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_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北京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北京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北京各区 2019 年中考语文二模【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编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6- 19 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 前导,叫开阊阖③。

漫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然⑤。

说明: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 ?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恩赐赵简子,往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可以”句意。

16.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游览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恩赐你”,是词人模拟天帝口吻假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概宏伟的石壁忽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不测与欣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宛地抒发感情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说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以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述出瑰丽奇特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创建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示意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精品中考语文试卷】[2019][北京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精品中考语文试卷】[2019][北京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昌平】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3-15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⑤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①《初至西湖游记》)注:①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②岚:雾气。

③勒:控制。

④石篑:人名,明代陶望龄。

⑤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⑥夕舂:夕阳。

13.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沿溯阻绝.湖上.影子/苔痕上.阶绿B.独.往湖心亭看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客.此/客.从外来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及.下船/及.郡下D.莫说相公痴./如痴.如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分门别.类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中考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中考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古诗阅读专题西城区(二)阅读《赤壁》和《泊秦淮》,完成7-9题。

(共7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分)答:8.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

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①,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②。

(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2分)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9.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

(1分)7. 示例:《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

《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怀。

评分标准:4分。

每首诗2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1分,思想情感1分。

8.答案:①B ②C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

9. 示例一:明月几时有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评分标准:1分。

是写月的古诗句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东城区(二)阅读《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完成第 8~9 题。

(共5 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记录了此地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奋飞之事,暗含了边塞秋季的萧瑟、荒凉。

B.“长烟”“落日”之后缀以“孤城闭”三字,与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象有所不同。

D_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D_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示例二:问题:文章最后写“海棠依旧,年年花开”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写一方面在内容上表现出海棠充满生机、始终保持着美好品性、年年给人 们送来花香的感人形象,引人遐思;一方面在写法上前后呼应,线索贯通,点 题收束,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显得很有文学色彩。
评分标准:3 分。问题 1 分,答案 2 分。 21. 答案:丙 评分标准:2 分。选错不得分。
“好了!根据计算,这两个词的确是母亲的意思,需要检查一下推导过程么?”宋云兴高 采烈地将结果展示出来。
议会系统犯了错。所有人都在咀嚼这个结果,以及后果…… (选自科幻星云网,有删改) 香农
熵(shānɡ):1948 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解决了对信 息的量化度量问题。 19.以下为宋云下士与议会交锋时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过程,根据你的理解,按要
18.示例:第一件事是叶圣陶先生在海棠掩映的小院接见和教诲作文获奖的“我”。第二件事是叶圣 陶先生在冬天的海棠树下陪“我们”照相。第三件事是叶圣陶先生在春天海棠花盛开时和 家人、朋友一起赏花。
评分标准:3 分。每件事 1 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这两处词语共同突出表现了叶至善先生对作者有知遇帮助之情,却不张扬,不图回报,
⑤“四人帮”被粉碎不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恢复,叶至善先生重新走马上任,着手《儿童 文学》杂志复刊的时候,曾经推荐我去那里当编辑。《儿童文学》杂志的同志找到我,那时我刚刚考
入大学,没有去成。但我并不知道是他推荐的我,一直到很多年过去,才知道这件事,体会到他的 为人,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感慨,因为今天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叶先生地位不可谓不高,但 他总是这样平易近人,谦和,严于己而宽待他人,替别人想却润物无声。在他家的墙上,曾有这样 一幅篆字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此联是叶先生撰,请父亲写的。我想这是叶家父子达观的 人生态度和一生追求境界的写照。

【精品高考语文】2019年北京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精品高考语文】2019年北京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2019年高三二模分类汇编——古诗鉴赏【2019年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15.“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分)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D.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6分)宿江边阁【注】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2019年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释: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14分)1.(12分)学校开展了“汉子的魅力”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明的旗帜。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同时,汉字又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

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

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

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发出新的活力,。

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维系.(jì)(涣)发B.维系.(jì)(焕)发C.维系.(xì)(涣)发D.维系.(xì)(焕)发(2)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B.“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C.“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D.“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3)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汉字形式精巧,结构①,是记录、构筑、②中华文化的核心基本单位。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西城区(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8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集》)【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①,谓武后②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③?花王之封,允④宜肇⑤于此日。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事物纪原》:宋代高承编撰的一部书,专记事物的原始归属。

②武后:指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正统女皇帝的人,称帝期间多权略,能用人,治国有方,但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所以才会有下文所记“她冬天到后花园游玩,百花惧怕其威严都改在冬天开放”的这一传说。

③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它被贬到八千里以外的耻辱呢?这句是李渔自己领悟到牡丹品格高贵,不该受屈,堪当花王。

“八千”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句,借指被降职流放到边远地区。

④允:确实,果真。

⑤肇:开始。

10.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分)濯.清涟而不妖濯:11.“强项”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解释【乙】文中加点词“强项”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强横。

B.强,通“僵”。

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

C.指有竞争力的项目。

D.刚正,不为威武所屈。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共2分)(1)香远益清 翻译: (2)予初不服是论翻译:13.【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两篇文章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三)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① , 异之,曰:“ 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尔② 。

”及长, 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③ 。

太宗初, 召诣④ 京师, 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⑤ 。

帝叹日:“有道者!”欲官之,不受。

思邈于推步⑥ 、医药无不善, 孟诜(shēn)、卢照邻等师事之。

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日:“天有四时五行⑦ , 寒暑迭居⑧ 。

人有四支五藏⑨ , 一觉一寐。

天人所同也。

良医导⑩ 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 节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释:①[少]年轻。

②[顾器大难为用尔]只是才器过大难以任用罢了。

③ [拜]做官,就职。

④ [诣]到。

⑤ [瞭]明亮。

⑥[推步]推算天文历法之学。

⑦ [四时五行]指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⑧[迭居]交替, 更换。

⑨[四支五藏]四肢五脏。

⑩[导]疏导。

1.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标准:2 分。每空 1 分。 9. 示例一:明月几时有
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
评分标准:1 分。是写月的古诗句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东城区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完成第 8~9 题(。共5 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 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2 分)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 7-9 题。(共 6 分)
门头沟区
(二)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 7-9 题。(共 6 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 这首诗写了
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2 分)
8. 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2 分)
答:

9. “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
7.(2 分)写了 游子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羁旅之苦) 1 分 表达了思乡(孤寂、愁苦)之情 1

8.(2 分)方法 1 分(对比、反衬 或景物的直接组合) ; 点出景物的特点 1 分
示例:作者选取了十个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用“小桥 流水 人家”这
一温暖的画面,来反衬(对比)“枯藤 老树 昏鸦”、“古道 西风 瘦马” 这些景物所描绘的凄凉、
评分:2 分。 9.答案:①凄切悲凉;②渴慕;③情趣高雅。
③填“志趣高雅”“品德高尚”,皆可。评分: 3 分。每空1 分。
丰台区
(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第 6-7 题。(共 5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四季轮回,春去冬来,诗人生发了许多感慨,留下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请你从“春”“夏”“秋” “冬”中任选一季,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使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不得分,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 分) 6.【 参考答案示例】大雁北归,诗人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传达诗人压抑苦闷的心情。诗人极目远 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孤烟升腾,落日浑圆,面对塞外苍茫、雄浑的景象,诗人感到既惊奇而 又愉快,心胸也豁然开朗了。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7.【 参考答案示例】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句 1 分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 8-10 题。(共 7 分)
8.答案示例:诗人用“蓬”“雁”自喻,写出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般出使边塞,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 入胡天,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孤寂之情。(3 分)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 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二)古诗阅读(共5分) 10. 答案示例:(2 分) “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11.答案示例:(1 分) 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12.C(2 分)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出将军与征夫的情绪,加之全词景物的描绘,呈现出典型 的婉约风格。
9.古诗文中,常常有乐器出现:如本词中出现的羌笛,作者借“助悠悠”“羌管”描绘出 ① 的意 境;《关雎》中,用“琴瑟”表达“君子”对“窈窕淑女”的 ② 之情;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借 “调”“素琴”的行为暗指自己 ③ (3分) 8.答案:D
分)
答:
8.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 ① ,评论《泊秦淮》的一
项是 ② 。(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2 分)
A.意.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9.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
11.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的决心。(1 分) 12.“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 比开阔胸襟。
萧瑟的画面,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思乡之情。
9.(2 分)B
石景山区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 6–8 题。(共 6 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结合诗歌阅读,完成⑴–⑵题。(共 2 分)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
析。(2 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 8.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 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2 分) 答: 6.⑴D(1 分) ⑵A(1 分) 7.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杜诗 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 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2 分。角度 1 分,分析 1 分。) 8.示例一: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 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分。联想 1 分,理由 1 分。)
9.答案示例:茫茫大漠,无边无际,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点儿风声,只有一缕袅袅青烟,直升天 际;一条大河静静流滴,圆圆的落日孤悬,夕阳下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2 分) 10.B(2 分)
8.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的一项是( )(2 分) 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记录了此地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奋飞之事,暗含了边塞秋季的萧瑟、 荒凉。 B.“长烟”“落日”之后缀以“孤城闭”三字,与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象有所不同。
C.“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一杯浊酒销不掉浓重的乡愁,带给人深深 的震撼。
句是“
”。(1 分)
7. 示例:《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 (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 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怀。
评分标准:4 分。每首诗 2 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 1 分,思想情感 1 分。 8.答案:①B ②C
海淀区
(二)阅读《泊秦淮》,完成 7—9 题。(共 5 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 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1 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示例: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 细密、精巧。 (共 2 分。对“夜泊秦淮”的理解,1 分;对“近酒家”的理解,1 分) 8.示例:“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指责商女, 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共 2 分。分两层,每层 1 分) 9.A(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