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以长沙滨江文化园为例

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
基于此,研究将对场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提出优化的方向,从而帮助场所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们在使用时的满足感和喜爱感,更好地回归设计满足于人的需求的出发点。
同时,以环境行为学指导设计实践,培养正确的设计意识、学习适当的设计方法。
1 研究对象——长沙滨江文化园现状分析长沙滨江文化园包括“三馆一厅”——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规划展览馆、长沙市图书馆、长沙市音乐厅。
其地处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三角洲”,对岸是湖南金融中心,周边是北辰实业建设的居住小区以及相关商业配套,对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辐射力强、影响力广,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
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对滨江文化园这一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揭示滨江文化园设计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的策略。
2 研究方法实施为获取更加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论文主要采用了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的问卷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1)问卷法侧重于获得广泛的数据,在论文中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行为类型和满意度评价三个层面,并且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其中以五分制矩阵量表的方式对各个功能分区的使用频率、外观、功能满意度进行评价;运用量表对设计满意度进行评价。
(2)实地调查法侧重于获取居民在自身无意识的时候进行的某些自身难以发觉的行为,以及从主观的角度去发掘场所中存在的设计以及管理层面的问题,并且对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
(3)访谈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基于他们置身于场所之中最为直接的主观感受进行提问,从摘要 长沙滨江文化园是地处湘江与浏阳河交接的三角洲处、包含“三馆一厅”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了长沙城市天际线上重要的一环,也在居民的生活中发挥了“起搏器”的重要作用。
文章选取长沙滨江文化园为例,利用环境行为学和建筑使用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市民的行为规律、使用感受和实际需要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改造设计建议,以期为建设富有人文温情和生活气息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参考。
环境行为心理学

Environment behavior psychology
1
参考书目
《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 著 (我有书本图片)(强制性必读) 尹培桐 译 建筑师连载(3-7期)
《交往与空间》(丹麦)(第四版)扬·盖尔 著,何人可 译 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出版(校图书馆有)(重要必读)
5
别于1961年与1966年召开[建筑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会议,与会人士来自 心理学、建筑与精神医学等不同专业。
5、人类学界 (1)霍尔研究空间人类学,出版了二本极为重要的书籍,[无声的语言] 与[隐藏空间]。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 差异。 (2)霍尔的著作、索莫(1968)对个人空间的研究以及卡弘对老鼠进行的 密度拥挤实验等。对以后的空间行为学,即私密性、领域感、个人空间 及拥挤之研究)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6、环境专业界 (1)凯文、林奇认为都市规划与设计不应只是建立在历史与美学的基础 上,而应考虑使用者的环境知觉与反应。他研究波斯顿、洛杉矶与泽西 城之居民如何使用都市空间,以及都市设计与居民经验对都市意象得影 响。其[城市意象]一书,开启了无数环境认知与寻路等课题之研究。 (2)亚历山大于1964年出版[形式综合]。此书导致系统设计方法的革命, 被认为是近二十年来建筑理论与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书籍。 (3)杰克森于1951年至1968年主编[地景](Landscape)。此期刊提供一
6
个不同专业者发表与讨论的园地,拉普普早期的著作都在此期刊上发表。 而杰克森本人有关自然与人造地景的文章也予后人很多的启发。
一九六O及七O年代,环境心理学有惊人的成长。1966年[社会议题期 刊]出版了由凯兹与沃维尔主编的[人对实质环境的反应]。这是环境心理 学的文章首次得以专辑的形式在期刊上出现。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成立 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的博士班。环境研究设计学会(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也于此年成立,并于1969年起每年召开 一次会议,这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也最大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与应用的组 织。1969年环境心理学的第一份期刊[环境与行为]创刊。1970年纽约市 立大学的普罗宣斯基等人编了第一本环境心理学读本[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an and His Physical Setting];1974年他们又出版第一 本环境心理学教科书[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73年]心理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首次出现了 [环境心理学]这个主题,环境心理学才真正奠立在学术机构所认可的研究 领域里的合法地位。随后于1976年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也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部。保护、犯罪、人口和灾难的问题 的影响。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结语由于孔子的述而不作历代学者热衷于对论语进行注释诠释并且通过孔子思想的体会领悟以及发挥而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也推进了论语研究的经久不衰
文化研究 / CULTURAL STUDIES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樊佳奇 姬 烨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格为儒家新兴经典。 《四书章句集注》 普及广泛,普及得主要 方式是: 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最终,四书地位高 过五经,二程大力推崇、表彰四书,提高四书的地位,并又训 释了论语。而 《论语》 被视为四书的一部分进行流传,是与 《四书》 在南宋得定型息息相关的。宋代以来, 《论语》 中发 行量最大的注本,当属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了。 结语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还在发展阶段,一直以来,规范化的校 园景观设计都是大学校园应用的标准。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人的行为心理。作为人居住或者使用 的环境空间,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 对 环境行为学认知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以往相比, 更加强烈。因此,作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 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学校重要的场所。 1. 环境行为学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摘要: 环境行为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它主要针对人的行为、人 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同类型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有非常 微妙的关系。因此,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空间的设 计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从另一方面分析,环境对人是否有影 响,取决于人的行为是否对环境有适应性。人的行为与环境的 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既对立又统一。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行为 学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和空间需求,最 后简要概述了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 公共; 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公共空间设计是指对公共场所进行规划、设计和布置的过程,旨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
以下是对公共空间设计的总结:
1. 功能与需求:公共空间设计应首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空间的主要功能。
例如,公园应提供休闲和娱乐设施,而车站应注重交通导向和人流组织。
2. 人性化设计:公共空间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舒适性。
设计应包括合适的座椅、通道宽度、照明等,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3. 安全性:公共空间设计必须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这包括防滑地面、安全出口标识、紧急救援设备的设置等,以降低意外事故的风险。
4. 美观与环境协调: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美学价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通过艺术装置、景观设计等手段可以提升空间的美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到愉悦。
5. 可持续性: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节能、节水、环保材料的使用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鼓励社区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设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能、人性化、安全性、美观、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等因素,以创造出舒适、便利、美观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

• 186•价值工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无湖市鸠兹广场为例R e s e a rc h o n U r b a n O p e n P u b lic S p a c e D e s ig n a n d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B e h a v io r:The Case of Wuhu Jiuzi Square施映S H I Y i;车震宇C H E Z h e n-y u(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Kunming650500, China)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 bstract: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W uhu,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Key w ords: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

(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的包豪斯学派。现代风格主要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 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坚持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坚持遵循自然的法则 和“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强调“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因此,现代风格具有造型简约、装饰简 洁的特点。
传统风格
现代风格
混合风格
(一)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是指吸收传统装饰的特点,以保持传统装饰原有文化内涵与气质的一种室内空间设计风 格。在巴洛克式风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常常利用繁复的绘画和雕塑、夸张的纹样、强烈的色彩, 以及贵重的材质等装饰空间,以营造多变、奢华的空间氛围;在中式风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 利用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中式家具及传统装饰图案等装饰空间,从而营造庄严、恢宏的空间效果。
(二)形态的多样化 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设计 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筑设计师 开始运用延伸、包容、过渡、渗透等 手段对空间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公 共空间也随之出现了多种新形态。同 时,信息技术拓展了空间的概念,出 现了非实体性的虚拟空间,也使公共 空间的形态日趋丰富和多样。
(三)景观的渗透化 如今,生态环保理念已被越来越 多的人推崇,因此,室内设计师们也 开始将自然景观引入公共空间设计中, 以实现室内空间的生态化发展。例如, 设计师常常通过开敞的空间或透明的 界面借用室外景观,使室外景观延伸 到室内。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的室 内景观设计大多重静态陈设,轻互动 体验,因此未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应当 增加生态体验式服务项目,以增强人 与景观的互动。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功能的复合化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
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概述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定义和关联2. 1。
1.室内设计:又称室内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居住、行为等要求下的环境设计。
是建筑内部空间应用的深化设计. 是空间形式化再现行为意愿的过程.1.2。
建筑设计:又称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行为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动机旨在强调建筑空间内与内、内与外、外与外的行为关联。
1。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更注重空间的建造及空间的骨架作用。
建筑设计重在创造总体和综合的时空关系,主要解决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问题, 强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等问题.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围绕着建筑应用行为空间的深化改良设计。
室内设计更注重内部空间行为形式的细化塑造,主要利用空间界面的形式塑造,空间形式语言对生理的作用和心理的引导。
室内设计更强调形态的塑造和细部的处理,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以及灯光的运用,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1。
4。
室内设计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围构建筑内部的空间界面形式塑造(墙地顶)、空间通与隔的再造改良(门窗隔断)、辅助行为的构造设施(家具台柜橱库)、空间行为的导向塑造(围隔形式虚实向势)、符合空间行为要求下心理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陈设装饰与象征主义)、采光照明的优化(自然照明人工照明)、新风排风的制造改良(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温湿调控(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以及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和美学原则(视听嗅触味、造型色彩肌理声音采光通风)等等…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建筑学、形式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再断增加不同地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见识,会对丰富设计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 共空间 设 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 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正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 : 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
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
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
其中的次级领域与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
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为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
首先,环境行为学可以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行为
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偏好。
例如,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更喜欢选择有适量绿植的公共空间休息,这为公共空
间设计者提供了关于绿地布置和绿植的指导。
又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光
线明亮、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进行休闲和社交活动,这为设计者提供了有关
采光、空间规划的参考。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公共空间设
计更加贴合人们的需要和喜好。
其次,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对人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设计合理的
公共空间可以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人们积极的行为和交流。
例如,
设计一个开放、多功能的广场,可以吸引人们进行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
增强人们的互动与合作。
又如,在公园中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区域,
可以激发人们积极参与运动和娱乐活动的欲望。
公共空间的设计直接影响
着人们的行为,通过创造舒适、安全、人性化的环境,可以引导人们的行
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此外,环境行为学的原理可以为公共空间设计带来创新思维。
环境行
为学研究的核心是了解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而感知和认知是设计师
进行创作的基础。
通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原理,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
们对空间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空间。
例如,通
过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研究,设计师可以在公共空间
中增加符合各类人群需求的元素,增强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环境行
为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解决公共空间中的问题,如拥挤、混乱、噪音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流线设计,可以优化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