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描绘春天的绿色,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如“嫩绿、浅绿、翠绿、绿意盎然”等。
2.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的特点。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绿》。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讲解生字词。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其他颜色,并进行展示交流。
5. 课文解析:详细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
6. 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2. 生字词:嫩绿、浅绿、翠绿、绿意盎然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大自然之美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你最喜欢的季节。
2. 答案示例:秋天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用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温暖着我们的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生字词学习效果如何,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主要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教学。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绿色,以及绿色带给大自然和人类的美好。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汇学习,句子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绿色的细腻笔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掌握课文生字词,如“嫩绿、翠绿、碧绿”等,并学会运用。
3. 学会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腻描绘,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句子表达绿色的美。
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体会作者描绘绿色的手法,学会观察和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绿色,引出本课主题。
a.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绿色。
b.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绿色的丰富性。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描绘的绿色世界。
a. 学生朗读课文。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课文。
a. 分析“嫩绿、翠绿、碧绿”等词汇。
b. 讲解句子“绿色,像一首优美的诗,像一幅美丽的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子,描绘自己心中的绿色。
a. 学生练习。
b. 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2. 关键词语:嫩绿、翠绿、碧绿3. 重点句子:绿色,像一首优美的诗,像一幅美丽的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句子,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绿色。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探出了嫩绿的脑袋,树叶换上了翠绿的新装,湖水映出了碧绿的天空。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词汇、句子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描绘画面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诗意,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感教学法等,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春天景色。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入课文《绿》,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诗意和画面。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教学。
内容包括:感受作者对绿的描绘,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绿的美丽,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绿色的感受,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绿的描绘,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分析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情感。
4.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6.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绿的描写。
(2)朗读课文,感受绿的美丽。
7. 作业布置根据板书设计,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重点词语:绿意盎然、绿草如茵、绿树成荫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作者情感:喜爱、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绿的描写。
(2)画出课文中的美好画面,并配以文字说明。
2. 答案示例(1)绿意盎然的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绿得像一块宝石。
(2)画面:绿树成荫的夏日,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文字说明:夏日绿荫,光影斑驳,让人感受到绿的清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绿的美丽,学习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绿
备课素材
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2.《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
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
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
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
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
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
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
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
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
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蹈()练()叉()按()稻()炼()又()案()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交叉()节拍()整齐()飘动()
重叠()指挥()集中()出奇()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缩句)
2.所有的绿被春天集中在一起。
(改为把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nèn)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huī),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按要求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再仿写两种绿。
橄榄绿__________绿__________绿
2.春天的世界“到处都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红、绿、蓝中的绿颜色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写几句话。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在一起的情景吗?选择一处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蹈(舞蹈)练(练习)叉(交叉)按(按照)
稻(稻田)炼(锤炼)又(又是)案(答案)
二、交叉(交织)节拍(节奏)整齐(划一)飘动(飘荡)
重叠(重复)指挥(指示)集中(会和)出奇(稀奇)
三、1.绿飘动。
2.春天把所有的绿集中在一起。
四、1.(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苹果绿;草绿
2.河畔是绿的,山坡是绿的,田野里也是绿的……
3.C
4.草儿是绿的,柳儿是绿的,大地是绿的,天空也是绿的。
五、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绿色的,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
翠绿的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浅绿色的嫩叶;小草展开淡绿色的叶子,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嫩绿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