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练(一)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练(一)
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点火后, 城外的
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 的建议。
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 听从,魏
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解析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345678
12345678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 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 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摘编自《明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345678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C 是( )(3分)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
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
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
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
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
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5分) 答案 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魏学曾)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 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5分) 答案 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 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678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及答案精选.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及答案精选.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

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

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

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

《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

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

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

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

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

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

茶寇①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

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

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

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

”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

不数日,除中书舍人。

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

光朝愕曰:“是轻台谏、羞科目也。

”立封还词头②。

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宋史•林光朝传》)【注】①茶寇: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

②封还词头:驳回皇帝在人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古文版1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古文版1

高三限时训练古文版1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____)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精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 (1).docx

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精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 (1).docx

限时综合训练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嗣世职为金马永,字天锡,迁安人。

生而魁岸,骁果有谋。

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吾左卫指挥使。

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

镇守蓟州。

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

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

帝注视久之,笑而止。

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

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

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

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

帝大怒,夺永官。

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

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永竟废不用。

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

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

中官王永战败。

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

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

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

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

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

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

”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

”至是,竟得其力。

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

”未及调,卒。

辽人为罢市。

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

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答案 B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写马永以仁义治理军队,巩固边防,深受边民爱戴。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一( 时间: 40分钟分值:38 分)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文后题目。

(19分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

生而魁岸,骁果有谋。

习兵法,好《左氏春秋....》。

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

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

镇守蓟州。

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

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

帝凝视久之,笑而止。

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

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

城廨按期立,乃迁军守之。

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

帝震怒,夺永官。

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劲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儿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

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永竟废不用。

永杜门念书,清约如寒士。

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

中官王永战败。

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

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

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

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

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勇猛敢战。

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

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

”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

”至是,竟得其力。

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

”未及调,卒。

辽人为罢市。

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

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仇敌情伪,故战辄胜。

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修改) 1.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永仁以恤军/ 廉以律己 / 固边防 / 却劲敌 / 军民安 / 堵资彼长城 / 闻永去遮道 / 乞留且携儿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 廉以律己 / 固边防 / 却劲敌 / 军民安堵 / 资彼长城 / 闻永去 / 遮道乞留 / 且携儿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 廉以律己 / 固边防 / 却劲敌军民安堵资彼/ 长城闻永去 / 遮道乞留且携儿女/ 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 / 廉以律己 / 固边防 / 却劲敌 / 军民安堵资彼/ 长城闻永去 / 遮道乞留 / 且携儿女欲遂逃移 /答案B分析第一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写马永以仁义治理军队,稳固边防,深受边民敬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训练(一)(用时:45分钟满分: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除户部主事,迁.郎中。

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

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

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

进右副都御史。

学曾乃易臵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

以疾去。

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

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

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

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

”居正怒。

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阼..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

”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

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

自是益忤。

出为南京右都御史。

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

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

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

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

全陕皆震动。

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

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

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

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

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

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

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

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

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

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

”梦熊亦推功学曾。

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摘编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答案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登基”“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答案 A解析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

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手。

他不应该庇护冯保。

魏学曾因此得罪了张居正。

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

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使弹劾他。

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C.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哱拜父子。

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

但是点火后,城外的官军未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

D.魏学曾任事勤劳。

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

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

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答案 B解析“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使弹劾他”说法不对,应是“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

“希居正指劾之”句中“希”为“迎合”之意。

“指”为“旨”的通假字,“意图”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魏学曾)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2)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

参考译文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

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

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

魏学曾进驻山海关,用檄文让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

(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

于是,他调换将吏,整理屯田两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

后因病离任。

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

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

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

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

”张居正大怒。

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

”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

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各大臣来访。

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

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

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

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魏学曾)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万历十九年(1591)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

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第二年,哱拜反叛,于是煽动各部落叛乱。

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

第二天,叛贼胁迫庆王登上东城,乞求暂时罢兵,诡称愿意献出首倡叛乱者的脑袋。

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

六月再一次攻城,连战不下。

起初,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哱拜父子以赎罪。

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

(点火后,)城外的官军未到,叛贼将刘东旸、许朝同谋五十余人杀死。

七月,魏学曾与叶梦熊、梅国桢定下计策,决黄河大坝让黄河之水灌城,水达到城下。

八月,黄河决口,大堤毁坏,城外水深有八九尺,东西城崩塌百余丈。

叛贼更加害怕,要求和议,悬而未决时,魏学曾因得罪被罢官。

朝廷命令叶梦熊代替他,叶梦熊于是取得成功。

魏学曾任事勤劳。

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是他的建议。

等到宣报大捷,尚书石星以下多说魏学曾无罪。

李如松也说:“魏学曾被逮捕时,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叶梦熊也将功劳归于魏学曾。

皇帝不听,魏学曾在家乡居住数年后死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臵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答案 D解析“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可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