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热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地热能应用现状

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地热能应用现状

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地热能应用现状关中盆地地热资源条件好,莫霍面和居里面上隆、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高,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地热资源量大。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关中盆地地热资源直接应用形式主要以供暖,温泉疗养、洗浴和养殖为主(表2-5),陕西省内共有地热水开采井约480多眼(见图2-9),其中渭北岩溶型层状热储低温热水井160眼,地热温泉点6处,不低于480眼地热井分布于关中盆地境内。

西安、咸阳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除有较好的孔隙型层状热储外,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也促进了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速度较快,资源开采相对集中,有地热井约290眼。

地热井密度最大的地段属长安区栾镇东大一带,平均地热井密度1.77眼/km2,蓝田汤峪平均地热井密度1.4眼/km2。

渭南市热水井总共有160多眼,分布于渭南、华阴、华县、富平、合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等岩溶区,地热井分布密度除洛河附近相对集中外,其它地区相对较小。

宝鸡市共有地热井24眼,分布于西汤峪武功、岐山、扶风等地。

温泉疗养洗浴以临潼、蓝田汤峪、南山温泉、眉县汤峪温泉疗养和洗浴为主,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地热能供暖以咸阳武功县、咸阳城区、西咸新区、浐灞为主,供热面积约1500万m2;温泉养殖以长安东大约14万平米的地热养殖场为主,不成规模。

表2-5陕西省地热资源应用现状图2-9西安及周边地区地热井分布情况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起步较晚,最早始于20 00年前后西安市高新开发区新建的企事业单位,但仅止于前期论证阶段,并未实施。

2005年底,陕西宾馆经调研考察,开展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前期勘查及试验,2006年底完成了地下水水源热泵全部配套工程,并在当年进行的实际运行中显现出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单位已经有150余家,其中(见表2-6)西安市有64处,汉中市29处,宝鸡市11处,咸阳市11处,其余20多处零散分布在其他各市。

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钻井开发技术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钻井开发技术问题与发展趋势

尾水回灌井
西安、咸阳两地尾 水回灌井总数在16 口左右;其成井工 艺与常规地热井没 有什么区别,只不 过是在回灌层下入 滤水管,便于尾水 压入地层
不取水换热井
同心管和水平对接换 热井两种。前者为常 规直井,利用同心管 内外循环水换热;后 者用水平对接井形成 的U型管路,单向水 循环介质换热;两种 均为“水水换热”, 可以取热和热回灌双 向运行
困惑三
关中地区“取热 不取水”开发, 国家地方鼓励, 目前有直井同心 管换热、水平对 接井换热两种新 的钻井开发方式, 但有哪些新的技 术问题需要解决?
二、中深层地热钻井技术现状
三大地热井型
取水地热井
数量占95%以上。 其设计理念就是通 过钻井最大限度地 采出地热水,典型 技术特点有两种。 一是开孔后在大口 径段中下入抽水泵; 二是在热储层中下 入滤水管,并配合 洗井等措施增产
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 钻井开发技术问题与发展趋势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张晓宏

一 二

• 关中地区地热开发现状 • 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 存在问题及技术瓶颈 • 未来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 结论及建议

四 五
一、关中地区地热开发现状
关中盆地是我国三大典型地热开发区之一
京津冀地区
关中盆地 西藏地区
三、未来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适合城区施工的模块化、电控化钻井设备
钻深3000~5000m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以 适应城市施工的井场紧凑化布置要求 采用模块化结构,拆安便捷,运输方便 宜采用垂直起升结构的自升式井架
三、存在问题及现有技术瓶颈
电驱电控化是环保新要求,电控自动化智能化是提高生产力发展趋势。 配备变频驱动、顶驱装置、井口铁钻工、一体化司钻房等。 配备泥浆固控不落地设备,井控装置。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效益分析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效益分析

LOW CARBON WORLD2021/6综合论述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效益分析李雪华(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100)【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热供暖已经成为关中地区替代传统能源取暖的主要清洁取暖方式之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近年来,关中地区涌现出多家单位、多种技术路线进入地热供暖市场,但运行情况不尽相同遥本文以咸阳地区某小区为例进行多方案的效益分析比较,得出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促进项目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深层地热;经济效益;指标【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6-0291-021工艺技术流程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①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②中深层地埋管地热供暖技术。

本文重点分析应用较广泛的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的项目。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有纯地热热源供暖、地热热源+热泵机组调峰、地热热源+天然气调峰三种模式。

1.1纯地热热源供暖模式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均以地热井作为基础热源,钻凿一采一灌两口地热井。

若热源能够满足小区的热负荷,则不再增加其他辅助热源。

关中地区地热埋深2000~4000m,—般供暖用地热井钻凿深度2500〜3500m,水温60~100益,水量80~ 120m3/h。

在不增加热泵的情况下,回灌温度一般取37益。

1.2地热热源+热泵机组调峰模式当小区面积较大,热负荷需求超过地热井能够提供的热负荷时,则需要增加调峰装置,安装热泵调峰装置一般是首选。

热泵机组可将地热尾水温度进一步降低,最低可将尾水降至7益,最大限度从地热水中提取热量。

1.3地热热源+天然气调峰模式当实施条件不能满足安装热泵机组作为调峰装置时,一般采取安装天然气锅炉用来调峰。

安装天然气锅炉投资成本较低,但后期运行成本较高。

2效益分析的基础2.1主要收入来源地热供暖项目收入主要包括一次性收入、常规稳定收入和非常规收入。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科学技术创新2019.14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申恒明(中陕核宜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00)摘要:近年来,国内地热能开发利用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国内地热能发展情况,从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无干扰式地热能及地热发电等多个方面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地热供暖已取代温泉疗养成为地热开发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供暖环保需求和国家地热能发展相关政策分析,判断我国地热开发利用将由单一应用、粗放应用向梯级利用、集成应用发展,对于地热能条件适宜地区逐步将地热供暖向地热发电方向延伸。

关键词:地热供暖;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地热发电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4-0020-021概述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的应对该问题,世界各国不断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近几年来,常规化石能源使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倡导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趋高涨。

地热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基本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是一种低碳环保、适用性强、稳定性好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结构能源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清洁能源供暖的背景下,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我国地热资源储量巨大,在直接利用方面优势明显,在温泉疗养和地热供暖方面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以来主要以温泉疗养为主。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14年底,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利用中,浅层地热能利用(地源热泵)占比58%,中深层地热供暖占比约19%,温泉疗养、洗浴占比18%。

这一数据的对比,突显出了当今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能源性、技术性不断受到重视。

2.1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以地源热泵技术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制冷为主。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已远超国外。

陕地热资源开发亟待规范——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登记谈地热开发

陕地热资源开发亟待规范——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登记谈地热开发

天然矿泉水标准 , 且水量大 、 水质好 , 是缺水县城 及主要 乡镇 的生活饮用水 的供水水源。地热资源 的有效 开发产生 了 良好 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效
益。
中地热资源 , 正期待 国家支持和多方联动合理开
发。
陕西境内地热资源储量丰富 , 初步勘查的结
果是 :关 中盆地平原 区范 围内地热资 源存量 约
于 20 年启动, 04 计划 20 年完成 。 07 现在已完成扶
风县法门寺、礼泉县城和咸阳机场三个地热井勘 探工作。 其中, 扶风县法门寺地热井位于法门寺旅 游 区, 是陕西省西部岩溶地热第一井 , 为法门寺温 泉沐浴产业发展创造了 良 的条件 。 好 在地热管理方面, 建议 国家出台《 地热资源管 理条例》 为彻底理顺各级政府 、 , 各部 门的地热资 源管理职能 , 提供更加明确的法规依据 。 同时加强 和规范地热开发动态监测 ,实现地热资源开发科 学管理 。 在开发利用方面, 建议 国家加大对地热资
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是地热资源勘查程度较 低, 全省资源量 不清 , 目前开采带有一定 的盲 目 性, 地热井布井和钻探施工带有较大的风险性和 探索性 ; 二是地热资源保护不够 , 浪费严重 , 多数
地 热 井没 有 实现 地 下 热水 高 温 多用 、梯级 开发 ,
缺乏综合利用 , 前仍主要用于供暖 、 目 洗浴 、 医疗 保健等 , 制冷 、 工农业利用 , 二次利用还没有提上 议事 日 ;三是地热 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 程 低。 目前地热井地下热水开采均为一次性使用 , 未能把地热能利用后 的地热尾水 回灌到地 热储
维普资讯
陕地热资源开发亟待规范 陕西省 国土资源厅厅长王登记谈地热开发
( 节选 自中国经济 时报)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4.07•【字号】陕发改新能源[2013]481号•【施行日期】2013.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发改新能源〔2013〕481号)各有关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城乡规划建设局),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部门,韩城市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局,有关企业:为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3〕48号),现转发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地热能是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我省地热能资源丰富,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调整我省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应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要求,有利于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地热能开发的积极性,提高地热能利用市场竞争力。

二、各相关市发展改革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地热能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潜力,按照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地热能开发利用布局和方式,提出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和项目,并会同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地热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提纲参照附件),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三、省级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制定与地热能利用相关的专项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将以各专项规划和相关市发展改革部门提供的规划材料为基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

咸阳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咸阳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别是 20 0 6年 3月被命名为“ 中国地热城” 以来, 阳地 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 咸 迅 速 , 大地 带动 了第三 产业 的发 展 , 得 了良好 的社 会 和 经济 效 益 , 极 取 开发 利 用前 景
非 常可观 。 关键 词 : 阳市 ;地 热 资源 ;开发现 状 ;利 用前 景 成
地 热水 。
( i)蓝田一灞河组( + )高陵群 ( 1, Nz、 Nl b 、 Ng)
白鹿塬组 ( ) E 。各组地层均具明显的沉积旋 回
性, 从下到上 , 形成 粗一细一粗 ( 粗一细 ) 或 的完
区内地热开发 的热储层均为孔 隙传导型 , 具 体储层特征见下表( 1 。 表 )
整( 或半完整) 多沉 积旋 回组合。各沉 积旋 回的 下部为含砾粗砂岩为主, 中部细砂岩与泥岩互层 , 上部 中粗砂为主 , 总体垂向上 , 显示砂岩 占较大比 例(0 0 、 层发育 的宏观 面貌。近几 年 , 2 _3 %) 储 咸阳地区主要开发和利用蓝田 一 灞河组及部分高 陵群和张家坡组 , 开发程度较高的西安地 区, 随着 开采 深 度加 大 , 已有 1 0几 口地热 井 开采 白鹿塬 组
表 1 咸 阳地 区地 下热 水热储层 特征
顶板埋深 ( 1 储层厚度 (1 砂厚 比( ) 砂层厚度( 1 孔隙率均值 ( 平均地温( 单位涌水量 3 h. 、 n) n ) % n ) %) ℃) m/ m
南 Q1 s 52 6 北 5o 0 南 33 3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北
维普资讯

1 ・ 8
GEoTHERM AL 由于咸礼凸起呈南倾斜坡状 , 下古 生界 碳酸 盐 岩基 岩 面埋深 由南缘 近 断 裂处 的 30 m, 00 向北逐步抬 升, 至北部 3k 的礼泉县城 0i n 埋深近 20 m 00 。缺失下第三系 , 仅发育新第三系 和第 四系 , 沉积层 由南向北厚度递减 、 岩性变粗。 同组地层厚度比断裂 以南厚度减薄 20 30 。 0- 0m ( )热 储特 征 2 区 内热 储 发 育, 门组 ( ) 张 家 坡 组 三 Q 、

陕西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陕西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陕西 省地热 资源现 状及 存在 的问题
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地 质条件 密切相关, 陕西省 内的地热
资源集 中分布在西 安市、 成阳市等地 区, 关中盆地分布居多 。随着
频繁 , 地 热资源 的开发利用给人们的 生活 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
一些 地热 井在 开采后 没有及 时进 行地 热水 的 回灌 , 直接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 陕西省关 中盆地地热 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日益 水 回灌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0 1 3 ・1 0 ( 上)
陕西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杨航征 韩晓旭
摘 要 地热 资源在 现代社 会被 认 为是 一种 新型 的清 洁能 源 , 与其他 可再 生 能源相 比 , 具有 强 大的 市场竞 争力 。陕西省 蕴 藏 着丰 富的地 热资 源 ,地 热资 源被 广 泛应 用于各 个方 面。但是 地 热资 源开发利 用过 程 中存 在一 些 问题 。在 分析 地热 资源 的 发展优 势的基 础上 , 立足 于陕西省 地热 资 源开发利 用现状 , 探 析 陕西省地 热 资源 开发 利 用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 就如何 实 现 地热 资源可持 续发 展提 出法律 建议 , 对 陕西省 地热 资源 实现可持 续发 展有 重 大指 导意 义。 关 键词 地热 资源 可持 续发展 法律建议 基 金项 目: 本论 文得 到 陕西省社科 基金 项 目 ——《陕西 省地 热资 源开发 利 用法律 问题 研 究》 的 资助项 目编 号 : 1 2 E 0 3 5 。 作 者简 介: 杨舷征 , 西安 建筑科 技 大学思政 院, 教授 , 研 究 方向 : 资 源与 可持续发 展 ; 韩 晓旭 , 西安 建 筑科技 大 学华清 学院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地热发展现状
陕西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下面就陕西地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地热资源丰富,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陕西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渭南、宝鸡、安康等地,其中渭南地热资源最为丰富。

陕西地热水温度高、水质好,具备工业、农业、供暖等多种利用方式的潜力。

目前,陕西地热能利用率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其巨大潜力。

二、地热发电较为落后
陕西地热发电技术相对落后,装机容量较小。

虽然有少数地热发电站投入运营,但总体规模不大。

与国内多个地热发电发达地区相比,陕西地热发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供暖领域地热利用尚有提升空间
陕西冬季气温较低,人民对供暖需求量大,尤其是北部地区。

使用地热进行供暖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方式。

目前,陕西的地热供暖规模较小,供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与需求量存在一定差距。

在提升供暖方式、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地热能在农业领域能力有限
陕西农业发达,地热能在农业领域有一定潜力。

然而,陕西地热在农业领域的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较低。

农业用地热能的规模较小,利用效率有限。

五、地热利用政策不够完善
陕西地方政府在地热发展方面尚未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影响了地热产业的发展。

与其他地热资源丰富的省市相比,陕西在政策支持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总体来说,陕西地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进一步推动地热发展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地热利用政策,加强地热供暖设施建设,促进地热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发挥地热资源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