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的体系及其基本内容-资料

2020/5/4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3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5)Ⅴ级(国家级)
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 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 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 级应急预案。
2020/5/4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4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3.应急计划类型
应急预案的总目标:
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将 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限度。
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 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6%。
2020/5/4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4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 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 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 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11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3)Ⅲ级(地区/市级)
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 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 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
2020/5/4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2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4)Ⅳ级(省级)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 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 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 级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 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 故发生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 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 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 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级别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大型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 包括火灾扑救、疏散和救援等。
针对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预 案,包括泄漏控制、污染防治 和危险品处置等。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针对地震灾Hale Waihona Puke 的应急预案,包 括救援、抢险和重建等。
结论
事故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体系和基本内容是确保灾害应急工作有效进行的重 要手段和保障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 系及其基本内容
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介绍事故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体系,包括特别重大、 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预案,并介绍预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与落实。
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
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伤亡、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而制定的行动计 划。
事故应急预案分类体系
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情况、应急组织和领导、应急措施、资源保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内 容。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
编制
按照相应标准和法规要求, 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故应急 预案。
培训与演练
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 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 力。
更新与改进
根据事故情况和经验教训, 及时更新和改进事故应急预 案。
级别三:较大事故应急预案
1
事故调查与评估
快速调查、评估和研判事故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信息发布与传达
及时发布事故信息、警告和指导意见,保障公众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3
资源调配与保障
合理调配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和技术等,以应对事故。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一、引言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二、分级原则1. 事故危害程度: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2. 事故影响范围: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跨区域、跨行业和本地区、本行业两个类别。
3. 事故发生领域:根据事故发生领域,将事故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个领域。
4. 事故应急处置需求:根据事故应急处置需求,将事故分为特别紧急、紧急、一般三个响应级别。
三、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事故(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事故影响范围:跨区域、跨行业。
(3)事故发生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事故应急处置需求:特别紧急响应。
2. 重大事故(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事故影响范围:跨区域、跨行业或本地区、本行业。
(3)事故发生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事故应急处置需求:紧急响应。
3. 较大事故(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事故影响范围:本地区、本行业。
(3)事故发生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事故应急处置需求:一般响应。
4. 一般事故(1)事故危害程度: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事故影响范围:本地区、本行业。
(3)事故发生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9 页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1引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是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部门。
建立重大第 2 页共 9 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安全系统工程。
针对我国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势,为改善和提高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紧急事务管理的能力,笔者简述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级别、分类、基本内容、文件体系及检验要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一、引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各类事故发生时,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而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需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以分为不同级别。
本文将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进行详细阐述。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级体系1. 按事故等级划分(1)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按影响范围划分(1)局部事故:指事故发生地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较小的事故。
(2)区域性事故:指事故发生地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较大,需要跨区域协作处置的事故。
(3)跨省(市、自治区)事故:指事故发生地涉及多个省(市、自治区),对全国范围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较大,需要全国范围内协作处置的事故。
3. 按应急处置需求划分(1)现场应急处置:指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2)区域应急处置:指事故发生后,需要跨区域协作处置的事故,由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邻近地区救援力量参与的事故。
(3)全国性应急处置:指事故发生后,需要全国范围内协作处置的事故,由国家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全国各地救援力量参与的事故。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级特点1. 逐级响应:根据事故等级、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需求,逐步提升应急预案的响应级别,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2. 协同配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事故。
2024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2024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主要考虑到不同事故的规模、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以便对应急救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组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局发布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分级管理办法》,我将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帮助您了解该方面的内容。
一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一级突发事件是指重大事故,具有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特点,且其应急救援工作具有极高的紧急性和复杂性。
例如核事故、大型交通事故、重大火灾等。
对于一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控制事态、救治伤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预案中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以及相应的资源调配和组织工作。
此外,一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通信、灾情评估、现场救援、伤员转运、损失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二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较大规模,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需要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的特点。
例如较大规模的火灾、水灾等。
对于二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目标是迅速控制事态,救治伤员,减少财产损失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预案中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以及资源调配和组织工作。
此外,二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通信、灾情评估、现场救援、伤员转运、损失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三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三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一定规模,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需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的特点。
例如一般火灾、交通事故等。
对于三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目标是迅速救治伤员,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财产损失。
预案中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以及资源调配和组织工作。
此外,三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事故发生时的通信、灾情评估、现场救援、伤员转运、损失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四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四级突发事件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但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需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的特点。
事故应急预案可分为五级

一、引言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为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而制定的综合性、系统性、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事故的性质、规模、影响程度等因素,事故应急预案可分为五级,即一级预案、二级预案、三级预案、四级预案和五级预案。
以下将从五级预案的划分、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事故应急预案分级1. 一级预案:适用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环境污染的特别重大事故。
一级预案由上级政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和指导性。
2. 二级预案:适用于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和一定环境污染的重大事故。
二级预案由地方政府或企业集团负责制定,针对性强,具有操作性。
3. 三级预案:适用于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一般财产损失和轻微环境污染的一般事故。
三级预案由企业或单位负责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4. 四级预案:适用于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轻微财产损失和轻微环境污染的较小事故。
四级预案由基层单位或班组负责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5. 五级预案:适用于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轻微财产损失和轻微环境污染的临时性、突发性事故。
五级预案由现场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负责制定,具有快速响应、简便易行等特点。
三、实施要点1. 预案编制(1)明确预案编制单位及责任人,确保预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事故风险,确定事故类型、规模、影响程度等。
(3)制定应对措施,明确救援力量、物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4)编制预案文本,包括预案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后期处置等。
2. 预案培训与演练(1)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预案培训,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2)定期开展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根据演练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3. 预案发布与实施(1)及时发布预案,确保相关人员了解预案内容。
(2)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02.11.2020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9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2. 应急预案的级别
(1) Ⅰ级(企业级) (2) Ⅱ级(县、市/社区级) (3) Ⅲ级(地区/市级) (4) Ⅳ级(省级) (5) Ⅴ级(国家级)
02.11.2020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0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3
1.引言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2. 1.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义及目标
3.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
02.11.2020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4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1.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义及目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 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3)Ⅲ级(地区/市级)
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 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 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
02.11.2020
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3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4)Ⅳ级(省级)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 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 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 级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 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 故发生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 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 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大家好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1 引言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是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部门。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安全系统工程。
针对我国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势,为改善和提高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紧急事务管理的能力,笔者简述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级别、分类、基本内容、文件体系及检验要求。
2 应急预案的级别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在我国建立事故应急救
援体系时,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5种级别,如见图1所示。
图1.doc
(1)Ⅰ级(企业级)。
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输送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
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2)Ⅱ级(县、市/社区级)。
所涉及的事故及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
(3)Ⅲ级(地区/市级)。
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
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
(4)Ⅳ级(省级)。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反应预案。
它可能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也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
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5)Ⅴ级(国家级)。
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就应即刻实施应急程序,如需上级援助,应同时报告当地县(市)或社区政府事故应急主管部门,根据预测的事故影响程度和范围,需投入的应急人力、物力和财力逐级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企业意外事故情况的发展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并将信息传送到社区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社区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将核实后的信息逐级报送上级应急机构。
社区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向科研单位、地(市)或全国专家、数据库和实验室就事故所涉及的危险物质的性能、事故控制措施等方面征求专家意见。
企业或社区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应不断向上级机构报告事故控制的进展情况、所作出的决定与采取的行动。
后者对此进行审查、批准或提出替代对策。
将事故应急处理移交上一级指挥中心的决定,应社区级指挥中心和上级政府机构共同作出。
作出这种决定(升级)的依据是事故的规模、社区及企业能够提供的应
急资源及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使社区范围外的地方处于风险之中。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适合的报警系统,且有一个标准程序,将事故发生、发展的信息传递给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对事故状况的评价,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 应急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
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如化学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预案,台风应急响应预案等。
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
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
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
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县级以上政府机构、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除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外,必须制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预案。
4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及内容
4 1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