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课内阅读题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26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一、带着问题来念书。
1课文是_________的文章。
A 状物 B 写事 C 写景 2“我”到叶老家里去做客,_____次具体描述了叶老院中的登山虎,别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我超级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如此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可谓表率的大作家。
”的确,这次做客,令作者_________,因为他不但学会了_________,而且学会了_________,因此文品和人品让“我”终生难忘。
三、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讲义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讲义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那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标准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能够以为是书的封面。
我尽管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和温暖,如春风拂面。
1“干净”一词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
A 删掉原句中“包”那个动词,( )使得句子干净了,( )也标准了。
B 我( )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 3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课内语段阅读。
那天下午,天气专门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 )的登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恍如一下了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的,像( )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 )的光点 。
1按原文填空。
26忆读书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26课忆读书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答案大家找〕(1)作者七岁时
听舅父讲《三国演义》,觉得不过瘾,又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
(2)作者看《水浒传》,认为书中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物个性鲜明。
(3)作者少年和中年看《红楼梦》,感受不一样。
作者认为,内容精彩、人物个性生动、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是好书。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名师来指导〕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出读了哪一本书,这本书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2.“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七十千米每小时”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转折;D.表示意思递进。
选择(四字词语运用)。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诡计多端。
B.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处心积虑。
C.阳春三月,我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游。
D.做事情要畏首畏尾的,这样才能把握好时机。
4.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_______),我能将它改成_____________。
A.贫穷的杰克与母亲相依为命。
B.他很高傲,对身边的人总是爱理不理的。
C.当初买房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了。
D.荒漠由于缺水一毛不拔。
5.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既是本文的总结,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三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两个字,有量有质,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二、填空题6.读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yīng xióng wú xiàn shù shuō 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 yì zhī bàn ji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ū kān fán suǒ shēn yín zhì pǔ zhēn qíng shí g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1)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花雪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有滋味,有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好像失去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品读课文佳句,完成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阅读练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选文写了两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羞愧(_____________)悔恨(_______________)3.给加点字注音: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挨.打挨骂(______________)4.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张冠李戴”的句子。
第26课《好的故事》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26课《好的故事》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好的故事(节选)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阅读链接】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名?鲁迅先生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使用过100多个不同的笔名,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虽然有的仅使用过一次,有的曾被重复使用过,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这是因为受到了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心态、情绪的影响。
国民党统治时期,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发表针砭时弊、抨击黑暗、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就常用笔名。
1.结合课文可知,这个“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这个梦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选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末尾的“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分别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却要用象征手法呢?请结合【阅读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有人说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些不合适,应该改成“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通过阅读选文和【阅读链接】可知,鲁迅先生是个()的人。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卖油翁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卖油翁》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卖油翁》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分:1、《卖油翁》作者,时期文学家,之一。
(3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公亦以此自矜(自矜:)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汝亦知射乎(知:)无他,惟手熟尔(惟:)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4分)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4、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5、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4分)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6、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相照应的一句是()(4分)A、释担而立B、睨之C、久而不去D、但微颔之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4分)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8、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4分)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9、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5分)10、“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分)11、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的语言是:(4分)⑴⑵第二部分:(一)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课后习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huò zhě chénɡ shí ɡǔ lì
( ) ( ) ( ) ( )
二、先辨字,再组词。
养 ( ) 惜 ( ) 冷( ) 粒( )
羊( ) 猎 ( ) 铃 ( ) 拉( )
三、重点段落品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 )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四、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
参考答案米粒
山羊 猎人 铃声 拉住
三、1.特别 常常 2.一棵 三只 两只 一只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四、小白兔温顺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类文阅读《亮出你自己》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类文阅读《亮出你自己》含答案亮出你自己每到黄昏,住在河岸边的动物们都会来河岸遛弯。
戴着眼镜的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还思考着什么;花猫和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大象背着手,脚步重重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小兔子最快乐,跳上跳下……整个河岸,热烈、快乐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生活在河里的小螃蟹这会儿就趴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河岸上的一切。
“嗨!小家伙!在看什么呢?”一只乌龟跟小螃蟹打招呼。
“看河岸上遛弯的人!他们真有趣!”小螃蟹说,眼里流露出羡慕。
“喜欢是吗?走!我们这就去加入遛弯的队伍!”乌龟说。
“可是我……我走路是横着爬的,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小螃蟹说出了他的担忧。
“哈哈……”乌龟笑了,“怎么会呢?你横着走,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你看,小兔走路(AABB式),鸭子走路(AABB 式),花猫走路(ABB式),我走路(ABB 式)……各有特色哦!别担心,亮出你自己!”小螃蟹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河岸。
“你好!小螃蟹!”大家都热情地与小螃蟹打招呼,没有一个人在乎他是竖着走还是横着爬!河岸上留下一长串小螃蟹带着泥浆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很美!很美!1.动物们走路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2.小螃蟹一开始为什么不敢去河岸上散步,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怎样的?3.对短文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是()。
A.把小螃蟹的脚印比成了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走路很好看B.把小螃蟹的脚印比成了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心情很愉快C.把小螃蟹比成小音符,突出了小螃蟹心情很愉快4.读了这个故事,请你写出对短文题目的理解。
参考答案:1.蹦蹦跳跳摇摇摆摆静悄悄慢吞吞2.小螃蟹怕别的动物笑话自己横着走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横着爬。
3.B4.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能妄自菲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中访友一.阅读第1课第3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讲了什么?2.解释词语。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4.你从第2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答: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第3句话表现了什么?答:表现了老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阅读第1课第4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答:主要写了“我”走进树林,鸟儿和露珠和“我”交流情感,和树融为一体。
3.第1句话表达了什么?答: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你从最后一句话感受到什么?答:我感受到这是一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三.阅读第1课第5段,回答问题。
1.用文段中的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答: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2.作者分别拜访了哪些朋友?答:拜访的朋友有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3.本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阅读第1课第6-8段,回答问题。
1.读完第6段,你会想起哪一句描写景物的诗?答: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仿写第7段第2句。
答:满校园都是树,茂盛的大树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3.第8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朋友的留恋之情。
3.草虫的村落一.阅读第3课第4-5段,回答问题。
1.第5段主要讲了什么?答:草虫的村落里和睦快乐的生活。
2.解释词语。
熙熙攘攘:形容人很多,非常热闹。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3.草虫的村落在哪里?答:散布是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4.你从第5段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二.阅读第3课第6-7段,回答问题。
1.仿写第6段第2句。
答:孩子们轻快地舞动双手,优美的舞姿,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2.解释词语:全神贯注: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行色匆匆:匆忙走路的神态。
3.第6段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读读第7段最后一句,讲讲这其中的力量可能指的是什么?答: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
5.你从第7段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动物?答:我感受到这是一群勤勉的动物。
5.詹天佑一.阅读第5课第2-3段,回答问题。
1.第2、3段分别讲了什么?答:第2段讲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
第3段讲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种种压力。
2.解释词语:高山深涧:形容山势险要。
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3.抄写描写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
答;原来……悬崖峭壁。
4.你从第3段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5.你从第3段最后一句话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二.阅读第5课第4段,回答问题。
1.用文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句。
2.解释词语。
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3.你从语言描写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态度。
4.你从“他亲自……农民”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5.你从最后一句话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为国争光的决心。
三.阅读第5课第5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讲了什么?答:铁路要经过居庸关和八达岭,不得不开凿隧道。
2.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原因是山势高,岩层厚。
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是中部凿井法,原因是长一千一百多米。
3.你从“工地上……离开工地”这些话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4.请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四.阅读第5课第6段,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詹天佑顺着青龙桥附近的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2.你从“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6.怀念母亲一.阅读第6课第1-2段,回答问题。
⒈第1段中讲到作者的两个母亲,她们分别是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⒉释词。
食不下咽:吃不下饭。
寝不安席:睡不着觉。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泪流不止:不断地流泪。
⒊.“我”的愿望是作者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⒋从第2段第4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悲痛欲绝。
⒌作者的母亲去世后,作者为什么如此悲痛?答: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悲痛。
⒍在悲痛的日子里,作者会想起怎样的情景?答: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或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⒎第2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二.阅读第6课第3-5段,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濒来入梦:经常到梦中来。
2.祖国母亲为什么“濒来入梦”?答: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
3.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答:作者身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祖国和亲人,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三.阅读第6课第8-13段,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灰暗的天空。
2.读第12段,说说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答: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
3.读第9段第3句话,说说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作者想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9、穷人一、阅读《穷人》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⒈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答:尽管外面寒风呼啸,可渔夫的家里却温暖而舒适。
⒉桑娜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答:因为担心深夜未归的丈夫会出事。
⒊从第3-4句子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答: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妇女。
二、阅读《穷人》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可用小标题概括为:妻盼夫归“自言自语”的意思:自己跟自己说话。
2.从第2-3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答:可以体会到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贫困。
3.造句。
略三、阅读《穷人》第8自然段,回答问题。
⒈文段中的“这样做”指的是什么?桑娜私自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⒉桑娜的心之所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担心自己会被丈夫责骂、揍打。
⒊从这个文段,可以看出桑娜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阅读《穷人》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
⒉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答:写了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
⒊从这个文段,你可以体会到什么?答:可以体会桑娜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五、阅读《穷人》第24自然段,回答问题。
⒈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答:主要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
⒉本文段抓住了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答:抓住渔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描写。
⒊从这个文段,你可以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渔夫也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11.唯一的听众一.阅读第11课第1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答:写作者练琴遭到全家冷遇。
2.从第3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作者拉琴的技术很差。
3.与“沮丧”意思一样的四字词语是垂头丧气。
二.阅读第11课第2-8段,回答问题。
1.第2段主要讲了什么?答:写作者由于演奏水平不高,所以十分沮丧。
2.仿照第2段的第3句写一句话。
3.读句子“我想你……请继续吧”,说说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为什么她这样说?答:老人的耳朵并没有聋。
之所以说自己耳朵聋了,是因为老人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读第6段,老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是让作者树立拉琴的信心。
5.读读“我停下来时……谢谢你,小伙子”这些话,说说老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是鼓励作者要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作者逐渐增强练琴的信心。
6.读读“我也常……打着节奏”这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个聋子?答:因为在“我”心中老人是唯一的知音,在“我”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我”和她在用心相互交流音乐。
7.读第8段最后一句,说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答:因为从老人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她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读出了老人对“我”更高的期望。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三.阅读第11课9-10段,回答问题。
1.“秘密”指的是什么?答:每天清晨,作者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并得到了她的鼓励。
2.释词。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3.妹妹为什么大吃一惊?答:因为“我”的琴技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4.从第10段中,你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妹妹的话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5.本部分写了什么?答:写了“我”从妹妹的口中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
6.假如你是作者,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话?答:老人,太感谢您了。
是您,用诗一般的语言,使我增添几分对音乐的自信;是您,在默默的关注中,鼓励我坚持不懈地学习;是您,用无声的相对,使我滋长迈向成功的神奇力量;是您,用真诚的鼓励,使我奏出真正优美的旋律。
您是我一生中可敬可佩的唯一的听众!13、只有一个地球一、阅读第13课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讲了什么?答: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看见的景象。
(或地球是美丽壮观和和蔼可亲的。
)2.释词。
和蔼可亲:指容易亲近。
3.最后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仿写最后一句。
二.阅读第13课第2段,回答问题。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答:讲了地球是渺小的。
2.第1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说明了地球是渺小的。
3.第2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说明了地球是渺小的。
4.第3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说明了地球是渺小的。
三.读第13课第3-4段,回答问题。
1.第3段和第4段分别主要讲了什么?答:第3段主要讲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第4段主要讲了人们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难。
2.第2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是举例子,说明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读了本部分,我知道了地球是慷慨无私的,而人类是自私自利的。
4.读了本部分,你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答:我看到的地球到处都是被人类残害的伤痕。
(或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