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鉴赏
作家名家作品鉴赏

作家名家作品鉴赏在文学的世界里,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名家,他们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今天,我们来鉴赏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领略他们的文学才华和独特风格。
一、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刻画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为特点。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旧观念下人们的愚昧和奴性。
鲁迅的笔触犀利,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社会现象的痛切批判,使人读后不禁深思。
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挪威的森林》是他最知名的小说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回忆与追忆,以及他们在世界的混乱中寻求自我认同和追求真爱的过程,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思索。
三、雨果的《悲惨世界》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富有激情和力量。
《悲惨世界》是他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法国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悲壮的世界。
其中的主人公让·瓦尔简和他的遭遇,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思考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美好。
四、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巨擘,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和深刻洞察社会的才华闻名。
《围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描绘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犹豫不决、陷入困境的过程中,赋予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既可以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又可以从中得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以上仅列举了几位作家名家的作品,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湛的文学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借此思考人生、洞察社会。
希望这些作家名家的作品能够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让文学之光永远闪耀。
优美散文名家名篇

以下是一些优美散文名家和名篇: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描写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鲁迅的《药》:通过对一个人的药物依赖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种种弊端。
3. 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上海滩上知识分子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理想境界之间的挣扎和迷茫。
4. 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边疆地区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5. 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以上海滩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对优雅姐妹的命运和情感纠葛。
6. 林清玄的《望春风》: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7. 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一个小人物生活的沉浮,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现代社会的无情。
8. 余秋雨的《豆花》:以南京街巷的小小豆腐摊为背景,表现了人性中温暖和善良的一面。
9. 郭敬明的《小时代》:以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为题材,描绘了当代年轻人的困惑和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
以上是一些优美散文名家和名篇,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值得一读。
文学名家作品赏析

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的力量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传递给读者。
文学名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义深远的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赏识。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文学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展示他们独特的创作魅力和思想内涵。
一、《活着》——余华余华的《活着》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逼真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说以农民福贵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一生的起起伏伏,展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变迁。
福贵经历了家族的兴衰、内战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最终独自承受了离世的痛苦。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和质朴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通过赏析《活着》,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的困苦与坚韧。
二、《围城》——钱钟书《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等问题的描绘,探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钱钟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幽默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通过赏析《围城》,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碰撞的张力。
三、《1984》——乔治·奥威尔乔治·奥威尔的《1984》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虚构的超级国家“英国”为背景,揭示了权力和极权统治的恶果。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温斯顿与“党”的斗争,揭示了信息操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
通过对统治者的恐怖审查和虚假历史的展示,乔治·奥威尔警示人们要保护真理和个体的尊严。
通过赏析《1984》,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权力滥用的危害,以及维护公正和自由的重要性。
四、《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描绘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社交等级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冲突。
名家作品鉴赏

名家作品鉴赏在文学的世界里,有一些名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
它们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的源泉。
本文将鉴赏几个名家作品,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杜甫的《登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杰出诗人。
他的作品《登高》以其豪放激昂的气魄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登高》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语言简练而富有音韵之美。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生哲理,使读者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讲述了登高所带来的喜悦和对汉家山河的深情厚意。
杜甫以崇高的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融合,以及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登高》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第二部分: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悲剧作品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广受称赞。
《哈姆雷特》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复杂的爱情、友谊和权力斗争等情节。
莎士比亚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性。
他在戏剧中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深入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道德困境。
《哈姆雷特》的语言表达优美、深刻,角色形象丰满立体、富有情感冲突,被公认为戏剧艺术的杰作。
它不仅在当代戏剧舞台上屡次演绎,也成为了文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对象。
第三部分: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当谈及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冰与火之歌》系列不可忽视。
这部奇幻小说系列以其复杂的情节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誉。
《冰与火之歌》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复杂背景和独特个性。
故事情节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充满了权力斗争、家族恩怨和内心挣扎等元素。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和精彩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带您一起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杜甫与《登高》杜甫,唐代文学家,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登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的场景,通过饱含感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的精神面貌。
二、李白与《静夜思》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给人以热烈、豪情的感受。
其中,《静夜思》是他最受欢迎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开门见山的诗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的夜晚,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
三、苏轼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他的一首名篇。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由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在梦中对故国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以流畅的词句和独特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中。
四、辛弃疾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为主要特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是为了慰问在边疆担任官职的陈同甫而作,旨在鼓舞士气,表达对抗击外敌的决心和对陈同甫的敬佩。
通过铿锵有力的词句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辛弃疾成功地传递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热切期望。
五、元好问与《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沉、雄浑的感觉,讲究抒发真情实感。
近当代赋体名家名篇作品欣赏

近当代赋体名家名篇作品欣赏以下是一些近当代赋体名家的名篇作品,供欣赏和参考:1.朱自清《背影》:这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一篇赋体散文作品。
文章以作者与父亲分别时的情境为背景,通过对父爱的描述和家庭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深情厚谊和亲情的伟大价值。
2.钱钟书《围城》:这是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赋体散文形式,讽刺并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们在其中的困境。
3.梁启超《中国人的性格》: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赋体散文,通过对中国人性格特点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根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4.谢稚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谢稚柳是中国现代散文家,他的这篇文章采用了赋体散文的形式,以晚秋之夜、边塞之地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和农村生活的思念和热爱。
5.梁实秋《雅舍小品》:这是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梁实秋的许多经典之作,如《雅舍》、《男人》、《女人》、《孩子》、《中年》等。
这些作品文笔优美,语言幽默,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百态,深受读者喜爱。
6.汪曾祺《人间草木》:这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汪曾祺的许多经典之作,如《人间草木》、《五味》、《食事》等。
这些作品以简洁的文字、朴实的语言、淡泊的情怀,展现了人生中的平凡与美好,读来让人倍感温馨。
7.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余光中以细腻的笔触、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雨中漫步的感受,以及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
文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倍感感动。
8.舒婷《致橡树》: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舒婷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倍感震撼。
9.徐志摩《再别康桥》: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徐志摩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读来让人倍感温馨。
这些作品都是近当代赋体名家名篇中的经典之作,它们的作者都是文学巨匠和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名家散文及赏析

名家散文及赏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写作形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它以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同样,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也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散文。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名家散文及其赏析。
一、鲁迅《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回忆文集,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通过回忆童年时在绍兴的生活,来表现作者对于故乡和家庭的感情。
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作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更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现象。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的语言和思想,以及作者独具特色的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深刻到令人赞叹。
同时,他的语言也极富感染力,以至于读者可以和他的经历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联想。
二、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但它同样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散文手法。
该作品以其热烈、豪放、奔放的风格而广为传颂。
在散文性的表现上,它尤以叙事和抒情见长。
作品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为开头,通过类比的手法把黄河与酒相提并论,进而咏叹忧愁的自我陶醉和沮丧。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李白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杯盘狼藉”的酒宴上,他借酒助兴,豪情万丈,直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酒意达到极点。
三、朱自清《背影》《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载了他真实的亲身经历。
故事一开始,朱自清被父亲送到车站上学,当他们即将分别之时,父亲在车厢门边沉默良久,由于时间太短,父亲只说出了一句“走好”,便面向别处默默离去,这一刹那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心灵深处。
《背影》反映了一种道德与人性、家庭与教育、爱与责任的关系。
在朱自清的笔下,他并未用言语直接表达父亲的爱意,而是从行动中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精巧至极。
总之,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历。
而名家散文中的作品,则常常以其优秀的语言、独到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让我们在阅读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与感动。
名家名篇赏析

名家名篇赏析在文学领域中,有许多经典作品被誉为名家名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部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的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杰作。
第一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部戏剧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悲剧的氛围和强烈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故事中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亲被其叔父所杀而陷入内心的挣扎和深深的悲伤之中。
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我们能感受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真相的追求。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台词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话表达了哈姆雷特的痛苦和困惑,引起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部作品是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商人格里高利·山姆塞在一天早上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部小说以其神秘的氛围、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卓越的象征主义而闻名。
通过山姆塞与家庭成员和社会的互动,卡夫卡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奈和孤立。
这个故事成为了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发了对身份认同和人类存在意义的讨论。
第三部作品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百年孤独》。
这本长篇小说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奇幻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名。
小说讲述了布恩地家族七代人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家族的起伏与兴衰,探讨了时间、家庭、孤独和命运等主题。
其中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安的事莫过于死者的缺席,他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因为没有了形体,所以无法被我们看到。
”这句话描绘了小说中复杂的家族关系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这些名家名篇的赏析只是冰山一角,每部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风格。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杰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人生的意义。
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卡夫卡的小说还是马尔克斯的长篇,它们都是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持久的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陶渊明(八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练习】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
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
心灵淡泊宁静。
3..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饮酒·陶渊明(八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见练习1【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
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
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
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
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
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
【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意】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静静的倒影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将到渝州时,重重山峦阻隔,看不到你了。
多么思念你啊,峨嵋山的月亮。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练习】1.鉴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答: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拟为友人,写诗人行江见月如见故人,当行至渝州的时候离乡已远,这一路伴人而行的故乡的月亮被高山阻隔而看不到了。
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悠笛声,它在春风中飞遍了洛阳城。
仔细一听才知道这是一曲《折杨柳》,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1.鉴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赠别之习俗,而《折杨柳》又是表达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的乐曲。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
“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
“入”“流”写江水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
运用比喻手法,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江上美景,生动形象。
3.诗歌末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送友人·李白(八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一样飘泊万里。
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题】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
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
2.选取一角度,赏析首联。
答:横、绕两个字用得贴切。
横,横卧的意思,描写了青山横卧在外城北面的景象,勾勒出青山的静态之景;绕,环绕的意思,描写了清澈的溪水围绕着东城流动的景象,体现了水的动态之景,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之地的青山秀水。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巧用比喻,以“浮云”“落日”作比,以浮云的飘忽不定喻游子的心意,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喻故人之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尾联写“萧萧班马鸣”有何作用?答: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进一步衬托了离情别绪。
行路难·李白(八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见练习1【练习】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
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
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
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
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意】舍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烦恼忧愁。
长风万里呀,送来了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啊,正好在高楼之上举杯酣饮。
从蓬莱文章到建安风骨,中间还有谢朓的文章,诗风清新秀丽。
都有满怀的豪壮放逸的心态,神思遨游,想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
抽出宝刀想要砍断水流,水波却被激得更高,想要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忧愁。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倒不如披散头发,乘小舟四处漂泊。
【主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理解。
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
月下独酌·李白(九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主题】这首诗写明月、身影与自己“成三人”的情况,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情。
(诗人表面上看诗人自得其乐,可背后是无限的凄凉、孤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主题】首二句追忆过去之盛,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
【练习】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这句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也指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语言深沉含蓄。