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血痕检验

合集下载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检察机关法医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法医检验鉴定是指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的法医鉴定人运用法医学原理、技术和方法,对案件中涉及的人身、尸体及其相关场所、物证进行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并作出意见的一项专门性技术活动。

第三条法医检验鉴定范围包括: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受理的活体、尸体、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检验鉴定等。

第二章委托与受理第四条委托法医检验鉴定时,委托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检验鉴定委托书;(二)案件基本情况的说明材料;(三)符合检验鉴定要求的检材;(四)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还应当提交原鉴定文书并说明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理由;(五)其他所需材料。

第五条接受委托时,应当听取案情介绍,并审查以下事项:(一)委托主体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二)委托要求是否属于本鉴定机构的能力范围;(三)送检检材是否符合鉴定要求;(四)被鉴定人伤情是否稳定,是否配合检查;(五)检验鉴定需要的时间是否符合诉讼时效或办案部门的要求;(六)其他应当审查并明确的事项。

第六条送检检材不足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补充,必要时可以协助委托单位收集检验材料。

对存在损耗检材的检验鉴定,应向委托单位说明情况并征得委托单位的同意,必要时由委托单位出具检材处理授权书。

第七条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当填写《检验鉴定委托受理登记表》,并按照相关审批程序进行受理。

第八条受理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受理时的审批程序,报请批准中止或终止检验鉴定:(一)鉴定材料虚假或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的;(二)委托单位不能提供必要的协助,致使检验鉴定无法继续的;(三)被鉴定人伤情尚未稳定或不配合检查,无法对愈后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的;(四)死亡案件中的死者家属不同意进行检验鉴定的(人民检察院决定进行检验鉴定的除外);(五)其他导致检验鉴定无法进行的情形。

血痕检验(预实验及种属实验)

血痕检验(预实验及种属实验)

一、血痕预试验——联苯胺试验〈一〉实验目的从提供的6个未知检材中排除不是血痕的检材,筛选出可能是血的检材,以待进一步检验。

〈二〉实验原理血痕中的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将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有色的联苯胺蓝,本实验是依据此原理检验检材中是否具有氧化物酶作用的物质。

〈三〉实验步骤1、分别剪取或刮取各检材少许,按顺序置于滤纸上;或将滤纸折叠,以折角擦拭斑痕,展开滤纸。

(检材只需取少量)2、分别往检材上滴加冰醋酸、联苯胺无水乙醇饱和液各一滴,此时应不出现蓝色。

〔若出现蓝色能否说明原因?)3、再加3%双氧水一滴。

(按次序滴加试剂)4、立即呈现翠蓝色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

5、实验结果记录“十”表示阳性反应,“一”表示阴性反应〈四〉结果分析1、哪些检材为阳性反应?是否能判断其一定是血,为何?有哪些情况还可能出现阳性反应?分析原因?2、阴性结果的检材有哪些?阴性结果是否一定能排除是血?为何?3、判断此实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如何?二、血痕的种属试验(抗人Hb金标试纸试验)〈一〉实验目的从预试验阳性的检材中确定出哪些是人血痕。

〈二〉实验原理抗原、抗体具有表面结合的特异性,当二者比例合适时,组成复合物,出现明显的沉淀带。

抗人血红蛋白血清,只与人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因此用它与被检血痕的生理盐水浸出液作沉淀反应。

可确证检材是否为人血。

〈三〉实验步骤1、取预试验阳性的检材少许(约1cm大小)剪碎,分别置于不同小试管中;2、往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约lml,以刚好浸没检材为宜,浸泡时间长短以浸出液出现颜色为准。

3、用另一支小试管把浸出液倒出,若浸出液浓度太高可滴加生理盐水进行释稀。

4、再用一支小试管取稀释好的浸出液少许。

5、把试剂条从包装袋中取出,于带有MAX标志一端入到浸出液中(注意液面勿及MAX线)6、5min内观察结果。

7、抗人Hb金标试纸条上出现两条明显紫红色线的为阳性反应,说明该检材上血为人血,若为一条紫红色线即为阴性反应。

血迹检验_侦探推理常识

血迹检验_侦探推理常识
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灵敏度可以达到一百万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使用鲁米诺需要在黑暗的环境里,否则荧光难以识别;其次鲁米诺发光的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拍照;最后,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使用的时候应该着注意区分。
吸收只能是相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之向的吸收,而不能在不同的凝集原和凝集索之间吸
收。如A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B凝集素,B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A凝集素。根据这种吸收现
象,可以测知检材的血型。
试验时,将检材一分为二,分别浸泡在抗A、抗B标准血清中,让检材与血清充分结
合后,将浸泡液稀释,再分别加入A型、B型红细胞悬液去探测稀释液中有无抗A、抗B凝
深色物体上,颜色不明显。酱油、油漆、果汁、色素染料、被锈等斑迹,其颜色也可与
血迹的颜色相似,应注意区别。
血迹因形成时的条件不同,形状各异,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滴状血迹
血液垂直滴落在地面或物体上,形成圆滴状血迹。其具体形状又因滴落的高度和运
动方向的不同而有区别。如果血液从0.1米以内的高度落下来,血迹边缘呈完整的圆状;
血迹预备试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
诺发光试验、紫外线检查等。
1.联苯胺试验
本试验灵敏度极高,只需微量检材即可进行。试验时,取少量检材,放置在白色滤
纸或白磁板上,然后依次滴入冰醋酸,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溶液和3%的过氧化氢各一
滴。如果检材上有血迹存在,就会出现翠蓝色反应,但这种反应其他物质也可能出现,
的红细胞与已结合的抗A、抗B血清重新结合,出现红细胞凝集或吸附反应。如果加入的
是抗A血清和A型红细胞悬液,检材出现这种反应,说明检材为A型血迹。如果加入的是

法医学血迹的分析教学实例

法医学血迹的分析教学实例

法医学血迹的分析教学实例摘要一、血迹(一)喷溅状血迹(二)滴落状血迹(三)流柱状血迹(四)浸染状血迹(五)溅落状血迹(六)血泊二、血迹检验方法(一)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二)联苯胺试验(三)紫外线检查(四)酚酞试验三、刑事犯罪现场血迹分类(一)低速撞击血迹(二)高速撞击血迹四、现场血迹勘察(一)观察分析血迹的分布范围、血量、大小和方向(二)DNA检验技术血液是在循环系统中,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

血液组织是结缔组织的一种。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哺乳类的血液具有凝血机制,血小板破裂时,会将血浆中原本可水溶的血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等凝固成为血饼,剩余的透明液体就叫做血清。

生物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人类的血液为例,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03.7毫摩每升。

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另外还有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

另外,人类还有淋巴循环系统,跟血液和组织液有关系的。

蚯蚓的循环系液体称为血淋巴。

血液对人体具有维持,保护,更新的作用,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十分重要那么,人对于血的依赖到了什么地步?失血对人体的影响随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速度的不同而不同,若失血量小于全部血液的10%,人体只需将贮存血液动员出来参加循环,就不会有明显的不适。

若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时,机体经代偿后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的正常水平,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而失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30%,若不及时输血就会危及生命。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

血痕 法医学

血痕  法医学

联苯胺无水乙醇饱和液 过氧化氢
*阳性结果:
紫蓝色
可能是血痕
二、酚酞试验 原理与联苯胺试验相同,红色为阳性。
三、无色孔雀绿试验 原理:新生态氧将无色孔雀绿氧化成孔雀绿。青
蓝色为阳性。
四、氨基比林试验 原理与联苯胺试验相同,紫蓝色为阳性。
确证试验
Conclusive test
目的:确证检材是否为血 检测检材中是否有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 阳性结果可确证为血痕,但阴性并不能否
溶解度:时间越长越难溶解。
氯的渗透: 血痕中的氯随时间经过,逐渐向基质周围渗透, 时间越长,则渗透的范围越大。
血痕的形状
血痕预试验
预试验(preliminary test) 目的:从大量可疑血痕中筛除不是血痕 的检材 意义:阳性结果仅表示可能是血 但阴性结果可断定不是血痕
血痕预试验
1
联苯胺试验
离心沉淀,吸取上清作沉淀反应。
陈旧血痕的蛋白不易溶解,可适当延长浸 泡时间
三)影响沉淀反应的因素
温度、PH、离子强度、抗原抗体的浓度 和比例等。
环状沉淀试验( ring percipitation)
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相遇且比例适合时,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在抗原与抗血清的界
面出现白色沉淀环。
定血痕 灵敏度低,检材经污染后常呈假阴性
确证试验
1
2
血色原结晶 氯化血色素
试验
结晶试验
3
光谱检查
一、血色原结晶试验 原理:血红蛋白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正铁血
红素和变性珠蛋白,还原剂将正铁血红素还原为 血红素,血红素与变性珠蛋白、其它含氮化合物 结合形成血色原结晶(樱红色)。
二、氯化血色素结晶试验

血液及血痕检验概述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

血液及血痕检验概述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

第一章血液及血痕检验第一节概述一、血痕检验1.血痕(bloodstains)血痕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检材,血痕检验是法医物证检验中最常遇到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血痕检验约占法医物证检验的80%左右。

凡在现场(凶杀、斗殴、抢劫、盗窃、碎尸、灾害事故等)、致伤物、衣物(受害人与嫌疑人)上发现的可疑血液或血痕均涉及血痕检验。

(1)血痕的定义: 血液在人体外干燥后所形成的斑迹称为血痕。

(2)血痕存在的启示:①血痕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人受伤。

在伤害或凶杀案件的现场以及相关的物品上大多数都会遗留下血痕。

②根据现场血痕的分布、形状等情况,可以推断案件的性质,分析案件属于他杀、自杀或者灾害事故发生。

在凶杀案件中,现场血液或血痕可提示被害人死亡原因、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分析罪犯和被害人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有无搏斗过程等重要线索。

③犯罪嫌疑人身上、可疑凶器和其他物体上沾有被害人的血液,常为重要物证。

因为搏斗或越墙、爬窗、破门时受伤,在现场和被害人的身上可能遗留罪犯的血痕,对案件的侦破极为重要。

(3)血痕的特点:①血液一旦离开人体,就面临外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②血液的降解、污染和腐败过程十分迅速。

离开机体的时间越长,血液成分的改变越大。

尤其是大分子的抗原蛋白质和DNA破坏会增加血痕个体识别的难度。

所以血痕的检验方法比临床检验复杂,比新鲜血液检验更加困难。

血痕越陈旧,检验的阳性率越低。

因此及时发现和提取血痕,立即检验极为重要。

二、血痕检验的目的和要求1.血痕检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提取和送检的可疑斑痕是否是血痕。

②血痕是人血还是动物血。

③确定人血后,检测血液的遗传标记,进行个体识别。

④其他检验,如血痕的性别、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出血部位推断等。

2.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为:①肉眼检查;②预试验;③确证试验;④种属鉴定;⑤遗传标记测定;⑥其他检验等。

三、肉眼检查现场的血痕可因雨淋、日晒而变淡,凶器上或衣服上的血痕又可被洗涤而难以辨认。

17.物证检验(2)

17.物证检验(2)
原理: 血红蛋白 氯化钠+醋酸
正铁血红素 氯化血红素结晶 [Cl]+醋酸钠 (褐色菱形结晶)
血色原结晶试验

原理:
血红蛋白
[OH-]
正铁血红素+变性珠蛋白
还 原
(或吡啶、氨
血红素
基酸等含氮 化合物)
血色原结晶
显微分光镜检查
原理:有色物质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线,在 太阳光谱上出现黑色线条,称为吸收线。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是有色物质并且具有 很强的选择性吸收光线的性质。
种属鉴定



目的:确定血痕是否为人血。 原理:通过检测人的种属特异性指标确证检材为 人血。 方法:免疫学方法(沉淀反应、ELISA),生物化 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血红蛋白聚丙烯凝胶电泳、 人类基因组中种属特异的 DNA序列的PCR检测)。 注意:现场提取的检材中非人类的生物性斑痕的 干扰。
抗人血清沉淀素血清试验
解离试验的结果判定
检 材 Ⅰ 加抗血清后加红细胞 加抗血清后加红细胞 血型判断 + A Ⅱ + B Ⅲ + + AB Ⅳ O 无血检材 对照试验 已知 A 型人血 + 对照正确 已知 B 型人血 +
吸收试验和解离试验的比较
检材用量
实验时间
抗体效价
指示红细胞浓 度
操作繁易
吸收试验
多(1×1cm2)
吸收试验
又称凝集抑制试验。 原理:测定加入检材的抗血清效价降低程度。 方法:1、备两份检材,分别加入抗A或抗B血 清; 2、37°C温箱2小时或4 °C冰箱过夜; 3、离心取上清液; 4、分别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 5、加1%相应指示红细胞,离心后观察。
吸收试验的血型判定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

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程序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鉴定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检察机关法医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法医检验鉴定是指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的法医鉴定人运用法医学原理、技术和方法,对案件中涉及的人身、尸体及其相关场所、物证进行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并作出意见的一项专门性技术活动。

第三条法医检验鉴定范围包括: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受理的活体、尸体、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检验鉴定等。

第二章委托与受理第四条委托法医检验鉴定时,委托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检验鉴定委托书;(二)案件基本情况的说明材料;(三)符合检验鉴定要求的检材;(四)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还应当提交原鉴定文书并说明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理由;(五)其他所需材料。

第五条接受委托时,应当听取案情介绍,并审查以下事项:(一)委托主体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二)委托要求是否属于本鉴定机构的能力范围;(三)送检检材是否符合鉴定要求;(四)被鉴定人伤情是否稳定,是否配合检查;(五)检验鉴定需要的时间是否符合诉讼时效或办案部门的要求;(六)其他应当审查并明确的事项。

第六条送检检材不足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补充,必要时可以协助委托单位收集检验材料。

对存在损耗检材的检验鉴定,应向委托单位说明情况并征得委托单位的同意,必要时由委托单位出具检材处理授权书。

第七条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当填写《检验鉴定委托受理登记表》,并按照相关审批程序进行受理。

第八条受理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受理时的审批程序,报请批准中止或终止检验鉴定:(一)鉴定材料虚假或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的;(二)委托单位不能提供必要的协助,致使检验鉴定无法继续的;(三)被鉴定人伤情尚未稳定或不配合检查,无法对愈后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的;(四)死亡案件中的死者家属不同意进行检验鉴定的(人民检察院决定进行检验鉴定的除外);(五)其他导致检验鉴定无法进行的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胶体金试剂条
结果判断
3、ELASA法 检测人的IgG,酶标记的抗人IgG具有种 属特异性。 二、等电聚焦电泳 人和其他动物的血红蛋白的一级结构不 同,因此他们的血红蛋白的等电点不同, 经过等电聚焦电泳后,蛋白质在凝胶上的 位置不同,根据蛋白质谱带在凝胶上的位 置可确定是否是人血。采用等电聚焦电泳 不仅可检测是否是人血痕,还可判断出是 何种动物血痕。
四、血痕的范围、搜寻和提取 血痕的范围取决于出血量,根据血痕的 大小可估计出血量。 血痕在提取前,应拍照,提取时,应带 手套,切不可用手拿检材,避免受污染检 材。
第二节 预试验
要求: ( 1)是血痕一定呈阳性 (2)所需检材量少,灵敏度高 (3)操作简便 (4)快速 预试验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不高。
注意事项; 1、鲁米诺容易氧化,应临用时配置。 2、适合于光线暗的地方寻找血痕。 3、此法多血痕检验影响小,但多次喷射仍 会对血痕检验有影响。 4、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不高。
第三节 确证试验
预试验只能说明可能是血,但不能肯定是 血。可通过确证试验来确定是否是血痕。
确证试验的方法有:血色原结晶试验、氯 化血红素结晶试验、血细胞检查等。
2、凝集原的检测 (1)吸收试验 原理
(1)吸收试验 注意事项: A、此试验必须有空白、已知A、已知B血痕作为阴性 和阳性对照,只有在对照准确时才可下结论。 B、血痕与空白检材的凝集管数相差3级以上,才能说 明检材中含有相应的凝集原。 C、如未检测出A、B凝集原,还要检测H抗原, H抗 原阳性,说明是O型;阴性说明血痕过于陈旧或血 痕被破坏。 D、 此方法需要的检材量大,对于检材量少的血痕无 法进行吸收试验,可改用灵敏度更高的解离试验进 行ABO血型的检测。
三、DNA分析技术
1、28S rRNA 人类的RNA80%为rRNA,rRNA有60S 和40S亚基组成。60S亚基由28S、5.8S、 5S三个亚基组成。其中28S亚基在大部分 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在进化过程中变异 不大,但其中的可变区进化较快,种属间 变异较大,针对这些可变区设计相应的引 物,可检测是否是人血,必要时可检测出 是何种动物血。
一、联苯胺试验
1、原理 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活 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能使 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蓝色的联苯胺蓝。 2、试剂 3、操作步骤 注意试剂添加顺序不能颠倒 4、注意事项
二、鲁米诺试验
1、原理 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能使过氧化氢 释放新生态氧,氧能使不发光的鲁米诺氧化 而发出荧光。 2、试剂 鲁米诺0.1g,无水碳酸钠5g,30%过氧化 氢15ml,蒸馏水100ml,混合后溶解。 3、操作 将试剂装入喷雾瓶,在暗室内喷射。如是 血痕则发强荧光。
1、凝集素的测定 原理:在人的血痕中有与该个体血液相 同抗A、抗B。用生理盐水浸泡血痕时,干 燥的凝集素被溶出,与相应的红细胞相遇 时发生凝集反应。根据凝集的情况可判断 血痕含有何种凝集素,然后可推知是何种 血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不一定都能检测出 相应的凝集素,因此通常检测的是血痕中 的凝集原。
注意事项 1、浸泡的抗体效价和洗涤时间非常重要。 抗体效价过高,会产生假阳性,洗涤时间过长会出现假阴性。 2、解离试验必须有已知A、已知B型人血、空白检材作对照,只有在对照准 确时,才能下结论。 3、如果A、B血型凝集原都未检测出,不一定说明是人血。此时还需检测H抗 原,如检测出H抗原,说明是O型;另外还可以检测血痕中凝集素,如 在凝集 素检测中,能检测出抗A和抗B,则可肯定是O型。
二、DNA遗传标记的检测
DNA遗传标记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1.DNA指纹技术 2.PCR-STR技术 3.PCR-SNP技术
PCR-STR技术所得的DNA分析图谱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2、3为不同物体上附着的血痕,经多个STR位 点分析后,证实1、3来自同一个人,以上取自其中 6个基因位点.
五、一人血或多人血的鉴定
在有些案件中血痕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 血液混合后形成的。因此可能涉及到多人血的法医 学鉴定 。 检测方法同前面一样,检测的结果是多个人血的 血型或DNA型的综合。如血痕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 人的血液混合而成,将综合的检测结果减去被害人 或DNA型,就可推知犯罪嫌疑人的血型或DNA型。 DNA分型时,由于PCR优势扩增的存在,当混合 血痕中某一个体血量少的时候,可能该个体的基因 型不能被检测出来。因此有时应慎重考虑。有研究 表明当2个人血液混合样本其中一人的血液样本量少 于2%时,则不能检测出该个体的基因型。
(2)解离试验 特点: A、灵敏度高,只需少量检材。 B、节省时间 C、所需设备简单 D、可检测MN、Rh等血型 E、可检测血痕外的其他生物学检材,如 毛发、指甲、骨骼、体液和分泌液等
(2)解离试验 原理
操作步骤 结果判断
步骤 加抗A血清后加A型RBC 加抗B血清后加B型RBC 血型判断 检材 Ⅰ Ⅱ + - A - + B Ⅲ + + AB Ⅳ - - “O” 对照 无血检材 已知A型人血 已知B型人血 - - + - 对照正确 - +
第六节 血痕的其他检验
一、出血部位的判断 出血部位的鉴定主要根据血痕中的特殊细胞来 检验的。 二、出血量的测定 血量=干血量×1000/211 三、出血时间的推断 主要根据 1、血清氯的渗润 2、溶解度 3、血痕的颜色
1、血清氯的渗润 原理:血痕中氯随着时间发展,氯向周 围扩散,用硝酸银测定氯渗润的范围,从 而推断血痕经过的时间。 此方法受湿度影响大,湿度高,血清氯 的渗润范围会增大。 此方法受血痕所附着的检材影响更大, 在铁器上附着的血痕血清氯的渗润范围肯 定比在滤纸上附着的血痕血清氯的渗润范 围小得多。
2、血痕的颜色
鲜红色
暗红色
暗褐色
灰色
四、性别的鉴定
性别的鉴定主要方法有: (一)性染色质检查 (二)性激素检查 (三)Amelogenin基因 人类的牙釉基因( Amelogenin基因)位于人类的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有类牙釉基因,与X染色体上牙釉基因90%同源。用 一对引物扩增X染色体上牙釉基因和Y染色体上的类牙釉基因, 可得到X染色体上的片段(977bp),及Y染色体上的片段 (788bp)。 ABI公司的个人识别的试剂盒可检测16个位点,其中包括15个 STR位点和1个Amelogenin基因位点。 但Amelogenin基因有印度学者报道在印度人群中缺失率为2%, 在我国也有报道Amelogenin基因扩增时,X染色体上没有基因产 物。 与Amelogenin基因类似的还有ZFY/ZFX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 行PCR扩增ZFY/ZFX基因,ZFY长度为340bp,ZFX长度为488bp。
2、胶体金试剂条
原理
胶体金分子呈球形,能吸附蛋白质,用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 体包被的胶体金分子,可形成布满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球 形胶体金微粒。 胶体金试剂条采用了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和层析技 术原理,在加样后,由于吸附作用浸泡液向加样区的另一侧移动, 如浸泡液中含有人血红蛋白,则与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结合 形成人血红蛋白-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的复合物,复合物继 续向另一侧移动,当遇到抗血红蛋白抗体时(检测线),人血红 蛋白-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复合物中的血红蛋白与检测线上 的抗血红蛋白抗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则停留于此,浓度逐渐增 高,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反应线。部分抗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 继续向另一侧移动,当遇到羊抗鼠IgG(单克隆抗体为鼠抗体),抗 人血红蛋白胶体金微粒上的抗人血红蛋白抗体(鼠抗体)与羊抗 鼠IgG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停留于此(质控线),形成肉眼可见 的另一条红色反应线。
血色原结晶试验
1、原理 血红蛋白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成正铁血红素和变性珠蛋白,在还原 剂的作用下,正铁血红素还原成血红素,血红素与变性珠蛋白及 其他含氮化合物结合,生成具有特殊吸收光谱的血色原结晶。 2、试剂 最好是配置后第二天使用 3、操作 4、注意事项 (1)用新鲜试剂 (2)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3)血痕量少或被细菌污染,不形成结晶时可进行吸收光谱检查。 (4)此结晶为血痕所独有,出现此结晶可判定含有血痕。 (5)此实验灵敏度不高,阴性不能排除是血痕。 (6)如采用具有种属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的抗人血红蛋白沉淀试 验,此步骤可省略。
血痕检验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肉眼检验
一、血痕的部位 二、血痕的颜色 三、血痕的形状 1、滴状 形状决定于高度和方向。 2、流注状 多由静脉出血引起。 3、喷溅状 多由动脉出血引起。 4、擦拭状 特点是面积加大、浓淡不一、境界不清、平行线条状
二、血痕的形状
5、血印痕 血手印、血足印、血鞋印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线 索和证据。 6、血泊 血泊多为原始现场 7、血水 应仔细检查卫生间、洗手间有无血水 8、隐性血痕 9、其他
第五章 血痕检验
王伯平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教研室
血痕的概念:血液在体外干燥后所形成 的斑迹,称为血痕(Bloodstains)。 血痕与血液是有区别的,血痕中红细胞被 破坏,而血液中红细胞完整;血液中能检 测的血型不一定能在血痕中检测出来。 血痕检验时应注意节省检材,一般情况, 应保留2/3以上以备复核鉴定。 血痕检验的目的(1)是否是血;(2) 是否是人血;(3)血痕的个人识别;(4) 与案情有关的问题。
二、其他血型的测定 血痕除了可检测出ABO血型之外,还可检 测MN血型、Rh血型、HP型、GC型、PGM1 型等。 MN血型、Rh血型可采用吸收试验、解离 试验。具体方法与ABO血型类似。 HP型、GC型、PGM1型等血清型、红细 胞酶型与其新鲜血的检验类似,但有些区别。 在有些血痕中,有时可检测出ABO血型, 其他血型不能检测出(由于这些血型物质没 有ABH抗原稳定,易遭到破坏)。
三、DNA分析技术
2、 CytB基因 mtDNA中的CytB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 针对这些特征设计相应的引物,可检测是 否是人血,必要时可检测出是何种动物血。 3、其他的DNA片段或基因 如ALU家族、人肌红蛋白基因、SON基因, 另外一些STR位点也具有种属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