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中国】教授绘制中国“吃辣”地图 长期吃辣口味会变重
辣到怀疑人生 江西人为何这么能吃辣

辣到怀疑人生江西人为何这么能吃辣作者:地球知识局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5期俗话说“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虽然里边没有提到江西,但与川湘云贵的辣相比,江西辣是真辣,是一种会感觉到“痛”的“狂野辣”。
江西人为何这么能吃辣?具体到省内不同地区,它们的辣又有何不同呢?天时+地利江西人跟辣椒的适配度很高辣椒传入中国到现在不过短短几百年,而江西就是我国较早一批吃上辣椒的。
明末,辣椒传入中国后在广州和泉州等地“水土不服”,后传入内地,江西赣州便是首批接受地之一。
辣椒入赣后,颇受当地人欢迎。
到了清嘉庆年间,据《调疾饮食辨》记载,此时在江西,辣椒“食者十之七八”,可见其普及速度颇快。
到清末时,家家户户基本都吃上了辣椒。
说到底,江西人爱吃辣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
江西虽地处南方,但四周山体众多,中间丘陵起伏,山区覆盖面积大,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区域,外部气流难以进入,湿气较重。
第一批食辣的江西人发现,辣椒这种辛辣的食物既可以在湿冷的冬日暖和身子,又能在湿热的夏日刺激食欲、促进排汗,属实妙哉。
于是,农民们甚至在冬天下地前都要喝碗辣椒水,或者在衣衫夹层揣上一包辣椒粉,干活又冷又饿的时候一口闷下去,果然能抵御一些寒冷。
除气候因素外,辣椒在江西风靡与经济因素也有一定关联。
辣椒最初是在富裕人家里被当作观赏植物,但到了清朝后期,江西等地常出现大大小小的饥荒,人们自然要找新的食物填饱肚子。
最初,闹饥荒的赣州人吃辣椒苗,即辣椒还未长大、开花的时候,味道不辣,尝起来像苋菜。
后来,他们发现成熟后的红辣椒磨粉当调料,混着米吃别有风味,于是该吃法迅速风靡开来。
毕竟当时的贫民普遍缺盐,食物不仅匮乏还缺乏调味,此时新调味品的出现不亚于雪中送炭。
发现辣椒跟自己的生活适配度很高后,江西人便开始自己种植辣椒。
江西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辣椒种植,嘉庆年间时已是“山野遍种之”。
如今,辣椒是江西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前列。
美食地理之辣椒的故事

有专家发现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江西、湖南、桂北、贵 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竟然与辣椒在中国传播的 路线高度重合。
还有人开玩笑说:红军长征到陕西就不走了,是因为再走 就吃不到辣椒了?
后来,辣椒被革命领袖引进到中南海,成为红色王朝的一 种象征。
小
美食地理
麻 辣
笼
之
火
包
中国味道
锅
灌
烤
汤 包
羊
北
肉
京
串
烤
鸭
辣椒的故事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辣椒 大国,消费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据 研究,近年来中国人嗜辣程度日益走高, 辣在舌尖上的舞蹈愈发热烈奔放。然而400 多年前的中国还不知辣椒为何物;300多年 前,川菜正规菜谱中也不见辣椒的身影。 辣椒与中国,到底共同书写过怎样一段传 奇故事呢?
在漫长的岁月里,辣椒 就像一个时间猎人,在亚 洲东部的崇山峻岭中蛰伏 潜行,等待合适的时机开 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辣椒,最初在中国被列入 奇花异卉。明史书有载:“番 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 味辣色红,甚可观。”
虽然花是小清新,但味道却令 人望而却步。
在辣椒登上餐桌之前,中国人 吃香喝辣主要依赖生姜、吴茱 萸、大蒜、花椒和紫苏等传统 调味料。
各种地方势力也不可小觑,他们在大江南北开辟了众多的辣味根据地, 使这种草根口味如星火燎原一样散布在华夏大地。
浙江,衢州人在浙菜的基地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用鲜香辣的“三头 一掌”(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攻城掠地,横扫沿海地区之外的浙江 大部分地域。
河南,不仅辣椒种植面积领先全国,还不声不响地用面粉和辣椒仿造
中国吃辣椒排名省份

中国吃辣椒排名省份第一名:江西江西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省份,但却因为最能吃辣冲上热搜。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们这里是不太能吃辣,比较喜欢清淡、原汁原味的美食。
但江西有一些地方的人却是非常能吃辣,属于无辣不欢的那一类人。
有幸品尝到了南昌拌粉,才明白南昌人是真的爱吃辣,连早餐的拌粉都放辣椒。
这份南昌拌粉看着没什么辣椒,觉得不辣。
南昌拌粉闻起来很香,刚吃几口确实不辣,但是后劲很大。
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辣得嘴唇辣辣的,一直发出“咝咝”的吐气声。
江西最辣的菜有临川牛杂、新余麻辣鸭头、鄱阳湖胖头鱼、萍乡小炒肉、余干辣椒炒肉、鄱阳湖酒糟鱼、辣椒饼、莲花鸭血等等。
第二名:湖南一提起湖南,总能想起湖南电视台和“网红奶茶”茶颜悦色。
湖南的美食种类多,数也数不清。
湖南的米粉很有名,但湖南的湘菜深受广大朋友的喜欢,所以湘菜馆能开遍全国各地。
湖南也是一个爱吃辣的省份,湖南的辣,是纯辣、是鲜辣、辣得透彻、辣得本色、辣得不遮不掩,辣得义无反顾。
湖南最辣的湘菜有剁椒鱼头、酸辣鸡杂、麻辣鱼尾等等。
第三名:四川四川的辣众所周知,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的原因,所以四川人特别能吃辣。
四川的辣属于又麻又辣,令人嘴巴发麻。
四川最辣的菜有麻辣豆腐、夫妻肺片、麻辣兔头、辣子鸡等等。
第四名:重庆重庆是一座非常魔幻的城市,经常网上能看见网友诉说重庆的交通,能绕晕人。
重庆的美食种类多,但重庆火锅最为有名。
重庆火锅重油重麻重辣,一般人可能真接受不了。
重庆的辣以麻辣为主,最辣的菜有来凤鱼、尖椒鸡、炝炒鱼、口水鸡等等。
第五名:贵州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由于民族不一样,所以饮食文化和习惯也有所不同。
贵州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的原因,吃辣椒能发汗、开胃,贵州人以酸辣为主。
贵州最辣的菜有酸汤鱼、辣子排骨、糟辣鱼、宫保鸡丁等等。
吃辣身体遭殃 刺激肠胃 诱发三高

吃辣身体遭殃刺激肠胃诱发三高中国人正在进入“无辣不欢”的时代。
2012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中,老百姓最喜欢“辣”;菜系中,以辣为特色的川菜和湘菜位居前两名;国外饮食上,也是偏重辣味的韩国料理排在首位。
当吃辣成为全民风潮,健康隐忧便慢慢逼近。
川湘餐馆开遍全国“来盘儿麻辣小龙虾,再上两瓶啤酒。
”下班后,李先生跟同事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附近的簋街。
这里是食客们口中的“京城美食聚集地”,大概1公里长的街上,100多家中餐馆林立两侧,一年四季都红火热闹。
簋街最著名的美食就是麻辣小龙虾,“每次吃都辣得浑身是汗,但也很爽。
”作为资深吃客,李先生告诉记者,簋街的餐馆风格过去并不是以辣为主,而是主打卤煮火烧、爆肚等北京特色小吃,只是受到近些年来“饮食辣潮”的影响,麻辣小龙虾、馋嘴蛙、重庆烤鱼渐渐成了这里的招牌。
2012年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饮食中,国人最重视“口味”,占36.2%;其次才是“安全”,占18.5%;后面依次是“营养”、“价格”、“健康”等。
在偏好的口味中,“辣”连续3年居首,然后是甜、咸、酸、苦。
菜系选择上,川菜蝉联三连冠,“湘菜”则在今年上升至第二位,此前曾列第三和第四位;“国人最偏爱的外国菜系”排行榜中,韩国料理三度居首,而“辣”同样是韩国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
中国人爱吃辣,从川、湘菜和韩国餐馆开遍全国也可见一斑。
记者在一家知名生活消费网站上查询后发现,仅在北京,主打川菜、湘菜、韩国料理的饭馆分别有4341家、1425家、1370家,而鲁菜、东北菜、粤菜饭馆加起来仅有2000多家。
即使在鲁菜、东北菜、粤菜的故乡济南、沈阳和广州,川菜、湘菜、韩国料理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
全球快餐连锁肯德基和麦当劳自然也不落人后,一改美国少辣的饮食习惯,在中国餐饮市场竞相比辣。
肯德基推出主打川味的口水鸡汉堡后,麦当劳紧跟着推出了“看看你能吃多辣”的三款辣汉堡,而后肯德基再次出招,推出“川辣嫩牛五方”。
中国50%的人因吃辣椒变痴呆?谢娜最爱变态辣,戚薇靠吃“火锅底料”护肤岂不是…

中国50%的人因吃辣椒变痴呆?谢娜最爱变态辣,戚薇靠吃“火锅底料”护肤岂不是…仙女们晚上好健博一姐上线最近有条热搜把一姐看傻了,大致内容是国外研究人员跟踪了4582名中国人15年,得出的结论是吃辣会降低人的认知水平,直译过来就是吃辣会变傻!这下连官媒都坐不住了,弄了个吃辣投票,辣椒招谁惹谁了!不过研究者自己也觉得理论立不住脚,表示吃辣和痴呆的联系也要把教育水平和生活环境这些变量考虑进去,以后会跟进结果。
无辣不欢的仙女们是不是偷偷捏了一把汗,没有辣的美食届就像没有李现的甜剧啊。
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娱乐圈的仙女都疯狂吃辣,那凡人吃点辣怎么了?谢娜曾在节目中和韩国男歌手朴载相公开挑战变态辣,何炅维嘉都纷纷投降后,谢娜仍面不改色。
朴载相也是拼了命,辣到高糊。
最后还是被谢娜轻松取胜,辣椒女王的桂冠锁得死死的,得意的小手高高举起。
谢娜对辣的偏爱到了什么程度?产后高烧也放不下麻辣面(虽然并不提倡)。
翻开谢娜的微博,也是一片红红火火,看着就舌头发麻。
除了谢娜,戚薇也是重辣爱好者,不过她喜欢吃辣却是为了护肤,还曾在节目中公开“表白”。
连生日蛋糕都是是挚爱的火锅底料造型(高油预警),不是真爱谁能咬得下去。
韩国综艺吃辣也不能落后,女星把超辣年糕和炸酱面搅拌,隔着屏幕都呛嗓子!面不改色的大口吃,结果旁边的老公刚吃一口就辣到崩溃。
眼泪是最后的倔强。
看这个汗水瀑布,无力了。
人类对辣椒已经到了执念的地步,辣椒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明朝末期传入中国,但是后来者巨上的中国人,吃辣能力绝不逊于本土美洲人。
美国科学家认为,辣是一种痛感,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够结合神经末梢的受体传导灼烧感和痛感到大脑。
当大脑收到疼痛信号,就会分泌对抗疼痛的物质——内啡肽+多巴胺。
我们在吃辣时没有实质性的伤口,也不会源源不断的把疼痛的信号传输给大脑,那么剩下的内啡肽+多巴胺就会给我们带来快感。
这也是为什么吃辣会上瘾的原因。
吃辣椒可以带来快感,但是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辣椒吃多了,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中国食辣史

中国食辣史
中国的辣味食物历史悠久,辣味食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古代,辣椒就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辣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当时它是一种辣味较弱的植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饮食中加入辣椒来提升食物的味道,并在菜肴中使用辣椒酱来增加辣味。
中国的辣味食物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比如四川省和重庆市以辣味著称,而上海和北京则比较偏向甜味。
不过,无论在哪个地方,辣味食物都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风味。
辣味食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有益健康,并被认为能够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免疫力。
中国的辣味食物有很多种类,其中包括辣炒肉丝、水煮鱼、川菜等。
辣味食物也是中国的代表性美食,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哈佛研究:常吃这种口味的人寿命更长、更不怕癌!你爱吃吗

酸、甜、苦、辣,大家最喜欢哪一种口味?哪一种口味最健康呢?今天跟大家说的一个研究结果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它是世界上三大最优秀的学府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布的:三院校联合做了一项持续 8 年,覆盖近 50 万名年龄在 30~79 岁的中国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吃辣的人过早死亡的风险较低,经常吃辣尤其能降低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死亡风险。
天呐,不是说要忌口吗?为何重口的辣味又能帮助长寿了?我们要怎么吃辣才能避免便秘、腹痛等负面效果,收取正面效应呢?看完这篇文章您会有答案。
两天一次辣味死亡率、癌症、心脏病风险统统降在这一次世界三院校联合进行的研究中,数据总体显示出的趋势是:相比那些不常吃辣的人而言,一两天就吃一顿辛辣食物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低了 14%。
经常吃辣尤其能降低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死亡风险。
这篇文章里所说的辣味,并不等同于辣椒。
我们人类吃辣的历史确实很长:据记载,辣椒是古代印第安人重要的补充食物,大约公元前 2000 年,因为喜欢吃辣椒,秘鲁当地的印第安人开始种植辣椒,辣椒迅速风靡了全世界。
如今国人虽然嗜辣,但是辣椒在中国的历史还不到400 年,我们对辣味的好处了解得还不多,所以今天好好讲一下。
辣味的10大好处在这次研究中,虽然没有直接得出具体是靠辣味中哪种香料能带来这么惊人的健康好处,但是据以往的研究,辣味的食物(辣椒、姜、蒜)中含有一种类似辣素的化学物质,确实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癌特性。
1.促进食欲辣椒中有辣椒素,这种营养物质可有效改善食欲不振,还能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并且起到治疗口臭的作用。
2.促进血液循环很多人都不知道,辛味食物同样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适量的嗜辣可帮助人体起到“除风发汗,行痰,除湿”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食用辣椒等辛辣食物,可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疼等不适的症状。
3.减少心脏病和中风辣味的东西还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纤溶活性,防止导致血栓形成的某些因素,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心脏病或中风的机会。
全国吃辣调查情况汇报

全国吃辣调查情况汇报辣味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全国吃辣的情况也备受人们关注。
为了解全国吃辣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汇报。
首先,我们对全国各地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吃辣,认为辣味可以增加菜肴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增。
其中,年轻人对辣味的接受度较高,超过90%的年轻人表示他们喜欢吃辣,认为辣味可以增加菜肴的趣味性。
其次,我们对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对辣味的接受度最高,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食用辣味食物。
而北方地区的居民对辣味的接受度较低,只有6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吃辣。
这与地域的气候、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不同职业的人们对辣味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厨师、服务员、销售人员等需要长时间与食物打交道的职业,对辣味的接受度较高,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吃辣。
而上班族、学生等需要长时间思考和学习的职业,对辣味的接受度较低,只有7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吃辣。
最后,我们对辣味食物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辣味火锅、麻辣烫、麻辣香锅等辣味食物在全国范围内都备受欢迎,消费量较大。
而辣椒酱、辣椒粉等辣味调料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综上所述,全国吃辣的情况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趋势,大部分人喜欢吃辣,尤其是年轻人和南方地区的居民。
辣味食物在全国范围内都备受欢迎,消费量不断增加。
这些调查结果为我们了解全国吃辣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市场分析的依据。
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期待全国吃辣文化能够继续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中国】教授绘制中国“吃辣”地图长期吃辣口味会变重
2013年05月13日
几乎每天吃辣的网友分布
现代人似乎进入了―无辣不欢‖的时代,随着夏天的来临,不少人都喜欢吃热辣辣的火锅再配上冰镇饮料,那感觉简直是酣畅淋漓。
近日,一家门户网站发起了《中国城市食辣报告》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网友几乎每天都吃辣,不少网友说吃辣,为的就是享受辣味刺激。
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南京人的口味也从原先的清淡、本味变得越来越辣,在江苏城市―吃辣‖排行榜中堪称第一。
专家说,这是南京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文化融合的结果。
不过,当吃辣成为全民风潮,也容易带来口腔、肠胃等方面的健康隐患。
现代快报记者安莹
《中国城市食辣报告》数据
参与调查的网友分布
几乎每天都吃38.20%
一周两到三次34.10%
每月一两次22.40%
更久5.30%
您吃辣的频率是
非常喜欢37.00%
比较喜欢35.40%
一般21.50%
不喜欢6.10%
您喜欢吃辣吗?
中辣43.90%
微辣25.60%
特辣20.70%
清汤6.90%
变态辣2.80%
您能承受辣的程度,以火锅为例3–5天34.60%
1个月以上34.10%
1–2周22.80%
1天也坚持不了8.50%
您能坚持多久不吃辣食?
图表数据来自网上
制图俞晓翔徐支兵
网站调查
近四成网友每天都吃辣
《中国城市食辣报告》参与的网友来自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四川、辽宁、浙江、湖南、江西等城市。
截至昨天晚上9点20分,江苏的网友占到10.6%,参与人数仅次于北京。
可见江苏人对吃辣的喜欢程度。
您喜欢吃辣吗?37%的网友都选择了―非常喜欢‖。
只有6.1%的网友选择―不喜欢‖。
除了从小养成的吃辣习惯外,有20%的网友都认为之所以喜欢吃辣,是为了单纯享受辣味刺激。
对于吃辣的频次,近四成网友表示,几乎每天都吃辣。
在吃火锅选择锅底时,承受辣的程度上,43.9%的网友都选择了―中辣‖。
2.8%的人选择―变态辣‖。
南京人有多爱吃辣
餐厅没几道“辣菜”,都不敢挂出招牌
―夜宵吃什么?‖―叫上几个人一起吃火锅吧。
‖下班后,孙先生和同事来到了新街口觅食,这里是南京的美食集散地,餐馆众多,一年四季都红火热闹。
现代快报记者粗略数了一下,麻辣龙虾、麻辣香锅、火锅、水煮鱼这些以辣味为主体的餐馆占据着新街口餐饮的主导地位。
南京餐饮商会会长宋佳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南京人的口味偏清淡,而如今的南京人越来越能吃辣,川味、湘菜馆开遍街头巷尾,就是普通饭店里要是没有几道拿得出手的―辣风味‖菜肴,都挂不出招牌。
川菜馆夏天的生意比冬天还好
一位资深川菜大厨告诉记者,在各大菜系中,南京人比较偏爱川菜,他们喜欢川菜中的麻辣、鱼香、怪味、家常等口味。
一些有名的川菜品种和川味小吃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豆瓣鱼、担担面,更是风靡金陵。
在南京建邺区北圩路一条街上,经营川味―酸菜鱼‖的十几家餐馆,每天生意都十分火爆。
红杏酒家是南京一家川菜馆,他们的负责人说,他们餐馆有200~300道菜,其中60%都是辣度较大的川菜,店里光是辣油就多达几十种。
这位负责人说,以前南京人夏天觉得吃辣太热了,可如今夏天的生意比冬天要好。
在辛香汇,只要是来这里吃饭,吃辣那是必须的,微辣、特辣、麻辣,市民各有所需。
中国“吃辣”地图
江苏属“淡辣区”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教授对中国饮食辛辣口味分析后,绘制出了中国―吃辣‖版图。
―重辣区‖包括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北方是―微辣区‖,包括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为―淡辣区‖。
除极南和极北省市外,中国已经被―辣‖所覆盖。
但他也表示,由于受到川菜的影响,在年轻一辈中,食辛辣的比重在加大,可以说全国各地,只有极少数地区人们不是―嗜辣‖。
南京人“吃辣指数”江苏排第一
在江苏,哪个城市的人最爱吃辣?江苏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于学荣给出的答案是——南京人。
―这也与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处于南北交汇,南来北往的美味佳肴很多,任何一种菜肴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
‖于学荣说,南京的包容性很强,南京人本身的口味是清淡和本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交圈的扩大,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外来口味的刺激,其中辣是他们的最爱,这也是城市大融合的原因,越来越多本土南京人受到外地人的影响。
小董是徐州人,说起江苏哪个城市能吃辣,他脱口而出:―当然是我们徐州。
‖
于学荣说,徐州人所谓的辣偏向于葱姜蒜的呛辣味,真正吃辣,还是南京人最厉害。
其实,江苏各地吃辣的程度也不同,苏北沿海地区偏于吃海鲜,苏中偏于江鲜,都不怎么吃辣。
而苏南人喜欢吃甜,即使吃辣也是经过改良的―甜辣‖。
吃辣本领后天能练出来吗?
23岁的小万,是一位地道的无锡女孩,在南京一所高校读书,讲起话来嗲声嗲气,然而,吃起辣来,她却毫不含糊。
一碗酸辣粉,她都是要重辣的。
小万说,以前她根本不碰辣,后来到南京上大学,有个室友是湖南人,在室友的带领下,开始出入川菜馆、湘菜馆。
每逢寒暑假,室友还会带很多辣味豆干和鸡翅。
刚开始吃辣,她非常不适应,一口菜下去,眼泪都辣得掉了下来。
但很快,她就觉得吃辣很过瘾。
几年锻炼下来,她变得无辣不欢了,回无锡吃饭,桌上也要摆个辣椒。
吃辣的本事后天也能练出来吗?于学荣说,一般来说3岁前一个人的味蕾就形成了,不过后天也会随着外来口味有些变化,这是因为人的复杂味蕾系统,经得住任何―折腾‖。
有些人尝试后就发现吃辣原来那么过瘾,然后在味觉上就会慢慢起变化。
吃辣的确是可以练出来的。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辣?
相关专家认为,这跟辣味本身的生理作用关系很大。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郑锦锋说,辣椒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
吃辣有暖胃驱寒、促进血液循环、美容、降脂减肥、止痛散热等益处。
辣椒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开胃、消食,因此成了饭桌上的宠儿。
吃得越辣,口味就越重?
郑锦锋说,辣味有一种成瘾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吃惯了辣,如果一段时间吃不到会惦记着。
同时辣味带有刺激性,吃多了之后,很多人的味觉会变得迟钝,吃东西抱怨―没味道‖,这时候―辣‖这样的刺激性口味就成了首选。
因此,如果长期吃辣,口味就会越重。
提醒
不分地区不分季节,过度吃辣伤肠胃
郑锦锋说,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方之所以形成―重辣区‖,这与当地地形和气候有关,四川位于盆地,湖南、湖北多为丘陵,这些地方都很潮湿,冬天更是阴冷。
人们需要多吃辣椒,以达到除风发汗、行痰除湿的作用。
但对其他地区的都不分地域、不分季节地过度吃辣,通常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1.过度刺激食欲,使人超量饮食,甚至是暴饮暴食,从而引发肥胖及三高等问题。
2.很多爱美女性要注意了,如果吃辣吃上瘾,肌肤也容易变得敏感和干燥,容易长痘痘。
3.伤及肠胃。
过辣饮食易让肠胃产生烧灼感,导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干燥等问题。
4.患有胃溃疡、痔疮的人,食用过多辣椒会使病情雪上加霜。
郑锦锋提醒,下列人群必须―戒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气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患者;产妇、孕妇;皮肤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