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大型战役地图

合集下载

三国著名战役地图

三国著名战役地图

1.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概况图
2.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3.曹操对袁术、张绣、吕布、张扬之战示意图
4.官渡之战示意图
5.官渡之战中曹操防御部署要图
6. 官渡决战前曹操击破刘备之战示意图
7. 袁绍屯军延津期间作战指导要图
8. 袁曹官渡之战战役经过及夜袭乌巢示意图
9. 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示意图
28.晋平吴之战晋军战略部署及作战经过示意图
本页地图及文字说明转引自:1.《中国军事史》王蜀生等编 2.《三国军事史》余大吉著
10.孙策渡江前江东扬州地区郡守割据形势略图
11.孙策开拓江东之战经过示意图
12.赤壁之战示意图
13.赤壁之战曹军与孙刘联军战略部署示意图
14.赤壁之战战争结局示意图
15.三国鼎立图
16.刘备袭取益州作战经过要图
17.樊城、江陵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18.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三国著名战役地图
三国著名军事战役简介 三国时期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所以军事斗争便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三国时期战役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军事战略战术运用之广,在中国军事史上是罕见的,下面二十八幅军事地图只是汉末三国时期无数军事战役的一个缩影,现简述如下:
19.夷陵之战吴军的战役部署要图
20.夷陵线示意图
22.诸葛亮五次攻魏进军路线示意图
23.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示意图
24.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示意图
25.蜀军边防部署及魏军进攻布势示意图
26.魏灭蜀之战示意图
27.魏灭蜀之战两军作战经过示意图

三国战役地图

三国战役地图

第一章黄巾起义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详细:爆发时间:184年-192年爆发地点:宛城、召陵、冀州等地(中国河南、河北等地区)中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

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

10余年间,徒众达数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

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

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

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

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於4月,朱隽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下)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下)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下)夷陵之战吴蜀两军作战经过示意图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不听从赵云等人的谏阻发兵东攻,蜀军先头部队击败防守巫县的吴军,进占秭归。

陆逊实施战略退却,一直退到夷道、猇亭。

第二年正月,蜀军吴班、陈式的水军占领夷陵,屯兵长江两岸,刘备也进抵秭归,他派黄权为镇北将军,指挥江北诸军,以防魏军进击蜀军的翼侧。

二月,蜀军主力进至猇亭,前部到达夷道,将孙桓的一部分吴军包围。

刘备率大军从巫峡建营至夷陵界,一路立了五十多营,夹江连络,东西合围。

陆逊对蜀军的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

从三月开始,陆逊扼守阵地,坚不出战。

刘备急于求战,派兵引诱,陆逊也不出击,两军相持半年后,陆逊发现刘备锐气已被遏止,便上书吴王,准备反攻。

六月,陆逊在作试探性的进攻后,决定采用火攻,焚烧蜀军的营寨,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发起进攻,迅速地攻破了蜀军营寨四十余座,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无数。

刘备带领少数人马,乘夜突围,逃回白帝城。

在江北的黄权,由于道路被截断,不能回蜀汉,被迫率部投降了曹魏。

诸葛亮安定南中进军路线示意图南中地区包括蜀汉南部的越嶲、益州、永昌、牂柯四郡,是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刘备死后,南中出现不稳,益州郡大姓雍闿在东吴挑动下发动叛乱,越嶲郡的夷王高定和牂柯郡太守朱褒也先后据郡反蜀,响应雍闿。

诸葛亮以遭逢国丧,不便加兵南中,于建兴二年(224年)春,关闭通往南中的灵关,以一年多时间,进行南征准备:1.平稳接管刘备权力,擢用大批名士,牢固掌握军政大权;2.“务农殖谷”,与民休息,积极创造物质条件;3.同吴国恢复联盟,使叛乱势力陷于孤立。

诸葛亮认为,北伐前必须首先南征,以安定后方,为此贯彻“南抚夷越”的既定方针。

在诸葛亮率军出发时,参军马谡向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诸葛亮采纳了他的意见。

蜀军的进军分为三路,最后会师益州郡。

1.诸葛亮亲自率主力西路军由成都南下,沿江下到僰道,经安上进击越嶲的高定;2.令门下督马忠率偏师为东路军,从僰道进击牂柯朱褒;3.令降都督李恢率偏师为中路军,自驻地平夷向益州郡、雍闿进击,以吸引和牵制雍闿,等待诸葛亮主力军的到达。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孙策渡江前江东扬州地区郡守割据形势略图当曹操在兖州,袁绍在冀州消灭割据势力,扩充地盘时,江东扬州地区的割据形势是:1.扬州刺史刘繇割据曲阿,派遣他的部将樊能、于糜、张英等扼守横江,当利口,以抗拒袁术派遣的督军中郎将吴景;2.彭城相薛礼据守秣陵,下邳相笮融据守秣陵东南,两人都依于刘繇;3.吴郡太守许贡割据吴郡;4.会稽太守王朗割据会稽及其附近地区;5.庐江太守刘勋割据皖城;6.豫章太守诸葛玄(后为朱皓、华歆)据守豫章。

孙策开拓江东之战经过示意图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用兵“猛锐神速,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他率部由历阳渡江,迅速击破樊能、张英各部,乘胜进攻秣陵,大破笮融、薛礼的部队,然后转而攻取丹阳、江乘等地,进击刘繇于曲阿。

刘繇败走丹徒,继又西走豫章。

进击吴郡许贡时,他不由曲阿直取吴郡,而是先夺取钱塘,使吴郡许贡不能与会稽王朗构成联盟,以相抗拒,然后转移兵力北上,一举击灭许贡,攻占吴郡。

攻打会稽王朗时,他率军急渡钱塘江,分王朗的部队相持于固陵。

王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

孙静建议从固陵南面的查渎绕道袭取王朗的后方。

他采纳后,命令夜间在固陵正面多燃火种,以为疑兵,而分兵疾趋查渎道,袭击高迁屯,大破王朗军,乘胜穷追猛打,直到东冶,俘虏王朗。

西击刘勋、黄祖时,他采取“调虎离山”、“攻城阴援”的战役指导。

当他得知刘勋将远离皖城去袭取上缭时,便设计先袭击刘勋。

他派遣使者卑辞厚礼,致书刘勋。

刘勋接信后很高兴,不听谋士刘晔的劝谏,亲自率军潜入彭泽,远袭上缭。

孙策探知刘勋已离皖城,即扬言引兵西击黄祖,溯江而上。

到达石城时,派遣从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进据彭泽,阻止刘勋回师,亲自与周瑜率兵二万人袭取皖城,俘获刘勋妻子及部曲三万人。

刘勋闻讯率军回救,行至彭泽,遭到孙军的邀击,败走流圻。

黄祖派遣其子黄射率水师五千增援刘勋,被孙策击破,孙策乘胜追击黄祖于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羡。

取豫章郡时,他采取“先声后实”的战役指导,选派遣太史慈去侦察豫章情况,察知豫章太守华歆只求保全自己,不堪一击,他亲率大军进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劝说华歆,晓以利害。

三国鼎立形势地图解读

三国鼎立形势地图解读

三国鼎立形势地图解读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这是地图册上的地图,比教材更详细一些。

曹魏境内有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孙吴境内有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魏军队,造成鼎立格局。

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东汉后期。

曹魏继承了两汉在河西走廊和西域的遗产,设置有西域长史府,北边有羌胡、鲜卑、高句丽、挹娄等边疆民族;孙吴境内有山越,东汉后期南迁的汉族与这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交融加强;诸葛亮治蜀,管理和建设南中,比较和谐地处理好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之,这种分裂,客观上有利于开发江南和西南。

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 之 三大战役
名称: 名称:官渡之战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建安五年 200年 时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 时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参战方:袁绍军 曹操军 参战方:袁绍军;曹操军 结果: 结果:曹操获胜 参战方兵力: 110000人曹操 20000人 参战方兵力:袁绍 约110000人曹操 20000人 伤亡情况:袁绍约100,000 100,000人 8000人 伤亡情况:袁绍约100,000人;曹操 约8000人 主要指挥官:袁绍; 主要指挥官:袁绍;曹操 战争时间: 战争时间:一年战争 影响:曹操获胜后, 影响:曹操获胜后,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 战役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 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 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 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 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 河南封丘西),继 袁军在乌巢的粮仓 而击溃袁军主力。 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 的基础。 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 三国形成时期 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 今湖北赤壁西北) 赤壁(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 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 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 曹操大军 三国鼎立 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精心整理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恰逢这时袁术在寿春称帝,这是反汉的表面化。

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攻打袁术就师出有名了,九月,曹操攻打袁术,迫使其向淮南逃走,袁术不久就病死了。

在曹操攻打袁术时,张绣和刘表的联军曾数次进攻叶县,威胁许昌,因此,曹操又回师进攻张绣。

第二年三月,在安众设伏击败张绣、刘表的联军。

同年十月,曹操东攻吕布,进占彭城,吕布退守下邳。

曹操引水灌城,吕布投降,为曹操所杀。

河内的张杨在曹操进攻吕布时时,出兵野王,声援吕布,不久张杨被他的部将杨丑所杀。

接着,眭固又杀了杨丑,投靠袁绍。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曹仁攻占射犬,杀了眭固,控制了河内郡。

两年多的时间,曹操各个击败了袁术、张绣,消灭了吕布、眭固,改善了战略态势,逐步由弱转强,为全力对付袁绍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延津。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190年讨伐董卓JtT上・洛阳山融IN卅刘垢刘及士燮长沙孔M• »«Sr Iit十八路谓候189年9月/横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E,(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 尼为献帝・I 190年1月I曹操号刊下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菜卓.三・,五・九・■卅■丈礼・•河內■太守壬BL∙ 条守界9iMM.M.VΛM■八■■卅■上∙HI∙ 丸卅・山阳左W4U8∙Jt■左守扎・•iT∣三■■牛力】4H*∙•"備11・・■■・耳・• fi∣M∙. *au>不unit・ t*l≡∙:It・•广并尢W• I*三・•・•H 五・• ±<A^M≡∙ I十七・• 19MM M.«+r«・飲朋・史■卜冃・• JtΨMa⅜∙.群雄割据t州T■刘虜冀州•绍张畅判内• 一• »»IM卅190年2月交**≠Λ帝迁都长安• •191 q Vb繼卓兵退长安,十八路盟军解Bt191ψ5月•曾操领兗州.191年巧月.袁绍呑并弗板势力•FTlCJ R tzom董卓Z 死冀州• 袁绍张畅列内一一_戶"■ It m•)哙曹操 洛阳/ ∙ Λ一1一JN卅I :192年4月 横卓在K 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蒂卓部下竽俺、 郭汜等攻下长安,R 布出送 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音州• 交*192年1月界桥之At 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襄阳之战.刘衣部下«HIa 箭射死孙坚•192年7月・H 布投卑盘术.» 逐厉.先応投靠产■袁绍・U L : L7*∖ ・5月・袁绍金高干领并州. 6月・H 布离袁绍严聲张扬. 10月'公孙瑞破⅛W Λ⅛J^⅛^"193年辽东马洛阳刘 IM卅长沙焉燮5»9络』 It 卅7 ?Ut t一 ∙ M 盹出操翼州•&绍 曹操围徐州1月・克术北攻皆操败透九江• 1月・袁术杀扬州剌史l⅛温,据193*16 月育操父亲BWtf 徐州被杀・ 曹操WRffltfc 州・19 詆I;2月・刘备救徐K,曹操粮尽退兵.4月.龙州张邀叛曹迎R布.12月.徐谏矯逝.刘侖领徐州・1月.马畴长平关败于李催・7月・刘嫦卒.刘埠继领益州・张鲁汉中自立・8月・R布曹操大战于濮阳.β 慄大败. 10月・扬州剌史194年三让徐州------- * 张畅河内•冀州•=袁绍孔融长沙交*195年6月.李俺、郭汜相攻.»tt 戸i?f大战大破R布. f 7月.张济迁帝洛阳.被杨冷劫走・刘备收ffl∏⅜・让其驻小沛.12月.孙筆说眼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婕丘.复收兗州.5月.袁绍破北⅛AH州.8M, .WT杨木叛・与霸陵t⅛帝.9月.刘豫命竿融夺取加帝・12月.匏丘之战牡鈔大散于袁绍・退守易占次=Z=帝出长安•構州•M刘辟长沙交*E 口巳,t≡ 口m∙j⅜.ffi张杨河内196年迁都许昌俺卅196年 3月.孙策攻下曲阿.刘縣透ft 柔 5月,刘备在淮阴⅛n*术∙ Z 交*6月,R 命找取徐州,刘务投 靠吕布.驻小沛. 公孙长沙2月.豫州刘辟为酉操所灭• 9fl∙ B 布击敢刘第∙ AettW解下.刘备冋驻小沛•8月.孙策収会KL 广陵等郡附7月.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曾慄迁帝许吕.孙饭叛袁术・ 孙策.10月.WW∙Λiβ杨奉.杨車奔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战役地图黄巾起义示意图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3楼‏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歌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如: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4楼‏官渡之战示意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包围了曹军的白马。

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延津。

随后派兵偷袭乌巢,烧毁袁军屯粮,使袁军完全失去斗志。

最后,双方决战于官渡,曹军全歼袁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此后不久,曹操便统一了北方。

‏5楼‏官渡之战中曹操防御部署要图建安三年(198年)年底,曹操消灭吕布,大体统一了河南。

四年春,袁绍消灭公孙瓒,统一了河北。

这样北方形成了曹操与袁绍两大敌对势力,而大河南北这两地都是平原,地形连成一片,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区,不可能长期分裂下去。

袁、曹双方通过战争统一北方势在必行。

战争爆发前夕,总的形势是袁绍势力大而比较落后,曹操势力较小而比较进步。

袁绍采纳郭图、审配的意见,策定了“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的作战方针,并进行了战略部署。

曹操采纳郭图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在以弱抗强总形势下,发挥作战指导优势,以智取胜,决心率精兵二万,抗击袁绍。

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进军黎阳,先后作如下部署:前线部署:1.命河内太守魏种牵制袁绍从并州方面进攻,保障左翼侧;2.命建武将军夏侯敦率部防守敖仓,派一部防守孟津,以掩护左侧安全;3.命平虏校尉于禁率领步骑两千驻守延津,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共同阻击南下的袁军;4.继续留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全;5.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下齐、北海等地以牵制袁军;九月,曹操分兵官渡,命裨将军徐晃,张辽率步骑万人布置防线,以阻挡袁军,自己回到许昌;十二月,曹操率关羽,乐进、许褚诸将及郭嘉、荀攸诸谋士移驻官渡,组织防御,指挥战斗。

二线配置:1.命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防守阳翟,以掩护左侧背;2.命蔡阳率部驻守叶县,以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郝等部;3.命杨武中部将曹洪率部驻守宛县,以防御荆州刘表;4.命裨将军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蒲宠驻守汝南,以备孙策;5.命侍中兼尚书令荀彧镇守许昌,知后方诸事;6.命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十一月,加派卫觊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7.命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粮草;8.命典农中农将、长水校尉任峻典选军器与粮运;曹操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把决战地点选在官渡是完全正确的:以双方兵力和态势上看:袁绍兵多,曹操兵少。

千里黄河,袁军处处可渡。

曹操如果分兵把口,防不胜防。

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已为袁绍所据有,沿防设防,态势不利。

从曹操的作战方针来看:他采取的是决战防御。

在削弱敌人后,寻求战机与袁军决战,而不是消极防御,如沿河设防,就限制了自己的机动。

不如后退一步,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战不利的战场,集中兵力,待袁军师老兵疲之后,与之决战。

从地形上看:官渡地处鸿沟上游,为汴水的起点。

当时,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实为枢纽。

荀彧给曹操的信上也认为扼守住官渡是“扼其喉而不得进”。

可见,官渡在东汉末年是许昌北面的门户,是一个重要的渡口,也是保卫许昌的屏障。

从后勤供应上看:退守官渡,靠近许昌,曹军的供应方便;反之,使袁军的补给线延长,供应不便。

‏6楼‏官渡决战前曹操击破刘备之战示意图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正当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的时候,原来依附曹操的刘备在奉命击退袁术以后,估计曹操大敌当前,无力东顾,决心叛曹,他杀曹操所命徐州剌史车胄,而后占据徐州,他和袁绍相呼应,东海及附近郡、县也大多依附刘备,军队增至数万人。

曹操深知刘备叛变是侧后的绝大隐患,不可轻视,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必须迅速击溃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亲率精兵兼程,袭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攻陷彭城和下邳,刘备军队来不及集中,导致全军溃散,妻儿、关羽被俘,张飞落草,刘备只身逃往河北,北投袁绍。

这时,袁绍以他儿子有病为借口,不采纳田丰所提出的乘曹操东攻刘备之机偷袭许都的建议,而是,按兵不动,失去了乘虚袭击曹操后方的机会。

直到曹操回军官渡后,袁绍才考虑攻打许昌,这时许昌已不再空虚,良机已经丧失。

‏7楼‏袁绍屯军延津期间作战指导要图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围攻白马,以保障主力渡河。

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袭东颜良,率军南撤。

袁绍派文丑渡河追击,又被曹操设伏击杀。

曹操回军官渡。

袁绍屯兵延津,派遣刘备自延津绕道趋汝南,协同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都等部击斩蔡阳于叶县,进至(隐)强,袭扰曹军的后方根据地许昌;另派越骑司马韩荀为别部,率千余骑兵绕道敖仓以西,进入嵩山以后,以切断曹军后方补给线,均被曹仁击败。

七月,袁绍继续进军阳武,企图寻求曹军的主力决战。

八月,袁军的主力逼近官渡,两军对峙,相持数月。

袁绍在战役指导上,单纯地实施正面突破,未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调动曹军脱离既设阵地,以求决战。

把十万大军摆在官渡,形成对阵顶牛。

虽曾派遣刘备去袭扰曹操的后方,又派韩荀去切断曹军后方补给线,但派出的兵力单薄,都没有应援部队,以至牵制不成功,粮道未切断,刘备败走,韩荀殉职,袁绍也就放弃分兵出击了,后来许攸建议袭击许昌,袁绍未采纳,结果良机坐失,陷入被动,而这时的曹操采纳贾诩等人建议,加强防守,坚持危局,寻求战机,以击败袁军。

‏8楼‏袁曹官渡之战战役经过及夜袭乌巢示意图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等五将率兵万人担任掩护,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

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为外侧以防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

许攸密报说,袁绍辎重车万乘在乌巢,屯军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出其不意,烧掉粮草,不出三天,袁军自败。

许攸提供的这个情报,正符合曹操寻求战机,出奇制胜的作战意图,他当机立断,决心夜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草。

他留曹洪、荀攸坚守大营,亲自率领精锐步骑兵五千人,使用袁军的旗号,利用夜晚悄悄地从小路去偷袭乌巢,半夜到达后,即围攻放火,淳于琼退入营垒坚守。

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

果然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斩杀淳于琼等,割下袁军千余人的鼻子及牛马唇舌,送到袁军大营,进行恐吓。

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

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便嫁祸给张郃。

张郃在气愤之下,与高览一起烧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仓皇地带了八百骑兵退走河北。

其余袁军在曹军包围下,前无进路,后有黄河,便都投降了。

‏9楼‏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示意图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官渡之占失败后,忧虑过度,病情恶化,吐血而死。

袁氏集团出现分裂危机。

在此之前,袁绍战胜公孙瓒后,让儿子各据一州,长子袁谭据青州,二子袁熙据幽州,外甥高干据并州,幼子袁尚留在耳旁。

袁绍死后,审配等人在邺城抢先拥立袁尚,长子袁谭只好接受事实。

这年九月,曹操率军渡过黄河,进攻黎阳,开始统一河北的作战。

当时袁谭防御黎阳,袁尚驻守邺城,后率军增援黎阳。

建安八年(203年)三月,曹操再次攻占黎阳,袁氏兄弟出城迎战,大败,无力守城,在曹操包围前,连夜向北逃去,曹操占领黎阳。

曹操攻占黎阳后,决心夺取袁氏集团的老巢邺城。

建安八年(203年)四月,兵临邺城,袁尚、袁谭合力出城迎击,战败曹军。

八月,曹操进驻西平,佯攻刘表。

曹操退军,袁氏兄弟矛盾公开化,袁谭出兵攻袁尚,在邺城外郭城门,大败,退回南皮。

袁尚来进攻,袁谭大败,逃奔青州平原郡。

曹操采纳荀攸提出的乘二袁内乱北上攻打的建议,决定再次攻打邺城。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开始,曹操联合袁谭势力,经过半年战斗歼灭了袁尚部,攻占了邺城。

在袁氏余党日益衰落的形势下,曹操决心先消灭袁谭,次及袁熙、袁尚,统一冀、青二州未占领地区和幽州。

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曹操进军龙,袁谭退南皮,曹操向东进攻平原郡,夺取各县,统一青州。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一举攻克南皮,斩杀袁谭、郭图,统一冀州。

这时占据幽州的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反戈攻击袁熙、袁尚,袁氏兄弟逃奔投靠辽西乌桓。

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以世子曹丕守邺城,亲自率兵进攻高干,三月,围降壶关,高干向匈奴求救,不成,高干与数骑逃亡,途中被捕杀,并州全部平定。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从邺城出发,北征乌桓。

大军到达易县时,采纳郭嘉建议轻兵前进,以达成战略突然性。

五月,到达无终,又接受田畴的建议,从无终退兵,迷惑敌人,暗地率大军上徐无山,直出卢龙塞,向塞外进军。

又凿山填谷,拓宽五百里山路,通过平冈,东指柳城。

八月,曹军登上白狼山,大败乌桓军,袁熙、袁尚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占领柳城。

九月,曹操以柳城退兵,途中,公孙康派人送来袁尚、袁熙等人首级。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结束了北征。

‏11楼‏孙策开拓江东之战经过示意图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用兵“猛锐神速,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他率部由历阳渡江,迅速击破樊能、张英各部,乘胜进攻秣陵,大破笮融、薛礼的部队,然后转而攻取丹阳、江乘等地,进击刘繇于曲阿。

刘繇败走丹徒,继又西走豫章。

进击吴郡许贡时,他不由曲阿直取吴郡,而是先夺取钱塘,使吴郡许贡不能与会稽王朗构成联盟,以相抗拒,然后转移兵力北上,一举击灭许贡,攻占吴郡。

攻打会稽王朗时,他率军急渡钱塘江,分王朗的部队相持于固陵。

王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