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答案版)
课内阅读五下(含答案)

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
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
挟着逃向太空了。
1.选文主要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恰当地写出了水从火星
上消失的过程 。
-2-
2.划线句子中“致命缺陷”指的是 火星对物体的吸引力很小。“导
致的结果”是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
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
生。
1.“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
间”从这句话中我理解到:① 鲁迅很能干,帮家里做事情 ② 鲁迅
热爱学习
2.“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鲁迅本来可以说自己是为了给父亲拿
药才吃迟到的 。但是又想到了 既然迟到了,就是自己的错 ,所以
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里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凉爽 领悟 喜悦 精心
B.清凉 领悟 喜悦 耐心
C.凉爽 醒悟 喜悦 耐心
D.清凉 醒悟 喜悦 精心
2.“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就像饿极了要吃饭,
渴极了要喝水一样 。文中哪些语句能表现海伦的如饥似渴?请用
-4-
2.下面关于选文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选文采用了“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用文字的形式再 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 B.选文着重写了《二泉映月》旋律的优美,体现了二胡对情感独特 的表达能力。 C.“倾吐”“禁不住”“不停地滑动”等词语可以看出阿炳抒发情怀 的急切。 3.为什么阿炳第一次来到二泉时只听到泉水声,而这一次却“听 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课文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想一 想,写下来。
《鸟的天堂》课内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3)这一句话中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叫、飞、扑2.鸟的天堂群鸟争鸣的热闹情景3.(1)大榕树(2)B (3)鸟的乐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ǔshù)目不可计数(shǔshù)。
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cùsù)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绿叶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chàn càn)动。
部编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课《观潮》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领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交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文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作者按照()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A.由近到远B.由远到近C.从上到下D.从下到上(2)选文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我能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来想象潮来时的画面。
①我能通过“水墙”这个词,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能通过“白色战马”这个词.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能通过“________”这个词。
想象到此时浪潮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心情________。
由“人声鼎沸”“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4)画横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分句将“浪潮”比作"________”,展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第二个分句运用了奇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__的特点。
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第二课:《走月亮》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人教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第一课:《白鹭》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结果,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鹭鸶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
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他的重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方句,用海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请解释以下句子。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这三段文字分别写了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景象和韵味,所以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味无穷的________、一首优美的________。
第二课:《落花生》2.阅读操演。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难得: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导语】阅读理解是学好⼀切课程的基础。
阅读,即是对⽂本的加⼯和理解过程。
不管哪⼀科的学习,都有对⽂本的阅读的过程。
如果连基本的⽂字意思都看不懂,⼜何谈做题,⼜何谈提⾼成绩。
以下是整理的《⼩学六年级语⽂课内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六年级语⽂课内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梅花魂》⽚段 她却不⼀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的!⼏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节的⼈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样。
⼀个中国⼈,⽆论在怎样的境遇⾥,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梅花的品格、灵魂、⾻⽓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作者在赞颂谁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年来,我们伟⼤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节的⼈,你能写出⼀些具有梅花特殊性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梅花 2、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
3、不是,中华发族有⽓节的⼈物。
4、⽂天祥、岳飞、马宝⽟、黄继光⼩学六年级语⽂课内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乡愁》⽚段 ⼩时候 乡愁是⼀枚(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后 乡愁是⼀张( )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头 ⽽现在 乡愁是⼀湾( )海峡 我在这头 ⼤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 窄窄的 ⼩⼩的 矮矮的 2.这⾸诗把乡愁⽐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家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和“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
第二句中,“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______的情趣。
【参考答案】(1)答案一水护田将绿绕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
首先要会背诵这首古诗,还要会默写,然后根据所给诗句填上所缺的诗句即可,注意要把字写正确。
(2)答案宋王安石湖阴先生墙上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了解与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
(3)答案净无花木成畦手自栽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关键字词的理解。
其中一个“净”字,一个“无”字写出了湖阴先生家的院子非常干净,干净得连苔藓都没有。
“花木成畦”意为花草树木成行成垄,从中可以看出庭院的秀美。
这些花木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的,可以看出他的勤劳。
(4)答案拟人热爱自然山水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从“护”和“排闼”可以知道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主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风: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参考答案】1.啼叫迎风招展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视角看太阳,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大如车盖,另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沧沧凉凉。
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孔子和两个小孩都展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质。
3.孔子可能会回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4.孔子不怕被两个小孩嘲笑,也不会装懂,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在日子匆匆逝去的时光里,在繁华的世界中,我能做些什么呢?除了徘徊和匆匆,还剩下什么?在八千多天的匆匆中,除了徘徊,还有什么留下的痕迹吗?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下了什么痕迹呢?我连像游丝一样微弱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因此我深深地自责。
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地离开,但为什么我们还要虚掷光阴呢?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是一个比喻句,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痕迹”在这里指的是有意义的东西,“游丝样”强调作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没有留下微弱的痕迹,因此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的是出生时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的是死去时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过去的日子如流星,被夜风吹散了,如落叶,被秋雨淋湿了。
种树的人笑了,他告诉我:“种树不同于种菜或种稻子,它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能收成。
因此,树木必须学会在土里寻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大自然下雨,但大自然的雨是无法预测的,它会在上午或下午下,下多少也不确定。
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找水源并扎根,就会枯萎。
但是,如果树苗能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并努力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强调道:“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态,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共1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共14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一)乡下人家(片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里里还有一对反义词是()——()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探”字,写出了嫩笋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1.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朴素华丽2.拟人长势很迅速,生机勃勃(二)天窗XXX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唤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
因而乡下人在屋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准,“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安慰。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像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像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灼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擦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大概是灰色的蝙蝠,大概是会唱的夜莺,大概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奇妙的夜的天下的统统,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
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社戏》、《安塞腰鼓》、《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猫》、《斑羚飞渡》
要求:1. 概括内容。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分)
3.分析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4.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分)
练习: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概括本段内容。
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是如何具体体现的?通过听油蛉蟋蟀叫、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5件趣事体现的
4.品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句,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1)写景有序
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再用“单是……就”写局部;“不必说……也不必说”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从植物写到动物;“单是……就”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动物写到植物。
(2)多种角度
形、声、色、味俱全(形状有“肥胖”“高大”“臃肿”“小球”;颜色有“碧绿”“紫红”“黄”;声音有“长吟”“弹琴”“低唱”;味道有“又酸又甜”)
春、夏、秋景皆备(春有桑葚、菜花,夏有蝉鸣,秋有蟋蟀“弹琴”)
(3)抓住特点
黄蜂因为“肥胖”所以“伏”;叫天子“轻捷”因此“窜”。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
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1.概括选段内容。
小学时(小时候),一天下雨,我起晚了,不想上学;爸爸逼我上学,打了我;我带着鞭痕上学,爸爸把夹袄送到学校;从此我每天很早到校。
3.语句理解
(1)“爸爸气极了”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体现?
用眼瞪着我;“起”一个字的命令;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用鸡毛掸子打得我条条伤痕
(2)分析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爸爸实际上充满爱心,怕“我”受寒送夹袄,严中有爱。
(三)《最后一课》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