如果填了%,实际配了%,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 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As=2440,1440可能不正常,As=939,452正常)
第十五项:
当然还要满足规范要求,《高规》和条规定。

一般可采用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二项的配筋文件(但要复核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里的边缘构件计算面积),将构造配筋部分删除,剩下很少的计算配筋,对应墙体编号配筋即可。

:是墙水平分布筋的面积cm2,是地下室外墙或人防外墙竖向钢筋的面积cm2。

剪力墙配筋输出符号说明: *
*Dt,Dl---墙厚度、长度(m)*
*aa---墙一端钢筋合力点到边缘的距离(mm) *
*As---墙一端暗柱配筋面积(mm) *
*(Icn)M,N---暗柱配筋As的控制内力(kN,kN-m) *
*Ash---墙水平分布筋配筋面积(mm) *
*(Icn)V,N---水平筋Ash的控制内力(kN) *
*Uc---墙轴压比 *
*(Icn)Nu---轴压比的控制轴力*
*如果墙肢长度小于3倍的墙厚,则该墙肢按柱配筋:*
*aa---理解为保护层厚度(mm)*
*As---理解为柱一边的配筋面积(mm) *
*Ash---理解为箍筋配筋面积(mm)*
*注:墙水平筋是指间距Swh范围内的配筋面积
参考资料:PKPM 2010 SATWE说明书
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