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培训资料
ESD(防静电)知识培训

D、静电损伤的特点
1.隐蔽性。 2.潜伏性。 3.随机性。 4.复杂性。 5.严重性。
ESD静电释放的影响
三、 ESD防护的意义
1、减少损失 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3、提高生产效率 4、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和运行稳定性 5、静电防护投入产出比极高
四、 ESD防护原理
1、静电耗散与接地 A、静电耗散
日常生活中如走动,空气流动,搬运等都能产生静 电。人们一般认为只有CMOS类的晶片才对静电敏感, 实际上,集成度高的元器件电路都很敏感。
ESD静电释放的影响
A、按SJ/T10630-1995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标准要求 I级静电敏感度的元器件(1-1999V) II级静电敏感度的元器件(2000-3999V) III级静电敏感度的元器件(4000-15999V)
2、静电的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SD对电子生产制造业的不良影响。
ESD静电释放的影响
ESD对电子生产制造业的不良影响:
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线路缩小,耐压降低,线路面 积减小,使得器件耐静电冲击能力的减弱,静电电场 (Static Electric Field)和静电电流(ESDcurrent)成为这 些高密度元器件的致命杀手。同时大量的塑料制品等 高绝缘材料的普遍应用,导致产生静电的机会大增。
通过一组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达到安全值的电阻器连 接到接地极的一种接地方式。如静电手腕。
ESD防护原理
2、静电中和
将正负离子与静电源上的正负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 源上积累的静电。(对绝缘体静电的消除 )
ESD知识培训目录
一. 静电和ESD简介 二. ESD静电释放的影响 三. ESD防护的意义 四. ESD防护原理 五. 电子产品ESD防护方法 六. 公司目前的ESD危害及防护方法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一、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静电是指物体上存在的静止电荷。
当两个物体接触摩擦或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的伤害:静电会导致人体不适,如电击、感觉刺痛等;2. 对设备的影响: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造成损坏,导致设备失效;3. 对环境的威胁: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尤其是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
三、防静电措施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1. 控制湿度:适度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其他调节湿度的设备来控制环境湿度。
2. 接地保护:将静电带电物体与大地或接地设施连接,通过导电材料进行导去静电荷。
3. 静电消除器:使用静电消除器可以快速中和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有静电棒、静电喷枪等。
4. 注意电缆走向:在布置电缆时,尽量避免电缆与高压线、大功率设备等静电场接触或靠近,以免引发火灾和其他危险。
5. 使用防静电材料:选用防静电材料生产电子产品和工作服等,可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四、防静电培训要点1. 静电知识普及:培训时要讲解静电的定义、危害及防静电措施,增强员工对静电的认识。
2. 个人防护措施:提醒员工在进行清洁操作时,使用防静电手套、鞋子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静电对身体的危害。
3. 工作区域设计: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设置静电防护设施,如接地导线、静电消除器等,有效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4. 安全操作指导:对从事电子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指导,包括正确使用工具、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等。
5. 应急响应措施:培训中要强调应急响应措施,如火灾的扑灭方法、人员疏散等,以保障员工在危险情况下的安全。
结语静电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损失。
通过对静电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学习,我们可以减少静电对人体和设备的影响,保障工作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防静电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六、电子联装生产中和静电源
1、工作服:作业人员穿用的普通工作服(化纤和纯棉制)与工作台 面、工作椅摩擦时可产生0.2~10μC的电荷量,在服装表面能产生 6000V以上的静电电压并使人体带电。 2、工作鞋:一般工作鞋(橡胶或塑料鞋底)的绝缘电阻高达1013Ω 以上,当与地面摩擦时产生静电荷使人体和所穿服装带静电。 3、各种包装和容器:用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 乙烯)、PUR(聚氨脂)、ABS、聚脂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包 装和元件盒(箱)都可因磨擦、冲击产生静电荷对所包装器件产生 不良影响。 4、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受到磨擦产生静电,可对放置其上的电子器 件放电。 5、各种绝缘地面:混凝土、打腊抛光地板、橡胶板等都可因磨擦产 生静电。另外因其较高绝缘电阻,作业人员带静电在其上时,不会 短时间将静电荷泄漏。 6、某些电子生产设备:焊烙铁、波峰焊机等某些元器件装配设备内 设的高压变压器、交直流电路都可在设备上感应出静电电压。如不 采取静电泄漏措施,可使元器件在装配过程中失效。
四、静电在工业生产中造成的危害
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 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
其一:静电放电(ESD)造成的危害: (1) 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 (2) 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 降低生产成品率。 (3) 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 (4) 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 火灾。
散是防止静电危害行之有效的方法。静电泄漏是通过替换电子生产过程中接
触致电的各类绝缘物(包括各种工装夹具和制品),而改用防静电材料并使 之接地来完成的。 2、静电中和:将正负离子与静电源上的正负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源上 积累的静电。
静电安全培训

02
评估内容:学 员对静电安全 知识的掌握程 度、实际操作 能力、安全意 识等
03
评估周期:培 训结束后立即 进行评估,或 者定期进行评 估
04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 调整培训内容 和方法,提高 培训效果
谢谢
操作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湿度 和温度,避免静电产生
操作时,避免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器 件,使用防静电工具进行操作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 避免静电敏感器件受到污染和损坏
静电事故处理
立即切断电源, 防止触电
检查受伤情况, 及时就医
报告事故,进 行调查
采取措施,防 止再次发生
4 静电安全培训
培训目标
3 静电安全操作
安全操作规程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手 套等防护用品。
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静电, 如使用防静电工具、设备等。
定期检查防静电设施,确保 其有效性。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湿 度,避免过于干燥。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 避免静电残留。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静电安 全意识。
静电敏感器件操作
操作前,确保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 服、手套、鞋等防静电装备
静电安全培训
演讲人
目录
01. 静电基础知识 02. 静电防护措施 03. 静电安全操作 04. 静电安全培训
1 静电基础知识
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来源:摩擦、 接触、分离等
静电的种类:正静电、 负静电
静电的强度:与物体 表面粗糙度、湿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静电的危害:可能导 致电子设备损坏、人
体不适等
静电的危害
01
静电放电:可能 导致电子设备损 坏
防静电知识培训

防静电培训1、什么是静电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在物体表面静止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2、静电释放(ESD)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静电电荷的快速转移称静电释放。
元件容易被释放的静电损坏的特性,称为静电敏感元件(ESDS)。
二、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1、摩擦静电:由两种材料相互摩擦产生的饿电荷,如梳子梳头能产生静电。
2、分离静电:由材料快速分离造成外层正负电荷分离而产生静电,如折断铁丝。
3、电场感应:在具有电场的环境内,导体材料感应出电荷,如在车间半导体材料靠近电源。
4、静电传导:静电传导也就是电荷的转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下面的各个方面感觉到静电,如闪电,冬天在地毯上行走以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冬天穿衣时所表现出来的劈啪声。
三、电子厂常见的静电源工作台,地板,椅子,衣服,其他(如塑料垫子,文件夹等)四、静电防护的方法1、控制静电源1)减少绝缘物品在静电敏感区的存放,绝缘材料无法导电,其本身为高静电产生源及带静电者并易产生静电场。
绝缘材料2)为了防止静电与静电场的产生,工作区域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导电地板,导电蜡等,人员必须穿上防静电鞋,穿防静电服装。
特别是金属工具上的塑料材质部分在静电防护区是不被允许的。
3)高湿度能够抑制静电产生量,而低湿度则反之,所以保持相对的湿度,也是减少静电危害的措施之一。
4)将所有的元件都作为静电敏感元件对待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2、中和静电荷控制静电源是静电防治的最佳方法,对于在静电区域的设备产生的静电场,可以通过离子风扇吹出离子化空气至工作区, 并且用以中和累积在非导体物质上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离子风扇并不是静电防治的万灵药,只能抑制已经产生的静电,不能防止静电的产生。
离子风机3、通过泻放,来减少静电妨害在静电荷接触敏感元件前,将之接地排放掉。
适用于能够传导电流的导体物质(如金属工作台,推车)以及局部导体物质(如人体)。
非导体物质因无法泄放电荷故不适用此方式。
1)为泄放静电荷,所有导体物质,包括人体,应连结至一共同接地点。
防静电相关知识培训

防静电相关知识培训目录一、防静电基础概念 (2)1.1 防静电的定义 (3)1.2 防静电的意义 (4)二、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4)2.1 静电的产生原理 (5)2.2 静电的危害 (6)三、防静电工作服及防护用品 (7)3.1 防静电工作服的作用 (9)3.2 防静电鞋的作用 (10)3.3 防静电手套的作用 (11)3.4 防静电腕带的作用 (12)四、防静电工作区域划分 (13)4.1 产生静电的源头控制 (15)4.2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划分标准 (16)4.3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标识 (17)五、防静电操作规程 (18)5.1 生产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19)5.2 测试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0)5.3 清洁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1)六、防静电检测与评估 (22)6.1 防静电设备性能检测 (23)6.2 工作区域静电测试 (24)6.3 防静电效果评估 (26)七、防静电培训与教育 (27)7.1 防静电知识的普及 (28)7.2 员工防静电意识的培养 (29)7.3 定期进行防静电培训的重要性 (30)八、防静电管理政策与制度 (31)8.1 防静电政策的制定 (32)8.2 防静电制度的建立 (33)8.3 防静电工作的考核与激励 (35)九、防静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5)9.1 防静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7)9.2 新型防静电材料的推广 (38)9.3 防静电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的融合 (40)一、防静电基础概念静电定义: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在物质间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这种电荷既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干燥的空气中,人体活动产生的摩擦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时会产生一些不便如电击或电器工作不正常等问题。
而在一些工业领域如精密电子制造,过度的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组件。
防静电定义:防静电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积累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的过程。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培训

静电防护
1.2 防静电措施
三、控制环境危险程度
➢取代易燃介质 ➢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减少氧化剂含量
四、增湿 五、采用抗静电添加剂 六、采用静电中和器
1.3 电磁辐射事故
❖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主要是高频电磁场。 ❖ 危害:通过电磁波的照射对人体造成伤害;
静电防护
1.1 静电事故
❖ 静电:由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电子转移所造成。
❖ 物质的静电序列:
➢(+)玻璃——头发——尼龙——羊毛——人造纤维— —绸——醋酸人造丝——奥纶——纸——黑橡胶——维 尼纶——沙纶——聚酯纤维——电石——聚乙烯——可 耐可龙——赛璐珞——玻璃纸——聚氯乙烯——聚四氟 乙烯(-)
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数百伏的感应电压,导致过电压、产生电击,或使邻近 导体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干扰无线电通讯、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等。
1.1 电磁辐射事故
❖ 人身伤害的症状:头痛、头晕、乏力、睡眠不好、记忆力 减退;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如多汗、食欲不振、心悸等; 脱发、视力减退、白内障 、伸直手臂时手指轻微颤动、 皮肤划痕异常、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失调;心血管 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心悸、 心区有压迫感、心区疼痛等。
静电事故案例
原因分析:
事故(经过1): 对同种油品在不同条件下输油的安全措施没 有认19真80年考8月虑3和日凌制晨定2点。左含右,有某杂石质油厂的添废加煤剂车油和航空煤油同走 间一储条存输航空油煤管油线的2往0号同罐一(容个积油40罐0m混3)送,在收,油结过果加剧了静电的产 程生中,,使由于油静面电电放电位发迅生速爆炸增,高引。起大火,接着罐 区的(4个2油)罐输相油继爆采炸用,从附近油的罐厂顶房和部车进间油相继的起方火式,,油料要从静 大落火差燃为烧了6.41个m多的小高时,处造溅成入直接油经罐济,损失加5剧3万了多元油。沫和静电的产 生,同时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达到了爆炸的浓度, 此时正好遇到静电放电,引发了爆炸事故和火灾。
防静电培训资料

防静电培训资料一、静电的概念及危害静电是指物体带电后所产生的现象。
静电的主要危害包括电击、火灾和设备损坏等。
因此,进行防静电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静电的形成原理静电的形成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和分离等过程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或分离时,会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不平衡会导致静电的积累。
三、静电的防护措施1. 接地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防止静电积累的有效手段。
将设备和工作区域与地面连接,可以将静电引地,减少其积累和释放。
2. 静电消除器:安装静电消除器可以帮助迅速消除静电,减少静电的积累。
静电消除器可以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物体上的静电荷。
3. 抗静电材料:使用抗静电材料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抗静电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可以将静电荷迅速导入地面。
4. 防静电地板:使用防静电地板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和传导。
防静电地板通常具有导电性能,可以将人体或设备上的静电引入地面。
5. 避免过度干燥:过度干燥的环境容易产生静电。
保持适度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 人员培训:对从事与静电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提高其防静电意识和技能。
四、防静电培训的内容1. 静电的基本知识:向培训对象介绍静电的概念、形成原理和危害。
2. 静电防护措施:详细介绍静电防护措施,包括接地系统的建立、静电消除器的使用、抗静电材料的选择等。
3. 静电防护装备的使用:介绍静电防护装备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服装等。
4. 静电防护作业规范:指导培训对象在工作中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遵循静电防护作业规范,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5. 日常静电防护常识:向培训对象介绍日常生活中的静电防护常识,如注意避免穿着纯合成材料的衣物、避免在干燥环境中使用塑料制品等。
五、防静电培训的重要性进行防静电培训可以提高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防静电意识和技能。
培训对象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后,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3.2 仪器和设备的静电
仪器和设备也会由于摩擦或静电感应而带上静电。
1.3.3 器件本身有静电
电子元器件的外壳(主要指陶瓷、玻璃和塑料封装 管壳)与绝缘材料相互摩擦,也会产生静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3.1 人体静电
人体是最重要的静电源,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人体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很容易与带有静电荷的物体 接触或摩擦而带电,同时也有许多机会将人体自身所带的 电荷转移到器件或者通过器件放电。其二,人体与大地之 间的电容低,故少量的人体静电荷即可导致很高的静电势。 其三,人体的电阻较低,相当于良导体,故人体处于静电 场中也容易感应起电,而且人体某一部分带电即可造成全 身带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4.1 带电人体的放电模式(HBM)
由于人体会与各种物体间发生接触和磨擦,又与元 器件接触,所以人体易带静电,也容易对元器件造 成静电损伤。普遍认为大部分元器件静电损伤是由 人体静电造成的。
人体与被放电体之间的放电有两种。即接触放电和 电弧放电。
1.4.2 带电机器的放电模式(MM)
静电产生的主要两种形式: 摩擦产生静电 感应产生静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2.1 摩擦产生静电
产生:两种物体直接接触后形成的,通常发生 于绝缘体与绝缘体之间或者绝缘体与导体之间。
绝缘体
-
+
-+
-
+
绝缘体
-
+
-
+
-
+
A、摩擦生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2.1 摩擦产生静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2 .2 感应产生静电
产生:带电物体与导体之间,两种物体无需直 接接触。
导体
带电体
++ ++ ++
++
+ +
++
+
++
B、感应生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3 静电的来源
在电子制造业中,静电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 人体、塑料制品、有关的仪器设备以及电子元 器件本身。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1 静电和静电放电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静电放电呢?处于不同静电电位的两个物体间 的静电电荷的转移就是静电放电。这种转移的方式有 多种,如接触放电、空气放电。
一般来说,静电只有在发生静电放电时,才会对元器 件造成伤害和损伤。如人体带电时只有接触金属物体、 或与他人握手时才会有电击的感觉。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3.1 人体静电
影响人体静电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静电与人体接触的环境以及活动方式有关; 2、人体静电与环境湿度有关,湿度越低则静电势越高; 3、人体静电与所着衣物和鞋帽的材料有关,化纤和塑料制品较之棉制
品更容易产生静电。 4、人体静电与个体人的体质有关,主要表现在人体等效电容与等效电
当两各具有不同的电子化学势或费米能级的材料相互 接触时,电子将从化学势高的材料向化学势低的材料 转移。当接触后又快速分离时,总有部分转移出来的 电子来不及返回到它们原来所在的材料,从而使化学 势低的材料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化学势高的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子不足而带正电。
摩擦产生静电的大小除了与摩擦物体本身的材料性质 有关之外,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湿度、 摩擦的面积、分离速度、接触压力、表面洁净度等。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1 静电和静电放电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静电?通俗地来说,静电就是静止不动的电荷。它 一般存在于物体的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 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转移而形成的。静电可 由物质的接触和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 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机器因为摩擦或感应也会带电。带电机器通过电子 元器件放电也会造成损伤。
制造过程的防静电损伤技术
2.1 静电防护的目的和总的原则
目的:静电防护的根本目的是在电子元器件、组件、设
备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各种防护手段,防止因静电 的力学和放电效应而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危害,或将这些危 害限制在最小程度,以确保元器件、组件和设备的设计性 能及使用性能不致因静电作用受到损害。
对电子元器件来说,静电放电(ESD)是广义的过电 应力的一种。广义的过电应力是指元器件承受的电流 或电压应力超过其充许的最大范围。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1 静电和静电放电的定义和特点
三种过电应力现象的特点比较,见表1.1。
闪电 (Lightning)
极端的高压 极大的能量
过电 (EOS)
制造过程的防静电损伤技术
2.2.1 防静电的基本思想和技术途径
防静电的基本思想:
(1)对可能产生接地的地方要防止静电的聚集,及采取一定的 措施,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的产生,或采取“边产生边泄漏”的 方法达到消除电荷积聚的目的,将静电控制在不致引起产生危害 的程度。
低电压(16V) 持续时间较长 较低的能量
静电放电 (ESD)
高电压(4KV) 持续时间短(几百纳秒) 很低的能量 快速的上升时间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2 静电的产生
通常物体保持电中性状态,这是由于它所具有 的正负电荷量相等的缘故。如果两种不同的材 料的物体因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而导致相互间 电荷的转移,使之存在过剩电荷,这样就产生 了静电。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3.4 其它静电来源
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安装、传递、运输、试验、 储存、测量和调试等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由 绝缘材料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相互摩擦或与人体 摩擦都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势。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1.4 静电放电的三种模式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 危害最大的是静电放电(ESD)。通过对静电的主 要来源以及实际发生的静电放电过程的研究认为, 对元器件造成损伤的主要是三种模式,即带电人体 的静电放电模式、带电机器的放电模式和充电器件 的放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