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慎独”》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小议慎独导学案

小议慎独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人:牛华明审核人:龚光丽张华芳都启玲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2020届语文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九)

2020届语文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九)

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九)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来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成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嗜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眼,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的“君子三”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进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

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构来性道德。

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

如何戒“斗”?第一,弘扬“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住,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

议论文典型课文

议论文典型课文

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慎独不可或缺的修养阅读答案

慎独不可或缺的修养阅读答案

慎独不可或缺的修养阅读答案①在超市购物,看见一位大哥买了好多玻璃杯子,掉地上碎了一个。

随后,他立即叫来工作人员,一边打扫碎玻璃,一边询问如何进行赔偿……这位大哥主动担责的做法颇有谦谦君子的慎独品行,让人心生敬意。

②“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担当、一种人生态度,是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动,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

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也就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最细微的事情上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品质。

③《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个故事:东汉安帝时,荆州刺史杨震赴任途中,道经山东昌邑县,此地的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

为表感谢,在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揣着十斤金子登门送给他。

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呀。

”王密说:“我当然知道你为官清正廉明,但现在这么晚了,我送你金子是没有人会知道的。

”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甚为惭愧,悻悻退去。

④面对重金诱惑,杨震廉洁自律,不放纵自己的欲念,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可谓慎独的典范。

杨震心存慎独,拒腐蚀永不沾,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于后人不愧是一面镜子。

⑤慎独是金,有着坚定不移的立场,有着坚强不倒的身躯,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

要真正做到慎独不容易。

不少人做人行事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无人监督约束时,就容易萌生侥幸心理,放松自己,贪欲便会迅速膨胀,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悔恨。

古希腊著名学者德谟克利特曾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期中考)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慎独的议论文

慎独的议论文

慎独,这个词,就是说在独处的时候要慎重的坚守原则。

一个人,如果做到慎独,小则能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轻松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则,能益国益民,为后人树立精神的榜样。

古往今来,一个个名人志士的例子,也告诉着我们慎独的重要性。

一代伟人毛泽东,便是个慎独的人。

在那个众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许多的同学都参加科举考试,想考个功名,以享有名利。

但毛泽东,却恪守着报国报民这个原则。

他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粪土当年万年侯。

投身于危险的救国运动中,并几十年不变。

报国救民,是毛泽东的慎独。

正因为他的这种慎独,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能让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崛起。

邓亚平,一代乒乓巨将。

遇入国家队时,她身高不足1米5,没有乒乓训练的基础与天赋。

但是,她却有着不放弃的慎独精神。

凭着这种精神,别人吃饭时她练球,别人睡觉时她练球,别人放假时她还练球。

坚守刻苦便是邓亚平的慎独。

正因为她有着这样慎独的精神,让她练成了世界上最快的发球速度,让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乒乓运动员,让她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让她成了全民敬仰的对象。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亚平,都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事,想要做成大事,必须慎独!当然,这个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丢弃了慎独,不坚守原则,而身败名裂。

一些黑心商家制造毒奶粉、毒大米,毒鸡蛋,为了谋利,而置百姓安危于不顾;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分裂,滥杀无辜,造成了多少的恐慌与不幸;一些国家蛮横无理,硬是要抢夺别国的土地,又造成了多少民愤民怨。

丢弃了慎独,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受到人民的唾弃。

由此可见,做人,一定要坚守慎独,切不可置原则于不顾。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慎独体现在那里呢?学习时,当别人谈天说地时,我却静心读书,这是慎独;吃饭时,当别人浪费无度时,我克己节约,这是慎独;睡觉时,当别人上网看小说,我尽早安睡,以保持明天的好精力,这是慎独;遭遇到与老师,同学的矛盾时,我换位思考,宽容大度,这更是慎独。

慎独,那是修身的根本;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成功的桥梁。

小议“慎独”

小议“慎独”

谢 谢 指 导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 器”。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恪守 慎独 的意 义。 号召 我们 恪守 慎独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自学指导思考题(二)
1、文章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 说明理由。 2、读6-9段,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论据? 请你依次概括出来,并说说这些论据的 作用,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3、阅读文章第9段,想一想:作者是怎 样论述“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观点的 ?
实 战 演 练
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按要求回答问题
1、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 自己努力。 2.(1)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 少的。”的观点 (2)四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进行 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 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 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4.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 5.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我不气不馁,寻 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 期末体育考试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
明确:本段文字运用例证法,列举了爱因斯坦每天 千百次地提醒自己和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 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的观点。 论证过程方法点拨: 这段文字中虽然引用了爱因斯坦和吴阶平的 1、明确本段文字提出了什么观点。 话,但那是在叙述事例的过程中引用的,不能 作为道理论据,不是引证法。 2、要注意在论述论点的过程中依次使用了什么论据,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3、叙述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标志性 语言。

慎独作文

慎独作文

素材连接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

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裏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献上这块玉以求免死。

”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

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

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

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

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

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

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

(《清朝野史大观》)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

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

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腳。

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慎独”》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
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
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⑥——⑨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怎样做到“慎独”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三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
(2)“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
(3)“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不能调换。

(第③段论述“慎独”对完善自我的重要性,第④段推及他人,论述“慎独”对辨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性,第⑤段上升到社会,论述“慎独”对净化社会的重要性。

)这三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慎独”的重要意义。

3.(1)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2)离不开自我反省
(3)王顺友严格要求自己,把邮递员工作做到了极致
4.“略”。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