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与东方希望集团》读后感
读《刘永行说》有感-杜春

读《刘永行说》有感
作为一名四川人,而且作为一名刘永行前辈的校友,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实在当年校庆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刘永行的风采,是您给我们讲述了希望集团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可歌可泣的艰苦岁月,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无论是从当初辞职下海经商,还是开始卖饲料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到现在的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行业已经涉及农业,重工业,教育,酒店,培训等等。
从希望集团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要成就大业,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还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国家的政策的扶持。
企业同时需要不断创新,还要高瞻远瞩,从而适应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长治久安。
读书笔记

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
没有生活奢侈的企业家,只有他们的下一代有次特权
最初创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钱,大多数人有自己的理想
天时者,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之谓也。
把成功放在更宏大的历史北京下加以考察。
地利者,中国人对市场经济所具有的高度领悟力和卓越才能之谓也。
人和者,恪守诚实劳动,诚信经商,诚恳待人之谓也。
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修正集团修涞贵
有差异化的市场做别人没有的产品
管理大企业靠文化
管理中型企业靠制度
管理小型企业靠权威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
希望兄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一)

2021 年第 3 期
一样精明;他为中国企业家群体注入了一股激情浩
荡的英雄气;他自由穿行在传统与现代、战略与战
术之间,如入无人之境。
他不仅仅是希望事业的创始人和希望饲料的研
制者,他还是一个重工业巨擘:他在包头拥有一座
占地 400 公顷的现代化铝厂,在重庆拥有一座可
年产 1 000 万吨水泥的建材厂,在距离乌鲁木齐
据我长期观察,刘永行是“逆着本能做人”,
刘永好是“顺着潮流做事”,陈育新是“循着初心行
走”
,刘永言则是“带着本真思考”。
经过将近 30 年近距离地观察与研究,当抛开
五彩缤纷的现象,再用哲学眼光去探究希望集团
的历史时,我们意外地找到了打开希望集团生存
发展的密码——反而思维。尽管希望兄弟都有自
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即老大刘永言的“相对价
市场竞争中的疲软就像赛跑一样,你困难别人也困
难,如果你平时练得好,这时你就有相对优势了。
市场疲软你一点儿都不用担心,这正是增强相对优
势的大好时机,是加强内部管理的大好时机。在市场
疲软时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把绝对劣势变成相对优
势。如果我们的对手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话,我们
就大大前进了。虽然我们前进的步伐可能也会慢一
源,找到哲学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企业的根本所
在 , 正 如 刘 永 行 所 说 :“ 正 确 观 念 是 第 一 生 产
力”。哲学是模子,其他都是依模子生产出来的产
品。实际上,到了哲学层面,优秀企业都是一样
的。正如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一书
开头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国学与畜牧 Sinology and Animal Husbandry
《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读后感

《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读后感题目:《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读后感一、引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已经持续40年,在这40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农业领域的发展。
作为我国乳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刘永好先生与他的新希望集团在农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人生经历和领导理念,成为了无数人学习的榜样。
通过阅读《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我深刻领悟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胸怀。
二、刘永好与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先生出生于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之苦。
在他的带领下,新希望集团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乳业巨头,实现了耕地变金地的伟大蜕变。
在读《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刘永好先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所取得的。
他对农业的热爱和信心,以及执着的精神,使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操胜券。
三、领导者的品质在阅读中,我不禁被刘永好先生的行事风格和领导理念所深深吸引。
大公无私、谦逊低调、诚信为本、平易近人,这些都是刘永好先生身上所展现出的品质。
他不仅关心企业的利益,更注重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
他的领导风格带给我极大的启发,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成长中应培养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对于40年改革开放的思考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4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腾飞是否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还是真正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阅读《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为我国乳业的领军人物,刘永好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他的成功不仅是企业家的胜利,更是我国农业的腾飞。
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我国人民。
五、个人观点和感悟在阅读《焕新—刘永好与新希望的40年》的过程中,我深受鼓舞。
作为一名读者,我不仅对我国乳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刘永好先生的人生感到由衷的敬佩。
东方希望企业文化四大观念对实验室的启示

东方希望企业文化四大观念对实验室的启示
篇一
四大观念是刘永行董事长在集团近40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髓,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升华的沉淀的精髓理念,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温习和回顾四大观念的过程中,全体干部员工必须始终秉承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切实有效地落实和践行四大观念。
篇二
东方希望哲理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希望需要你亲手创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行动,迈出第一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希望。
同时,希望也需要在信念的指引下,坚定地前行。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希望的创造者,只要拿出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秉持着坚定的信念,不断超越自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是我从东方希望哲理观念中深刻体会到的,也是我所信奉的哲理。
刘永行:做到最好,民企才有生存空间

金融危机对我们没有影响,与我们的投资理念有很大关系。比如河南建成的250万吨产能的氧化铝厂,外国专家评估认为,我们在全世界现金成本中属于4等级(0最低,10最高),但最终送到客户端的成本却是全世界最低的。这是我们管理理念的成果,其他的项目也是如此。
金融危机中,重工业在全世界受到重创,而铝业又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金融危机中,我们东方希望铝业在全世界表现最好。
刘永行: 我们现在主要做两块,一个是饲料,在总部搬到上海之后,我们就停止了饲料的发展布局;一个就是重工业。东方希望这些年可以说是靠“农民的母鸡下的蛋哺育出了重工业”。
现在饲料已经完成了对重工业哺育的使命,其自身也需要发展,我们前年提出在中国南部发展50个饲料厂,在海外发展50个饲料厂,总共100个饲料厂,5~7年完成新建100个饲料厂的发展目标。
刘永行:改革开放不应该让民营企业来承担政策风险。我始终认为改革开放是个大趋势。中国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实践推动政策,实践在前,政策在后。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国家在持续地推动国家开放;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些是大环境,不可能快速改变,所以民营企业应该眼光看得远一些,不要为了一时的反复、暂时的倒退而迷惑,而不敢去做。
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刘永行,是老派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不上市,不碰房地产,小心谨慎,紧跟政策,稳健发展。
就“国进民退”、民企生存环境、新36条等当前热点问题,刘永行在东方希望集团上海总部办公室里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采访。
危机之下不抱怨
《瞭望东方周刊》:2004宏观调控,东方希望没有受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当年,在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你反而成为《福布斯》中国首富,你总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刘永行:做到最好,民企才有生存空间
新希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永好的创业心得

新希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永好的创业心得尊敬的林先生、梁先生、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这次我来北京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
昨天,我在会上做了一个发言,谈到了私营企业,谈到了关于转型期的私营企业谁来提供资金支持的问题;前天,我也参加了一个会,是有关中国企业管理协会20周年纪念及更名的会议,我们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中国企业管理突出贡献奖;今天有幸到这里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我很高兴,谢谢大家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
我将结合我们“希望”的发展,结合我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一些观点来谈。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略地谈一谈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轨迹。
中国新一代的私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50年代,我们有一批老一辈的工商业者、私营企业家把他们的资产交给了国家,公私合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及各地的分支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家,这里面的优秀人士很快都结合到工商业联合会里面去了。
大家知道,荣毅仁先生是我们工商业联合会前一届的主席,这一届的主席经叔平先生是全国政协的副主席。
很荣幸,我能作为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一员跟全国的私营企业家一道为国家经济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限制没那么厉害了,叫做“允许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先行者,叫个体户。
当时一方面是卖方市场,做什么都卖得掉,市场非常好;另一方面是限制非常多,首先是行业的准入限制多,第二是用人的规模限制多(聘用员工不能超过8人),第三是筹资贷款非常难,等等。
但是,主流是什么?第一是允许搞了,第二是市场非常好,是卖方市场。
就凭这两点,勇气加胆量造就了社会上的第一批“万元户”,这是第一个阶段。
这时候,有不少有识之士投身到个体私营企业的行列,他们有的找准了一个产品,不断努力,做大了自己的产业,成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佼佼者;有的凭借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找到了双轨制下的一些机会,迅速发展起来了。
刘永行:我每天1O0元也花不了——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访谈录

界寓 豪排行榜 . 如何看 待这件事? 你
刘 永行 :我认 为这 是美 国人对 希
望集 团的一种估值 ,包含 了 《 福布 斯》
对我 们企 业的 良好预期 .而 这种预 期 是对 中国成长 性好 、 财务 情况 良好 、 有
错。但 你要 知道 .我是苦 出 身.与所
有农 民一样 . 以前 对财 富是非 常渴望
业可 以处 于的位 置。 再说 . 不苦干 炫 我 耀 自己的财 富 . 没那 个 习惯 , 我一个 人
36 S A G A &H G ON CO OM U J 0 6 I H N H I ON K G E N Y J NE 0 2 '
斤猪 肉 ,成 本降低 了 ,效益 就 出来了 , 养猪 农 民就可 以多得实惠 。 年 。 国 今 全
两 会 最 热 门 的 话 题 就 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猪 、猪粪 养鱼 、鱼沙 养鹌 ,从 而形 成
一
条产 业链 , 实现精 细化管 理 , 效率 不
就 出来 了 。
一
上一个 鸡蛋 。
刘 永 行 :我 们 那 里 有 许 多 孩 子 上
唐羽 : 饲料行业 的发展 前景如何?
刘 永 行 :我 认 为 。1 0年 以 后 。 整
个 中国的饲 料 行业 只 会 留下十 分 之一
的 企 业 ,也 就 是 1 0 3 0家 。
我 的作息时间表好像与大 多数做老 总的 人不 一样 , 每天都是 按时 上下班 。每 我 天早 晨我 把车开 出车库 的时候 , 车库 里 都是 满 的 , 我们 那个小 区的人都 还在家
维普资讯
_亭 BUS NE S L GE I S E N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希望集团掌门人刘永行》读后感
读了介绍关于东方希望集团的掌门人刘永行这篇文章,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结合当前的工作分享一下体会: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认为这两句体现的对战略和战术的理解和运用;战略是一个公司的最高目标和愿景,在短时间内是不轻易更改的;战术是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而进行的公司运营方式方法;公司的最高战略可以分成阶段性目标,各个阶段性的目标继续细分为各个职能部门的目标,从而由部门落实到具体个人目标;因此最高战略目标必须清晰;阶段性目标的划分才能合理,落实到职能部门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完成;以上是“中学为体”方面,我认为公司的战略及年度目标,都在年会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各部门的目标也应该为这些战略而被细化;在“西学为用”方面,我们还可以加强,战术分为两方面,一是技术,生产,品质,物流的管控;二是销售,财务方面;在技术,生产方面,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方面,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统计;我们在对设备的投入改造方面,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成本统计,这就使得我们不清楚对设备的投入与生产产能的提升之间的对比,虽然每次设备的改造都是必要的,我们也要考虑这个成本与产出的性价比,接下来我会统计每台设备的改造成本,以及对照生产部门对于设备改造后的增效进行比对,形成数据进行统计,对于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好的效果及措施进行标准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大题小做”我认为就是将组织(公司和部门)的大目标细化成每个人的小目标;“小题大做”是每个人的目标或是产品和生产中的每个小细节进行精益求精的“大做”,组织和个人的每个小目标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每个小细节的成功最终会成就大目标的完成。
这些每个小细节都需要各个部门保质保量的完成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技术工艺的持续改进,生产中的品质管控,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物流仓储的工作等,每个环节都有可改进的空间;从目前我司设备的库存零件来看,设计部门已经开始在新的机型研发的时候,充分考虑库存的零件和商业件;以现有的库存配件尽可能用在新的机器设计当中,从而降低新机器的研发成本,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
当我们销售出去的产品价格及利润固定时,降低成本,省下来的就是利润。
设备研发投入是这样,生产的其他环节也同样需要进行这样的管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我们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小题大做”到底要“大做”到什么程度,也可以进行量化,都可以采用“追溯差距根源”;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没有标准,但这不可怕,我们就定一个初期的合理标准,每次数据总结出来,进行对比,达不到标准,就进行分析,“追溯差距根源”从而改善以达到目标;高于标准,同样进行“追溯差距根源”,找出原因,定于新的标准,进行推广,这样一步步进行正向比较,经过一段产能效率会有个新的提高。
每次提高都是下一次的标准。
张华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