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本简介
易经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
【实用版】
目录
一、易经与六十四卦简介
二、金钱课详解的意义
三、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的主要内容
四、如何运用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
正文
一、易经与六十四卦简介
易经,又称《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
易经由八卦演变而来,八卦再进一步推演形成了六十四卦。
每一卦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哲理。
二、金钱课详解的意义
金钱课详解是针对易经六十四卦中与财富、金钱有关的卦象进行深入解读的一种方法。
金钱课详解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还能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处理财富问题,提高我们的财富观念。
三、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的主要内容
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财运分析:根据卦象推演,分析个人的财运状况,了解财运的波动和趋势。
2.财富观念:从卦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财富观念,如诚信、勤奋、节俭等,指导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遵循道德原则。
3.投资策略:根据卦象的启示,提供合适的投资策略和建议,帮助我
们实现财富增值。
4.财富管理:教授如何合理管理财富,避免因财富而带来的纷争和困扰。
四、如何运用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
要运用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首先需要对易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本的卦象知识和解读方法。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学会运用卦象中的智慧来解决财富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方法。
总之,易经六十四卦金钱课详解是一部具有深厚哲学内涵和实用价值的财富指南。
完整版易经大全

完整版易经大全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
它是一本讲述卜筮、六十四卦和阴阳学说的书籍。
易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深邃和复杂的瑰宝之一。
简介
易经的含义是“易于理解的经书”。
它记载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宇宙规律的思考和观察。
易经主要以卦象来表示各种事物和现象,卦象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可以是阴(细)或阳(粗)。
主要内容
易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应用价值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宗教、哲学和文化
价值。
它被用于卜筮、预测、决策和修身养性等方面。
1. 卜筮:易经可以通过卦象和爻辞的方式进行卜筮,预测未来
的发展和变化。
它被认为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占卜方式。
2. 决策:易经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方法。
通过对
卦象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趋势,从而做
出明智的决策。
3. 修身养性:易经对人类行为和处世态度提供了一种指导。
通
过研究易经的原理和智慧,人们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心灵修养。
结论
易经是一部探讨自然和宇宙规律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宗教、哲学和文化价值。
它通过卦象、爻辞和象辞的方式,揭示了事物的
特性和发展趋势。
易经在卜筮、决策和修身养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摘要:一、周易简介二、周易译注版本对比三、最好的周易译注版本特点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周易译注版本五、阅读周易的建议正文: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卜卦、哲学典籍,内容丰富,涵盖宇宙观、道德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
为了使更多人了解这部经典,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翻译注释,形成了众多版本。
本文将为您分析各个周易译注版本,帮助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版本。
一、周易简介周易原文晦涩难懂,对现代人来说阅读门槛较高。
因此,译注版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译注版本应该能让读者轻松理解原文含义,同时又能保持原文的风貌和韵味。
二、周易译注版本对比目前市面上的周易译注版本繁多,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以下几个版本:1.儒家经典译注版本:以儒家思想为背景,对周易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了解周易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道家经典译注版本:从道家角度诠释周易,强调道家的哲学观念和养生智慧。
3.象数译注版本:着重于对周易象数符号的解读,揭示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三、最好的周易译注版本特点1.准确性:一个好的周易译注版本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避免误导读者。
2.通俗易懂:译注文字应简洁明了,让读者轻松理解周易的智慧。
3.系统性:一个优秀的版本应将周易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可读性:版式设计、字体大小、纸张质量等方面均需考虑读者舒适度。
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周易译注版本1.了解自己的阅读需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的,选择相应的版本。
2.参考口碑和评价:了解市场上各个版本的口碑和评价,作为选购的参考。
3.试读:在购买前,可以先找机会试读部分内容,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五、阅读周易的建议1.耐心阅读:周易原文难度较大,需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2.多家对照:可以同时阅读多个版本,相互对照,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3.结合实际生活:将周易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
周易基本知识简介教学课件

经
周易
传
文字(卦爻辞)
符号(卦象)
文言 彖传(上下) 象传(上下) 序卦 系辞(上下) 说卦 杂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 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 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 九四:整合阶段,条件不利,“或跃 在渊”就是具有潜龙的特点。
• 完成飞跃后第一任务还是潜心修炼、 夯实基础,因为企业已进入新层面、 面临新环境和新问题。关键是新思维。
• “或跃在渊”也意味着,如果应对不 善,会被重新打入深渊。
• 九五:鼎盛阶段,有利的条件,无 往而不利。
• 龙飞在天上,本身就是“大人”。
天上 天下(君位) 天道
人上(臣位)
人下
人道
地上 地下
地道
• 爻位代表事物发展阶段:初爻为起 始,二爻为小成,三爻为变化,四 爻为整合,五爻为鼎盛,上爻为终 结。一般而言,起始利于进取,小 成利于努力,变化需要谨慎,整合 尤需小心,鼎盛无所不利,终结即 是重新。
正(当位)
• 爻与爻位的关系共四种:阳爻居阳位、 阴爻居阴位,为当位;阳爻居阴位、阴 爻居阳位,为不当位。
• “见龙在田”,已由地下走到地上, 小成,但仍旧是脆弱的。没有机遇 不能蛮干。
• 如何找到潜在的机遇:低姿态。
• 九三:变化阶段,有利的条件,容易导致 冲动、冒进,因此爻辞告诫要谨慎。
• 已达到发展的临界点,谨慎才能完成飞跃。
• 企业大多败在这一时期。
•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 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 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 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否九五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

周易译注最好的版本摘要:一、周易简介1.周易的起源2.周易的内容与结构二、周易译注的重要性1.帮助读者理解周易原文2.促进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三、评价周易译注版本的几个方面1.译注的准确性2.注释的详尽性3.译文的流畅性4.书籍的权威性5.读者的反馈与口碑四、推荐周易译注版本1.中华书局版《周易正义》2.商务印书馆版《周易》正文:《周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经典之作。
它以卦象、卦辞、爻辞等形式阐述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此,选择一本好的周易译注版本对于学习和研究周易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周易译注版本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译注的准确性是评价周易译注版本的首要标准。
周易原文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古朴和内涵的丰富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阅读困难。
因此,一个好的周易译注版本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周易的精髓。
其次,注释的详尽性也是评价周易译注版本的重要指标。
周易原文中涉及许多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有详尽的注释才能使读者更好地领悟。
一个优秀的周易译注版本应该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注释,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周易的文化内涵。
再者,译文的流畅性对于周易译注版本同样重要。
一个好的周易译注版本应该能够将原文的韵味和意境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周易的魅力。
此外,书籍的权威性和读者的反馈与口碑也是评价周易译注版本的重要依据。
一个权威的周易译注版本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学习资源。
而读者的反馈与口碑则反映了该书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可以为读者选购周易译注版本提供参考。
在众多的周易译注版本中,中华书局版的《周易正义》和商务印书馆版的《周易》堪称佳作。
这两本书在准确性、注释详尽性、译文流畅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周易》打印版

第三讲:周易一、《周易》简介(一)“易”与“经”的含义“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
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
“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与权威性的著作。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
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
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他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
即周朝的卜筮之书。
《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二)《周易》一书的结构《周易》包括“本文”与“解说”两部分。
“本文”部分称为“经”,由64卦的卦象、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组成。
其中,《上经》30卦,《下经》34卦。
“解说”部分称为“传”,是记载后人对卦、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共有十篇,称作“十翼”1. 《易经》64卦指的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2.《易传》《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
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
《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是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十翼”《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卦辞。
《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又称为“大象”),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又称为“小象”)。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等。
00周易全书解读之易学基础知识

易学基础知识一、《周易》简介《周易》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中华文化之根,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周易》作者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布满神奇图案,伏羲氏见状为之惊奇,临摹下来作成“八卦”。
商末周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被囚期间,结合自身坎坷遭遇,推究八卦之理,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撰卦辞、爻辞附于诸卦、诸爻之下,借以表达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
孔子喜《易》,作《易传》十篇。
(二)《周易》内容《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由六四卦组成,每卦里有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它讲占筮、预见吉凶,还涉及古代的历史、战争、生产、婚俗、宗教等。
最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种特殊图形符号系统和文学解释系统表达独特的辩证思维方法——阴阳互补方法。
《易传》阐发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提示六十四卦的内在根据和联系,包括《彖传》、《象传》、《系辞》、《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我们研究《周易》,应本着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继承《周易》丰富的文化遗产,把它与现代社会新的东西融合,赋予它原本没有的新的东西。
二、易学基础知识(一)象与数1、象:亦称“易象”,含义包括:1)、指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即卦象、爻象;2)、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兑卦象征泽、震卦象征雷等;3)、指卦辞、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如:乾卦卦辞提到的龙、坤卦卦辞中提到的牝马等。
2、数:含义包括:1)、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共有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大数为老,小数为少,四数分别表示:少阳七、老阳九、少阴六、老阴八;2)、爻位顺序的数。
周易是谁写的

周易是谁写的
《周易》的作者是姬昌。
《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扩展资料:
《周易》成书背景: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
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基本简介易:改变;经:书籍。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四象是对阴阳的细分;八卦是对四象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
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易经》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则需要根据所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作出适当的选择。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⑴、“无我”之境界道法自然:①、船到桥头自然直:“无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②、顺其自然:“无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无我”境界之表现: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治、敬天认命、逆来顺受、船到桥头自然直、为无为则无不为等等。
④、“无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②、自我实现:“有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有我”境界之内涵:“仁义礼智信”之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之开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
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
《童子问易》有诗云:“龟长筮短道益损,象数和于羑里困?日月顺行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
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一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
《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太极、理、气观及辩证法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对西方影响深远。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
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
《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
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
凡此数说者,其略也。
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
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
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
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
”犹见《易童子问·卷三》。
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为孔子。
李学勤先生在其《走出疑古时代》中指出:“孔子晚年对《周易》十分喜爱,而且自己撰成了《易传》至少是其中一部分。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应该说《周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科学,或文化了。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
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
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辩证法的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