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痕检验(预实验及种属实验)

合集下载

第12章 血痕检验

第12章 血痕检验

确证试验-是血痕
(+)
种属鉴定方法-确定是人血
其他检验 遗传标记的检测
人血痕的个人识别 对比分析
排除或认定
9
第二节 肉眼检查
观察的主要内容:
血痕的部位
血痕的颜色
血痕的形状
血痕的范围
肉眼检查以及后续的所有实验室 检查,不能用手触摸检材。
10
三、血痕的形状
1.滴状
2.流注状
3.擦拭状
4.喷溅状
5. 血印痕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0%—50%) 血小板
3
一、 血痕的特点

血痕的存在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可以得到很多与案件有关的信息; • 血痕的理化特点与血痕检验的方 法和策略密切相关。
4
二、血痕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1.是否血痕; 2.是人血还是动物血; 3.血痕的个人识别; 4.与案情有关的其他问题。
24
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并有其他功能
25
化合物名称
氧合血红蛋白(HbO2) 还原血红蛋白(Hb) 碳氧血红蛋白(HbCO) 亚铁血红素
主要吸收峰波长(nm)
578、540 556、430 572、540 575、550 新鲜血痕 HbO2加还原剂得到 CO中毒,加还原剂不生成 Hb 可见陈旧血痕
2周
16
兔血 鸡血 加冰醋酸 联苯胺 双氧水 兰 兰
重铬酸钾 兰 加深
高锰酸钾 兰 加深
人血 土豆 兰 -/弱
如果将联苯胺和双氧水的顺序颠倒,将出 现什么情况?
17
注意事项:
1. 灵敏度高,1/50万。 2. 特异性不高,两类干扰物质。 3. 联苯胺可以破坏血痕,试剂容易失效。 4. 联苯胺是致癌物质,自我保护。 5. 阳性说明可能是血痕,不能确证为血痕。

血迹检验_侦探推理常识

血迹检验_侦探推理常识
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灵敏度可以达到一百万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使用鲁米诺需要在黑暗的环境里,否则荧光难以识别;其次鲁米诺发光的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拍照;最后,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使用的时候应该着注意区分。
吸收只能是相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之向的吸收,而不能在不同的凝集原和凝集索之间吸
收。如A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B凝集素,B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A凝集素。根据这种吸收现
象,可以测知检材的血型。
试验时,将检材一分为二,分别浸泡在抗A、抗B标准血清中,让检材与血清充分结
合后,将浸泡液稀释,再分别加入A型、B型红细胞悬液去探测稀释液中有无抗A、抗B凝
深色物体上,颜色不明显。酱油、油漆、果汁、色素染料、被锈等斑迹,其颜色也可与
血迹的颜色相似,应注意区别。
血迹因形成时的条件不同,形状各异,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滴状血迹
血液垂直滴落在地面或物体上,形成圆滴状血迹。其具体形状又因滴落的高度和运
动方向的不同而有区别。如果血液从0.1米以内的高度落下来,血迹边缘呈完整的圆状;
血迹预备试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
诺发光试验、紫外线检查等。
1.联苯胺试验
本试验灵敏度极高,只需微量检材即可进行。试验时,取少量检材,放置在白色滤
纸或白磁板上,然后依次滴入冰醋酸,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溶液和3%的过氧化氢各一
滴。如果检材上有血迹存在,就会出现翠蓝色反应,但这种反应其他物质也可能出现,
的红细胞与已结合的抗A、抗B血清重新结合,出现红细胞凝集或吸附反应。如果加入的
是抗A血清和A型红细胞悬液,检材出现这种反应,说明检材为A型血迹。如果加入的是

血痕的联苯胺试验

血痕的联苯胺试验

实验六血痕的联苯胺试验检验血痕应先作预试验,包括联苯胺试验、酚肽试验、愈创木酯试验、孔雀绿试验、邻联甲苯胺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那试验、紫外线浓硫酸试验及纸色谱法等。

血痕预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酶活性,遇H2O2可使之分解成H2O与[O],后者可使某些化学物质氧化,形成氧化产物而呈颜色反应。

某些植物汁中也含有某种具有过氧化酶活性的物质,可使预试碱发生阳性反应。

氧化剂也可直接氧化某些化学物质,故预试验阳性只能说明被检斑痕可能是血痕,但不能确证为血痕,阴性可否定血痕。

(一)仪器设备及试剂1. 仪器设备剪刀、凹玻片2. 试剂(1)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取联苯胺l克置于棕色瓶内,加20毫升无水酒精,放50℃温箱中2小时助溶,然后降至室温。

此时大部分联苯胺已溶解,上清液即为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放冰箱中备用。

(2)冰醋酸(3)3%过氧化氢(二)检材血痕、果汁斑、唾液斑、植物汁斑、高锰酸钾、尿液、痰。

(三)联苯胺试验原理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酶活性,能使H2O分解成H2O及[O],后者使联苯胺氧化成翠兰色的联苯胺兰,反应式见图(四)实验方法1. 剪取或刮取检材少许,置凹玻片孔内或小滤纸片上。

2. 加冰醋酸1滴,然后加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l滴。

3. 1-2分钟后,若不出现兰色反应,再加3%过氧化氢l滴。

立即出现翠兰色为阳性反应,若不出现为阴性反应。

4. 比较血痕与唾液斑、果汁斑、植物斑、尿液、痰、高锰酸钾等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遵守加试剂的顺序。

2. 本试验方法灵敏,微量检材即够,严禁在检材上直接滴加试剂作反应,以免破坏检材。

3. 取检材时,应防止相互污染。

【思考题】:l、联苯胺试验阳性,是否证明检材含有血?为什么?2、本实验为什么必须严格遵守加试剂的顺序?。

血痕检验实验报告

血痕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痕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痕检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痕检验是法医物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血痕的检验,可以确定血痕的存在、血型、性别、年龄、死因等,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血痕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血痕中的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特定条件下与相应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现象,从而判断血痕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血痕样本、生理盐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硝酸银试剂、DNA提取试剂盒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与处理(1)采集血痕样本,注意避免污染。

(2)将血痕样本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杂质。

(3)将清洗后的血痕样本浸泡在蒸馏水中,使血痕溶解。

2. 血痕定性检验(1)蛋白质检验:取少量血痕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若出现紫色,则表明血痕中含有蛋白质。

(2)酶检验:取少量血痕溶液,加入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若出现红色,则表明血痕中含有酶。

(3)核酸检验:取少量血痕溶液,加入硝酸银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若出现黑色,则表明血痕中含有核酸。

3. 血痕定量检验(1)DNA提取: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提取血痕样本中的DNA。

(2)DNA浓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DNA浓度。

(3)血痕含量计算:根据DNA浓度和血痕样本体积,计算血痕含量。

4. 血型检验(1)抗A、抗B试剂:分别加入抗A、抗B试剂,观察血痕溶液颜色变化。

若出现凝集现象,则表明血痕中含有相应的血型抗原。

(2)血型鉴定卡:使用血型鉴定卡进行血型鉴定。

5. 性别检验(1)Y染色体DNA检测:提取血痕样本中的DNA,进行Y染色体特异性PCR扩增,观察扩增产物。

(2)X染色体DNA检测:提取血痕样本中的DNA,进行X染色体特异性PCR扩增,观察扩增产物。

血痕检验

血痕检验

第一章血液及血痕检验第一节概述一、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血痕是最常见的物证检材,血痕检验是法医物证检验中最常遇到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血痕检验约占法医物证检验的80%左右。

凡在现场(凶杀、斗殴、抢劫、盗窃、碎尸、灾害事故等)、致伤物、衣物(受害人与嫌疑人)上发现的可疑血液或血痕均涉及血痕检验。

(1)血痕的定义: 血液在人体外干燥后所形成的斑迹称为血痕。

(2)血痕存在的启示:①血痕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人受伤。

在伤害或凶杀案件的现场以及相关的物品上大多数都会遗留下血痕。

②根据现场血痕的分布、形状等情况,可以推断案件的性质,分析案件属于他杀、自杀或者是因灾害事故。

在凶杀案件中,现场血液或血痕可提示被害人死亡原因、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分析罪犯和被害人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有无搏斗过程等重要线索。

③犯罪嫌疑人身上、可疑凶器和其他物体上沾有被害人的血液,常为重要物证。

因为搏斗或越墙、爬窗、破门时受伤,在现场和被害人的身上可能遗留罪犯的血痕,对案件的侦破极为重要。

(3)血痕的特点:①血液一旦离开人体,就面临外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②血液的降解、污染和腐败过程十分迅速。

离开机体的时间越长,血液成分的改变越大。

尤其是大分子的抗原蛋白质和DNA破坏会增加血痕个体识别的难度。

所以血痕的检验方法比临床检验复杂,比新鲜血液检验更加困难。

血痕越陈旧,检验的阳性率越低。

因此及时发现和提取血痕,立即检验极为重要。

二、血痕检验的目的和要求1.血痕检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提取和送检的可疑斑痕是否是血痕。

②血痕是人血还是动物血。

③确定人血后,检测血液的遗传标记,进行个体识别。

④其他检验,如血痕的性别、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出血部位推断等。

2.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为:①肉眼检查;②预试验;③确证试验;④种属鉴定;⑤遗传标记测定;⑥其他检验等。

三、肉眼检查现场的血痕可因雨淋、日晒而变淡,凶器上或衣服上的血痕又可被洗涤而难以辨认。

血液及血痕检验概述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

血液及血痕检验概述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

第一章血液及血痕检验第一节概述一、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血痕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检材,血痕检验是法医物证检验中最常遇到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血痕检验约占法医物证检验的80%左右。

凡在现场(凶杀、斗殴、抢劫、盗窃、碎尸、灾害事故等)、致伤物、衣物(受害人与嫌疑人)上发现的可疑血液或血痕均涉及血痕检验。

(1)血痕的定义: 血液在人体外干燥后所形成的斑迹称为血痕。

(2)血痕存在的启示:①血痕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人受伤。

在伤害或凶杀案件的现场以及相关的物品上大多数都会遗留下血痕。

②根据现场血痕的分布、形状等情况,可以推断案件的性质,分析案件属于他杀、自杀或者灾害事故发生。

在凶杀案件中,现场血液或血痕可提示被害人死亡原因、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分析罪犯和被害人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有无搏斗过程等重要线索。

③犯罪嫌疑人身上、可疑凶器和其他物体上沾有被害人的血液,常为重要物证。

因为搏斗或越墙、爬窗、破门时受伤,在现场和被害人的身上可能遗留罪犯的血痕,对案件的侦破极为重要。

(3)血痕的特点:①血液一旦离开人体,就面临外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②血液的降解、污染和腐败过程十分迅速。

离开机体的时间越长,血液成分的改变越大。

尤其是大分子的抗原蛋白质和DNA破坏会增加血痕个体识别的难度。

所以血痕的检验方法比临床检验复杂,比新鲜血液检验更加困难。

血痕越陈旧,检验的阳性率越低。

因此及时发现和提取血痕,立即检验极为重要。

二、血痕检验的目的和要求1.血痕检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提取和送检的可疑斑痕是否是血痕。

②血痕是人血还是动物血。

③确定人血后,检测血液的遗传标记,进行个体识别。

④其他检验,如血痕的性别、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出血部位推断等。

2.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为:①肉眼检查;②预试验;③确证试验;④种属鉴定;⑤遗传标记测定;⑥其他检验等。

三、肉眼检查现场的血痕可因雨淋、日晒而变淡,凶器上或衣服上的血痕又可被洗涤而难以辨认。

第五章 血痕检验

第五章  血痕检验

四、血痕的范围、搜寻和提取 血痕的范围取决于出血量,根据血痕的 大小可估计出血量。 血痕在提取前,应拍照,提取时,应带 手套,切不可用手拿检材,避免受污染检 材。
第二节 预试验
要求: ( 1)是血痕一定呈阳性 (2)所需检材量少,灵敏度高 (3)操作简便 (4)快速 预试验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不高。
一、联苯胺试验
1、原理 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活 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能使 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蓝色的联苯胺蓝。 2、试剂 3、操作步骤 注意试剂添加顺序不能颠倒 4、注意事酶活性能使过氧化氢 释放新生态氧,氧能使不发光的鲁米诺氧化 而发出荧光。 2、试剂 鲁米诺0.1g,无水碳酸钠5g,30%过氧化 氢15ml,蒸馏水100ml,混合后溶解。 3、操作 将试剂装入喷雾瓶,在暗室内喷射。如是 血痕则发强荧光。
2、胶体金试剂条
原理
胶体金分子呈球形,能吸附蛋白质,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 体包被的胶体金分子,可形成布满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球 形胶体金微粒。 胶体金试剂条采用了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和层析技 术原理,在加样后,由于吸附作用浸泡液向加样区的另一侧移动, 如浸泡液中含有人血红蛋白,则与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结合 形成人血红蛋白-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的复合物,复合物继 续向另一侧移动,当遇到抗血红蛋白抗体时(检测线),人血红 蛋白-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复合物中的血红蛋白与检测线上 的抗血红蛋白抗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则停留于此,浓度逐渐增 高,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反应线。部分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 继续向另一侧移动,当遇到羊抗鼠IgG(单克隆抗体为鼠抗体),抗 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上的抗人血红蛋白抗体(鼠抗体)与羊抗 鼠IgG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停留于此(质控线),形成肉眼可见 的另一条红色反应线。

实验一血痕的预备试验

实验一血痕的预备试验

实验一血痕的预备试验联苯胺试验(一)实验目的:掌握血痕预备试验中联苯胺实验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酶活性,能使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

(三)实验器具:凹玻片或滤纸(四)实验试剂: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冰醋酸、3%过氧化氢(五)实验检材:1血痕、2果汁斑(或其他植物汁斑)、3高锰酸钾、4铁锈、5唾液斑(六)实验步骤:1、剪取或刮取检材少许,置四玻片的凹内或小滤纸片上。

2、加冰醋酸一滴,然后加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一滴。

3、1-2分钟后,若不出现蓝色反应,再加3%过氧化氢一滴。

若立即出现绿色或蓝色为阳性反应,若无颜色反应为阴性反应。

4、比较血痕与其他各种检材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注意事项:1、本方法灵敏,微量检材即可。

严禁在检材上直接滴加试剂,以免破坏检材。

2、依据实验原理,应严格遵守滴加试剂的顺序。

3、取检材时,应防止互相污染。

新鲜血ABO血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新鲜血ABO型的测定方法2、掌握测定结果的判定(二)实验器具:凹玻片、试管、试管架、剪、镊、滴管、滤纸(三)实验试剂:抗-A标准血清,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四)实验检材:A型红血球,B型红血球,未知血型血液(五)实验方法:1、取凹玻片一片(两凹),分别标记A、B。

2、加抗-A标准血清(效价1:32)滴于A侧凹内,加抗-B标准血清(效价1:32)滴于B侧凹内3、取被检的全血配成5%红细胞悬液(取血1滴加生理盐水9滴)。

在A、B两侧凹内各加1滴,与抗血清混匀,静置于室温中。

4、15分钟后,转动玻片数次,肉眼观察结果,必要时用低倍镜核对。

5注意事项:1、要用已知A、B血型作对照试验。

2、还可以测检材血清中的凝集素。

和前述试验结束相对照。

方法是取被检者血清与已知A、B型红血球分别混合,观察凝集与否。

实验三唾液斑定性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掌握唾液斑证明方法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痕预试验——联苯胺试验
〈一〉实验目的
从提供的6个未知检材中排除不是血痕的检材,筛选出可能是血的检材,以待进一步检验。

〈二〉实验原理
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将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有色的联苯胺蓝,本实验是依据此原理检验检材中是否具有氧化物酶作用的物质。

〈三〉实验步骤
1、分别剪取或刮取各检材少许,按顺序置于滤纸上;或将滤纸折叠,以折角擦拭斑痕,展开滤纸。

(检材只需取少量)
2、分别往检材上滴加冰醋酸、联苯胺无水乙醇饱和液各一滴,此时应不出现蓝色。

〔若出现蓝色能否说明原因?)
3、再加3%双氧水一滴。

(按次序滴加试剂)
4、立即呈现翠蓝色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

5、实验结果记录
“十”表示阳性反应,“一”表示阴性反应
〈四〉结果分析
1、哪些检材为阳性反应?是否能判断其一定是血,为何?有哪些情况还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分析原因?
2、阴性结果的检材有哪些?阴性结果是否一定能排除是血?为何?
3、判断此实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如何?
二、血痕的种属试验(抗人Hb金标试纸试验)
〈一〉实验目的
从预试验阳性的检材中确定出哪些是人血痕。

〈二〉实验原理
抗原、抗体具有表面结合的特异性,当二者比例合适时,组成复合物,出现明显的沉淀带。

抗人血红蛋白血清,只与人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因此用它与被检血痕的生理盐水浸出液作沉淀反应。

可确证检材是否为人血。

〈三〉实验步骤
1、取预试验阳性的检材少许(约1cm大小)剪碎,分别置于不同小试管中;
2、往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约lml,以刚好浸没检材为宜,浸泡时间长短以浸出液出现颜色为准。

3、用另一支小试管把浸出液倒出,若浸出液浓度太高可滴加生理盐水进行释稀。

4、再用一支小试管取稀释好的浸出液少许。

5、把试剂条从包装袋中取出,于带有MAX标志一端入到浸出液中(注意液面勿及MAX线)
6、5min内观察结果。

7、抗人Hb金标试纸条上出现两条明显紫红色线的为阳性反应,说明该检材上血为人血,若为一条紫红色线即为阴性反应。

8、实验结果
“十”为阳性反应,“一”为阴性反应
其中检材a、检材b、检材c为预试验中阳性反应的检材号。

〈四〉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确定哪些检材上的血为人血?哪些检材上的血不是人血?为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