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是水污染。
水污染不仅危及人类健康,而且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严重影响自然环境。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什么是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也称为生物界面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物质。
它们能够在水和油等不相容的物质之间形成界面,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增强润湿性的作用。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体内,如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并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作用。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有许多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它们能够有效地清除污染物,因此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水处理方面,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染物更易于溶解和分散在水中。
同时,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吸附、胶束和膜过滤等机制,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些机制可用于去除油、气、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
此外,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和降解,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这一过程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
在土壤修复方面,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污染物的吸附、发掘和转化。
它们能够分解污染物,增加土壤氧气流动性和水分利用率,如此发挥土壤修复的作用。
此外,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和降解,帮助抑制污染物的进一步渗透和扩散。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优点和潜力显而易见。
首先,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水和油等不相容的物质之间能够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并促进污染物更好地分散在水中。
其次,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如胶束和膜过滤等。
此外,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还能促进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污染的效果十分显著。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摘要活性剂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品。
它可以减少液体、固体和气体界面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容易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碾合或扩散,因而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污染处理技术、大气除尘技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技术应用上的优点和缺点,对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环境保护应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工业味精”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十分迅猛。
全球表面活性剂年产量以4%~5%的速度增长,1995年的产量已达900万t,品种一万种以上,市场营销额100亿美元以上。
中国的表面活性剂产量近年年均增长率为5%~6%,预计到2005年年产量将达120万t。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正从日用化学工业发展到了环境、石油、纺织、食品、农业以及新型材料等方面,近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地开拓。
1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1.1在化学混凝法中的应用化学混凝法是利用混凝剂使废水中的胶粒沉淀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废水中的胶粒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数10h以上也不会自降,用沉淀法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可用作混凝剂来破坏胶粒的稳定性使它们相互粘结、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而沉淀。
在这一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吸附架桥作用。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聚合、缩合反应形成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这类物质可被胶粒所强烈吸附。
表面活性剂通过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絮凝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单个很长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不同位置有功能基能吸附于相邻胶粒的表面,这样可以连接多个分散胶粒,使之聚集在一起成为絮凝体。
二是多个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分散胶粒之间能相互作用而聚集,通过这两种作用在相距较远的胶粒之间进行架桥,使胶粒逐渐增大,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而沉淀下来。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作者:王烁铭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4期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在特殊条件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所产生的代谢物,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中逐渐显现出了其良好的环保功效,在当前的环境生物工程中对于合成活性剂有着更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学习心得与资料查阅,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予以介绍,同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生物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018-02近年来,生态环境在化学物品的侵扰下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二类的影响,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提高关注度,我国也逐渐开始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去解决一定的环境问题,通过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在改善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笔者所查阅到的资料来看,当前我国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拓宽,环境生物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概述通常来讲,生物表面活性剂指的是由天然微生物或是动植物、天然表面菌群所生成的一种活性调节物质[1]。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治理污染与生物补救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许多紧急生态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都大量应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结合现场情况,采用专业手法去实现对事故现场的综合治理。
此外,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提纯之后,其抗污染性能会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配方对不同有机溶解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
生物表面活性剂有着非常多的种类,究其共性会发现其均具有能够作用于大气、水资源以及污染源固体资源的天然化合物。
2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天然组成成分,再加上人工的提升技术与配方,能够有效加速烃类物质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解析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解析摘要:在现代化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保障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还有着良好的工程效益。
但是,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成本比较高,这就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我们就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环境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首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工程应用分析前言目前我们在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活性试剂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得环境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
然而,化学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虽然其应用效果比较好,而且成本消耗不高,但是它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就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现代化环境工程中,人们都是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的出现,使其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增加。
1、环境工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概述所谓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也就是一种以微生物技术为基础,来对生产相关的活性添加试剂。
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传统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这不仅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着周围环境也不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这就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内容日益复杂,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则很好的保障了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使得生产效益、质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人们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现代化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其应用价值得到极大的增加。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概念、应用领域、难点和问题,以及加强其应用的有效策略。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广泛用途的生物分子,可用于改善环境生物工程过程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然而,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稳定性问题。
本文强调了合理设计和选择生物表面活性剂、优化生产过程以及监测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以促进其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生物工程;应用引言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在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工程中。
这些分子可以改善污水处理、油污清洁、生物降解等过程的效率,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其应用的策略。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分子,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关键的结构和功能调节作用。
这些分子通常具有双亲性质,即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通常由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尾部组成。
头部通常是极性或带电的,而尾部通常是非极性的。
这种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生物体内调节液体界面的性质,包括细胞膜、胶体系统和组织液中的界面。
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有多种功能。
它们可以降低液体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得生物体内的液体能够更容易流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细胞膜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
它们形成脂质双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稳定胶体系统,如乳液和胶体悬浮液,通过包裹和分散疏水性颗粒或分子,防止它们聚集和沉淀。
这对于维持某些生物体内的液体结构至关重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通常对生物体相容性较高,因为它们在生理条件下能够与生物体的其他分子相互作用,不会引起严重的毒性或免疫反应。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2.1油污染治理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石油烃类物质相互作用,改善石油烃类物质与水相互作用的特性,从而增强微生物对油污的降解能力。
环境工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彭诗阳

环境工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彭诗阳发布时间:2021-08-18T07:10:09.865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3期作者:彭诗阳[导读] 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调查,该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国内外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国家申请了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专利,像是作为胞外生物乳化剂的物质乙酸钙不动杆菌,现已在市面上销售;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所谓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指的是微生物存在于合适的生长环境内,在其代谢环节产生的代谢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特征。
和那些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对比发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势十分明显。
因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会被原材料、价格、产品性能影响,此外其生产和应用都会对环境带来危害,还会损伤人们身体健康。
此次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到环境工程的情况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工程;环保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调查,该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国内外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国家申请了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专利,像是作为胞外生物乳化剂的物质乙酸钙不动杆菌,现已在市面上销售;而中国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调研时间晚,不过好在中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十分重视,现在我国取得成果最丰硕的当属“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以及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1.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通常情况下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式是判断它们极性基团性质,如果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就依靠它们生化性质、生产菌差异加以区分。
目前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基本由以下几种,分别是糖脂、磷脂和脂肪酸、脂肽和脂蛋白、聚合物和特殊表面活性剂。
1.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菌细菌、酵母菌、真菌代谢物共同组成了大部分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以上生产菌的来源基本上是从被油污染的湖泊、土壤、海洋等环境得到的。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微探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微探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生物制剂物品,具有天然保护作用,其源于特殊条件下对生物进行培养,由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
在环境生物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水源,优化生态,还可以提升我国环境生物工程研究水平。
基于此,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研究工作的提升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环境生物工程;污染;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发泡、分散、乳化、增溶等特性,对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生物修复以及含油污泥等方面的处理效果显著。
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尤其受到生物系统、水资源、植物资源等领域的重视。
其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净化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化学物品和工业污染物的大肆污染下,加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污水处理在环境工程当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于废水处理具有独特优势。
具体污水处理原理为: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裙,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消除,并中和水中毒性元素,进而实现污水预处理[1]。
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吸附-浮选法的充分结合,将污水中含有的镉离子等元素有效去除。
且利用生物活性剂化除污水的离子浮选,进而全面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从当前污水整体处理情况来看,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一般使用氢氧化物沉淀法进行处理。
具体原理为:氢氧化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溶解。
但实际应用上看,污水处理效果较差,不符合处理标准。
有人尝试着使用浮选法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溶解,溶解效果达到预期,但是水源出现二次污染。
这两种方法都有局限,不能充分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统一。
其不仅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而且不会导致水源二次污染。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生物修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方面也有巨大作用,其可以改善污染物-水-微生物细胞界面的接触行为,进一步提升疏水性有机物质的亲水性、细胞膜的疏水性,从而有效提升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和利用效果,且不会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生长[2]。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点、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等角度,深入探讨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的有机化合物,在水和油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如洗涤剂、乳化剂、泡沫剂、润滑剂等。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油水混合物分散为微小均匀的液滴,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水的溶解性,使油脂和污垢更容易被清洗掉。
但是,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性,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污水处理表面活性剂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表面张力,使得油水分离更加容易,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正因为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所以目前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海洋油污染治理海洋油污染是目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油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得油水分离更加容易,同时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3. 化学品清洗化学品清洗是一个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的领域,比如对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和污垢,使用表面活性剂便能够快速有效的清洗掉。
同时,表面活性剂还有润滑作用,能够减少机器设备的磨损,提高效率。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虽然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环境,但是它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
表面活性剂释放到环境中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还会降低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有生物积累效应,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对生物体造成损伤。
结论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其环境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表面活性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独特的属性,如:结构的多样性、生物可降解性、广泛的生物活性及对环境的温和性等。
由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受原材料、价格和产品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会严重污染环境及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随着人类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近二十多年来,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日益增多,发展很快,国外已就多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申请了专利,如乙酸钙不动杆菌生产的一种胞外生物乳化剂已经有了成品出售。
国内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开发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以及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通常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基团来分类,而生物表面活性剂则通过它们的生化性质和生产菌的不同来区分。
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糖脂、磷脂和脂肪酸、脂肽和脂蛋白、聚合物和特殊表面活性剂。
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菌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
这些生产菌大多是从油类污染的湖泊、土壤或海洋中筛选得到的。
如banat等从油泥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芽孢杆菌ab-2和y12-b。
表1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目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
采用发酵法生产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产量主要取决于生产菌的种类、生长阶段,碳基质的性质,培养基中n、p和金属离子mg2+、fe2+的浓度以及培养条件(ph、温度、搅拌速度等)。
如davis等在成批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时发现,在溶解氧耗尽和限氮条件下可得最大浓度(439.0mg/l)的莎梵婷。
kitamoto等利用南极假丝酵母的休止细胞生产甘露糖赤藓糖醇脂,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最高产量可达140g/l。
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在于生产费用低、种类多样和工艺简便等,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产物的分离纯化成本较高。
与微生物发酵法相比,酶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是一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分子,但同样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
其优点在于产物的提取费用低、次级结构改良方便、容易提纯以及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等,且酶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药品组分。
尽管现阶段酶制剂成本较高,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增强酶的稳定性与活性,有望降低其生产成本。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发酵产物的提取(也称下游处理)费用大约占总生产费用的60%,这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品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提取方法随发酵操作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其中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如kuyukina等利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红球菌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获得较高产率10mg/l。
超滤是用于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方法。
lin等用分子量截止值为30000da的超滤膜从发酵液中提取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莎梵婷,收率达95%。
mattei等设计了一套连续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装置,应用切面流过滤法能连续提取产物,产率高达3g/l。
能与连续发酵生产配套的产物提取方法有泡沫分离、离子交换树脂法等。
davis等用泡沫分离法连续提取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莎梵婷,收率达71.4%。
鼠李糖脂的提取过程是先离心过滤除去细胞,再通过吸附色谱将鼠李糖脂浓缩在安珀莱特xad-2树脂上,后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提纯,最后将液体蒸发和冷冻干燥可得纯度为90%的成品,收率达60%。
四、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常会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因此,在用生物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时须进行预处理。
当前,常用氢氧化物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其沉淀效率受氢氧化物溶解度的限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浮选法用于废水预处理时又常因所用浮选捕收剂在其后续处理过程中难降解(如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易产生二次污染而受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毒害的替代品,而生物表面活性剂恰好具有这一优势。
但是,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应用研究很少,直到最近才有报道。
zouboulis等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除去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两种有毒金属离子:cr4+zn2+。
结果表明,莎梵婷和地衣芽孢杆菌素在ph为4时均能很好地从废水中分离吸附了cr4+αfeo(oh)或cr4+fecl3·6h2o形成的螯合物,极大地提高了cr4+(50mg/l)的去除率,几乎可达100%;在ph为6时,莎梵婷对螯合物中的zn2+(50mg/l)去除率高达96%,而在相同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素的处理效果不明显,去除率为50%左右。
2、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在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的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直接使用发酵液,能节省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取和产品纯化成本,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现场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应用潜力很大。
国外对生物修复的研究大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
如harvey等将铜绿假单胞菌生产的海藻糖脂,加入exxon valde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造成的原油泄漏污染的海水中,大大提高了原油的降解速度。
这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实际应用中最成功的现场生物修复。
而在国内还未见有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成功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的报道。
(1)促进烷烃类物质的降解烷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在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石油排入环境中而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为了提高烷烃的降解速率,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疏水性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增加微生物的数量,继而提高烷烃的降解速率。
noordman等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十六烷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十六烷的降解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十四种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
rahman等发现分别添加0.1%和1%鼠李糖脂的堆制系统中,汽油污染土壤中碳氢化合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9%~45.2%和20.2%~48.3%。
最近rahman等在研究储油罐底部泥状沉积物与土壤混合堆制过程中正构烷烃的降解情况时,也发现添加鼠李糖脂能显著增加烷烃的降解率。
(2)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多环芳烃因其“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将其列为优先污染物。
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是从环境中去除多环芳烃的最主要途径,且多环芳烃的降解性能随苯环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环以下的多环芳烃易降解,四环以上的较难降解。
迄今为止,关于多环芳烃降解菌能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可利用性存在三种假说:先通过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
其次通过产生胞外聚合物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
再通过形成生物膜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
johnsen等的实验结果表明少动鞘脂单胞菌是通过分泌表面活性剂——葡聚糖脂的方式而促进多环芳烃化合物降解的。
(3)用于除去有毒重金属由于有毒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稳定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因此,土壤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
目前可以用玻璃化、固定化/稳定化、热处理等技术除去土壤中的重金属。
玻璃化处理技术可行,但是工程量大,费用高;固定化过程具有可逆性,因此处理后还需要不间断地监测处理效果;而热处理技术则只适用于除去易挥发的重金属如hg等。
因此,低成本的生物学处理方法发展很快。
近年来,人们开始利用对生态环境无毒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
torrens等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使cd的去除率提高了8%~54%。
mulligan等用0.25%的莎梵婷连续5天冲洗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后,cu的去除率达70%。
mulligan等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冲洗受重金属cu、zn污染的沉积物。
三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不同:0.5%的鼠李糖脂对cu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65%;4%的槐糖脂则对zn的去除效果较好,为60%;而莎梵婷对两者均无多大效果,去除率仅为15%和6%。
并研究了重金属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量的变化,其中,鼠李糖脂和莎梵婷主要除去了有机结合态的cu,槐糖脂主要除去了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zn。
这一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冲洗沉积物除去其中重金属的方法是可行的。
为了早日实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高实际应用程度,今后的研究将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选育能以廉价碳源为底物、产量高的菌种(如benincasa等利用生产向日葵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皂料为唯一碳源成批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获得的鼠李糖脂最大浓度为16g/l)。
(2)在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纯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应设计经济有效的产物分离纯化方法。
将其二次开发产品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制药等行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生产成本。
(3)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明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污染现场的作用过程,使之在直接应用发酵液进行生物修复时能快速、有效降解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