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高等级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坚实、无接逢、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高等级公路在高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方面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还要具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行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方法第一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而成的混合材料,一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一、沥青混合料的分类(一)按结合料分类1.石油沥青混合料:以石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二)按施工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大到小各级粒径都有,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一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小,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大,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大,设计空隙率大于18%。
第五章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第五章沥青及沥青混凝土1 概述沥青材料的定义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常温下呈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粘稠性液体。
有良好的憎水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能抗冲击荷载的作用,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
在交通、建筑、水利等工程中,广泛用作路面、防潮、防水和防潮材料。
分类:1、地沥青:①天然沥青(自然形成)②石油沥青2、焦油沥青:①页岩沥青②木沥青③煤沥青沥青建筑材料沥青材料一般情况下却很少单独使用;在工程上使用的沥青必需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在低温条件下应有弹性和塑性,在高温条件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加工和使用时具有抗“老化”能力,与各种骨料和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以及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抗疲劳性等。
因此在工程上使用的沥青材料通常都是改性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一)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是指按工程需要的物理特性,对沥青材料进行人工改造,使其满足工程要求的沥青材料。
改性方法通常有掺配法、填充、乳化。
(二)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沥青与级配合适的矿物质材料拌和均匀配制成建筑沥青材料。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浆、沥青胶(又称玛碲脂)及沥青嵌缝油膏等,主要用于铺路、水工防渗及建筑防水。
7.1石油沥青一、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方法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一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1、石油沥青的组分石油沥青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主要为氧、硫、氮等)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是石油中分子量最大、组成和结构是为复杂的部分。
化学组分分析就是将沥青分离为物理化学性质相近,而且与沥青性质又有一定联系的几个组。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有三组分和四组分两种分析法。
石油沥青三组分分析法:油分、树脂(沥青胶质)、沥青质。
四组分分析法: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1)油分: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小的组分,在170℃较长时间加热时会挥发,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
第五章_第四节沥青混合料最佳用油量的确定(1)

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 • 马歇尔稳定度技术标准 • 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 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 破坏应变的技术要求 • 渗水系数技术要求
2019/7/22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目标配合比 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 设计阶段
沥青混合料设计
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
矿料的 组成设计
最佳沥青 用量确定
图解法 或试算法
13
4.2 为什么要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过多
泛油
2019/7/22
车辙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推移、拥包
14
4.2 为什么要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
= c + (tan
沥青混合料 沥青粘结 集料嵌挤
的强度 c
交 互 沥青性质 作 用
集料性质
2019/7/22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技术性质: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
低温抗裂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
水稳定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设计
矿质混合料设计:试算法、图解法 最佳沥青用量: 马歇尔试件体积参数、马歇尔试验、确 定OAC的方法
2019/7/22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40
X aM i 100 a Ai
• (2)计算B集料在矿质混合料中的用量,设B集料中占优势粒径的粒径尺寸为j,其含量为 aB(j),混合料M中该粒径要求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aM(j),则B在混合料中的用量(Y)为
Y aM j 100 aB j
• (3)计算C集料在矿质混合料中的用量(Z)为
沥青占沥青混合料的比例 油石比:沥青占集料及矿粉之和的比例
路基路面工程第五章 沥青路面幻灯片PPT

➢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 单轴压缩试验
简单剪切试验
• 马歇尔试验
轮辙试验
• 蠕变试验
➢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车辙的技术指标
容许车辙深度标准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指标
轮辙试验标准
动稳定度建议标准
➢ 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
• 失稳型车辙:集料级配要有足够的粗颗粒;沥青结合料具有足 够的粘度;集料外表沥青膜具有足够的厚度;
➢ 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措施:
➢ 完善路面构造排水系统。 ➢ 沥青材料选择。 ➢ 集料选择。 ➢ 施工时保持集料枯燥,无杂质,拌和充分,摊铺时不
产生离析,碾压时保证到达压实要求等。
5.3.4 沥青路面疲劳性能
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 次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值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 称为疲劳。
➢ 抗拉强度
直接拉伸试验
间接拉伸试验
当材料的抗拉强度缺乏以抵抗上述拉应力时,路面构造就会产 生拉伸断裂。
➢ 抗弯拉强度
1
=
Pl bh 2
5.3 沥青路面稳定性与耐久性
5.3.1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
➢ 车辙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初始阶段的压密过程
• 沥青混合料的侧向流动
• 矿料的重新排列及矿料骨架的破坏
• 间接拉伸试验 • 直接拉伸试验
➢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预防措施:
• 使用稠度较低、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同时应满足夏季的要求; • 选用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有利于减小沥青路面的温度裂缝; • 采用吸水率低的集料, • 控制沥青用量在马歇尔最正确用量±5%范围内,但同时也应
保证高温稳定性; • 采用应力松弛性能良好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等。
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概述(土木工程材料)

蒋经理
王经理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 SMA)。 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 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 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中间粒径颗粒的组成特点。高含量的粗骨料在混合料中颗 粒面与面直接接触、相互嵌锁构成的骨架直接承受了荷载作用,这种骨架对温度 敏感性小。含量较高的矿粉与沥青形成粘聚力很高的胶凝状物――玛蹄脂,使得 混合料的整体力学性质提高。这两方面的作用使混合料具有足够的竖向与侧向约 束,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或只产生微小的永久性变形。
蒋经理
王经理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通常按其矿质混合料的组成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悬浮-密实结构:连续型密级配 (2)骨架-空隙结构:连续型开级配 (3)骨架-密实结构:间断型密级配
蒋经理
王经理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示意图 a) 悬浮-密实结构;b) 骨架-空隙结构;c) 密实-骨架结构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3、按照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类型进行划分 1)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该类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特点是级配采用连续密 级配,空隙率比较低。①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Dense Asphalt Coarse-Graded Mixes, AC),可适用于任何面层结构;②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sphalttreated Permeable Base, ATB)与前者的区别是公称最大粒径较大,通常>26.5mm, 主要适用于基层;③当公称最大粒径≥37.5mm时,也称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Large-Stone Asphalt Mixes,LSAM)。
沥青混合料运输规章制度

沥青混合料运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沥青混合料运输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护环境,对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实行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超载、超速、违章行为。
第四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培训,并保证驾驶员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第二章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管理第五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经过定期检查,确保机动车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第六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安装GPS定位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
第七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保证车辆整洁,定期清洗,避免因车辆脏污导致交通事故。
第八条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当携带相应证件,如行车证、驾驶证等,并定期检查证件是否有效。
第三章驾驶员管理第九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确保安全驾驶。
第十一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规定,不得疲劳驾驶。
第十二条沥青混合料运输驾驶员应当保证车辆整洁,遵守文明驾驶规范。
第四章装载及卸载沥青混合料第十三条装载沥青混合料应当按照规定施工方案进行,确保不会对道路交通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第十四条装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按照车辆载重量标准,并确保不超载。
第十五条装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确保装载设备完好,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卸载沥青混合料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卸料地点,确保安全卸载。
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运输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安全培训。
第十八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定期检查车辆及设备,保证安全运输。
第十九条沥青混合料运输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
第六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

2.夏热区 ( 20~30)
2-2 2-3 2-4 800 2400
3.夏凉区 (< 20)
3-2 600 1800
1500
3000 1500(一般交通路段)、3000(中交通量路段)
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气候分区及 年降雨量(mm) 普通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⑶ 浸水劈裂强度试验 ⑷ 浸水车辙试验等
劈裂强度测试
抗滑性 1)影响因素 • 集料的表面构造(粗糙度) • 集料的级配组成 评价方法与指标 构造深度——铺砂 法 摩阻系数——摆式 摩阻仪
抗滑性改善措施
• 选用坚硬、耐磨(磨光值高)、抗冲击性好的碎石 或破碎砾石 • 对酸性集料采取抗剥措施 • 严格控制沥青含量
SMA 混合料
普通沥青 改性沥青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SMA 混合料 普通沥青
改性沥青
80
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 )技术要求 (JTG F40-2004)
气候条件与技术 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VMA
——矿料间隙率,%; ——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 VA VV VMA
VA
VV
——试件空隙率,%。
试件的体积参数指标
三、沥青饱和度VFA
沥青体积百分率VA
VA VFA 100% VMA
油石比:VA P s 100% 100 Pa b w
a
Pb s 沥青用量:VA 100 % b w
沥青面层混合料课件

材
后称为Stone Mastrix Asphalt,缩写为
料
SMA)。中文名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沥
➢最初作为一种强度很高的沥青路面罩面,以
青
抵抗带钉轮胎造成的各种路面损坏。
面 层 材
➢德国1984年版《沥青路面工程补充技术规范 及准则》中将SMA列为德国标准的路面材料。
料
4
1.2SMA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 SMA
12
2 SMA的特点
高
等 ➢2.1构成:
筑 路 材
➢SMA是按照内摩擦角最大的原则,以间断级 配的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矿料骨架;
料
➢然后按照空隙率较小的原则,以沥青玛蹄脂
沥
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密实结构的
青
沥青混合料。
面
层 材
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等构成的混合物
料
13
2 SMA的特点☆
青 面
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 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VMA
层
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占VMA的体积比例),%;
材 料
γf——按B.5.8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γ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B.5.9的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 无量纲;
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Ps=100-Pb,%;
--确定最佳设计级配
高
等 ➢ 3.3.6成型马歇尔试件
筑
➢ 按初试油石比和级配成型马歇尔试件,一组马歇尔
路
试件的数目不得少于4~6个。
材
料
➢ 用表干法测定SMA马歇尔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低温抗裂性
(2)评价方法与指标
①低温蠕变试验:以蠕变速率评价低温变形与松弛能力
车辙试件
47
50mm
切割
小梁试件
35mm
300mm 温度:0℃ 速度: 50mm/min
250mm
F
2
1
speed
2 1 t2 t1 0
speed , 变形能力 ,抗裂性能
(1)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
表面理论
沥青混合料 矿质骨架
20
胶浆理论
沥青混合料 粗集料 沥青砂浆 细集料 填料
结合料 沥青
沥青胶浆
粗集料
细集料
填料
沥青
强调沥青的裹覆作用
多级分散体系,强调 沥青胶浆的作用
5.1.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
21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2)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破坏形式:剪切破坏 原理:莫尔-库伦理论
25
C tan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沥青黏度的影响
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的影响
26
内因
矿料的影响
沥青用量的影响
矿料的级配、形状和表面性质影响
外因
温度的影响 变形速率的影响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3)矿粉的影响 ① 矿粉性质
29
矿粉吸附溶化膜结构图式(紫外线分析法) 不同性质矿粉表面形成不同组成结构和厚度的吸附溶化膜 石灰石粉表面形成发育较好的吸附溶化膜 石英石粉表面则形成发育较差的吸附溶化膜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3)矿粉的影响 ② 矿粉细度和用量
5.1.2 沥青路面的特点
温度敏感性较高
11
缺点
沥青路面易老化
施工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方法
① 按矿料级配类型 ② 按级配类型和空隙率 ③ 按公称最大粒径 ④ 按生产温度Leabharlann 12⑤ 按再生工艺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① 按矿料级配类型
变形速率的变化很小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5.3.1 高温稳定性
5.3.2 低温抗裂性 5.3.3 水稳定性 5.3.4 抗滑性——道路安全指标 5.3.5 抗疲劳性能 5.3.6 抗老化性能 5.3.6 施工和易性
34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的工作环境
交通荷载 环境温度 水
35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d2
d1
DS ,高温稳定性
t1 45min
t2 60min
5.3.1 高温稳定性
(3)影响因素
车辙 内因 路面材料 原材料 结合料 集料 材料配合比 沥青用量过多 粗集料较少 矿粉用量较少 剩余空隙率过小 路面结构 面层厚度不适 层间结合较差 施工 交通荷载 混合料离析 压实不足 外因 温度
石油沥青成为使 用量最大的铺路 材料
随着国自产路用沥青材料工 业的发展,沥青路面广泛应 用于城市道路和干线公路, 成为目前中国铺筑面积最多 的一种高级路面。
5.1.2 沥青路面的特点
沥青混合料 95%wt
10
=
矿料(骨架作用)
+
沥青(粘结和填充作用)
5%wt
优点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 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 便于机械化施工,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 沥青混合料可再生利用
40
④ 蠕变试验 ——蠕变模量、劲度模量
⑤ 足尺试验 ——直道、环道、加速加载
5.3.1 高温稳定性
(2)评估方法与指标
①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马歇尔试验仪 马歇尔击实仪 恒温水槽
41
Φ101.6〓h63.5mm Φ152.4〓h95.3mm
试验温度:60℃〒1℃ 标准试件保温30-40min 大试件45~60min
7
学习难点
体积参数、组成设计方法、路用性能评价指标
参考资料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黄晓明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结构
5.1.1 沥青路面的简史 5.1.2 沥青路面的特点
37
沥 青 混 合 料 路 用 性 能
稳定性
5.3.1 高温稳定性
(1)病害表现类型
车辙、推移、拥包、推挤、搓板、泛油等病害
38
5.3.1 高温稳定性
(1)病害表现类型
车辙
磨耗型车辙
冬季埋钉轮胎造成的路面磨损
39
结构型车辙
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强度,发生在沥 青面层以下结构层。宽度较大,两侧没 有隆起
《道路建筑材料》
第五章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主讲人:张久鹏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
http://202.117.64.98/ec/C24/index.asp
◆ 前言
2
7 条北京放射线
9 条纵向路线
18 条横向路线
◆ 前言
3
7 条北京放射线
9 条纵向路线
18 条横向路线
◆ 前言
两种典型的路面结构
4
������ ������ ������ ������
矿料级配不同,c、 φ不 同 颗粒形状及其粗糙度 具有显著的破裂面和 棱角 近似正方体 表面粗糙 颗粒愈粗
32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6)温度和变形速率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c值随
33
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而φ受温度变化的影 响较少。
变形速率的影响:c 值随变形速率的增大 而显著提高,而φ值随
原地面 沥青层 下基层及路基 结构性车辙 路基变形
失稳型车辙
剪应力超过材料抗剪强度,使流动变形 不断累积形成车辙,一般都有两侧隆起 现象
原地面
沥青层 流动性车辙 剪切变形
5.3.1 高温稳定性
(2)评估方法与指标
① 马歇尔试验——稳定度、流值 ② 轮辙试验 ——动稳定度、轮辙深度 ③ 剪切试验 ——粘聚力、内摩阻角
5.3.2低温抗裂性
(2)评价方法与指标
②低温弯曲试验:以破坏应变评价低温变形
温度:-10℃ 速度: 50mm/min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4)沥青用量的影响
过少,则不足以形 成结构沥青膜; 偏多,则自由沥青 偏多,粘聚力降低; 过多,则部分自由 沥青起润滑作用,降 低内摩擦角; 沥青用量须适中
31
不同沥青用量时的沥青混合料结构
5.2.2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5)矿料级配、颗粒形状、表面性质的影响
44
重车
5.3.2低温抗裂性
(1)病害表现形式
低温收缩裂缝、低温收缩疲劳裂缝
45
5.3.2低温抗裂性
(2)评价方法与指标
三类
① 预估开裂温度 ② 评价低温变形能力或松弛能力的方法 ③ 评价断裂能的方法
46
试验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直接、间接拉伸试验 低温收缩试验 低温蠕变、弯曲试验 应力松驰试验 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 (冻断试验,SHRP)
EX. 沥青碎石AM
开级配~(VV=18~25%)
EX. 开级配磨耗层OGFC、沥青排水基层混合料ATPB
减少噪音 提高能见度
密级配沥青路面
开级配沥青路面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③ 按公称最大粒径
特粗式(DNmax≥37.5mm)
16
粗粒式(DNmax=26.5、31.5mm)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5.1.4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
8
5.1.1 沥青路面的简史
15世纪
9
印加帝国采用天然沥青修筑沥青碎石路
1832
英国在格洛斯特郡修筑了第一段煤沥青碎石路
1858年
法国在巴黎用天然岩沥青修筑了第一条地沥青碎石路
中国上海开始铺设沥青路面 20世纪
20世纪20年代
1949年以后
5.6 第六节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5.7 第七节 GTM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内容简介与学习要求
内容简介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结构(理解)
强度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理解)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标准(掌握)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掌握) Superpave、GTM沥青混合料技术特点与要求(了解)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全厚式沥青路面
������ 普通混凝土(JPCP) ������ 钢筋混凝土(JRCP) ������ 连续配筋混凝土(CRCP) ������ 钢纤维混凝土 ������ 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 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其中,沥青路面占总里程的90%以上
优点:环保,节能 缺点:技术不成熟
17
优点:环保,节能,混合料能储存 缺点:路用性能差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④ 按生产温度
18
WMA
HMA
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⑤ 按再生工艺
厂拌热再生
19
就地热再生 就地冷再生
厂拌冷再生
5.1.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5.1.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