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马原_第七章__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2018版)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预言
圣
傅
西
立
欧
门
叶
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预言
20世纪西方社会学家预言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 职业与上层建筑方面,一个新的专业化或技术职业性阶层
的出现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 社会发展方向方面,对技术的控制与鉴定; 决策方面,创造新型的“智能技术”;整个社会的中轴原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
产主义而奋斗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则是理论知识占中心地位,是一切社会变革和政策制定的 源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人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 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 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 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 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 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 学方法。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人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二、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 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 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 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 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 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 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 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 新世界。”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 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 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 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 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 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 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 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
列宁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 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 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 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 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 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 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 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 ‘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 可能知道的。”——列宁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内容提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7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在展望未来社会 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 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 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 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 根本区别。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P290)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七章(自学)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要点
l l l l l l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 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 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 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P275)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 王国的飞跃
l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 精神动力。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要进一步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不能把远大理想、最高理想和共 同理想割裂开来。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肩负 的历史重任。
马原:第7章课后答案

第7章答案第七辛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锻终实现7・1在对禾未理世什会的认识卜.•弓讥巴丄法力如乍冢与交您什会上丈?;冇何本坂区别?任展率木來社公的何巍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恕林会主义的根本区期祯圧八马克思恩格彷站任科学的立场上,炭岀井门就运用f (小人类卄公发風般规律M的I:指羽卄兰发展的方l;J空妁社会主义符??洋尽地描绘过理忠社会的图级.旧在马克也主义广生以仙.人们対未未显会的及见.往江君有来厚的空患性决和幻豹色彩•凶为他f]还没心車霁•做!H禾来的样手方比论.也不7符人灵4LQ发啟励怎观規律马克息迫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1・运用科了的力法.致力十耐兜人类社幺料刖肥蚩木主文社釦55次S: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股效倬和资木杠会发賊钓特总锻律•从而3共产T义社会伦!1;/林学的収里弓克妙思格浙认为・人类社会|njn«界的快展样・JK J H L I的发展如.捣示这姿规冰,就能为IE«W.Wil去、是握现任和«£主女来快供向导•呵见・马克思恩恪层关丁来來扌!会理论是楚立左对历史发廉规往把於的M«HI的.(二'金刑折檢本主文祈介【B世界屮闵发未來羽ittt#的特点号克世恩格斯关T*来甘袅的理论丁災足冷逐用刚计廉物于义皿历史川物丁文分析住本片丈現史的加咄卜.出出的.通过探索节个人类社会枷资木」:文社会发展的规律似测历出未来诉瑕・足9克®恩格斯关十欢来牡会理论的个巫要紂点.tfU^IMtt会規律・离不丿|毗物主义特别矍为刎堆初主爻上论和唯物刊正的力•広的«1导.这个埋伦T社想社会主义的根木区别在1 •它不足从绝对真理.理仏止义这些鈿锻的班念山发描冷来来社会芙铁.向起左批判||叫界中发现加世界・N诡过滋入刑折堑木;.文社会形态抵别是弊济形金来获科对未來社会的入识、他们以览袂勾■出的社仑工义•是®4xT义的对立jfik竹代物.未来社金的惑玄特征是9徒本卞文社处特征UI 对询・F!时.一者也有同竹•・人;者不仅足询者的对立物.间冃也O*者.应齐吸收费本1:义杜金的文附成果・空憊社金上文者isar资本卞文社会中《金的老削和&九.但则负本卞文的认识仅浮田杆砚家上.并未鬼示其实质和根激.q兌思迅格荒对资本卞文批刿的為明Z处在1・他们不是只肴刘资本七文朴公的弊為而是揭爪岀弊瑞的根减跡出資本左义发肿Ml我舍定的力匕发现货木主丈发展中字佇综的済卜会因第・h以此作出对水来社会轴点的用!t.(j之足j捣协I:来祉金的股特征,而付a惮尽的辎节描绘当马克思思格斯展宅入来社穴时・总呆只琨十栢山衣來什兰发展的力向、廉則和越木特征・简的说就旻预测了未来旺会的大休轮麻.而把几你惜形留结心*的丈我去冋各・凶为“什13朮菜4轻加的时剽应该他H么,应诜弓丄摭些什次,这为经朮全収决丁人ffllH'ft不dJl中活功的那个帆定的刃史坏也“ 1马克恐和思恪衛撷不熒成对本衆社会的特M.作辻于旳仁全而地论述.史没存为*来社会巍定吴仇力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圣才出品】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请谈谈在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答: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依据。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前提下,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
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讲稿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特别是空想 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最 后均沦为空想。为什么?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 封面和草稿
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 蓝图,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理想, 才成为人们能够进行具体实践的目 标。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 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 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 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 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 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 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 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
孔子的大同世界 每个社会 成员都是 ‘‘人’’, 统治者实 ‘‘仁政‛, 社会财产实 行公有。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类大同的构想
康有为写《大同书》
康有为
《大同书》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 罗马俱乐部人类困境的表现:
• • • • • • • • • • • 1.人口的爆炸 2.生活必需品缺乏计划 3.生物界受到劫掠和退化 4.世界经济危机 5.军备竞赛 6.社会邪恶 7.陈旧的制度 8.东西对抗 9、南北分歧 10、科学技术无政府状态 11.缺乏道德和政治上的领导人
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的高度发展所有人的物 质利益都得到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一 致,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消灭了,国家消 亡了。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场社一 和会、 方的展 法科望
学未 立来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 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
必
必
必
共
然 王 国
实然 实
践
王 国
践
然 王
……产 主
国
义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主一 的义、 必是实 然历现 规史共 律发产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作 为一种社会理想,是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认识的基础上设想 的社会发展目标。
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度
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
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征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类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 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 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 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 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 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 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 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 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