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陆游
陆游诗词精选三十三首

陆游诗词精选三十三首篇一: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著称。
以下是陆游的三十三首精选诗词,以及对他们的解读和拓展。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情景,诗人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登高的艰难和景色的美丽,再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岁月如梭、生命易逝的悲痛,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挫折和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2.《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这首诗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开头,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常,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脆弱和珍贵。
诗人用“欲笺心事,独语斜阑”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也暗示了爱情的脆弱。
最后两句“难!难!难!”则强调了人生的艰难和不易,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3.《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金盏,内庭佳节又佳节。
团扇轻罗,玉颜浅笑,酒意涌来醉意浓。
这首诗以“红酥手,黄金盏,内庭佳节又佳节”开头,描绘了一个欢乐的场景,诗人用“团扇轻罗,玉颜浅笑,酒意涌来醉意浓”描绘了诗人的欢乐和陶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难!难!难!”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艰难和不易。
4.《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这首诗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开头,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让人感受到爱情的脆弱和珍贵。
诗人用“欲笺心事,独语斜阑”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也暗示了爱情的脆弱。
最后两句“难!难!难!”则强调了人生的艰难和不易,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陆游十首最著名的诗

陆游十首最著名的诗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半云山人,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词人,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钗头凤·红酥手》等,以下是陆游最著名的十首诗: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风。
渔樵江渚客,相逢问茶僧。
茂陵不见尘,尘来别愁人。
但怜夜雨鹅毛扇,不道湘师是路人。
2.《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风如醉,舞腰肢。
君、君、君。
只是当时已惘然无语,却笑今人痴。
3.《秦王骏马碑》疏钟漏断春宵雨,僁鼓寒来晓月明。
才复穿冰河,钉上金汗血,得来时节鸿雁行。
照破长陵野如海,高楼鸣笛光如天。
黄师塬陱镳残冢坐,玉尺金尊笑出尘。
4.《南楼十二·春雪》江城如画,水波千条。
朱楼浔阳,桃李满宫廷。
碧窗人语秋声佳,只揽长天一叶闲。
笑煞英灵游宦者,最乖东家千里山。
5.《千秋岁·长共悲秋晓》歌舞阑珊处,管弦发幽遥。
节彩打万点,风流满千宵。
云堤雁字烟,海岸柳黄毫。
表彰慕当海,头绿报新桃。
6.《风入松·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满船。
江城如画中襟袖,汴水如带半湖烟。
慈恩寺暮钟春尽,接天莲叶无穷根。
7.《三月十二日》春雪未消已成花,满城飞絮纷纷下。
重阳折得风和日,号雁鼓楼高一鸟。
閤家尽宴古时仙,五色霞光满屏川。
万籁无声伤百草,已是人间最好天。
8.《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君子有义灵犹存,死者如山岂盈尺!万里寒云孤城闭,双旌西韩莫敢东。
9.《春思》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青苔色,黄鹂空柳娇病。
年年笙萧关不住,只有金井有香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里。
10.《古从军行》窈悲耳,语涉三班似明月。
群帝弥散鬓如丝。
遗容乍可愧,真爱偏惆怅。
最忆卢家随事,关东闻笛引天籍。
【南宋】陆游《钗头凤》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64.【南宋】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分离悲叹棒打鸳鸯【诗词原文】《钗头凤》南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精华赏析】这首《钗头凤》作为陆游爱情经历的见证,也是宋词当中的经典名篇。
在当代学者王兆鹏先生主持统计的“宋词排行榜”,这首《钗头凤》高居排行榜第八名。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爱情词,而且一开头还颇为香艳,“红酥手”,是一双白皙红润的纤纤玉手,“黄縢酒”,是宋代官府酿造的一种名酒,酒坛的封口上用黄纸封住。
红色和黄色的色彩对比已经足够鲜艳,可接下来这一句色彩更是夺目:“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一句并没有出现确定的颜色词,可是我们完全能够想得到,沿着宫墙的那一排柳树,会渲染出怎样郁郁青青的“满城春色”。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东风特指春风,“东风”就是春天的代名词。
可是《钗头凤》里,东风却不再是那个温暖的春天的使者,陆游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强加给了东风,“东风恶,欢情薄”,于是东风就变成了不通人情的狂风,就像摧残春花、吹散柳絮一样,将他与女主角的一段美好情缘也吹得无影无踪了。
这样无情的“东风”,直接导致了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爱情的春天被吹走了,只剩下满怀愁绪,几年的离别。
陆游将爱情悲剧的一腔怨愤,主要归咎于外界的客观条件“东风”了。
因此,这个东风一定是有特别寓意的,要理解东风的“寓意”,需要你了解陆游的感情故事。
《钗头凤》的上半阕——“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既是写陆游与前妻重逢的场景,也是陆游触景生情,回忆起他们曾经的美好爱情。
“东风恶”当然就是指家庭压力、母亲的逼迫了。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是夫妻被迫离异之后的伤感,“错、错、错”就是埋怨命运的阴差阳错吧?因为在这段悲剧中,唐氏肯定没有错,陆游自己除了比较懦弱没有奋力抗争之外也说不上有什么大错,而且作为一个孝子,陆游恐怕也不敢直接指责母亲大人的错,那么只剩下唯一的一条情绪发泄途径:命运啊!你到底要安排多少人间的阴差阳错呢?如果说上阕重点在写被迫离异带来的伤感,那下阕就转到对两地相思的悲叹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陆游,字芗。
南宋诗人、文学家,以其豪放率真、慷慨忠义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他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豪放率真。
陆游性格豪爽,豪放率真,不拘小节,不假作态,敢言敢行。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无畏无畏的豪情壮志,直面现实,毫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他的诗歌多以感怀忧国忧民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第二,慷慨忠义。
陆游心系国家民族,忧国忧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人民。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出对忠臣孝子的赞美和向往,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对人民的怜悯和关怀。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对不义和奸邪的痛斥,体现出他慷慨豪爽、忠义胸怀。
才情过人。
陆游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高深,诗词写作功底深厚,风格多样,表现力强。
他的诗作以豪放率真、慷慨忠义为主题,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情真意切,深得后人喜爱和称赞。
他的诗歌既有激情奔放的豪放风格,也有含蓄婉约的细腻情感,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对时事社会的议论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四,品格高尚。
陆游为人正直、诚实、坚毅,不畏权势,不怕困难,不图名利,信守诚信,不屈不挠,宁死不屈,被称为“忠臣义士,诚实永笃”。
他的品格高尚,凛然正气,令人敬仰。
他虽屡次遭受挫折和不公待遇,但从未屈服,仍坚持信念,力图振作复兴,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陆游是一位真诚豪放、慷慨忠义、才情过人、品格高尚的文学家,他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作品传之后世,温暖人心,激励人心,启迪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永远流传下去。
第二篇示例:陆游,字务览,号浔阳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南宋四大词人之一,同时也是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游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游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
《陆游》诗词全集、诗集辑录320篇

《陆游》诗词全集、诗集辑录320篇2020-11-11 17:50:33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留绝笔《示儿》。
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
(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
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
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文学常识

陆游文学常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被誉为南宋四大词人之一。
陆游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多以志怀抒发、抒发悲愤、抨击时弊为主题,以直抒胸臆、倡导忠君爱国、关注民生富强为特点。
他的词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孤寂、忧愁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精彩,包括《秋夕》、《登楼》等,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陆游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积极投身于抗金抗辽的斗争中,提出了“破釜沉舟”的战略思想,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胆识过人的军事智慧。
他还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他的直言敢谏和反对权贵,多次遭到贬斥和囚禁。
陆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赫,在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人以及爱国主义者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的诗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战略也为后人所推崇和研究。
总之,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理解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士人的境遇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经典诗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经典诗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我在此整理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词11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2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3钗头凤·红酥手陆游〔宋代〕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陆游最有名的10首诗

陆游最有名的10首诗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学者、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温情脉脉、唯美自省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文化、生活、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下面是陆游最有名的10首诗。
一、《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这首诗被誉为雏鹤之歌,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词调悲怆动人,表达了他对世间冷漠无情的感叹,道出了独自面对人生苦难的无助与痛苦。
二、《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作为士人的职责和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诗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龚自珍发表的《己亥杂诗》中的咏梅之首。
三、《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世事如棋,古来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天上人间,一片悲凉!看尽天涯离别苦,人生何处不相逢!这首诗叫做“世事一场大梦”,它纵览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笼罩了一片愁云苦雨,却又交出了一份深情厚谊,展示出了陆游宽广的胸怀和深度的情感。
四、《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山四五浪。
猎火寒千里,江船暖十家。
画图难写意,文章有公私。
屈指南朝四百年,百年想蒋士铨。
这首诗朴素而真切地描绘了江南的风物。
诗中描述的牛渚,是长江上一处山水秀美的地方,诗人从当地的景色、烟火和历史文化展开,托物寓形,抒发了对大自然、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五、《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诗叫做“寒蝉凄切”,意境清新自然,充满了离别苦楚与不舍之情,最后借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情警语,揭示出人生的无奈和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名家名篇:陆游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此诗为即景之作。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传世名篇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示儿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身舍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共二首,此其二。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