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防静电知识培训课件

防静电知识培训课件

静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防静电培训
完善防静电管理制度
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培训,提高员工的 防静电意识和技能。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防静电管理制度,规范员 工的行为和操作流程。
定期检查防静电设施
增加湿度
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 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在适当的场合增加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静 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02
静电事故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处理难度大
03
静电事故现场处理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静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静电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保持冷静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人员应保持冷静,避免因慌乱而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在处理静电事故时,救援人员应正确使用防静电工作服、手套、静电鞋等防护用具,以保 障自身安全。
防静电工作规范
01
防静电设备购置规范
根据企业生产需求购置相应的防静电设备,并确保设备质量可靠。
02
防静电设备使用规范
作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防静电设备,并严格遵守
设备操作规程。
03
防静电工作场所规范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干燥,避免尘土、纤维等杂质产生静电。
防静电工作注意事项
1 2
注意静电放电
06
防静电知识问答
防静电知识问答
与防静电相关的趣味 问答
• 什么是静电? •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 静电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哪些影
响? • 如何预防静电带来的不良影响?
与防静电相关的专业
问答
• 防静电的原理是什么? • 如何评估防静电材料的性能? • 常见的防静电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

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
二、静电对电子组件的影响 1、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 、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
静电的危害
1.有吸引或排斥的力量;2.有电场存在, 与大地有电位差;3.会产 生放电电流 以上这3种情形 可对电子元件造成以下影响: 种情形,可对电子元件造成以下影响 以上这 种情形 可对电子元件造成以下影响 1.元件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 影响元件的功能和寿命; 2. 2.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绝缘层和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 ( ) 3.因瞬间的电场软击穿或电流产生过热,使元件受损, 即使仍可工作, 但是寿命受损。 上述這三种情況中, 如果元件完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品质测试中 上述這三种情況中 如果元件完全破坏 必能在生产及品质测试中 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少 影响较少。 被察觉而排除 影响较少。如果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中不易被 发現。在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次加工 甚至已在使用时,才 发現。在這种情形下 常会因经过多层次加工, 甚至已在使用时 才 常会因经过多层次加工 被发现破坏,不但检查不易 而且损失亦难以預測, 不但检查不易,而且损失亦难以預測 被发现破坏 不但检查不易 而且损失亦难以預測 不知要耗费多少 人力和财力才能查出存在的问题,如果在使用时才发现故障 如果在使用时才发现故障,其损失 人力和财力才能查出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使用时才发现故障 其损失 将可能包含人命与不可计数的金钱,所以静电对电子元件产生的 将可能包含人命与不可计数的金钱 所以静电对电子元件产生的 危 害不亚于严重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損失。 害不亚于严重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損失。
第一章
器件类型
静电的危害
EOS/ESD的最小敏感度 (以静电电压V表示) 30~1800 100~200 100~300 100以上 140~7000 150~500 190~2500 250~3000 300~2500 300~3000 380~7800 500~1500 680~1000 10集成 数字集成 线性集成 混合电路 二极管(PN.PIN肖特 基) 双极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管 可控硅 双极型集成电 路,MOSFET和MOS 集成电路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13
静电的危害三
ESD对电子器件侵害方式 ESD对电子器件侵害方式主要有三种:①静电源直接对电子器件放电;②带电器件对其 他导体的静电放电;③电场感应放电。 Ⅰ、静电源直接对电子器件放电 ESD事件常常发生在带电导体(包括人体)对ESDS的放电过程中。一般的静电危害是 人体或带电导体直接对ESDS放电造成。 Ⅱ、带电器件对其他导体的静电放电 当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在操作过程中,或者与包装材料、机器表面接触后,就会积累静 电荷。当器件在包装盒移动或震动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这种放电情况,涉及的电容 和能量不同于人体对ESDS器件的放电情况。在某些情况下,CDM事件比HBN事件所造成 的危害更大。
微小的放电声音发生
9,000 [V]
10,000 [V] 11,000 [V] 12,000 [V]
15
静电的危害五
静电损伤的两种失效形式
1. 硬损伤:又称“突发性完全失效”、“一次性损坏”,约占10% 表现为器件电参数突然劣化,失去原有功能。主要原因是静电放电造成过压 使得介质被击穿,或过流使得内部电路金属导线熔断、硅片局部融化等。 硬损伤可通过常规的性能测试手段及时发现,相对软失效而言危害要小得多 。 2. 软损伤:又称“潜在性缓慢失效”、“多次损伤累积后失效”,约占90%
-
+ -
4
静电的基本概念之二

静电问题依附于物体(气、液、固体)而存在。如果物体带有过 剩的电荷则成为带电体。物体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就是起电过程。 静电产生的方式很多,接触、摩擦、冲流、冷冻、电解、压电、 温差等都可以产生静电。但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 移 --》偶电层的形成 --》电荷分离。
18
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典型静电源
身体

防静电知识培训课件

防静电知识培训课件

防静电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防静电基础知识•防静电基本措施•防静电应用及案例分析目录•防静电日常管理和维护•防静电检测与认证•防静电培训与教育01防静电基础知识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正负电子相吸,从而形成电荷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物质表面会形成一层离子化合物,这些离子化合物带有正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原理静电放电会产生瞬间高电压和强电流,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静电吸附灰尘和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和设备正常运行。

静电可能导致电击,对人员造成伤害。

静电危害防静电意识培养掌握防静电措施和方法,如接地、使用防静电材料、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和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了解静电产生原理和危害,提高对防静电的重视程度。

02防静电基本措施接地措施传输带、导轨接地。

设备、装置外壳接地。

各类信号地线与地网连接。

高压、高频感应装置的外壳与接地屏蔽件间连接。

静电屏蔽措施使用屏蔽袋、屏蔽箱、屏蔽室等对电子元件进行静电屏蔽。

使用导电材料作为外包装材料,如金属类箱子。

使用导电橡胶条对金属面进行密封,防止静电产生。

离子中和措施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等设备对空间内静电离子进行中和。

使用离子棒、离子丝等设备对物体表面静电离子进行中和。

使用离子风嘴、离子风刀等设备对电子元件表面静电离子进行中和。

防静电工作区划分将工作区域按照不同的防静电要求进行划分。

针对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防静电设备和措施。

对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相应的防静电检查和管理。

03防静电应用及案例分析电子行业静电防护的必要性由于电子行业的产品对静电非常敏感,静电放电可能导致产品损坏或性能下降。

电子行业防静电主要措施使用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服装等设备,以及采用防静电包装和运输设备。

电子行业静电防护案例介绍一些电子行业成功应用静电防护措施的案例,如某电子厂采用防静电工作台和手环,有效避免了静电放电对产品的影响。

ESD(防静电)培训教材.pptx

ESD(防静电)培训教材.pptx
4
ESD培训
Ruth
20.9.16
XOCECO/PRIMA
ESD培训——静电产生
1.概念
一. 静电产生
静电(Electrostatic),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俗称静 态的电,就是相对观察者为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电荷; 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 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 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6
Ruth
20.9.16
XOCECO/PRIMA
ESD培训——静电产生
静电产生
接触起电: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现象 感应起电: 当帶电物体接近不帶电物体时会在不帶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別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静电起因
剥离 摩擦
解说
7
Ruth
20.9.16
XOCECO/PRIMA源自5 电荷耦合器件6 精密稳压二极管
7 运算放大器
包括双极性型工艺及MOS工艺
8 超高速集成电路 包括EC、L\HCMOS、FAST等工艺
9 其他集成电路
包括CMOS、PMOS、NMOS、TTL等
10 薄膜电阻器
11 混合电器
使用I级静电静电敏感元器件组装的混合电路
12 可控硅
12
TA=100℃ Ia≤0.175A
静电产生
ESD培训——静电产生
当电荷没有合适的路径释放,就会积聚在物体表面, 产生静电压
静电积聚
绝缘体 (不能接地)
8
Ruth
20.9.16
XOCECO/PRIMA
ESD培训——静电产生
例子
静电在我们生活、工作中并不陌生,时常遇到和接触过, 特别是在秋冬干燥的季节里,人与人接触时会放电,人 与线体接触时会被“麻电”,有触电的感觉。以前大家 有穿化纤衣服,脱衣服时听到“啪啪”响,晚上还可看 到火花。这些现象都是静电引起。我们知道,产生“啪 啪”响声时放电需要大于2KV,“麻电”感觉大于3KV, 产生火花大于5KV。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静电是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危害。

例如,在医院里,当医生拿起手术刀时,由于静电的产生,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在电子工厂里,当工人进行电子产品的制造时,静电也会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防静电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静电的危害、防静电的方法和防静电器材的使用。

一、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静电是指电荷在物体间或表面的集聚,它是一种具有静态的电荷分布。

静电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当两种电荷相遇时会产生放电现象。

静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子摩擦、非金属表面的摩擦、电磁感应、电压变化、电场影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电子摩擦,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会使得物体表面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最终形成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当我们在手头摩擦电线或者洗干净后脚踩地方地面,静电会在身体和地面之间产生放电现象,造成小电流穿过人体,对人体产生影响,一些情况下可能引发心脏问题。

(二)对电子器材的损害。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对电子产品有着极大的危害,它会对电子器材的性能和质量造成影响,以至于直接固化器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

静电有时会造成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防静电的方法为了避免上述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静电的措施:(一)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

由于物体表面的杂质会增加静电的产生,因此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是关键。

(二)保持物体表面湿度适宜。

在干燥环境下,静电的产生会更加明显,因此需要保持物体表面的适宜湿度,可以采用加湿器等方法增加湿度。

(三)使用防静电材料。

一些特殊材料,如静电产生较少的塑料、橡胶等,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四)使用静电消除器。

在静电比较严重的场合,可以采用静电消除器进行消除。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80174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80174

第一章:静电学基础1. 1概述:高科技的发展历程中,电子技术和高分子化学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电子产品设计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相应的加工技术日趋微、细、薄,使得对静电危害不可忽视。

随着电子技术和产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广泛渗透,静电的影响面越加普遍。

正是由于高分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国防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

普通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很高的电阻率,使其特别易于产生静电。

静电造成的故障与危害,通称静电障害。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火工、化工、石油、粉碎加工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亚麻、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事故隐患之一,还是造成人体电击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静电防护是各行业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静电障害所造成的后果已突破了安全问题的界限。

静电放电造成的频谱干扰危害,是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以及一切应用现代电子设备、仪器的场合导致设备运转故障、信号丢失、误码的直接原因之一。

例如,电子计算机和程控交换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现代电子设备,如安装、使用环境不当,它们的工作都会受到静电的困扰。

此外,静电造成敏感电子元器件的潜在失效,是降低电子产品工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据日本80年代中期的一项统计资料,在失效的半导体器件中,有45%是因静电危害造成的。

降低静电障害是最有效的手段是实施防护。

因为,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不让它产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把它的存在控制在危险水平以下,使其造成的障害尽可能小,则是可能的。

有效地进行静电防护与控制,依赖于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和对其发生、存在、清除的控制,依赖于掌握和了解静电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和静电发生的规律。

以上观点是从静电危害的防护角度而言的。

对静电的应用研究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高科技门类,但鉴于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2. 1静电:根据分子和原子结构的理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静电防护培训教材》PPT课件

《静电防护培训教材》PPT课件

NG图片 OK图片

10、仓库白色封胶膜 静电20KV、安全距离:1米以上





预防方法:不可用来封静电敏 感元件及远离静电敏感元件
NG图片 OK图片

11、普通透明胶 静电1KV、安全距离:0.2米





预防方法:不可放置在防静电工 作区上,不可与机板元件相接触
NG图片 OK图片

12、 FPC 白色高温胶纸 静电2KV、安全距离:0.2米


第二节 静电对电子产品生产的主要
影响
第三节 人体静电对静电敏感电子产 品造成的危害
第一节 工厂内常见的静电源

(静电源指可产生静电荷的物体)
二 章
1、环境:(地板、工作台面、工厂主要设备)
第 2、人:( 人的皮肤表面、人穿的衣服)
一 节
3、材料:(原材料、生产辅助料、包装材料)
4、制程:(发热枪和吹风机、普通的塑胶吸锡
节 250V和100V的ESD电势即可能受到损伤。

2、产生ESD损伤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来自于生产线员工
三 每天的普通行为:
章 a、工作台边工人的自然动作磨擦会形成400~600V电势。 第 六 b、虽然这根本不是ESD本身的问题,但是如果生产线上的
员工没有严格遵守ESD控制制度,或者他们在处理PCB或元



正确的使用方法
错误的使用方法
第五章:静电防护的一般要求及常出现的错误
第一节 厂内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 ESD防护中常出现的错误

第三节 静电的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资料
第一章:静电学基础
1. 1概述: 高科技的发展历程中,电子技术和高分子化学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电子产品设计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相应的加工技术日趋微、细、薄,使得对静电危害不可忽视。
随着电子技术和产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广泛渗透,静电的影响面越加普遍。 正是由于高分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国防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
在自然状态下,原子中的这种正、负电荷是相等的,物质处于电平衡的中性状态,即不带电。在 静电学中称不带电的物体为电的中性体。
在某种条件下,当物质原子中的这种电平衡状态被打破,丢失或获得电子,物质即由中性状态改 变为带电状态。处于带电状态的物体在静电学术语中称为带电体。物质在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体时称为 电子带电,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因失去电子而形成带电体时,称为空穴带电,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操作人员、使用及维护人员参与。因此,防静电意识的建立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
表 1.1 各项防护措施综合表
防护途径 1.防止静电的产

主要 内容 (1) 控制静电的生成环

具体 措施 ①湿度控制 .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 ,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 .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 ,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 .此为防止附着 (吸附 ) 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 ,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的产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护,以使其降低到可以接受
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减少危害。工程中实用的静电防护措施尽管五花八门,但其基本思路总是紧密围绕
下列几点:
1) 尽量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2) 对已产生的静电荷尽快予以消除,包括加速其泄漏、中和及降低它的程度
3) 最大限度地减少静电危害
c 在印刷和造纸工业中,纸离开辊筒时静电位可达 10~20 kv,经过加光机达 50 kv 。印刷时,纸张静
电位可达 1.0 kv,在照像凹板印刷的场合,纸张带电密度为 10-8~10-10C/ m2。
d 在石油工业中,汽油在金属管道中流动时带负电荷,而管道带正电荷,汽油流经棉制品材料时电 位为 2.6 kv。槽车装油时,油面电位高在 10 kv以上。在石油精炼过程中,油品经反复加压、加热、喷射、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 ,在液体、粉体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 和器
(2) 防止人体带电
①佩戴防静电腕带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 ③穿戴防静电鞋袜,脚链 ④佩戴防静电手套、指套
(3) 材料选用要求 (4) 工艺控制措施
⑤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例如做操、打闹、梳头发、吃东西等) ⑥进行离子风浴
4) 严格静电防护管理,以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1.1. 1静电防护的主要内容
各项防护措施综合起来如表 1.1所示 .
从表 1.1可以看到,静电防护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立体性、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性工作,不但需要
相当复杂的相关技术措施,而且需要强有力的和健全的管理措施;不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更要求
静电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例如物体间的磨擦、电场感应、介质极化、带电微粒附着等许多物理 过程都有可能导致静电。
优选资料
3. 1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 自然界中的大气静电现象 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个极大的导体,它存储了大约
9.02× 105C的负电荷量 .在距离地面
如,面粉流出槽管时可带静电位 1~3 kv。
h 在电子工业中,由于产品的小型化。对静电愈加敏感。器件加工中,磨擦起电、人体带电、感应
起电都是静电产生的重要方式。例如,操作者的人体与大地绝缘时,静电位可高达 1.5~35 kv.如此高的静
电位一旦放电 ,足以使静电敏感电子元器件、组件和设备毁坏、受损、硬击穿或软击穿,形成永久性或暂
优选资料
电。此外,通过静电感应或静电极化作用,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成为带电体。这种物体静电带电现
象,可以表现于固体,也可以表现于液体、气体和粉体。因此,静电的发生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
当静电的存在超过一定的限度(可以场强、电位或存储能量的形式体现),且在其客观环境适宜时,
便会以其特有的不同模式对生产环境、产品和人身产生危害。
4.严格防静电 管理
(2) 采用静电蔽幕和接地 设计
(3) 确保设备、设施和作 业场所的静电安全
(1) 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规 章制度
(2) 培训教育
(3) 警示装置、标记、及 符号的使用
(4) 按标准规定进行检测 试验
①对敏感部位和敏感元器件采用加防护盖、 罩、片等静电屏蔽措施, 以减少静电的力学、 感应和放电危害 ②应尽量避免孤立导体的存在 ③在液体储油罐等设备中设立具有屏蔽作用的检测井,以保证采样和检测的安全 ①控制易燃、易爆的液体或粉体使爆炸化合物浓度在燃烧、爆炸的极限浓度之下 ②保持作业场所各种接地设施和系统(雷电保护、故障保护、信号参考、大地电极、防 静电操作等)正确和有效接地 ③控制作业区内各点静电电位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④安装局部放电器、放电刷等,以通过电晕放电不断释放静电能量使其积聚的能量在安 全范围之内 ⑤严格静电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①建立健全各类人员 (领导者、 技术和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 的静电安全防护管理职责, 并备有检查制度 ②建立静电安全事故分析制度 ③编制具体详细的防静电操作规程 ④对设备、装置、器材、器具、工具等的防静电性能要求建立定期检测制度 ⑤建立产品静电损害机理分析制度 ①针对领导者、管理和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实施有关防 静电意识、知识、技术和安全要求教育 ②针对不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 ①应在静电敏感产品上和内外包装件上做出警示标记或符号 ②应当对装置、设备中的静电敏感部件、部位、按照标准的要求做出标记或警示符号 ③应对防静电作业场所(工业区)做出规定的特别标记 ④对关键控制部位应报警装置,以提醒人们及时处置 ①对有防静电性能要求的工具、器具、服装、鞋袜、地面、桌椅和工作台垫等应定期检 测,使之保持合格状态 ②对有明确指标要求的环境参数(例如湿度、温度、浓度、静电位数等)应按规定测量 监查 ③对人本和设备、装置、系统的接地状况应按规定检测 ④对产品的静电敏感度(抗扰度)应按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并建立质量分析和反馈制度
60~350km的电离层区建立了方向垂直于地面的电场。空气中的电场离地面越远强度越低。在海平面,晴
天时的场强达到 120V/m;在 3km高处场强为 25V/ m ;在80km高处,已处在空气导电的电离层区域内,其
场强为 4× 10-8V/× m,对地电位 200~213kv。大气闪电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界静电现象之一。此外,自然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静电障害所造成的后果已突破了安全问题的界限。静电放电造成的频谱干扰 危害,是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以及一切应用现代电子设备、仪器的场合导致设备运转故障、信号 丢失、误码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电子计算机和程控交换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现代电子设备,如安装、 使用环境不当,它们的工作都会受到静电的困扰。此外,静电造成敏感电子元器件的潜在失效,是降低 电子产品工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据日本 80年代中期的一项统计资料,在失效的半导体器件中,有 45% 是因静电危害造成的。
用。普通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很高的电阻率,使其特别易于产生静电。 静电造成的故障与危害,通称静电障害。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火工、化工、石油、粉碎加工
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亚麻、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 全事故隐患之一,还是造成人体电击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静电防护是各行业最为关注的安全问 题之一。
以上观点是从静电危害的防护角度而言的。对静电的应用研究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高科技门类, 但鉴于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2. 1静电:
根据分子和原子结构的理论,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单质的分子由一个或几个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子组成。高分子材 料具有更复杂的原子结构点阵排列,并含有更多种类及数量的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元素的最小粒 子,它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电的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的个数及排列层次因元素而异。
界中的电解、气流、风沙、冰雪、烟尘等都呈现静电现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生活在静电的
海洋之中。
2) 工业中的静电现象
工业生产中,由于物体间的机械分离、与带电的物体接触或孤立导体上的静电感应作用,存在着大
量的静电现象。
a 在纺织工业中使用的自由端静电纺纱,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噪音低、用电省、飞花少、织
降低静电障害是最有效的手段是实施防护。因为,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不让它产生几乎是不 可能的,但把它的存在控制在危险水平以下,使其造成的障害尽可能小,则是可能的。有效地进行静电 防护与控制,依赖于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和对其发生、存在、清除的控制,依赖于掌握和了解静电与环境 条件的关联性和静电发生的规律。
3.减少静电危 害
(4) 掺杂
(1) 提高产品自身抗静电 能力
器材、产品、场所、设备和人体上的静电荷 ①在非导体材料、器具的表面通过喷、涂、镀、敷、印、贴等方式附加上一层物质以增 加表面电导率,加速电荷的泄漏与释放 ②在塑料、橡胶、防腐涂料等非导电材料中掺加金属粉末、导电纤维、炭黑粉等物质, 以增加其体电导 ③在布匹、地毯等织物中,混入导电性合成纤维或金属丝,以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物质呈现带电的现象,称为带电现象。物质的带电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按照物质所带动电荷的 存在与变化状态可分为动电(流电)现象和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指相对于观察者而言,所带的电荷处于 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动电现象则与此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