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合集下载

4.2洋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洋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海洋馆、调研当地海洋资源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洋流的成因:介绍风力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对洋流形成的影响,分析各大洋流系统的形成原因。
2.洋流的分类:回顾初中所学的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洋流类型,并进行详细讲解。
3.洋流的分布:利用地图,展示世界大洋的主要洋流系统及其分布特点,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洋环流等。
3.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较为生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巩固学生对“4.2洋流”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的洋流知识,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海洋区域,绘制该区域的洋流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主要洋流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洋流分布图需清晰、准确,描述要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2.撰写一篇关于洋流对航运业影响的小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并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海洋是如何流动的吗?”“海洋的流动对我们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洋流打下基础。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能够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渔场、航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如海水的运动形式等。

2. 教师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特点。

【环节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2. 教师展示大洋环流模式简图,讲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洋流分布规律的特点。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如洋流对气候、渔场、航线等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环节五:课后作业】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寒流和暖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课堂小结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洋流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理解。

2. 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

八、作业布置1.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北极熊和南极企鹅在浮冰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浮冰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指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洋流有关。
(3)教师简要介绍洋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洋流的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洋流的成因,如风力、地球自转、地形等,结合地图和示意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
4.设想四:实践探究,提高能力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洋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想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检测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洋流问题,开展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6.设想六: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北极熊和南极企鹅在浮冰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洋流。
2.教学过程: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洋流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影响。
2.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洋流相关知识。
1.思维能力: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洋流相关的图片,如北大西洋暖流、南极洲环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多样性,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本章节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实例(如洋流对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影响等),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分步骤引导,突破难点:
(1)采用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3.拓展提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2)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关于洋流利用或保护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洋流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洋流基本知识、现实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
5.视频观看与感悟:
观看与洋流相关的科普视频,如《探索发现——神秘的洋流》,并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全球洋流分布的基本格局。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各大洋的洋流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渔场的形成、海洋污染的扩散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因,使学生对洋流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海洋中船只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水的流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流动?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讲授新课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强调洋流的两个特点:常年稳定、大规模。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解释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举例说明:如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例如,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洋流的学习,简单地了解洋流的概念,掌握洋流的分类方法。

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鞭七、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讲授八、讲授提纲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0-5 洋流的概念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小故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洋流的概念6-15 洋流的分类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案例,以及视频,思考、总结洋流的分类引导,总结,带领学生做题加深学生的理解16-17 洋流的影响因素认真听讲并思考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影响洋流的三个因素18-3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仔细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跟着老师的黑板上画图思路一起自己在下面画;通过对太平洋海区的观察以及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学生的配合下在黑板画出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图,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34-4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P63页“活动”,思考问题1、2、3、4分别说明了什么?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四点影响。

留下引申思考题以及课后作业。

九、教学过程【播放案例】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篇一:高一地理洋流教案】《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掌握洋流的分布。

3.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初步感受“演绎法”。

) 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般都啥样?新课学习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

把上述洋流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

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

这种类型的洋流该如何画?生:答略。

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流向。

并提请学生注意:①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

②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动画逐步演示: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到达大陆东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这支洋流之所以向北流,一是受陆地的阻挡,二是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三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四其它因素。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形成阿拉斯加暖流;一部分折向低纬,补偿赤道洋流。

师: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洋流的形成除风力作用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盛行风向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此外,洋流的形成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的影响。

洋流的成因很复杂,任何一种洋流的形成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日本暖流”有人认为它的形成还和海水温度差异、密度差异有关。

案例分析一:郑和下西洋选择的时间(设计意图5: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问题。

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投放“郑和下西洋图”及相关材料。

郑和下西洋,出发时多选择什么时间?返回时多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生:出发多选在冬季,返回多选在夏季,顺风顺水。

师:从刚才大家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继续探究第二个问题: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二、洋流的分布规律1.寒暖流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6:利用刚才所画图示,总结寒暖流的分布规律,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师:刚才在绘图的时候,要求大家用实线表示暖流,用虚线表示寒流。

现在请大家再仔细地读一下图,看一看寒、暖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生:查图,找规律。

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是暖流,东岸是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是寒流,大洋东岸是暖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此外,西风漂流是寒流。

师:大陆东西两岸洋流的分布,大家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生: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有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师:投放——寒、暖流的分规律: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2.寒暖流的概念(设计意图7:根据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倒过来给洋流下定义。

加深对寒暖流的认识,培养推理能力。

)师:刚才我们明确了寒暖流的分布,现在大家根据寒暖流的分布来试着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洋流是暖流?什么样的洋流是寒流?生:答略。

师:与流经地区相比较,水温高的是暖流,水温低的是寒流。

3.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设计意图8:利用前面所画的洋流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一图多用。

)师:投放“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拿出我们刚才亲手绘制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找到“北太平暖流”,然后跟着我做:用笔画“8”;找到“南赤道暖流”,然后画“0”。

洋流的分布规律就是这样的。

大家看一看,在中低纬度地区,北半球洋流的分布和南半球的洋流运行的方向有何不同?生: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

师:投放——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呢?生:逆时针方向。

师:投放——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方向和中低纬度的相反。

南半球则形成西风漂流。

师:投放——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

此外,我们刚才还提到,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投放——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案例分析二: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不同的原因(设计意图9: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问题。

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一石三鸟。

)师:投放“哥伦布两次航行路线图”从图示上看,第一次航行路线相对短,但是航行的时间却长,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生:第一次航行逆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航行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师:演示北大西洋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的分布。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又进一步掌握了两条洋流的分布,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洋流影响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除此之外,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意图10:利用既有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推测寒暖流对气候、海洋生物的分布、航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等的影响)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这幅图中的洋流,南、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此外,这一区域还有拉布拉多寒流,东格陵兰寒流。

这些洋流对地理环境还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生:答略。

师: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可以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也可以促进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从而调整全球水热平衡。

寒流可以降温减湿,暖流可以增温增湿。

寒暖流交汇区可以形成大的渔场。

师:为什么在寒暖流交汇海区容易形成大的渔场?生:答略。

师:①寒暖流交汇区,底层海水上泛(海水受到扰动)(海水激荡),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由此我们也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海水上泛(海水激荡),底层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这样的地方也就都有可能形成渔场。

②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师:此外,洋流对海洋污染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净化污染还去,扩大污染范围。

师生共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也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全球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③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区容易形成渔场。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⑤对航行的影响: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案例分析三:同一时间西欧和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不同的原因(设计意图11:应用所学生知识,具体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投放“2002年11月14日西欧、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气温)比较”阿杨纬度位置低,但气温却低;卑尔根纬度位置高,但气温也高。

为什么?生:卑尔根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阿杨受千岛寒流影响。

暖流有增温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

师:投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类似阿杨和卑尔根这两个地区,气候受洋流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还有很多。

(点击)案例分析四: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设计意图12:应用所学生知识,具体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投放“秘鲁渔场分布图”这个地方不是一个寒暖流交汇区,但会不会是一个底层海水上泛区呢?投放“秘鲁渔场成因图”生:答略。

师:秘鲁西海岸地处东南信风带,这种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在离岸风的作用下的吹拂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补偿,该海区盛行上升流,即底层海水上泛,容易形成渔场。

案例分析五:石油污染的影响(设计意图13:应用所学生知识,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投放“日本海区石油污染图”该海区被石油污染,如不及时清理,哪些海区还会受污染?生:答略。

师:顺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加那利寒流扩大无污染范围。

小结:洋流的分类按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按性质分类暖流寒流四个分布规律四个影响中低纬北顺南逆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南半球中高纬西风飘流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对航行的影响课堂教学反思:演绎法,可以较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本课中,对“洋流的成因”这一部分内容采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即由风带的分布推测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结论。

但有些内容的处理采用演绎法则显得十分生硬,如“洋流的分布规律”以采用归纳法为好。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篇二: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洋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