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明确编制、审核、审批手续及过程管理,使该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个单项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文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管理,不适用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条本制度中所列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未标注年号,执行中均以现行有效版本为准。

第二章编制要求第五条施工组织设计突出的是施工部署,关键是施工方案的选择。

施工组织设计要体现统筹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充分利用空间,缩短工期,推广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六条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一般施工方案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七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文件,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通盘规划,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第八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对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其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

第九条专项施工方案:是以技术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而编制的具体控制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

施工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方法的延续和深化,要求编制内容详细、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条工程等级划分按《程序文件汇编》QB/SXJG-CX-09-2016(E版)中《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

第十一条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在中标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方案论证优化、再由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召集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编制。

测量施工方案(7)

测量施工方案(7)

测量施工方案(7)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
准确性。

本文将针对测量施工方案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 施工前期准备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和相关环境因素。

其次,准备好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完好性。

最后,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明确测量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 测量过程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首先,确定测量起点
和终点,确保测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进行测量,避免出现误差。

同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
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或计算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同时,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审查,排除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异常数据。

4. 结论与建议
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形成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结论与建议,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测量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科学的测量
方法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二、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关系
2.1、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淡计是密不可分的。不管 是什么形式的施工方案,都是该工程项目施工组 织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少了施工方案的施 工组织设汁只剩下空洞的外壳,不具备项目管理 规划和实施的作用,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完 全脱离了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也是不切实 际的技术文件,无法指导施工。
2.2、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该工程项目的总体施 工思想和全局部署,施工方案只是针对局部工 程或分部分项工程而编制的。施工方案不管如 何编制,也不论何种形式,都必须在施工组织 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全局部署下进行。如果说施 工方案是目的,则施工组织设计就是纲。施工 方案始终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和实施的。
第三节
我司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现状
一、未能按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内容形式不统一, 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编制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认 识不够,认为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应付”监理、业主代表和 各种检查的文件,对具体施工无实际指导作用。
三、编制人员不能结合公司、项目部及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认 真策划,而是“闭门造车、胡剪乱贴” ,最后 “编”出的
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区别
3.1、 编制目的不同
❖ 施工组织设计 它是一个工程的战略部署,是对工程全局全面的纲领
性文件。要求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突出组二字,对施 工中的人力、物力的选用方法,时间与空间的布置等各 方面给予周密的安排。它是宏观的管理性的文件,它是 依据合同、设计图纸以及各类规范、标准、规定和文件 来编制的,它应该具有指导性。它是根据质量目标的要 求、业主的实际要求以及设计的要求来选择、明确施工 方法的。 ❖ 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含测量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含测量施工方案)

xx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县境内,隧道进口位于xx村隧道出口位于xx 村。

隧道为双线隧道。

隧道进口里程为DK284+318,出口里程为DK287+432,隧道全长3114m。

隧道进口段有R=4000m的曲线140米,其余位于直线上。

隧道进口至DK285+445段坡度为3‰的上坡,DK285+445至出口为3.5‰的上坡。

隧道进口至DK284+558.26线间距由4.497~4.4m渐变,DK285+484.87至出口线间距为4.4m。

其中进出口洞口段为湿陷性老黄土和新黄土共25米,V级围岩(老黄土)75米,Ⅳ水平成层197米,其余为Ⅱ、Ⅲ级围岩。

Ⅱ、Ⅲ级围岩为砂岩。

二、设计方案根据本隧道测量工作需要,测区内GPS控制网(包括加密点)利用设计院提供的GPS点数据,进行整体平差计算。

三、洞外控制测量1、导线点布设以I3827﹑I3828为导线点起始边,以I3829﹑I3830为导线终边,设临时导线点加密1﹑加密2,作为对对久山隧道进口的控制网点;以I3833﹑I3834作为导线点的起始边,以I3835﹑I3836为导线点终边设临时导线点加密3﹑加密4﹑加密5,作为对对久山隧道出口的控制网点.2、测设方法使用徕卡全站仪(1201)设符合导线测量,根据五等导线点的精度,共要求为:采用测回法观测,观测4个测回,严密平差,角度取秒以下2位,尺寸小数点后4位,测角中误差小于2.5秒,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要达到1/40000。

洞外控制网与线路中心走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导线点布设与线路中线示意图3、高程测量(1)三角高程:采用徕卡1201(1秒)将高程带到隧道的进口,再进行出口联测,同时和相邻水准控制点联测,观测方法:采用四个测回。

三角高程的闭合差小于20√L(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2)水准联测使用仪器为苏光DSZ2国家32倍水准仪和5米铝合金普通塔尺。

测量施工方案(11)

测量施工方案(11)

测量施工方案(11)
一、前言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针对具体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测量方法和准确的数据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针对某工程项目的测量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XX地区,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包含主体建筑、道路及绿化等配套设施。

工程施工需要准确测量土地界址、建筑物高程、地形地貌等重要数据。

三、测量方案
1.土地界址测量:首先,对建筑物四周边界进行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
水平测量,确保界址线准确。

同时,结合GPS技术对界址进行定位标记,以便后续施工参考。

2.建筑物高程测量:针对主体建筑物,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保证
建筑物各部分高程一致。

结合建筑设计图纸,明确高程参考点,确保测量准确性。

3.地形地貌测量: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地面高差进行测量,避免盲目估算
造成测量误差。

同时,根据地形地貌变化,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与填方量,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测量完成后,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详细的测量报告和数据分析。

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五、总结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量施工方案,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数据准确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在测量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操作,保证测量结果可靠性。

希望该方案能够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提供有效支持。

以上为本次测量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谢谢阅读。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测量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尹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阳光城集团苏州苏地2013-G-87 (南地块)项目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8月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 (2)3.1、拟建工程定位条件 (2)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精度要求 (2)3.4、仪器的检验 (4)3.5、施工测量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 (4)4、测量准备工作: (4)4.1、测量工作人员组成及要求 (4)4.2、建筑定位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校核 (4)4.3、初步测量定位 (5)5、测量方法及要求: (5)5.1、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 (5)5.2、平面控制网 (6)5.3、地基基础施工测量 (8)5.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9)5.5、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10)5.6、施工测量验线 (10)6、建筑物沉降观测 (10)7、工程实测实量 (11)7.1、保证措施 (11)7.2、实测规则 (11)&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15)9、保证质量措施 (15)10、安全注意事项 (15)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苏州阳光城翡丽湾(南地块)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以游湖路(规划中)为界,东至尹山湖东路,南至尹山湖北路,西至踏湖路。

本项目有4栋高层商住楼(25#、26#、27#、28#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二级,。

16栋商墅楼(6#—23#)地上三层、1栋19层SOH Q2#楼),1栋19层酒店(1#楼),5栋2F、3F商业(15#、31#、30#、29#、5#楼)、以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总建筑面积231000平方米。

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3.1、拟建工程定位条件3.1.1根据甲方分别在踏湖路和尹山湖路给的YG1(高程:2.979m)、YG2 Y1、Y2四个基准点进行现场坐标定位,确定各栋号坐标点相应位置。

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精度要求3.2.1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量距1/20000,测角±10”3.2.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放线前应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检查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投测主轴线,基础外廓轴线投测应经闭合检测后用墨线弹出细部轴线和施工线,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L(B)v 30m 允许误差土5mm30m<L(B)v 60m 允许误差土10mm 60m<L(B)v 90m 允许误差土15mm 90m<L(B)v 120m 允许误差土20mm3.2.3主体结构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进行竖向轴线投测,在首层或最底层底板上设控制线交点,以此为基准点,并在各层楼板对应位置预留200>200孔洞,用激光铅垂仪传递轴专业知识整理分享线,坚向投测的允许误差3mm每层,L(B) v 30m允许误差5mm 30m<L(B)v 60m允许误差10mm 60m<L(B)v 90m 允许误差15mm 90m<L(B)v 120m 允许误差20mm3.2.4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细部轴线土2mm承重墙、梁、柱边线±3mm非承重墙边线±3mm, 门窗洞口土3mm3.2.5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垂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起始线,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施工抄平之前,应先检测三个传递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i时以其平均点作为标高起测点,标高的允许误差:土3mm每层,Hv 30m,允许误差土5mm 30m<V 60m,允许误差±10mm 60m<V 90m,允许误差±15mm90m<V 120m 允许误差土20mm3.3、测量仪器、器具的配置3.4、仪器的检验3.4.1测量使用的仪器应按计量管理要求粘贴检测合格证,使之处于受控状态以便到期及时检测。

测量施工方案(内容)

测量施工方案(内容)

测量施工方案
在任何工程项目中,测量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的测量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测量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1. 项目背景
简要介绍项目背景,包括工程性质、地理位置、主要任务和要求等。

2. 测量前准备
详细描述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测量范围、制定测量方案、确定测量仪器和人员培训等内容。

3. 测量方法
阐述选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点的确定、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等。

介绍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确保选择适合项目的最佳测量方法。

4. 测量实施
描述测量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包括人员分工、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记录等内容。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报告。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6. 质量控制
强调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定期核查测量数据、纠正测量错误等内容。

7. 结束语
总结本次测量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和要点,强调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量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最大程度减少施工风险和损失。

只有在每个细节都得到严格把控和
认真执行的情况下,工程项目才能取得成功。

愿本文所述测量施工方案能为各位工程师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工程测量领域的发展进步。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1. 施工测量方案概述
1.1 测量前准备工作
1.1.1 确定测量范围
1.1.2 准备测量工具
1.2 测量过程
1.2.1 进行实地测量
1.2.2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1.3 测量报告撰写
1.3.1 形成数据报告
1.3.2 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的建筑结构、空间尺寸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案。

在进行施工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范围和目的,确定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建筑物的尺寸、高度、角度等参数,同时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后,需要撰写测量报告,将测量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建议和改进方案等内容形成报告,以便施工方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实施。

总之,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仔细制定并执行施工测量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阳光城集团苏州苏地2013-G-87(南地块)项目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8月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 (3)3.1、拟建工程定位条件 (3)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精度要求 (3)3.4、仪器的检验 (5)3.5、施工测量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 (6)4、测量准备工作: (6)4.1、测量工作人员组成及要求 (6)4.2、建筑定位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校核 (6)4.3、初步测量定位 (7)5、测量方法及要求: (7)5.1、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 (7)5.2、平面控制网 (8)5.3、地基基础施工测量 (11)5.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3)5.5、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13)5.6、施工测量验线 (14)6、建筑物沉降观测 (14)7、工程实测实量 (15)7.1、保证措施 (15)7.2、实测规则 (15)8、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20)9、保证质量措施 (20)10、安全注意事项 (21)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苏州阳光城翡丽湾(南地块)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以游湖路(规划中)为界,东至尹山湖东路,南至尹山湖北路,西至踏湖路。

本项目有4栋高层商住楼(25#、26#、27#、28#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二级,。

16栋商墅楼(6#—23#)地上三层、1栋19层SOHO(2#楼),1栋19层酒店(1#楼),5栋2F、3F商业(15#、31#、30#、29#、5#楼)、以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总建筑面积231000平方米。

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3.1、拟建工程定位条件3.1.1根据甲方分别在踏湖路和尹山湖路给的YG1(高程:2.979m)、YG2、Y1、Y2四个基准点进行现场坐标定位,确定各栋号坐标点相应位置。

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精度要求3.2.1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量距1/20000,测角±10”3.2.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放线前应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检查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投测主轴线,基础外廓轴线投测应经闭合检测后用墨线弹出细部轴线和施工线,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L(B)<30m,允许误差±5mm,30m<L(B)<60m,允许误差±10mm,60m<L(B)<90m,允许误差±15mm,90m<L(B)<120m,允许误差±20mm。

3.2.3主体结构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进行竖向轴线投测,在首层或最底层底板上设控制线交点,以此为基准点,并在各层楼板对应位置预留200×200孔洞,用激光铅垂仪传递轴线,坚向投测的允许误差3mm/每层,L(B)<30m,允许误差5mm,30m<L(B)<60m,允许误差10mm,60m<L(B)<90m,允许误差15mm,90m<L(B)<120m,允许误差20mm。

3.2.4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细部轴线±2mm,承重墙、梁、柱边线±3mm,非承重墙边线±3mm,门窗洞口±3mm。

3.2.5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垂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起始线,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施工抄平之前,应先检测三个传递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作为标高起测点,标高的允许误差:±3mm/每层,H<30m,允许误差±5mm,30m<H<60m,允许误差±10mm,60m<H<90m,允许误差±15mm,90m<H<120m,允许误差±20mm。

3.3、测量仪器、器具的配置3.4、仪器的检验3.4.1测量使用的仪器应按计量管理要求粘贴检测合格证,使之处于受控状态以便到期及时检测。

3.4.2测量仪需经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合格。

3.4.3普通光学经纬仪、水准仪以及50米、100米钢尺、塔尺、全站仪、激光铅直仪需经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3.4.4测距计量、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3.4.5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

3.5、施工测量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3.5.1施工测量应配合施工部分,随时为施工用线提供方便。

3.5.2施工测量应注意对施工部位不要造成不应有的损坏。

4、测量准备工作:4.1、测量工作人员组成及要求4.1.1现场测量人员:6名,组成测量小组。

4.1.2测量人员必须保证持证上岗。

4.1.3对项目工程师的要求:对测量组负直接领导责任。

4.2、建筑定位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校核4.2.1本工程定位依据甲方所委托苏州市测绘院给定定位点坐标及总平面图进行定位。

4.2.2本工程以工地外一点YG1测绘单位给定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2.979m,以此点为高程控制点。

把此点引至现场,并经过多次施测,取平均值。

4.3、初步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对建筑物进行初步测量定位以了解现场情况,包括场地平整和临舍定位、材料堆放,以及施工道路的布置等。

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条件。

5、测量方法及要求:5.1、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5.1.1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工程地下建筑、单体建筑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5.1.2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

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

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

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5.1.3 由于本工程的规模巨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一个外围平面/高程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以及多个单体控制网(二级控制网)。

5.2、平面控制网5.2.1 首级控制网由于本工程的规模较大,而且工况复杂,因此在施工区外围设置一个不受施工影响的控制网,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

该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基准控制点或红线点为依据,包含平面坐标和高程。

经现场外测后进行平差计算达到精度要求,以作为将来现场各类测量工作的原始基准点。

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为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外围控制网设置完毕之后,按工程进度需求,可在现场内建立临时的各个测量网,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均由外围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三点内容基础上:1)为保证已施工的前期标段与待施工的主体结构测量系统一致,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将结合桩基及挖土阶段测量控制网。

2)由于本工程项目巨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

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3)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

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4)本工程首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

5)该控制网担当全局性的作用。

它是二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因此,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

6)单体控制网的布网依据为基准控制网,其精度必须满足相对测角误差小于±5秒,相对测距误差小于±2毫米。

每次测量前对该控制网进行自检,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7)基准控制网和单体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且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其中单体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必要时也可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而且现场控制点在施工中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环境、施工进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变形移动,所以每次投放轴线前必须依据进行自检,自检无误后方可投放轴线。

5.2.2二级控制网依据甲方所委托苏州市测绘院给定坐标点、标高及总平面图和红线与建筑物的关系,建立二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周围硬化道路上,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测量,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即作废,具有短期使用性质。

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

1)二级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在现场布置于相应的位置。

在南侧商墅区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时,二级测量控制网点位置可利用栋楼等尚未开挖的区域设置;2)南侧商墅区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6#27#28#楼二级测量网点位置可利用已完成的南侧商墅区地下室顶板区域设置。

3)26#、27#、28#楼施工阶段,网点位置可利用已完成的地下室顶板、现场施工便道等区域设置二级控制网。

相应区域的沿街底商建筑则可直接使用首级控制网来投测控制点。

5.2.3建筑物控制网1)建筑物水平控制网根据甲方所委托苏州市测绘院给定坐标点,建立水平控制网,建筑物四角外皮位置组成控制网来控制建筑物水平位置。

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布设:标高以工地外地面测绘单位给定绝对高程为2.979m引测置施工现场,现场标高点不少于4点,设在建筑物较近且不宜被破坏处并涂上红漆。

3)建筑物定位线测设:按设计定位条件,根据一、二级水平控制网,结合施工总平面图上的坐标点,在商墅楼部位南侧硬化砼路面上,设置一条东西向轴线控制线,根据相互间的坐标关系,设置各轴线控制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